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尚书李绩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天翼小说网 www.ty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唐立国二十余载,其间更是征战无数,朝中名将如云,但若要说到出身,大部分的武臣无非也就出自三处。
其一,随李渊太原起家,立元之功的河东系;其二,大唐得关中,定都长安后,以关陇门阀为主的关陇系;其三便是山东出身,已李密旧部为首的瓦岗系,而李恪建议李世民任用的便是山东出身的武臣。
朝中出身瓦岗系的武臣颇多,位处高位的也不少,秦叔宝、程知节、李君羡,但其中文武双全,堪为名帅,符合李恪口中所说标准的李世民却一下子就想到了一人,那便是李绩。
李绩乃朝中名帅,几番外战建功甚巨,又主河东军政多年,文武双全,用为兵部尚书正是妥当。而且其中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李绩出身山东豪族,不会买关陇门阀的帐。
李绩虽不是李恪心腹,但也可叫李恪信任,李绩曾为李恪旧部,对于李绩的政治倾向,李恪清楚地很,李绩一向不亲近垄断关西的关陇门阀,主张打压。
要知道,唐史之上,本该在十五年后,顶着关陇门阀的压力,力主立武则天为后的可就是代表军方的李绩,大唐打击关陇门阀势力能够成功,李绩功不可没。
李恪所言,其中所含的寓意太过明显,就差直接说出“李绩”两个字了,可以说,其实李恪说的不是举荐的人,而是举荐李绩的理由。
对于李绩这个人选,李世民同样满意,现在任用的兵部尚书是为了打压关陇门阀,遵行国策,在朝中至关紧要,将来多半是要拜相的。这个人实力、名望不止是缺一不可,更重要的是还要能为君王所用。
如果说现在的太子还是李承乾或是本该有机会成为储君的李治,李世民也许会有几分犹疑,毕竟李绩可不是人人都能压地住,用得了的,但李恪却足以叫李世民放心,毕竟李绩本就是李恪部下,在北伐之战中李恪用地同样顺手。
次日,李世民下旨,准长孙无忌所奏,准其辞去兵部尚书之职,转拜特进,而以李绩为兵部尚书,即日自并州还京任职。
兵部尚书,别称大司马,掌国中军务,在朝廷主张打压关陇门阀的当口,朝中突然出现了兵部尚书这么大的人员变动,换上的还是和关陇门阀不对路子的李绩,其中用意不言自明,圣旨一下,满朝上下顿时哗然。
但这也才仅仅只是开始,更重要的安排还在后面,就在李绩奉皇命还京就职后,便有给事中张玄素上表,为彰显朝中武臣擢选之明,请开武举。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武举这个词对时人而言还是新鲜地很,但要理解其中意思却不难,顾名思义自然就是和科举相类,只不过科举选的是文官,而武举选的是武臣罢了。
如果说此前遣苏定方为凉州都督是在试探关陇门阀态度的话,那武举就是直接要分了他们的利益。这不止是为了大唐的长治久安,也是对关陇门阀挑衅皇权赤裸裸,毫不掩饰的反击和报复。
张玄素的奏本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所有人都知道,关陇门阀兴盛百余年,虎踞关西,现在他们面对的最大的挑战来了。
以往各朝各代打压关陇门阀,无非就是清肃府军,安插武官,这些关陇门阀都是可以排挤的,但这一次不同,这一次朝廷是要从武官选拔这个根子上将关陇门阀在府军中的势力连根斩除。
长安城,东宫,光天殿。
“末将李绩,拜见太子。”新任兵部尚书、英国公李绩站在殿中,对李恪拜道。
李恪看着站在身前的李绩,起身笑道:“大司马来了,可着实是稀客啊。”
大司马乃兵部尚书的敬称,论辈分李绩和李恪的叔父们平辈论称,李恪唤李绩一声大司马并无不妥。
不过李绩在李世民和李恪的面前一向自持颇低,李绩闻言,忙道:“太子这么说可是折煞末将了,末将也算是太子门下,太子唤末将一声表字便算是亲近了。”
李恪经略北地时,李恪为并州大都督,李绩为麾下长史,说李绩是李恪的门下虽有些牵强,但却是也说地过去。
李绩的性情李恪是知道的,李恪闻言也顺着李绩的话问道:“那懋功今日来此所为何意?”
