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七章 就要突出乡土特色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天翼小说网 www.ty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把未来的青鸟三剑客都安置妥当,刘青山就把剩下的事情,交给何婉清与李姐去处理,他则开始忙着接待老家来人。
主要是夹皮沟山货店开业在即,也该铺货了。
在珠市口西大街那边置换来的房子,已经重新盖起来小楼,并且装修完毕,终于可以筹备山货店的开业。
这份产业,刘青山一点没叫别人掺和,完全归属于夹皮沟合作社,这是他帮着乡亲们攒下的家底儿。
就这块地儿,放上几十年,那就值个几十亿。
这天下午五点多,刘青山接到电话,是老帽儿师叔从家里打过来的,说是他们村里来人了,还大车小辆的,叫他赶紧回去。
刘青山赶紧回家,在胡同口外面,就看到停着一溜大卡车,足有十多辆,车上都蒙着大苫布,估计是运过来的山货。
不少街坊邻居,都围着瞧热闹,还有一些刚放学的小娃子,也背着小书包,在那瞧稀奇。
这年头的孩子,还是比较幸福的,起码书包都比较小。
刘青山老远就瞧见了杆子叔,正在那逗小孩儿呢,十几个小家伙排成一队,挨个从张杆子手里领东西。
刘青山凑上去一瞧,好嘛,原来是排队领黄菇娘。
这种小浆果,还真就是东北那边的特产,首都的不少小娃子都没见过,一个个吃得还挺香。
张杆子是闲得没事存心逗小孩,每次就发给一枚菇娘。
“杆子叔。”刘青山打了个招呼。
张杆子立刻把手里的一大把菇娘都塞给旁边一个小丫头,然后朝刘青山走过来:
“俺叔和队长他们都来了,都在你家等着呢,对了,还有县里的王书记和老周。”
要说老支书和张队长他们过来,还有情可原,这书记和县长也都来了,好像就有点问题。
刘青山琢磨了一下,这才想起来上次支书爷爷跟他提过,说是县里的几个厂子都开不出工资了,叫他回去帮着想想办法。
结果刘青山一下子跑到大洋彼岸呆了俩月,肯定是王书记他们坐不住了。
“青山!”
伴着一声清脆的吆喝,只见张连娣等几名夹皮沟的司机,也都聚拢过来。
跟在后面的,是刘文娟领着十几个叽叽喳喳的姑娘,都是从村里和镇里精挑细选出来的售货员。
至于刘文娟,在野菜厂锻炼了好几年,刘青山就提拔她当山货店的店长。
刘青山乐呵呵地挨个打着招呼,掏出烟来撒了一圈。
看到大伙都一脸疲态,不少人叼着烟卷的嘴唇都干了,刘青山便连忙招招手,叫过来那帮小娃子,去胡同口的小亭子,买冰棍和汽水儿。
小娃子当然乐得跑腿儿,因为他们也有份儿。
张杆子咕嘟嘟地灌了一瓶汽水,这才一抹嘴:“痛快,刚才俺们咋没想起来呢!”
“杆子叔,你是进了首都,就有点迷糊。”张连娣嘴里开着玩笑。
这时候,街坊邻居的那些老头老太太都凑上来,跟刘青山打听,车里拉的都是啥货?
这几个月,见天儿抢购各种生活物资和用品,大伙都落下毛病了,看到东西就想多存点。
“这是俺们夹皮沟运来的山货,山蘑菇,野木耳,全都是好东西!”
张杆子嘴里很是自豪地吆喝一声。
结果那些人一听,立刻兴味索然:蘑菇木耳,一年也吃不了多少,还是算了吧。
城里人不识货啊。
张杆子有点被打击到了,于是又吆喝一声:“俺们车上还有大米涅!”
这一嗓子好使,呼啦一下,张杆子就被一群老头老太太给围住,七嘴八舌地嚷嚷:
“给我来五十斤。”
“我买一百斤!”
