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势变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天翼小说网 www.ty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领红包】现金or点币红包已经发放到你的账户!微信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领取!
扬州与长安相隔千里,消息传通自也不便,李恪遇伏被擒的消息也没有那般及时地传进长安。
不过就在此时,另外一件同李恪相关的事情,却已经叫整个大唐朝廷闹翻了天,此事便是李恪私调府军赈灾治水之事。
李恪身为扬州大都督,虽不掌民政,但他贵为亲王,他的封地也在淮南,他插手淮南治水之事自无不妥,可坏就坏在他利用职权之便,调动了淮南邻近诸州的府军。
兵权此物不同寻常,很多情况之下兵权便意味着野心和生死,故而自古以来,哪怕是父子之间也不甚放心,甚至还因此多有隔阂,兵戎相向之事。
李恪亦是知兵之人,他不蠢,更不会傻到调动兵锋不利的淮南府军去造反,去跟他父皇麾下横行天下的关中禁军相抗,但他既然犯了这样的错误,他的敌人便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自会不遗余力地攻讦他。
就在李恪调动府军的三日后,李恪此前虽然有心弹压消息,但消息终究还是传到了长安,当日朝会刚刚开朝,李恪在长安的那些对头们已经片刻摩拳擦掌,按捺不在,等着参上李恪一本了。
“启禀陛下,臣李林弹劾楚王私调府军,意图谋逆。”例朝方始,御史台侍御史李林便持本出列,朝着大殿正中坐着的李世民俯身拜道。
李林乃侍御史,依例当受御史大夫温彦博所辖,他所奏之本,也当先交由温彦博阅示之后再行上书,然温彦博年过六旬,已然老迈,再加之近来偶感风寒,早已精力不济,故而台中事务便交由御史台御史中丞李乾祐代掌,李林所奏之事,温彦博却是不知,也管不着的。
其实李恪私调府军赈灾之事,朝中所知之人不在少数,只是无人捅破,所以大朝伊始,李林便上书弹劾,倒也在殿中众人的意料之中。
不过李林弹劾之举虽在众人意料当中,但他所劾之事,却着实叫人心中一惊,李林竟是弹劾李恪私调府军,意图谋反。
私调府军之事已是必然,证据确凿,李恪绝无力反驳,但这意图谋反之事便有些无凭无据,尽是臆断了。
不过御史台臣本就是闻风奏事,有或没有权且两说,只是这个势,李林却是抬足了。
果然,李林之言一出,大殿之上顿时一片哗然,众人纷纷望向了他,就连皇帝李世民也是如此。
“李林,你可知你在说什么!”李林之言一出,大殿上首端坐着的李世民看着李林,重声喝问道。
李恪调动府军之事李世民亦知,只是李世民却有大半信了李恪的话,李恪调动府军,乃是为治水而为,并未旁意,毕竟以淮南弱旅以子反父,李恪断没有这样蠢笨的行径。
不过李林私下与长孙无忌还有太子李承乾亲近,他今日之举乃是受长孙无忌所使,又岂会是全无准备的鲁莽之举。
李林闻言回道:“兵权所系,乃一方安稳,海内太平,有泰山之重,故而不得擅动,楚王身为扬州大都督,东南节臣,岂能不知此理。臣以为此事之后必有蹊跷,陛下万不可懈怠。”
李林说的也有些道理,兵权不比其他,至关紧要,这也是李世民极为忌惮的地方,毕竟李世民自己便是靠着兵权才登上的皇位,才有今日,李林这番话就是为了要李世民猜忌李恪有谋反之意,转而生疑。
疑心这种东西,一旦生起,便会扎根于心底,再想铲去,便是难了。
可李林虽早有计划,但也并非事事皆在他意料当中,李林之言方落,李恪楚王府一脉臣子尚还未言,倒是以往和李恪有些过节的魏征先开口质问了起来。
“李林,你须知身为御史台臣虽有闻风弹劾之权,但也当仔细行事,不可妄为,你弹劾楚王谋反,可有实据?”魏征当着朝中重臣的面,双目注视着李林,喝问道。
李林站在大殿之中,听着魏征的话,一下子竟有些愣住了。
年初之时,太子党人借白虹贯日异象迫李恪离京,外放南下,魏征可是出了大力的,依理而言,魏征当是与李恪不和才是,怎的此时还站出来助李恪说话。
不过李林既然敢站出来当先发难,自也是机敏之人,李林对魏征道:“下官虽暂无实据,然征调府军治水,乃古所未有之事,楚王却偏生如此,难道楚王动机还不值叫人生疑吗?”
