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8章 事关国本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天翼小说网 www.ty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禀枢密,扬州又有战报送到!”在扬州百里外的高邮城外连营十数里,毡帐如云,旌旗蔽日,一名信使飞马闯进中军辕门便坠马,守门军将急将其身上背负的信囊摘下,令兵丁将其搀扶到旁边的帐中裹伤休息,自己连忙进大帐禀告。
“拔都愚蠢、马绍无能!”玉昔帖木儿拿过信囊,取出看罢脸色骤变,以手击案大骂道。而帐中众将见状不明所以,面面相觑,不知当如何作答。
“枢帅,扬州有变?”山东河北蒙古军大都督府主帅塞散纳几日前受命从淮安召集所属各万户赶赴高邮城外,准备解扬州之围,可到来之后却迟迟不肯动兵。而他却是十分心急,扬州不仅是自己的辖地,城中被围的三个万户府也是他的麾下兵马,见玉昔帖木儿接报后脸色不善,口出秽言,心中一惊出言问道。
“哼,你自己看吧!”玉昔帖木儿将书信掷给其冷哼声道。
“啊,扬州大败!”塞散纳赶紧捡起来细读,他识字不多,却也勉强看的明白,越看越心惊,脸色也越来越黑。
“扬州大败?!”帐中的众将听了却是满脸的不信,想南军虽然集中六万大军,但扬州城守军加上援军也有三个万户府的兵力,再加上可动员的丁壮,兵力并不逊于南朝。且他们据城固守,更是占据地利,开战不过十数日,怎么就会大败?而根据以往的经验,己方一个万人队的骑军就能击败南军数倍之军,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却被大败,完全没有道理啊!
“昨日拔都尽起扬州军精骑两万,步军三千出城欲击破南军中军大营,但是攻击连连为敌火炮所阻,愤然决战之下遭敌火炮强击,损失惨重。退兵之时,又被败兵冲乱阵脚,首尾不得相顾,遭南军掩杀,溃不成军,退入城中的兵马勉余半数,损兵万余,兵器、马匹、盔甲损失无数。而南军乘胜夺取了扬州宝祐城旧址,大军移营至城前四里下寨,将城池团团围住,当下正砍伐树木,打造器械,准备攻城。”玉昔帖木儿恨恨地说道。
“扬州城池易守难攻,城内又囤积着大量粮草、兵器,只需固守些时日,南军久攻不下,在我大军威胁之下,自会不战而退。可其贸然出击,不仅损兵折将,更打乱了本帅的部署,使淮北局势更加危险!”
“枢帅所言甚是,拔都鲁莽,擅自与敌决战,引发大败。可其也是想早日打破敌军围城,将他们逐回江南,而南军向来怯懦,如今竟然变得如此勇悍,事出意料,其虽有轻忽之过,也有可谅解之处。且当下正是用人之时,还请枢帅息怒,让其戴罪立功。”塞散纳见其怒气不减,似有要拿拔都立威之意,而自己也不免会受到牵连,赶紧代为求情道。
“哼,一群蠢猪!”玉昔帖木儿冷笑着骂道,“右相伯颜是何等人物,其领兵纵横南北,主持攻灭了江南。可他在与南朝伪帝数战之后为何却放弃再次南征,转而重修城池,在沿江修筑城垒,便是早已意识到南朝已非昔日,我军铁骑难敌南军火器犀利,从而避免与其正面对攻。而拔都却依然任性为之,以致大败,尔等亦是仍不明其中深意,还在为其开脱,难道不蠢吗?”
“枢帅教训的是,若非右相早已看破局势,重筑扬州城,只怕南军已经沿运河北上,深入腹里了!”回回水军万户马合木赔笑道,他所属万户在去年一战中遭受重创,几乎是全军覆灭,而自己也是名存实亡,当下能否恢复还要看玉昔帖木儿的脸色,自然是要巴结着点儿了。
“一样的蠢笨!”玉昔帖木儿却依然没有给其好脸儿,但面色稍缓道,“当下我朝最需要的是什么?是粮食,失去江南已然让朝廷陷入危机,再失两淮就将失去立国之本,所以我们不仅要守住两淮,还要重夺江南!”
