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连战连捷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天翼小说网 www.ty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苏毗国在吐蕃之北,与吐蕃隔大速水相望,大速水之北是苏毗,而在大速水之南,便是吐蕃的重城,也是国都逻些的北面屏障之一达木城,而在达木城和苏毗之间,李恪和他的麾下精锐遇到了西征以来最大的挑战。
正如李恪在出兵前就一直担忧的,李恪此次御驾亲征,最担心的从来都不是所谓的吐蕃精锐,也不是那几位能够叫的上名号的吐蕃名将,这些都不在李恪的眼中,李恪担心的是高原之上的地形和气候。
苏毗在藏北,吐蕃在藏南,而区分这高原南北的就是高原人口中的“念青唐拉神山”。
“念青唐拉神山”,即是日后广为人知的唐古拉山脉,唐古拉山脉横亘东北,分割南北,因为地势极高而终年积雪,不止是藏人口中的神山,更是藏南和藏北之间飞鸟难过的天然屏障。
要从藏南到藏北,只有两条,要么东西绕道四百余里,绕开念青唐拉山,费时费力,要么就取念青唐拉山山脉相接的端口处过路,这样走快上许多,只要十日便可。
乍一听起来自然是走缺口处更加快捷些,但唐拉山相连紧密,这样的适合行军的缺口却只有一处,那就是还在达木城之北的阁川驿。
阁川驿,听起来似乎是一个驿站的名字,供于来往客商歇脚的地方,但这是现在的叫法,在过去,在苏毗还和吐蕃正面为敌的时候,这里被唤作阁川关,是两国必争,控扼南北的锁钥之地。
阁川关当年为苏毗所有,而苏毗也正是凭借此关拒吐蕃于门外,但后来因为苏毗大小女王内乱,使得阁川关落在吐蕃的手中,苏毗才连连被动挨打,最后被灭了国,处处要看着吐蕃的脸色行事。
阁川驿在山脉断口处建城,据山川地势之险,而贡日贡赞也深知此关之重要,所以在得知李恪南下的消息后,即刻就命国中大将雄骨领兵两万北上守城,誓要将李恪的唐军主力挡在唐拉山之北。
阁川驿本就是绝险之地,名将雄骨麾下又是兵精粮足,要守住阁川驿理当不是难事,这也是贡日贡赞之所以敢不调禄东赞北上的最大底气,如果不是有这座天险,他是绝不敢和唐军硬碰硬的。
唐拉山中段,阁川驿北。
唐军主帅苏定方领军南向,跟在李恪的身后,朝着阁川驿的方向而去,抬头看向李恪,眼中也多了些钦佩。
他不知道李恪为什么会早早地有这么多的防备,但他知道正是李恪的这些防备才让唐军能够顺利地走到这里。
自打领军南下以来,随着越发地深入高原,苏定方越发地理解了李恪此前的用意,高原难登,绝不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就在这短短近月的时间,随他西来的三十万府军已经病了两成,现在都在就地歇息,就是他自己,都一度觉着身体有些不适。
就这还是从李恪之命一路徐行而来的,若是真的急行军,还没有其他的准备,恐怕到时病倒或者病死的会是现在数倍之多,最后的战果更是不可想象。
“这阁川驿背靠河谷,侧倚雪峰,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实在是高原奇险之地。”就在苏定方心生感叹的时候,李恪看着远处的阁川驿,也轻叹了一声。
李恪身边的王玄策看着阁川驿,也道:“臣少年时游历天下,也曾到过谓为蜀地天险的剑阁,若单以险峻来看,这阁川驿是丝毫不在剑阁之下,甚至是尤有过之。”
剑阁虽险,但毕竟只是在山地之上,但这阁川驿却是在高原之上,比起攻剑阁,攻阁川驿要面临的困难会多得多,光是体力这一关就是个大问题。
李恪指着阁川驿,对苏定方问道:“雄关当前,定方可有破敌的良策?”
