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8章 廷议(完)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天翼小说网 www.ty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廖纪如数家珍地回顾了徐晋这些年的战绩,然后面带嘲讽地道:“如何,靖国公可有以教本官?”
徐晋既然敢站出来辩,自然是有准备的,又岂会如此轻易被驳倒,只见他神色自若地道:“正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廖阁老只看到连年刀兵,却没看到我大明如今百姓安居乐业,国力蒸蒸日上。须知稳定乃一切的基石,没有稳定的环境,一切都只是徒劳,而我大明之所以能有今日之安稳,那都是将士们这些年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委实来之不易。
近百年以来,南倭北虏一直是我大明的心腹之患,而北虏问题尤其严重。鞑靼人几乎每年都南下犯我边境,他们烧杀抢掠,百姓苦其久矣,而前年俺答更是叩关南下,兵围京城,险断我大明国祚,数十万百姓被奸淫掳掠,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不仅是我大明之觞,也是我大明之耻,简直是奇耻大辱!如今我大明上至君王,下至黎民,无不同仇敌忾,恨不得踏平鞑靼报仇雪耻,民心思安也许不假,但对鞑子是例外!
况且如今南倭之疾已经根治,我大明是时候腾出手彻底解决北虏了,趁着俺答立足未稳,正是出兵北伐之千载良机。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只有那些鼠目寸光的糊涂虫,又或者别有用心之辈才会反对出兵北伐俺答。”
“讲得好!”一众主战派官员不禁齐声喝彩,嘉靖亦是神色激动地一拂龙袍的大声道:“靖康耻,犹未雪。徐卿讲得好!”
在场的主和派都面色难看之极,徐晋这地图炮开得忒狠了些,把反对出兵的大臣都说成是鼠目寸光的糊涂虫,又或者是别有用心,帽子太大压死人啊!
廖纪又惊又怒,胡子颤颤地大喝:“徐子谦,休得强词夺理,血口喷人!”
徐晋淡淡地道:“只怕强词夺理的是廖阁老吧,要不咱们不妨做个简单的调查,在街上任意选一百名百姓,问问他们是否痛恨鞑靼人,是否支持出兵北伐,如果超过七成百姓支持,那么说明廖阁老所谓的民心思安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廖纪顿时为之语塞,京城的百姓前年才遭受鞑子的涂毒,别说七成了,估计就没人不对鞑子咬牙切齿的,所以明知徐晋是在讨巧,廖纪却无从反驳,最终只能冷哼一声不接话。
廖纪不反驳便意味着他所列的第一条理由被辩倒了,徐晋于是再接再厉道:“廖阁老的第二条理由是鞑靼人逐水草而居,南下只为了抢劫财物,抢完就会离开,所以不会撼动我大明根基?”
廖纪冷道:“难道不是?鞑子南下所图不过是财物罢了,根本没取代我大明之心,也没这个实力。”
徐晋剑眉一挑道:“那按照廖阁老的意思,强盗只是跑到你家里抢掠,还顺便掳走了廖阁老的妻女宠妾,但无鸠占鹊巢之心,官府是不是就不用管了?”
在场的大臣不由倒吸一口冷气,总算领教到咱们靖大国公爷犀利的词锋了!
廖纪那张老脸胀红如紫,半天说不出话来,气的!
兵部尚书伍文定看不过眼了,站出来辩解道:“廖大人的意思并不是不去管鞑子,而是加强边境防御即可,野战并不是我大明军队所长,派大军出塞与鞑子骑兵野战,乃扬短避长之举,并不足取。”
徐晋剑眉一挑道:“伍大人此言差矣,鞑靼骑兵虽然强,但并不是不可战胜,君不见前年两千神机营奇袭摧毁板升城,搅得鞑靼天翻地覆。诚然我大明将士骑射功夫不及鞑靼人,但我们有火器之利,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呢?更何况进攻才是最有效的防守,畏缩怯战,委曲求全,只会让俺答更加得寸进迟。想当初要不是太祖太宗雄才大略,坚持不懈地北伐,最终将北元政权消灭,哪有后面的几十年安稳日子。”
伍文定身为兵部尚书,出兵北伐与否,他的意见很重要,再加上两人乃老相识了,所以徐晋对他还算客气,言语没有那么激烈,只想尽量把他争取过来。
伍文定本来就不是那么坚定的主和派,只是担心开战会影响民生而已,并无阻挠徐晋复出掌权的意思,所以徐晋的话他还听得进去的,此时觉得徐晋有理,便下意识地点了点头,退回了队伍中。
徐晋见状精神一振,继续道:“去年俺答兵围京城,而且破了外城,形势凶险万分,差点令我大明断了国祚,而廖阁老竟然还说鞑子不会撼动我大明根本,试问如此还不算撼动根本,难道真的要灭国才算?俺答此人野心勃勃,如今统一了鞑靼,日后必然对我大明威胁更严重,此时若不图之,更待何时?”