张杆子瞧瞧眼前颤巍巍的小脚老太太:五十斤大米,估计十斤您都背不动。
刘青山见状,连忙朝张连娣比划了一下,后者立刻就脆生生地说道:
“我们的大米是专门出口的松江青稻,所以价格比较高,两块五一斤。”
哗啦一下,人群又散了,这个价格,已经超出了普通老百姓的购买力。
“连娣姐,要是有买的,就告诉去咱们的山货店,别在这卖。”刘青山叮嘱一声,就进了胡同。
他到家一瞧,好家伙,人还真不少,老支书、张队长、老板叔都来了,还有县里的王书记和老周县长,也领着俩秘书,坐在院子里抽烟喝茶呢。
刘青山热情地上去打招呼,毕竟是来他家,乡里乡亲的,必须好好招待。
老周跟刘青山接触最久,也最是亲热:“老弟啊,还是你们夹皮沟厉害,这生意都做到首都啦!”
王书记则乐呵呵地说道:“早都卖到国外去了,在首都开店也正常,青山,恭喜你们啊。”
刘青山连忙致谢,不管怎么说,人家都是为了夹皮沟开店儿而来。
张队长则是风风火火的:“青山,咱们赶紧先去店里瞧瞧,俺们都怪惦心的。”
“那也成,正好那边有丰泽园饭庄,经营的鲁菜,挺对咱们口味,就在那边吃饭。”
山货店建成之后,其实刘青山也没去过呢,正好一起瞧瞧。
于是他叫老帽儿师叔在头车带路,剩下其他人,都跟着刘青山步行,串胡同的话,距离那边真没多远。
等他们走到了,车队还没到呢。
原来的二层小破楼,已经被推倒重建,变成了四层楼,下面带着地下室,用来储存货物。
每层楼的面积,大概有两三百个平房,望过去十分宽敞。
“用不了这么大的地方吧?”老支书瞧着有点眼晕,这也太大了,他们就是卖点土特产。
老周也感叹一句:“这都赶上咱们县里的第一百货商店啦。”
“没事,咱们用一楼就够了,以后上面开超市。”
刘青山早就计划好了,领着大家进到里面,空空荡荡,除了货架子,没别的东西。
商店里面已经装饰好了,装修风格是刘青山设计的。
山货店嘛,就要突出特色,要是弄得金碧辉煌,跟大酒店似的,那就歪了。
墙上装饰着鹿角,粘着沉甸甸的稻穗,屋里的柱子都装扮成大树,还有桦树皮贴的墙壁……
张杆子一瞧乐了:“这里应该搭一铺火炕,客人来了,先盘腿上炕,抽袋烟再谈生意。”
我先给你一烟袋!老支书瞪了侄子一眼:“是不是最好再给你垒个猪圈!”
张杆子不敢反驳,连忙缩着脖子躲到刘青山身后,嘴里继续嘟囔:“养猪是不大合适,不过养几只猫啥的,倒是不错。”
刘青山忍不住朝他竖竖大拇指:杆子叔还挺超前的,把猫咖都弄出来了。
张队长也咂咂嘴:“青山,会不会感觉土了点?”
其实这也是大伙的想法,像王书记和老周等人,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只不过是没好意思说出来。
在他们的理解中,商店就应该越高端大气越好。
刘青山笑着解释:“队长叔,没事,咱们这是山货店,就要突出乡土特色。”
这种事情,肯定不是他三两句话,大伙就能明白的,还是等开业之后,再看效果吧。
外面已经开始卸货,楼后原来还有一大溜平房,现在已经改成仓库。
货物全都先入库,等做好登记,然后再出库铺货。
大伙齐动手,刘青山还从影视城那边,雇来两车人帮忙,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把十几辆大卡车全都卸完。
等雇来的人结算完工钱离开,还剩下二十多人,就都是老家来的了。
刘青山看看时间,已经是晚上七点,连忙招呼大伙去丰泽园吃晚饭。
“这大馆子真像样。”
张杆子嘴里一个劲夸,别说他了,就连王书记和老周,也东张西望瞧稀奇。
大伙坐了两大桌,基本上是男一桌女一桌,服务员递过来菜单,被张杆子一把抢过去,翻来覆去细看。