确实,李恪调地方府军治水是开了大唐朝的先例,凡破例者,必先遭人非议,李林之言倒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李林之言虽合情理,但魏征听着李林的话,脸上却露出了难掩的怒意。
魏征其人行事,一向对事不对人,于公不于私,他此前力促李恪南下之官,是出于公心,而如今为李恪仗义执言,也同样是出于公心。
淮南水灾,祸延淮南上下,稍有不慎,便会使大唐失半数粮仓,李恪调府军治水,虽有违规例,但却可活淮南百姓,这也是魏征记得清楚的。李林当着君臣百官的面,直指李恪之过,却不观其势,不视其功,以魏征的性子,他岂能坐视?
魏征道:“楚王所调,不过周边州县府军,前后尚不过万人,却活人百万,虽所为不妥,有过在身,却更有治境安民之功。你无半分实据,便妄加弹劾,你今日之举,与费仲尤浑之流何异?”
费仲尤浑乃古之佞臣,魏征把李林比作此二人,也算得上是偏激了,满朝文武,恐怕也只有魏征一人有如此刚直的性子。
魏征不比常人,他在朝中颇有声望,他的话在李世民的心中也很有几分份量,他站出来为李恪说话,对李恪眼下的局势自然是难得的助力。
趁着这股助力,十六卫、御史台、秘书省、六部等诸多与李恪交好的臣子都有意出来为李恪帮衬上两句,但李恪留在长安,最能代表他的立场的人却迟迟还未开口。
而这个人便是李恪在朝堂之上拜来的业师,楚王府长史岑文本。
岑文本身为中书舍人,掌管宫中来往文书,本就是消息灵通之人,断没有此前未得消息的道理。
可此时的岑文本却偏偏出人意料,脸上未见如魏征那般的激动之色,只是眉头紧锁,站在臣班的队列之中,不出片语。
岑文本所为,着实怪异地很,就在与李恪交好的那些臣子摸不清路子的时候,大殿之外却突然快步走进了一位手持奏本的內侍。
当这个內侍将手中的奏本交到李世民手中时,李世民只是扫了一眼,脸色陡变。
【领红包】现金or点币红包已经发放到你的账户!微信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领取!