“徐卿所言极是,俺答此人若不尽早诛杀,必成心腹大患!”嘉靖沉声道。
夏言乃是主战派的代表人物,立即出班附和道:“臣附议,俺答必须尽早除掉。臣与靖国公当年奉旨巡按直浙两地清丈土地,适逢倭寇大举来犯,方知倭寇之贪婪凶残,我沿海百姓苦不堪言也。正如在太史公所言:夷狄者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自靖国公以铁血手腕扫灭了倭寇,震沥敌胆,无有敢再犯者,为祸我大明沿海百年的倭患得以根除,百姓也得以安享太平。正所谓长痛不如短痛,如能以一役之功消除鞑靼这个隐患,可乐而不为呢?”
廖纪冷哼一声道:“简直异想天开,倭寇只是些散兵游勇,如何能与来如去风的鞑子相比,更何况北伐可不是在家门口作战,而是深入草原,深入大漠,太祖当初打了多少年?太宗(朱棣)又打了多少年?太宗甚至数次亲征,这才免强消灭了北元政权,但由此分裂出来的瓦剌和鞑靼依旧存在,妄想完全消灭他们简直就是妄想。正如本官之前所讲,鞑子来去如风,打不过就逃往大漠深处,过段时又卷土重来,出兵北伐只是徒劳而已,还不如固城而守。”
徐晋淡道:“事在人为而已,前人办不到的,不代表今人办不到。”
廖纪冷笑道:“靖国公的意思是说你比太祖太宗要高明了?”
徐晋连忙道:“徐晋不敢,消除鞑靼这个隐患,不代表要完全消灭他们,徐某虽然不才,但有信心为大明消除鞑靼这个隐患!”
“无知狂徒,哗众取宠!”金献民终于忍不住站了出来怫然道:“皇上,徐晋此子好大喜功,为一己之私,妄顾百姓和将士死活,蛊惑君上大举兴兵北伐,其心可诛!”
金首辅终于赤膊上阵了,代表着这场廷议的最终较量,可惜,金献民虽然把矛头对准了徐晋,但他要硬刚的却是嘉靖,别说是他金献民了,就算是换了杨廷和,对上羽翼已丰的嘉靖也只能败下阵来。
徐晋双目低垂,淡定地道:“金阁老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不过徐晋身正不怕影斜,此心可昭日月,倒是金阁老可敢在君前明言,此番阻止出兵北伐,并无任何私心?”
既然已经撕破脸,徐晋也懒得再给金献民面子,今日,一切阻挠北伐的迂腐老朽都必须一脚踢开,绝不能容许俺答这个大明劲敌有时间坐大。
金献民面色一变,他阻挠北伐自然是夹杂有私心成份的,但无论如何,嘴上也不能承认,不仅不能承认,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还得有所表示!
只见金献民蓦地跪倒在御座前,愤然道:“皇上,老臣一心为公,没成想竟被奸佞小人污蔑,就此辞去官职以证清白,惟愿皇上不要为奸佞所蒙蔽。我大明连年刀兵,百姓思安,理应与民生息,倘若此时出兵北伐,必然会葬送掉我大明得来不易的大好局面,望皇上三思而行啊!”说完伏首便拜!
廖纪也急忙跪倒大呼:“皇上三思!”
礼部尚书罗钦顺咬了咬牙,也跟着跪倒高呼皇上三思,紧接着又陆陆续续跪下了十数人!
金献民的心不由提了起来,因为跪下的官员比得他预料的少得多,数一数才十三个而已,如今大殿内可是有五十多人呢,连四分之一都不到,委实有点寒碜。
本来廷议之前,主和派还是占多数的,但是嘉靖所表现出来的强硬态度,让一些主和派改变了立场,譬如反水的御史蔡鹏,另外,徐晋一番有理有据的反驳也点醒了部份犯迷糊的官员,譬如兵部尚书伍文定,就连户部尚书秦金也有点动摇了。
嘉靖见到金献民放大招,先是一惊,但当他看到跪下的官员数量时,顿时转惊为喜,淡道:“诸位卿家平身吧,朕自问并不是昏庸之主,是非忠奸还是分得清的,今日召开廷议就是要听取大家的建议,金聊家也平身吧,朕不准你辞官!”