“枢帅有些言重了吧!我朝根本在漠北、漠南,没有了粮食,亦有牛羊可以过活,如何伤了国本!”塞散纳想着自己所属的三个万户折损甚多,可其不思积极救援,却将众人辱骂了一通,心中有气反唇相讥道。
“鼠目寸光,大汗当年得以继承汗位,并能一统中原,安抚诸王,靠的不仅是精兵悍将,还有中原的粮草,可你们却已忘了大汗当年的苦衷!”玉昔帖木儿点着其喝问道。
看着众人支支吾吾,仍不明所以的样子,玉昔帖木儿已经再无力训斥,而他曾在大汗忽必烈跟前多年,又在西北任职镇压反叛宗王多年,耳濡目染之下明白了许多事情。他知道当年忽必烈在和兄弟阿里不哥争夺蒙古帝国大汗之位时,前者的并不占优绝对优势。
阿里不哥是蒙古人推选出的首领,也因其拖雷幼子的身份得到了拖雷名下大部分蒙古军户的效忠。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四年战争中,忽必烈仰仗的是京兆、河南等领地军人的支持。他和阿里不哥的战争,本质上是蒙古“草原本位”和“接收融入”两种治国理念的冲突。
忽必烈推行的接受汉化的治国理念在当时并没能获得蒙古部众的广泛认同。在战争过程中,甚至出现了忽必烈麾下的部队不愿意与阿里不哥拼死作战的现象,忽必烈只得征召汉人部队应战。而最终忽必烈得以战胜阿里不哥袭承汗位,其中帮助忽必烈获得战争胜利的却是粮食。
当时蒙古草原上的人口繁衍得很快,来自各个征服地区的粮食供养了远远超过草原游牧经济供给能力的人口。蒙古帝国的首都和林每天都需要数千辆大车来输送粮食。忽必烈当时控制的地区恰恰是和林等蒙古草原城市粮食供应的要扼。忽必烈果断地对蒙古草原实行了粮食禁运。
与此同时,蒙古草原上也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蒙古部众生存极其困难。阿里不哥只好催促名义上向自己效忠的察合台等汗国为蒙古本部供应粮食,结果加剧了自己和盟友的矛盾,闹到最后甚至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就在阿里不哥和盟友大打出手之际,忽必烈的军队杀向和林。
情急之下,阿里不哥命令自己的守军可以就地投降,但是千万要记得谁才是蒙古人真正的大汗。阿里不哥自信地认为自己的部下会永远忠诚于自己,却忘了权力的基础是共同利益。结果,他的部下都投奔了忽必烈,因为忽必烈能让草原儿女生活得更好。
忽必烈熟悉汉文化,尤其熟悉中原王朝的屯田政策,十分重视农业和屯田的作用,知道从前游牧民族单一经济结构的脆弱性令他们无力抵挡严重的自然灾害,一旦遭遇天灾人祸就容易出现全盘皆输的结果。所以他积极推广屯田之策,还让其核心宿卫军在各地大规模屯田。
忽必烈甚至在两次远征日本的计划中就做了屯田的准备,第一次远征日本就动用了屯田军。第二次远征日本部署如下:东路军由忻都、洪茶丘率领蒙古人及女真、契丹士兵两万人,金方庆统高丽军万人,乘战舰九百艘,加上高丽水手七千人,携军粮十万石,由高丽出发;由范文虎、李庭等人率领的南宋降军十万人,乘战船三千五百艘,从庆元、定海出发;两军约定于六月会合,东路军负责作战,江南军则在占领区屯田,生产米粮,以为长久之计。只是因为战败才未能得以实施。
忽必烈的成功让玉昔帖木儿感触良多,他意识到蒙古人已经成为集农耕、游牧为一身的二元经济体,这种结构有足够的向心力及较稳定的社会结构。有了可以储存的粮食,游牧民族有了可以与其它王朝长期对峙的物质基础,才不会出现‘大汗’遍地的情况发生。
而有了稳定的粮食出产,在与敌对势力对抗时,不仅自己衣食无忧,还能援助盟友,这也将本朝和以往的游牧政权区别开来。而屯田收入也成为蒙古军事贵族的一大收入来源。使在失去靠劫掠获得财物局势下,起到稳定国家财政和安抚人心的作用,也为对抗西北反叛的宗王,拉拢倾向自己的宗王。