“你认字咋滴?”老支书把菜单抢过来,递给县领导。
刘青山看到张杆子有点脸红脖子粗的,就笑着说道:“先给杆子叔来个九转大肠。”
张杆子立刻眉开眼笑:“还是青山了解俺,知道俺最得意这口儿。”
众人大乐,都知道张杆子是养猪的。
于是大伙轮流着点菜,等菜单转回刘青山手里,他一瞧:好嘛,基本都是最便宜的菜肴。
这怎么能成呢,大老远来的,在大卡车里颠簸了两天,还不得吃顿好的。
刘青山又点了像葱烧海参等几样招牌菜,以海鲜为主,连老周都连连摆手,表示够吃了。
老周刚才看过菜价,就刘青山点的这些菜,把他一个月的工资都点出去了。
至于酒水,女人们那桌基本就是啤酒和汽水,这张桌,刘青山则点了两瓶茅台。
今年随着价格的放开,茅台直接涨到一百多一瓶,搞得王书记都直摆手:
“咱们都是自己家里人,喝首都的二锅头就成。”
刘青山则不由分说,直接开瓶,给大伙都倒了一杯,然后笑道:“没事,咱们山货店经销的虎骨酒,也涨价就是。”
“就算比不过茅台,怎么也得卖一百块一瓶。”
虎骨酒也是一斤装的,一百块一斤,这个价格,算是彻底把大伙给惊到了。
连旁边送酒的服务员都呵呵直乐,估计是当笑话听了。
倒是老支书常跟着刘青山的爷爷蹭虎骨酒喝,就一个劲点头:“咱们这虎骨酒,就值这个价儿。”
刘青山则解释说:“前几年咱们出口虎骨酒的时候,到后期,价格已经涨到十美金一瓶。”
“换成咱们自个的钱,也三四十块,这还是官价。”
“这两年县里酒厂断货,我以前存的那些也没卖,放到现在,价格肯定得翻倍。”
大伙想想也是这个理儿,老周率先点头:“这么说,确实值这个价儿。”
要知道,现在私下里兑换美元,那都快达到一比十了。
等到菜肴陆续上桌,大伙就开始动筷,张杆子夹了一截大肠:
“青山,卖这么贵,能有人买不?”
刘青山倒是无所谓:“没关系的,现在已经有一些人都先富起来,不用担心消费能力。”
这一点,老支书他们也不担心:实在不成的话,就全都出口好了,夹皮沟已经在国外打响品牌。
有兜底的,还怕啥呀?
刘青山成立这个山货店,也没指望卖多少货,就是先在国内打响品牌,顺便在大城市里,先占点好地盘。
这也算是刘青山帮着合作社投资,现在存钱是最亏的。
大伙边吃边喝边聊,气氛倒是融洽。
女同志那桌,吃得比较快,吃饱之后,就张罗着回山货店摆货。
刘青山还不忘吆喝一声:“大伙都好好干,等以后在别的大城市开分店,就把你们都派出去当店长。”
姑娘们叽叽喳喳地离开,能来首都这样的大城市,估计够她们兴奋几天的了。
刘青山他们也吃饱喝足之后,又溜达回山货店,不少物品都已经摆上货架,终于感觉不再那么空荡荡的了。
整个商店,分割出来十几个区域,出售不同种类的山货。
一进店门,最惹人注目的,是悬挂在墙上的三个盒子,盒子正面是玻璃的,可以清楚看到里面的三株老山参。
根须细密,每一根都仔细地分散开,然后固定在盒底,最长的根须能有二尺多。
老山参顶端的葫芦头,斑斑驳驳,满是一道道的褶皱。
这个其实就相当于树木的年轮,可以用来判定年份的。
看看下面的标签,中间那株老山参,已经超过百年,旁边的两株,也都在五六十年之间。
老周凑到跟前,仔细瞧瞧那株百年老山参的标签,掰着手指头数数上面那一串零,然后忍不住失声惊呼:
“一百万!”
王书记也探头过去瞧了一眼:“不会是把标签写错了吧,多写了俩零?”
刘文娟笑着走过来:“这价格都是刘总定的,用刘总的话来说,就是镇店之宝。”
刘青山也凑过来:“哎呦,这价格还真写错了,重写一下。”
他把标签取下来,用手里的圆珠笔改了一下,然后满意地点点头:“嗯,这还差不多。”
旁边的王书记和老周的眼珠子差点都瞪出来:疯了吧,这就直接改成五百万?