金献民只是为了表明态度自证清白而已,并不是真的要辞官,所以皇帝给了台阶下便见好就收了,重新戴上乌纱帽便站了起来。
廖纪如数家珍地回顾了徐晋这些年的战绩,然后面带嘲讽地道:“如何,靖国公可有以教本官?”
徐晋既然敢站出来辩,自然是有准备的,又岂会如此轻易被驳倒,只见他神色自若地道:“正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廖阁老只看到连年刀兵,却没看到我大明如今百姓安居乐业,国力蒸蒸日上。须知稳定乃一切的基石,没有稳定的环境,一切都只是徒劳,而我大明之所以能有今日之安稳,那都是将士们这些年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委实来之不易。
近百年以来,南倭北虏一直是我大明的心腹之患,而北虏问题尤其严重。鞑靼人几乎每年都南下犯我边境,他们烧杀抢掠,百姓苦其久矣,而前年俺答更是叩关南下,兵围京城,险断我大明国祚,数十万百姓被奸淫掳掠,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不仅是我大明之觞,也是我大明之耻,简直是奇耻大辱!如今我大明上至君王,下至黎民,无不同仇敌忾,恨不得踏平鞑靼报仇雪耻,民心思安也许不假,但对鞑子是例外!
况且如今南倭之疾已经根治,我大明是时候腾出手彻底解决北虏了,趁着俺答立足未稳,正是出兵北伐之千载良机。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只有那些鼠目寸光的糊涂虫,又或者别有用心之辈才会反对出兵北伐俺答。”
“讲得好!”一众主战派官员不禁齐声喝彩,嘉靖亦是神色激动地一拂龙袍的大声道:“靖康耻,犹未雪。徐卿讲得好!”
在场的主和派都面色难看之极,徐晋这地图炮开得忒狠了些,把反对出兵的大臣都说成是鼠目寸光的糊涂虫,又或者是别有用心,帽子太大压死人啊!
廖纪又惊又怒,胡子颤颤地大喝:“徐子谦,休得强词夺理,血口喷人!”
徐晋淡淡地道:“只怕强词夺理的是廖阁老吧,要不咱们不妨做个简单的调查,在街上任意选一百名百姓,问问他们是否痛恨鞑靼人,是否支持出兵北伐,如果超过七成百姓支持,那么说明廖阁老所谓的民心思安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廖纪顿时为之语塞,京城的百姓前年才遭受鞑子的涂毒,别说七成了,估计就没人不对鞑子咬牙切齿的,所以明知徐晋是在讨巧,廖纪却无从反驳,最终只能冷哼一声不接话。
廖纪不反驳便意味着他所列的第一条理由被辩倒了,徐晋于是再接再厉道:“廖阁老的第二条理由是鞑靼人逐水草而居,南下只为了抢劫财物,抢完就会离开,所以不会撼动我大明根基?”
廖纪冷道:“难道不是?鞑子南下所图不过是财物罢了,根本没取代我大明之心,也没这个实力。”
徐晋剑眉一挑道:“那按照廖阁老的意思,强盗只是跑到你家里抢掠,还顺便掳走了廖阁老的妻女宠妾,但无鸠占鹊巢之心,官府是不是就不用管了?”
在场的大臣不由倒吸一口冷气,总算领教到咱们靖大国公爷犀利的词锋了!
廖纪那张老脸胀红如紫,半天说不出话来,气的!
兵部尚书伍文定看不过眼了,站出来辩解道:“廖大人的意思并不是不去管鞑子,而是加强边境防御即可,野战并不是我大明军队所长,派大军出塞与鞑子骑兵野战,乃扬短避长之举,并不足取。”
徐晋剑眉一挑道:“伍大人此言差矣,鞑靼骑兵虽然强,但并不是不可战胜,君不见前年两千神机营奇袭摧毁板升城,搅得鞑靼天翻地覆。诚然我大明将士骑射功夫不及鞑靼人,但我们有火器之利,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呢?更何况进攻才是最有效的防守,畏缩怯战,委曲求全,只会让俺答更加得寸进迟。想当初要不是太祖太宗雄才大略,坚持不懈地北伐,最终将北元政权消灭,哪有后面的几十年安稳日子。”
伍文定身为兵部尚书,出兵北伐与否,他的意见很重要,再加上两人乃老相识了,所以徐晋对他还算客气,言语没有那么激烈,只想尽量把他争取过来。
伍文定本来就不是那么坚定的主和派,只是担心开战会影响民生而已,并无阻挠徐晋复出掌权的意思,所以徐晋的话他还听得进去的,此时觉得徐晋有理,便下意识地点了点头,退回了队伍中。
徐晋见状精神一振,继续道:“去年俺答兵围京城,而且破了外城,形势凶险万分,差点令我大明断了国祚,而廖阁老竟然还说鞑子不会撼动我大明根本,试问如此还不算撼动根本,难道真的要灭国才算?俺答此人野心勃勃,如今统一了鞑靼,日后必然对我大明威胁更严重,此时若不图之,更待何时?”