李绩回道:“末将刚自宫中来,陛下交代末将就任前先来东宫拜见太子,面听聆训。”
武举和打压关陇门阀的事情是李恪提的,而这个兵部尚书走马上任的第一要务就是此事,李世民要李绩在上任前来见李恪也是应当。
李恪想了想道:“懋功乃国中名帅,人人敬重,所谓聆训之说本宫万不敢当,可能有几句话还是要跟懋功提及的。”
李绩道:“太子但请吩咐。”
李恪道:“你是即将走马上任的兵部尚书,是父皇臂膀,也是本宫昔日爱将,本宫不怕跟你交个底,父皇下旨命兵部在禁军中先行武举制,最终的目的还是在陇右,这想必你是能猜得到的。”
“此事在朝中多有风传,末将也有所耳闻。”李绩应了一声,对李恪道。
李世民削弱关陇门阀之意不是秘密,朝中上下早已尽皆知晓,这也是此番政事堂会如此快速地通过武举之议的缘故。
李恪对李绩道:“不错,正因如此,所以待日后兵部组织禁军武举时你务必要记住一事,武举之选务必不拘出身,本宫就是要借禁军武举给天下人,尤其是关陇儿郎打个样。”
朝廷在禁军中先行武举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在关陇推行此事,打破关陇门阀对府军官职的垄断,而府军中与关陇门阀子弟相争的自然就是出身寻常的关陇儿郎,李恪就是要关陇儿郎看到朝廷在武举中择能而用的决心,为将来早做准备。
李恪的意思李绩也很清楚,但要做到这一点却并不容易,科举出自前隋,已行百年,至今为止,每岁录用的官员中仍旧是已世家子弟为重,武举想要做到不拘出身又谈何容易,其中的阻力也不言自明。
李绩听着李恪的话面露了些许的难色,李恪看着李绩的模样也知道李绩的顾虑。
李恪道:“此事你只管去做,朝廷削弱关陇门阀在府军之势已是必然,你不必太多顾虑,你的身后便是本宫,本宫处置不了的还有父皇,此事你绝没有马虎的余地。”
“诺!”李恪说着,话也渐渐有些重了,李绩闻言,也不敢再犹疑,当即应了下来。
大唐立国二十余载,其间更是征战无数,朝中名将如云,但若要说到出身,大部分的武臣无非也就出自三处。
其一,随李渊太原起家,立元之功的河东系;其二,大唐得关中,定都长安后,以关陇门阀为主的关陇系;其三便是山东出身,已李密旧部为首的瓦岗系,而李恪建议李世民任用的便是山东出身的武臣。
朝中出身瓦岗系的武臣颇多,位处高位的也不少,秦叔宝、程知节、李君羡,但其中文武双全,堪为名帅,符合李恪口中所说标准的李世民却一下子就想到了一人,那便是李绩。
李绩乃朝中名帅,几番外战建功甚巨,又主河东军政多年,文武双全,用为兵部尚书正是妥当。而且其中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李绩出身山东豪族,不会买关陇门阀的帐。
李绩虽不是李恪心腹,但也可叫李恪信任,李绩曾为李恪旧部,对于李绩的政治倾向,李恪清楚地很,李绩一向不亲近垄断关西的关陇门阀,主张打压。
要知道,唐史之上,本该在十五年后,顶着关陇门阀的压力,力主立武则天为后的可就是代表军方的李绩,大唐打击关陇门阀势力能够成功,李绩功不可没。
李恪所言,其中所含的寓意太过明显,就差直接说出“李绩”两个字了,可以说,其实李恪说的不是举荐的人,而是举荐李绩的理由。
对于李绩这个人选,李世民同样满意,现在任用的兵部尚书是为了打压关陇门阀,遵行国策,在朝中至关紧要,将来多半是要拜相的。这个人实力、名望不止是缺一不可,更重要的是还要能为君王所用。
如果说现在的太子还是李承乾或是本该有机会成为储君的李治,李世民也许会有几分犹疑,毕竟李绩可不是人人都能压地住,用得了的,但李恪却足以叫李世民放心,毕竟李绩本就是李恪部下,在北伐之战中李恪用地同样顺手。
次日,李世民下旨,准长孙无忌所奏,准其辞去兵部尚书之职,转拜特进,而以李绩为兵部尚书,即日自并州还京任职。
兵部尚书,别称大司马,掌国中军务,在朝廷主张打压关陇门阀的当口,朝中突然出现了兵部尚书这么大的人员变动,换上的还是和关陇门阀不对路子的李绩,其中用意不言自明,圣旨一下,满朝上下顿时哗然。