刘青山嘿嘿两声:“要是价格太低,万一被别人买走就亏了,这属于非卖品。”
百年老山参,放在后世,那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刘青山当然舍不得卖,索性就标个天价。
至于真想购买的,下边柜台里,有十年到二十年份的野山参,那价格就比较正常了。
把未来的青鸟三剑客都安置妥当,刘青山就把剩下的事情,交给何婉清与李姐去处理,他则开始忙着接待老家来人。
主要是夹皮沟山货店开业在即,也该铺货了。
在珠市口西大街那边置换来的房子,已经重新盖起来小楼,并且装修完毕,终于可以筹备山货店的开业。
这份产业,刘青山一点没叫别人掺和,完全归属于夹皮沟合作社,这是他帮着乡亲们攒下的家底儿。
就这块地儿,放上几十年,那就值个几十亿。
这天下午五点多,刘青山接到电话,是老帽儿师叔从家里打过来的,说是他们村里来人了,还大车小辆的,叫他赶紧回去。
刘青山赶紧回家,在胡同口外面,就看到停着一溜大卡车,足有十多辆,车上都蒙着大苫布,估计是运过来的山货。
不少街坊邻居,都围着瞧热闹,还有一些刚放学的小娃子,也背着小书包,在那瞧稀奇。
这年头的孩子,还是比较幸福的,起码书包都比较小。
刘青山老远就瞧见了杆子叔,正在那逗小孩儿呢,十几个小家伙排成一队,挨个从张杆子手里领东西。
刘青山凑上去一瞧,好嘛,原来是排队领黄菇娘。
这种小浆果,还真就是东北那边的特产,首都的不少小娃子都没见过,一个个吃得还挺香。
张杆子是闲得没事存心逗小孩,每次就发给一枚菇娘。
“杆子叔。”刘青山打了个招呼。
张杆子立刻把手里的一大把菇娘都塞给旁边一个小丫头,然后朝刘青山走过来:
“俺叔和队长他们都来了,都在你家等着呢,对了,还有县里的王书记和老周。”
要说老支书和张队长他们过来,还有情可原,这书记和县长也都来了,好像就有点问题。
刘青山琢磨了一下,这才想起来上次支书爷爷跟他提过,说是县里的几个厂子都开不出工资了,叫他回去帮着想想办法。
结果刘青山一下子跑到大洋彼岸呆了俩月,肯定是王书记他们坐不住了。
“青山!”
伴着一声清脆的吆喝,只见张连娣等几名夹皮沟的司机,也都聚拢过来。
跟在后面的,是刘文娟领着十几个叽叽喳喳的姑娘,都是从村里和镇里精挑细选出来的售货员。
至于刘文娟,在野菜厂锻炼了好几年,刘青山就提拔她当山货店的店长。
刘青山乐呵呵地挨个打着招呼,掏出烟来撒了一圈。
看到大伙都一脸疲态,不少人叼着烟卷的嘴唇都干了,刘青山便连忙招招手,叫过来那帮小娃子,去胡同口的小亭子,买冰棍和汽水儿。
小娃子当然乐得跑腿儿,因为他们也有份儿。
张杆子咕嘟嘟地灌了一瓶汽水,这才一抹嘴:“痛快,刚才俺们咋没想起来呢!”
“杆子叔,你是进了首都,就有点迷糊。”张连娣嘴里开着玩笑。
这时候,街坊邻居的那些老头老太太都凑上来,跟刘青山打听,车里拉的都是啥货?
这几个月,见天儿抢购各种生活物资和用品,大伙都落下毛病了,看到东西就想多存点。
“这是俺们夹皮沟运来的山货,山蘑菇,野木耳,全都是好东西!”
张杆子嘴里很是自豪地吆喝一声。
结果那些人一听,立刻兴味索然:蘑菇木耳,一年也吃不了多少,还是算了吧。
城里人不识货啊。
张杆子有点被打击到了,于是又吆喝一声:“俺们车上还有大米涅!”
这一嗓子好使,呼啦一下,张杆子就被一群老头老太太给围住,七嘴八舌地嚷嚷:
“给我来五十斤。”
“我买一百斤!”