其实关于阁川驿,其实苏定方是一早在研究吐蕃地图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的,关于此城苏定方也早有思量。
苏定方回道:“此城据有天险,强攻不易,若是强攻,就算攻下了也绝对是损兵折将。现在最好的法子是先以主力佯装攻城,吸引吐蕃军的注意,而后以偏师另寻小径,以期能绕袭阁川驿,两面夹击,如此可破。”
李恪笑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是当年药师公北征突厥时奇袭铁山的法子,定方不愧是药师公的弟子,对药师公的用兵之道倒是熟稔在心。”
苏定方拱手道:“末将生搬硬套,叫陛下见笑了。”
李恪摆了摆手道:“朕以为你说的很是恰当,如此要塞当前,是断无强攻的可能的,你的想法和朕的一样,只能智取。”
王玄策听着李恪的话,点了点头,但还是有些担忧道:“这阁川驿是只能智取,但只看着两侧雪山,高耸入云,只怕是难行非常,想要在这里面找出一条山路来谈何容易,只怕比起当年卫国公奇袭恶阳岭还要难上许多。”
当初李靖奇袭恶阳岭,那是早知有这么个地方,算是有的放矢,虽然艰难,但总归有个去处,可现在唐军要做的是大海捞针,在这茫茫雪山中寻找能够绕过阁川驿的小径,自然更加艰难了。
李恪道:“这雪山连绵无际,好似汪洋大海,若是不识情况的人在这里面寻路,不止是寻不着,甚至会有性命之忧。”
王玄策问道:“那陛下有何打算?”
李恪想了想,回道:“此地曾是苏毗所有,想必也有许多苏毗人是自此地迁出的,你即刻命人在此间至大速水一代寻觅以往曾生活于此的山民,许以重利,由他们带路,兴许能有所获。”
李恪他们虽然人多,但都是外人,就算是将再多的人马投入这寻路当中,也未必比得上几个识路的山民,若是由他们来带路,自然会便利上许多,至少可以保证性命。
苏定方闻言,应道:“既如此,那自明日起,末将便一面命人进山寻路,一面命人在城外架设哨塔,以做攻城之状,麻痹城中守军。”
苏毗国在吐蕃之北,与吐蕃隔大速水相望,大速水之北是苏毗,而在大速水之南,便是吐蕃的重城,也是国都逻些的北面屏障之一达木城,而在达木城和苏毗之间,李恪和他的麾下精锐遇到了西征以来最大的挑战。
正如李恪在出兵前就一直担忧的,李恪此次御驾亲征,最担心的从来都不是所谓的吐蕃精锐,也不是那几位能够叫的上名号的吐蕃名将,这些都不在李恪的眼中,李恪担心的是高原之上的地形和气候。
苏毗在藏北,吐蕃在藏南,而区分这高原南北的就是高原人口中的“念青唐拉神山”。
“念青唐拉神山”,即是日后广为人知的唐古拉山脉,唐古拉山脉横亘东北,分割南北,因为地势极高而终年积雪,不止是藏人口中的神山,更是藏南和藏北之间飞鸟难过的天然屏障。
要从藏南到藏北,只有两条,要么东西绕道四百余里,绕开念青唐拉山,费时费力,要么就取念青唐拉山山脉相接的端口处过路,这样走快上许多,只要十日便可。
乍一听起来自然是走缺口处更加快捷些,但唐拉山相连紧密,这样的适合行军的缺口却只有一处,那就是还在达木城之北的阁川驿。
阁川驿,听起来似乎是一个驿站的名字,供于来往客商歇脚的地方,但这是现在的叫法,在过去,在苏毗还和吐蕃正面为敌的时候,这里被唤作阁川关,是两国必争,控扼南北的锁钥之地。
阁川关当年为苏毗所有,而苏毗也正是凭借此关拒吐蕃于门外,但后来因为苏毗大小女王内乱,使得阁川关落在吐蕃的手中,苏毗才连连被动挨打,最后被灭了国,处处要看着吐蕃的脸色行事。
阁川驿在山脉断口处建城,据山川地势之险,而贡日贡赞也深知此关之重要,所以在得知李恪南下的消息后,即刻就命国中大将雄骨领兵两万北上守城,誓要将李恪的唐军主力挡在唐拉山之北。