当前本朝内部动乱迭起,外部有宗王反叛,在玉昔帖木儿看来正是因为失去了江南后,导致朝廷财政困难,更失去了粮食的重要来源。而钱粮的短缺,使得朝廷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战争,重新夺回江南,也没有办法继续安抚西北的宗王,去征伐反叛的海都,修理两面三刀的宗国们。
因而玉昔帖木儿觉得真金派遣自己坐镇两淮,不仅仅是守住两淮,巩固江北,还有重新夺取江南之意。可眼前的这些家伙们确是只顾及自己的得失,而看不清大局,还在为扬州一地的得失斤斤计较,岂能不生气……
“禀枢密,扬州又有战报送到!”在扬州百里外的高邮城外连营十数里,毡帐如云,旌旗蔽日,一名信使飞马闯进中军辕门便坠马,守门军将急将其身上背负的信囊摘下,令兵丁将其搀扶到旁边的帐中裹伤休息,自己连忙进大帐禀告。
“拔都愚蠢、马绍无能!”玉昔帖木儿拿过信囊,取出看罢脸色骤变,以手击案大骂道。而帐中众将见状不明所以,面面相觑,不知当如何作答。
“枢帅,扬州有变?”山东河北蒙古军大都督府主帅塞散纳几日前受命从淮安召集所属各万户赶赴高邮城外,准备解扬州之围,可到来之后却迟迟不肯动兵。而他却是十分心急,扬州不仅是自己的辖地,城中被围的三个万户府也是他的麾下兵马,见玉昔帖木儿接报后脸色不善,口出秽言,心中一惊出言问道。
“哼,你自己看吧!”玉昔帖木儿将书信掷给其冷哼声道。
“啊,扬州大败!”塞散纳赶紧捡起来细读,他识字不多,却也勉强看的明白,越看越心惊,脸色也越来越黑。
“扬州大败?!”帐中的众将听了却是满脸的不信,想南军虽然集中六万大军,但扬州城守军加上援军也有三个万户府的兵力,再加上可动员的丁壮,兵力并不逊于南朝。且他们据城固守,更是占据地利,开战不过十数日,怎么就会大败?而根据以往的经验,己方一个万人队的骑军就能击败南军数倍之军,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却被大败,完全没有道理啊!
“昨日拔都尽起扬州军精骑两万,步军三千出城欲击破南军中军大营,但是攻击连连为敌火炮所阻,愤然决战之下遭敌火炮强击,损失惨重。退兵之时,又被败兵冲乱阵脚,首尾不得相顾,遭南军掩杀,溃不成军,退入城中的兵马勉余半数,损兵万余,兵器、马匹、盔甲损失无数。而南军乘胜夺取了扬州宝祐城旧址,大军移营至城前四里下寨,将城池团团围住,当下正砍伐树木,打造器械,准备攻城。”玉昔帖木儿恨恨地说道。
“扬州城池易守难攻,城内又囤积着大量粮草、兵器,只需固守些时日,南军久攻不下,在我大军威胁之下,自会不战而退。可其贸然出击,不仅损兵折将,更打乱了本帅的部署,使淮北局势更加危险!”
“枢帅所言甚是,拔都鲁莽,擅自与敌决战,引发大败。可其也是想早日打破敌军围城,将他们逐回江南,而南军向来怯懦,如今竟然变得如此勇悍,事出意料,其虽有轻忽之过,也有可谅解之处。且当下正是用人之时,还请枢帅息怒,让其戴罪立功。”塞散纳见其怒气不减,似有要拿拔都立威之意,而自己也不免会受到牵连,赶紧代为求情道。
“哼,一群蠢猪!”玉昔帖木儿冷笑着骂道,“右相伯颜是何等人物,其领兵纵横南北,主持攻灭了江南。可他在与南朝伪帝数战之后为何却放弃再次南征,转而重修城池,在沿江修筑城垒,便是早已意识到南朝已非昔日,我军铁骑难敌南军火器犀利,从而避免与其正面对攻。而拔都却依然任性为之,以致大败,尔等亦是仍不明其中深意,还在为其开脱,难道不蠢吗?”
“枢帅教训的是,若非右相早已看破局势,重筑扬州城,只怕南军已经沿运河北上,深入腹里了!”回回水军万户马合木赔笑道,他所属万户在去年一战中遭受重创,几乎是全军覆灭,而自己也是名存实亡,当下能否恢复还要看玉昔帖木儿的脸色,自然是要巴结着点儿了。
“一样的蠢笨!”玉昔帖木儿却依然没有给其好脸儿,但面色稍缓道,“当下我朝最需要的是什么?是粮食,失去江南已然让朝廷陷入危机,再失两淮就将失去立国之本,所以我们不仅要守住两淮,还要重夺江南!”