张杆子瞧瞧眼前颤巍巍的小脚老太太:五十斤大米,估计十斤您都背不动。
刘青山见状,连忙朝张连娣比划了一下,后者立刻就脆生生地说道:
“我们的大米是专门出口的松江青稻,所以价格比较高,两块五一斤。”
哗啦一下,人群又散了,这个价格,已经超出了普通老百姓的购买力。
“连娣姐,要是有买的,就告诉去咱们的山货店,别在这卖。”刘青山叮嘱一声,就进了胡同。
他到家一瞧,好家伙,人还真不少,老支书、张队长、老板叔都来了,还有县里的王书记和老周县长,也领着俩秘书,坐在院子里抽烟喝茶呢。
刘青山热情地上去打招呼,毕竟是来他家,乡里乡亲的,必须好好招待。
老周跟刘青山接触最久,也最是亲热:“老弟啊,还是你们夹皮沟厉害,这生意都做到首都啦!”
王书记则乐呵呵地说道:“早都卖到国外去了,在首都开店也正常,青山,恭喜你们啊。”
刘青山连忙致谢,不管怎么说,人家都是为了夹皮沟开店儿而来。
张队长则是风风火火的:“青山,咱们赶紧先去店里瞧瞧,俺们都怪惦心的。”
“那也成,正好那边有丰泽园饭庄,经营的鲁菜,挺对咱们口味,就在那边吃饭。”
山货店建成之后,其实刘青山也没去过呢,正好一起瞧瞧。
于是他叫老帽儿师叔在头车带路,剩下其他人,都跟着刘青山步行,串胡同的话,距离那边真没多远。
等他们走到了,车队还没到呢。
原来的二层小破楼,已经被推倒重建,变成了四层楼,下面带着地下室,用来储存货物。
每层楼的面积,大概有两三百个平房,望过去十分宽敞。
“用不了这么大的地方吧?”老支书瞧着有点眼晕,这也太大了,他们就是卖点土特产。
老周也感叹一句:“这都赶上咱们县里的第一百货商店啦。”
“没事,咱们用一楼就够了,以后上面开超市。”
刘青山早就计划好了,领着大家进到里面,空空荡荡,除了货架子,没别的东西。
商店里面已经装饰好了,装修风格是刘青山设计的。
山货店嘛,就要突出特色,要是弄得金碧辉煌,跟大酒店似的,那就歪了。
墙上装饰着鹿角,粘着沉甸甸的稻穗,屋里的柱子都装扮成大树,还有桦树皮贴的墙壁……
张杆子一瞧乐了:“这里应该搭一铺火炕,客人来了,先盘腿上炕,抽袋烟再谈生意。”
我先给你一烟袋!老支书瞪了侄子一眼:“是不是最好再给你垒个猪圈!”
张杆子不敢反驳,连忙缩着脖子躲到刘青山身后,嘴里继续嘟囔:“养猪是不大合适,不过养几只猫啥的,倒是不错。”
刘青山忍不住朝他竖竖大拇指:杆子叔还挺超前的,把猫咖都弄出来了。
张队长也咂咂嘴:“青山,会不会感觉土了点?”
其实这也是大伙的想法,像王书记和老周等人,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只不过是没好意思说出来。
在他们的理解中,商店就应该越高端大气越好。
刘青山笑着解释:“队长叔,没事,咱们这是山货店,就要突出乡土特色。”
这种事情,肯定不是他三两句话,大伙就能明白的,还是等开业之后,再看效果吧。
外面已经开始卸货,楼后原来还有一大溜平房,现在已经改成仓库。
货物全都先入库,等做好登记,然后再出库铺货。
大伙齐动手,刘青山还从影视城那边,雇来两车人帮忙,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把十几辆大卡车全都卸完。
等雇来的人结算完工钱离开,还剩下二十多人,就都是老家来的了。
刘青山看看时间,已经是晚上七点,连忙招呼大伙去丰泽园吃晚饭。
“这大馆子真像样。”
张杆子嘴里一个劲夸,别说他了,就连王书记和老周,也东张西望瞧稀奇。
大伙坐了两大桌,基本上是男一桌女一桌,服务员递过来菜单,被张杆子一把抢过去,翻来覆去细看。
“你认字咋滴?”老支书把菜单抢过来,递给县领导。
刘青山看到张杆子有点脸红脖子粗的,就笑着说道:“先给杆子叔来个九转大肠。”
张杆子立刻眉开眼笑:“还是青山了解俺,知道俺最得意这口儿。”