阁川驿本就是绝险之地,名将雄骨麾下又是兵精粮足,要守住阁川驿理当不是难事,这也是贡日贡赞之所以敢不调禄东赞北上的最大底气,如果不是有这座天险,他是绝不敢和唐军硬碰硬的。
唐拉山中段,阁川驿北。
唐军主帅苏定方领军南向,跟在李恪的身后,朝着阁川驿的方向而去,抬头看向李恪,眼中也多了些钦佩。
他不知道李恪为什么会早早地有这么多的防备,但他知道正是李恪的这些防备才让唐军能够顺利地走到这里。
自打领军南下以来,随着越发地深入高原,苏定方越发地理解了李恪此前的用意,高原难登,绝不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就在这短短近月的时间,随他西来的三十万府军已经病了两成,现在都在就地歇息,就是他自己,都一度觉着身体有些不适。
就这还是从李恪之命一路徐行而来的,若是真的急行军,还没有其他的准备,恐怕到时病倒或者病死的会是现在数倍之多,最后的战果更是不可想象。
“这阁川驿背靠河谷,侧倚雪峰,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实在是高原奇险之地。”就在苏定方心生感叹的时候,李恪看着远处的阁川驿,也轻叹了一声。
李恪身边的王玄策看着阁川驿,也道:“臣少年时游历天下,也曾到过谓为蜀地天险的剑阁,若单以险峻来看,这阁川驿是丝毫不在剑阁之下,甚至是尤有过之。”
剑阁虽险,但毕竟只是在山地之上,但这阁川驿却是在高原之上,比起攻剑阁,攻阁川驿要面临的困难会多得多,光是体力这一关就是个大问题。
李恪指着阁川驿,对苏定方问道:“雄关当前,定方可有破敌的良策?”
其实关于阁川驿,其实苏定方是一早在研究吐蕃地图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的,关于此城苏定方也早有思量。
苏定方回道:“此城据有天险,强攻不易,若是强攻,就算攻下了也绝对是损兵折将。现在最好的法子是先以主力佯装攻城,吸引吐蕃军的注意,而后以偏师另寻小径,以期能绕袭阁川驿,两面夹击,如此可破。”
李恪笑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是当年药师公北征突厥时奇袭铁山的法子,定方不愧是药师公的弟子,对药师公的用兵之道倒是熟稔在心。”
苏定方拱手道:“末将生搬硬套,叫陛下见笑了。”
李恪摆了摆手道:“朕以为你说的很是恰当,如此要塞当前,是断无强攻的可能的,你的想法和朕的一样,只能智取。”
王玄策听着李恪的话,点了点头,但还是有些担忧道:“这阁川驿是只能智取,但只看着两侧雪山,高耸入云,只怕是难行非常,想要在这里面找出一条山路来谈何容易,只怕比起当年卫国公奇袭恶阳岭还要难上许多。”
当初李靖奇袭恶阳岭,那是早知有这么个地方,算是有的放矢,虽然艰难,但总归有个去处,可现在唐军要做的是大海捞针,在这茫茫雪山中寻找能够绕过阁川驿的小径,自然更加艰难了。
李恪道:“这雪山连绵无际,好似汪洋大海,若是不识情况的人在这里面寻路,不止是寻不着,甚至会有性命之忧。”
王玄策问道:“那陛下有何打算?”
李恪想了想,回道:“此地曾是苏毗所有,想必也有许多苏毗人是自此地迁出的,你即刻命人在此间至大速水一代寻觅以往曾生活于此的山民,许以重利,由他们带路,兴许能有所获。”
李恪他们虽然人多,但都是外人,就算是将再多的人马投入这寻路当中,也未必比得上几个识路的山民,若是由他们来带路,自然会便利上许多,至少可以保证性命。
苏定方闻言,应道:“既如此,那自明日起,末将便一面命人进山寻路,一面命人在城外架设哨塔,以做攻城之状,麻痹城中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