严嵩传记
作者:特别白
推荐阅读:重生之超级战神、绝代疯少、我的老婆是军阀、最终救赎、超级教师、烈空、魔导武装、锦衣当国、重活了、天谴之心、天外寄生、警备区、大偶像、神医小农民、[古穿今]重生公子如玉、剑装、[足球]因扎吉夫妇、邪龙道、九阳剑圣、都市全能系统、
一秒记住【天翼小说网 https://www.ty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严嵩(公元1480~1567年),字惟中,号介溪,江西分宜人,弘治进土。
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任武英殿大学士,人间参顶机务,兼礼部尚书。
他对明世宗一味诌媚,窃权夺利,诛杀异己。
严嵩善于撰写一些焚化祭天的“青词”
,从而受到皇帝的宠幸。
他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八月支使言官弹劾翟銮父子在考进土时作弊,使翟銮被削职为民。
九月,严嵩升任首辅,独揽国政,被称为“青词宰相”
。
他年过花甲,整天在西苑值庐,未曾归家洗沐,明世宗被其勤奋感动,更为信任于他。
严嵩以儿子严世藩和义子赵文华为爪牙,拉拢锦衣卫都指挥陆炳,操纵朝政十多年,权倾朝野,收礼纳贿,为所欲为,弄得明王朝政治极为黑暗,边防松弛不堪。
1.少年
严嵩,粗眉毛,大声音,脚长体高,又削瘦,像只两脚规。
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出生在分宜介溪一个寒士之家,祖父严骥,父亲严准是个穷秀才,在乡里课蒙童。
严嵩幼时聪慧,又是长房长孙,他父亲对他的学业格外关心,八岁时就书史成诵,能为文,属对有奇语.据《严氏族谱》,嵩读私塾时,曾与其老师及叔父对联语有曰:“手抱屋柱团团转,脚踏云梯步步高”
;“一湾秀水足陶情,流珠溅玉四顾好山皆入望,削碧攒青;”
“七岁儿童未老先称阁老,三旬叔父无才却作秀才”
。
因出语非凡,被人称为神童。
2.出仕
经过多年苦读,严嵩终于在弘治十八年(1505)考中进士,并随之以《雨后观芍药诗》入选翰林院为庶吉士(明制,选新进士中擅长文学与书法者担任庶吉士,继续学习,并练习政事),这年严嵩刚刚二十六岁。
正德二年(1507),严嵩庶吉士结业,被授为翰林院编修。
他出仕的时期正值明代中叶正德、嘉靖年间这个多事之秋。
明世宗在位四十六年,他只关心两件事,即“大礼议”
和玄修,而大臣们在这两件事上的态度则是他衡量人才的标准。
严嵩在这两件事上表现得都恰到好处,因议礼而骤贵,赞玄修而得宠。
“猜忌之主,喜用柔媚之臣”
,纵观严嵩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严嵩的人生信条是不做山,只做水,随地方,就地圆。
严嵩少年得志,一片锦绣前程似乎已在他的面前展现。
但是,在正德三年(1508)三月和次年夏天,因祖父和母亲相继去世,他不得不回乡守制,中断了官场生涯。
3.退隐钤山
正当壮年,严嵩何以退隐钤山,闲居八年呢?这还得与正德年间特殊的政治环境联系起来。
明武宗朱厚照好逸乐,建豹房,游宣府,终日为所欲为,纵情享乐,是个典型的荒嬉无道的皇帝。
武宗的荒政,给宦官刘瑾提供了擅权之机,使得明代正德年间的宦官之祸愈演愈烈,许多忠直之士都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打击和迫害。
严嵩退隐钤山,正是仔细分析当时的政治形势后才做出的决定。
作为新科翰林,如果他与阉党抗衡,无异于螳臂挡车,自取灭亡。
如果出仕,则必须投靠阉党,而这是为读书人所不耻的。
严嵩退隐钤山,也与明代的党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其时当权的宦官刘瑾是陕西人,阁臣焦芳是河南人,因此,他们提拔、引用的大批官员都是北方人。
严嵩(公元1480~1567年),字惟中,号介溪,江西分宜人,弘治进土。
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任武英殿大学士,人间参顶机务,兼礼部尚书。
他对明世宗一味诌媚,窃权夺利,诛杀异己。
严嵩善于撰写一些焚化祭天的“青词”
,从而受到皇帝的宠幸。
他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八月支使言官弹劾翟銮父子在考进土时作弊,使翟銮被削职为民。
九月,严嵩升任首辅,独揽国政,被称为“青词宰相”
。
他年过花甲,整天在西苑值庐,未曾归家洗沐,明世宗被其勤奋感动,更为信任于他。
严嵩以儿子严世藩和义子赵文华为爪牙,拉拢锦衣卫都指挥陆炳,操纵朝政十多年,权倾朝野,收礼纳贿,为所欲为,弄得明王朝政治极为黑暗,边防松弛不堪。
1.少年
严嵩,粗眉毛,大声音,脚长体高,又削瘦,像只两脚规。
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出生在分宜介溪一个寒士之家,祖父严骥,父亲严准是个穷秀才,在乡里课蒙童。
严嵩幼时聪慧,又是长房长孙,他父亲对他的学业格外关心,八岁时就书史成诵,能为文,属对有奇语.据《严氏族谱》,嵩读私塾时,曾与其老师及叔父对联语有曰:“手抱屋柱团团转,脚踏云梯步步高”
;“一湾秀水足陶情,流珠溅玉四顾好山皆入望,削碧攒青;”
“七岁儿童未老先称阁老,三旬叔父无才却作秀才”
。
因出语非凡,被人称为神童。
2.出仕
经过多年苦读,严嵩终于在弘治十八年(1505)考中进士,并随之以《雨后观芍药诗》入选翰林院为庶吉士(明制,选新进士中擅长文学与书法者担任庶吉士,继续学习,并练习政事),这年严嵩刚刚二十六岁。
正德二年(1507),严嵩庶吉士结业,被授为翰林院编修。
他出仕的时期正值明代中叶正德、嘉靖年间这个多事之秋。
明世宗在位四十六年,他只关心两件事,即“大礼议”
和玄修,而大臣们在这两件事上的态度则是他衡量人才的标准。
严嵩在这两件事上表现得都恰到好处,因议礼而骤贵,赞玄修而得宠。
“猜忌之主,喜用柔媚之臣”
,纵观严嵩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严嵩的人生信条是不做山,只做水,随地方,就地圆。
严嵩少年得志,一片锦绣前程似乎已在他的面前展现。
但是,在正德三年(1508)三月和次年夏天,因祖父和母亲相继去世,他不得不回乡守制,中断了官场生涯。
3.退隐钤山
正当壮年,严嵩何以退隐钤山,闲居八年呢?这还得与正德年间特殊的政治环境联系起来。
明武宗朱厚照好逸乐,建豹房,游宣府,终日为所欲为,纵情享乐,是个典型的荒嬉无道的皇帝。
武宗的荒政,给宦官刘瑾提供了擅权之机,使得明代正德年间的宦官之祸愈演愈烈,许多忠直之士都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打击和迫害。
严嵩退隐钤山,正是仔细分析当时的政治形势后才做出的决定。
作为新科翰林,如果他与阉党抗衡,无异于螳臂挡车,自取灭亡。
如果出仕,则必须投靠阉党,而这是为读书人所不耻的。
严嵩退隐钤山,也与明代的党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其时当权的宦官刘瑾是陕西人,阁臣焦芳是河南人,因此,他们提拔、引用的大批官员都是北方人。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