众人大乐,都知道张杆子是养猪的。
于是大伙轮流着点菜,等菜单转回刘青山手里,他一瞧:好嘛,基本都是最便宜的菜肴。
这怎么能成呢,大老远来的,在大卡车里颠簸了两天,还不得吃顿好的。
刘青山又点了像葱烧海参等几样招牌菜,以海鲜为主,连老周都连连摆手,表示够吃了。
老周刚才看过菜价,就刘青山点的这些菜,把他一个月的工资都点出去了。
至于酒水,女人们那桌基本就是啤酒和汽水,这张桌,刘青山则点了两瓶茅台。
今年随着价格的放开,茅台直接涨到一百多一瓶,搞得王书记都直摆手:
“咱们都是自己家里人,喝首都的二锅头就成。”
刘青山则不由分说,直接开瓶,给大伙都倒了一杯,然后笑道:“没事,咱们山货店经销的虎骨酒,也涨价就是。”
“就算比不过茅台,怎么也得卖一百块一瓶。”
虎骨酒也是一斤装的,一百块一斤,这个价格,算是彻底把大伙给惊到了。
连旁边送酒的服务员都呵呵直乐,估计是当笑话听了。
倒是老支书常跟着刘青山的爷爷蹭虎骨酒喝,就一个劲点头:“咱们这虎骨酒,就值这个价儿。”
刘青山则解释说:“前几年咱们出口虎骨酒的时候,到后期,价格已经涨到十美金一瓶。”
“换成咱们自个的钱,也三四十块,这还是官价。”
“这两年县里酒厂断货,我以前存的那些也没卖,放到现在,价格肯定得翻倍。”
大伙想想也是这个理儿,老周率先点头:“这么说,确实值这个价儿。”
要知道,现在私下里兑换美元,那都快达到一比十了。
等到菜肴陆续上桌,大伙就开始动筷,张杆子夹了一截大肠:
“青山,卖这么贵,能有人买不?”
刘青山倒是无所谓:“没关系的,现在已经有一些人都先富起来,不用担心消费能力。”
这一点,老支书他们也不担心:实在不成的话,就全都出口好了,夹皮沟已经在国外打响品牌。
有兜底的,还怕啥呀?
刘青山成立这个山货店,也没指望卖多少货,就是先在国内打响品牌,顺便在大城市里,先占点好地盘。
这也算是刘青山帮着合作社投资,现在存钱是最亏的。
大伙边吃边喝边聊,气氛倒是融洽。
女同志那桌,吃得比较快,吃饱之后,就张罗着回山货店摆货。
刘青山还不忘吆喝一声:“大伙都好好干,等以后在别的大城市开分店,就把你们都派出去当店长。”
姑娘们叽叽喳喳地离开,能来首都这样的大城市,估计够她们兴奋几天的了。
刘青山他们也吃饱喝足之后,又溜达回山货店,不少物品都已经摆上货架,终于感觉不再那么空荡荡的了。
整个商店,分割出来十几个区域,出售不同种类的山货。
一进店门,最惹人注目的,是悬挂在墙上的三个盒子,盒子正面是玻璃的,可以清楚看到里面的三株老山参。
根须细密,每一根都仔细地分散开,然后固定在盒底,最长的根须能有二尺多。
老山参顶端的葫芦头,斑斑驳驳,满是一道道的褶皱。
这个其实就相当于树木的年轮,可以用来判定年份的。
看看下面的标签,中间那株老山参,已经超过百年,旁边的两株,也都在五六十年之间。
老周凑到跟前,仔细瞧瞧那株百年老山参的标签,掰着手指头数数上面那一串零,然后忍不住失声惊呼:
“一百万!”
王书记也探头过去瞧了一眼:“不会是把标签写错了吧,多写了俩零?”
刘文娟笑着走过来:“这价格都是刘总定的,用刘总的话来说,就是镇店之宝。”
刘青山也凑过来:“哎呦,这价格还真写错了,重写一下。”
他把标签取下来,用手里的圆珠笔改了一下,然后满意地点点头:“嗯,这还差不多。”
旁边的王书记和老周的眼珠子差点都瞪出来:疯了吧,这就直接改成五百万?
刘青山嘿嘿两声:“要是价格太低,万一被别人买走就亏了,这属于非卖品。”
百年老山参,放在后世,那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刘青山当然舍不得卖,索性就标个天价。
至于真想购买的,下边柜台里,有十年到二十年份的野山参,那价格就比较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