但这也才仅仅只是开始,更重要的安排还在后面,就在李绩奉皇命还京就职后,便有给事中张玄素上表,为彰显朝中武臣擢选之明,请开武举。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武举这个词对时人而言还是新鲜地很,但要理解其中意思却不难,顾名思义自然就是和科举相类,只不过科举选的是文官,而武举选的是武臣罢了。
如果说此前遣苏定方为凉州都督是在试探关陇门阀态度的话,那武举就是直接要分了他们的利益。这不止是为了大唐的长治久安,也是对关陇门阀挑衅皇权赤裸裸,毫不掩饰的反击和报复。
张玄素的奏本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所有人都知道,关陇门阀兴盛百余年,虎踞关西,现在他们面对的最大的挑战来了。
以往各朝各代打压关陇门阀,无非就是清肃府军,安插武官,这些关陇门阀都是可以排挤的,但这一次不同,这一次朝廷是要从武官选拔这个根子上将关陇门阀在府军中的势力连根斩除。
长安城,东宫,光天殿。
“末将李绩,拜见太子。”新任兵部尚书、英国公李绩站在殿中,对李恪拜道。
李恪看着站在身前的李绩,起身笑道:“大司马来了,可着实是稀客啊。”
大司马乃兵部尚书的敬称,论辈分李绩和李恪的叔父们平辈论称,李恪唤李绩一声大司马并无不妥。
不过李绩在李世民和李恪的面前一向自持颇低,李绩闻言,忙道:“太子这么说可是折煞末将了,末将也算是太子门下,太子唤末将一声表字便算是亲近了。”
李恪经略北地时,李恪为并州大都督,李绩为麾下长史,说李绩是李恪的门下虽有些牵强,但却是也说地过去。
李绩的性情李恪是知道的,李恪闻言也顺着李绩的话问道:“那懋功今日来此所为何意?”
李绩回道:“末将刚自宫中来,陛下交代末将就任前先来东宫拜见太子,面听聆训。”
武举和打压关陇门阀的事情是李恪提的,而这个兵部尚书走马上任的第一要务就是此事,李世民要李绩在上任前来见李恪也是应当。
李恪想了想道:“懋功乃国中名帅,人人敬重,所谓聆训之说本宫万不敢当,可能有几句话还是要跟懋功提及的。”
李绩道:“太子但请吩咐。”
李恪道:“你是即将走马上任的兵部尚书,是父皇臂膀,也是本宫昔日爱将,本宫不怕跟你交个底,父皇下旨命兵部在禁军中先行武举制,最终的目的还是在陇右,这想必你是能猜得到的。”
“此事在朝中多有风传,末将也有所耳闻。”李绩应了一声,对李恪道。
李世民削弱关陇门阀之意不是秘密,朝中上下早已尽皆知晓,这也是此番政事堂会如此快速地通过武举之议的缘故。
李恪对李绩道:“不错,正因如此,所以待日后兵部组织禁军武举时你务必要记住一事,武举之选务必不拘出身,本宫就是要借禁军武举给天下人,尤其是关陇儿郎打个样。”
朝廷在禁军中先行武举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在关陇推行此事,打破关陇门阀对府军官职的垄断,而府军中与关陇门阀子弟相争的自然就是出身寻常的关陇儿郎,李恪就是要关陇儿郎看到朝廷在武举中择能而用的决心,为将来早做准备。
李恪的意思李绩也很清楚,但要做到这一点却并不容易,科举出自前隋,已行百年,至今为止,每岁录用的官员中仍旧是已世家子弟为重,武举想要做到不拘出身又谈何容易,其中的阻力也不言自明。
李绩听着李恪的话面露了些许的难色,李恪看着李绩的模样也知道李绩的顾虑。
李恪道:“此事你只管去做,朝廷削弱关陇门阀在府军之势已是必然,你不必太多顾虑,你的身后便是本宫,本宫处置不了的还有父皇,此事你绝没有马虎的余地。”
“诺!”李恪说着,话也渐渐有些重了,李绩闻言,也不敢再犹疑,当即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