“徐卿所言极是,俺答此人若不尽早诛杀,必成心腹大患!”嘉靖沉声道。
夏言乃是主战派的代表人物,立即出班附和道:“臣附议,俺答必须尽早除掉。臣与靖国公当年奉旨巡按直浙两地清丈土地,适逢倭寇大举来犯,方知倭寇之贪婪凶残,我沿海百姓苦不堪言也。正如在太史公所言:夷狄者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自靖国公以铁血手腕扫灭了倭寇,震沥敌胆,无有敢再犯者,为祸我大明沿海百年的倭患得以根除,百姓也得以安享太平。正所谓长痛不如短痛,如能以一役之功消除鞑靼这个隐患,可乐而不为呢?”
廖纪冷哼一声道:“简直异想天开,倭寇只是些散兵游勇,如何能与来如去风的鞑子相比,更何况北伐可不是在家门口作战,而是深入草原,深入大漠,太祖当初打了多少年?太宗(朱棣)又打了多少年?太宗甚至数次亲征,这才免强消灭了北元政权,但由此分裂出来的瓦剌和鞑靼依旧存在,妄想完全消灭他们简直就是妄想。正如本官之前所讲,鞑子来去如风,打不过就逃往大漠深处,过段时又卷土重来,出兵北伐只是徒劳而已,还不如固城而守。”
徐晋淡道:“事在人为而已,前人办不到的,不代表今人办不到。”
廖纪冷笑道:“靖国公的意思是说你比太祖太宗要高明了?”
徐晋连忙道:“徐晋不敢,消除鞑靼这个隐患,不代表要完全消灭他们,徐某虽然不才,但有信心为大明消除鞑靼这个隐患!”
“无知狂徒,哗众取宠!”金献民终于忍不住站了出来怫然道:“皇上,徐晋此子好大喜功,为一己之私,妄顾百姓和将士死活,蛊惑君上大举兴兵北伐,其心可诛!”
金首辅终于赤膊上阵了,代表着这场廷议的最终较量,可惜,金献民虽然把矛头对准了徐晋,但他要硬刚的却是嘉靖,别说是他金献民了,就算是换了杨廷和,对上羽翼已丰的嘉靖也只能败下阵来。
徐晋双目低垂,淡定地道:“金阁老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不过徐晋身正不怕影斜,此心可昭日月,倒是金阁老可敢在君前明言,此番阻止出兵北伐,并无任何私心?”
既然已经撕破脸,徐晋也懒得再给金献民面子,今日,一切阻挠北伐的迂腐老朽都必须一脚踢开,绝不能容许俺答这个大明劲敌有时间坐大。
金献民面色一变,他阻挠北伐自然是夹杂有私心成份的,但无论如何,嘴上也不能承认,不仅不能承认,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还得有所表示!
只见金献民蓦地跪倒在御座前,愤然道:“皇上,老臣一心为公,没成想竟被奸佞小人污蔑,就此辞去官职以证清白,惟愿皇上不要为奸佞所蒙蔽。我大明连年刀兵,百姓思安,理应与民生息,倘若此时出兵北伐,必然会葬送掉我大明得来不易的大好局面,望皇上三思而行啊!”说完伏首便拜!
廖纪也急忙跪倒大呼:“皇上三思!”
礼部尚书罗钦顺咬了咬牙,也跟着跪倒高呼皇上三思,紧接着又陆陆续续跪下了十数人!
金献民的心不由提了起来,因为跪下的官员比得他预料的少得多,数一数才十三个而已,如今大殿内可是有五十多人呢,连四分之一都不到,委实有点寒碜。
本来廷议之前,主和派还是占多数的,但是嘉靖所表现出来的强硬态度,让一些主和派改变了立场,譬如反水的御史蔡鹏,另外,徐晋一番有理有据的反驳也点醒了部份犯迷糊的官员,譬如兵部尚书伍文定,就连户部尚书秦金也有点动摇了。
嘉靖见到金献民放大招,先是一惊,但当他看到跪下的官员数量时,顿时转惊为喜,淡道:“诸位卿家平身吧,朕自问并不是昏庸之主,是非忠奸还是分得清的,今日召开廷议就是要听取大家的建议,金聊家也平身吧,朕不准你辞官!”
金献民只是为了表明态度自证清白而已,并不是真的要辞官,所以皇帝给了台阶下便见好就收了,重新戴上乌纱帽便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