“枢帅有些言重了吧!我朝根本在漠北、漠南,没有了粮食,亦有牛羊可以过活,如何伤了国本!”塞散纳想着自己所属的三个万户折损甚多,可其不思积极救援,却将众人辱骂了一通,心中有气反唇相讥道。
“鼠目寸光,大汗当年得以继承汗位,并能一统中原,安抚诸王,靠的不仅是精兵悍将,还有中原的粮草,可你们却已忘了大汗当年的苦衷!”玉昔帖木儿点着其喝问道。
看着众人支支吾吾,仍不明所以的样子,玉昔帖木儿已经再无力训斥,而他曾在大汗忽必烈跟前多年,又在西北任职镇压反叛宗王多年,耳濡目染之下明白了许多事情。他知道当年忽必烈在和兄弟阿里不哥争夺蒙古帝国大汗之位时,前者的并不占优绝对优势。
阿里不哥是蒙古人推选出的首领,也因其拖雷幼子的身份得到了拖雷名下大部分蒙古军户的效忠。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四年战争中,忽必烈仰仗的是京兆、河南等领地军人的支持。他和阿里不哥的战争,本质上是蒙古“草原本位”和“接收融入”两种治国理念的冲突。
忽必烈推行的接受汉化的治国理念在当时并没能获得蒙古部众的广泛认同。在战争过程中,甚至出现了忽必烈麾下的部队不愿意与阿里不哥拼死作战的现象,忽必烈只得征召汉人部队应战。而最终忽必烈得以战胜阿里不哥袭承汗位,其中帮助忽必烈获得战争胜利的却是粮食。
当时蒙古草原上的人口繁衍得很快,来自各个征服地区的粮食供养了远远超过草原游牧经济供给能力的人口。蒙古帝国的首都和林每天都需要数千辆大车来输送粮食。忽必烈当时控制的地区恰恰是和林等蒙古草原城市粮食供应的要扼。忽必烈果断地对蒙古草原实行了粮食禁运。
与此同时,蒙古草原上也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蒙古部众生存极其困难。阿里不哥只好催促名义上向自己效忠的察合台等汗国为蒙古本部供应粮食,结果加剧了自己和盟友的矛盾,闹到最后甚至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就在阿里不哥和盟友大打出手之际,忽必烈的军队杀向和林。
情急之下,阿里不哥命令自己的守军可以就地投降,但是千万要记得谁才是蒙古人真正的大汗。阿里不哥自信地认为自己的部下会永远忠诚于自己,却忘了权力的基础是共同利益。结果,他的部下都投奔了忽必烈,因为忽必烈能让草原儿女生活得更好。
忽必烈熟悉汉文化,尤其熟悉中原王朝的屯田政策,十分重视农业和屯田的作用,知道从前游牧民族单一经济结构的脆弱性令他们无力抵挡严重的自然灾害,一旦遭遇天灾人祸就容易出现全盘皆输的结果。所以他积极推广屯田之策,还让其核心宿卫军在各地大规模屯田。
忽必烈甚至在两次远征日本的计划中就做了屯田的准备,第一次远征日本就动用了屯田军。第二次远征日本部署如下:东路军由忻都、洪茶丘率领蒙古人及女真、契丹士兵两万人,金方庆统高丽军万人,乘战舰九百艘,加上高丽水手七千人,携军粮十万石,由高丽出发;由范文虎、李庭等人率领的南宋降军十万人,乘战船三千五百艘,从庆元、定海出发;两军约定于六月会合,东路军负责作战,江南军则在占领区屯田,生产米粮,以为长久之计。只是因为战败才未能得以实施。
忽必烈的成功让玉昔帖木儿感触良多,他意识到蒙古人已经成为集农耕、游牧为一身的二元经济体,这种结构有足够的向心力及较稳定的社会结构。有了可以储存的粮食,游牧民族有了可以与其它王朝长期对峙的物质基础,才不会出现‘大汗’遍地的情况发生。
而有了稳定的粮食出产,在与敌对势力对抗时,不仅自己衣食无忧,还能援助盟友,这也将本朝和以往的游牧政权区别开来。而屯田收入也成为蒙古军事贵族的一大收入来源。使在失去靠劫掠获得财物局势下,起到稳定国家财政和安抚人心的作用,也为对抗西北反叛的宗王,拉拢倾向自己的宗王。
当前本朝内部动乱迭起,外部有宗王反叛,在玉昔帖木儿看来正是因为失去了江南后,导致朝廷财政困难,更失去了粮食的重要来源。而钱粮的短缺,使得朝廷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战争,重新夺回江南,也没有办法继续安抚西北的宗王,去征伐反叛的海都,修理两面三刀的宗国们。
因而玉昔帖木儿觉得真金派遣自己坐镇两淮,不仅仅是守住两淮,巩固江北,还有重新夺取江南之意。可眼前的这些家伙们确是只顾及自己的得失,而看不清大局,还在为扬州一地的得失斤斤计较,岂能不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