扬州与长安相隔千里,消息传通自也不便,李恪遇伏被擒的消息也没有那般及时地传进长安。
不过就在此时,另外一件同李恪相关的事情,却已经叫整个大唐朝廷闹翻了天,此事便是李恪私调府军赈灾治水之事。
李恪身为扬州大都督,虽不掌民政,但他贵为亲王,他的封地也在淮南,他插手淮南治水之事自无不妥,可坏就坏在他利用职权之便,调动了淮南邻近诸州的府军。
兵权此物不同寻常,很多情况之下兵权便意味着野心和生死,故而自古以来,哪怕是父子之间也不甚放心,甚至还因此多有隔阂,兵戎相向之事。
李恪亦是知兵之人,他不蠢,更不会傻到调动兵锋不利的淮南府军去造反,去跟他父皇麾下横行天下的关中禁军相抗,但他既然犯了这样的错误,他的敌人便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自会不遗余力地攻讦他。
就在李恪调动府军的三日后,李恪此前虽然有心弹压消息,但消息终究还是传到了长安,当日朝会刚刚开朝,李恪在长安的那些对头们已经片刻摩拳擦掌,按捺不在,等着参上李恪一本了。
“启禀陛下,臣李林弹劾楚王私调府军,意图谋逆。”例朝方始,御史台侍御史李林便持本出列,朝着大殿正中坐着的李世民俯身拜道。
李林乃侍御史,依例当受御史大夫温彦博所辖,他所奏之本,也当先交由温彦博阅示之后再行上书,然温彦博年过六旬,已然老迈,再加之近来偶感风寒,早已精力不济,故而台中事务便交由御史台御史中丞李乾祐代掌,李林所奏之事,温彦博却是不知,也管不着的。
其实李恪私调府军赈灾之事,朝中所知之人不在少数,只是无人捅破,所以大朝伊始,李林便上书弹劾,倒也在殿中众人的意料之中。
不过李林弹劾之举虽在众人意料当中,但他所劾之事,却着实叫人心中一惊,李林竟是弹劾李恪私调府军,意图谋反。
私调府军之事已是必然,证据确凿,李恪绝无力反驳,但这意图谋反之事便有些无凭无据,尽是臆断了。
不过御史台臣本就是闻风奏事,有或没有权且两说,只是这个势,李林却是抬足了。
果然,李林之言一出,大殿之上顿时一片哗然,众人纷纷望向了他,就连皇帝李世民也是如此。
“李林,你可知你在说什么!”李林之言一出,大殿上首端坐着的李世民看着李林,重声喝问道。
李恪调动府军之事李世民亦知,只是李世民却有大半信了李恪的话,李恪调动府军,乃是为治水而为,并未旁意,毕竟以淮南弱旅以子反父,李恪断没有这样蠢笨的行径。
不过李林私下与长孙无忌还有太子李承乾亲近,他今日之举乃是受长孙无忌所使,又岂会是全无准备的鲁莽之举。
李林闻言回道:“兵权所系,乃一方安稳,海内太平,有泰山之重,故而不得擅动,楚王身为扬州大都督,东南节臣,岂能不知此理。臣以为此事之后必有蹊跷,陛下万不可懈怠。”
李林说的也有些道理,兵权不比其他,至关紧要,这也是李世民极为忌惮的地方,毕竟李世民自己便是靠着兵权才登上的皇位,才有今日,李林这番话就是为了要李世民猜忌李恪有谋反之意,转而生疑。
疑心这种东西,一旦生起,便会扎根于心底,再想铲去,便是难了。
可李林虽早有计划,但也并非事事皆在他意料当中,李林之言方落,李恪楚王府一脉臣子尚还未言,倒是以往和李恪有些过节的魏征先开口质问了起来。
“李林,你须知身为御史台臣虽有闻风弹劾之权,但也当仔细行事,不可妄为,你弹劾楚王谋反,可有实据?”魏征当着朝中重臣的面,双目注视着李林,喝问道。
李林站在大殿之中,听着魏征的话,一下子竟有些愣住了。
年初之时,太子党人借白虹贯日异象迫李恪离京,外放南下,魏征可是出了大力的,依理而言,魏征当是与李恪不和才是,怎的此时还站出来助李恪说话。
不过李林既然敢站出来当先发难,自也是机敏之人,李林对魏征道:“下官虽暂无实据,然征调府军治水,乃古所未有之事,楚王却偏生如此,难道楚王动机还不值叫人生疑吗?”
确实,李恪调地方府军治水是开了大唐朝的先例,凡破例者,必先遭人非议,李林之言倒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李林之言虽合情理,但魏征听着李林的话,脸上却露出了难掩的怒意。
魏征其人行事,一向对事不对人,于公不于私,他此前力促李恪南下之官,是出于公心,而如今为李恪仗义执言,也同样是出于公心。
淮南水灾,祸延淮南上下,稍有不慎,便会使大唐失半数粮仓,李恪调府军治水,虽有违规例,但却可活淮南百姓,这也是魏征记得清楚的。李林当着君臣百官的面,直指李恪之过,却不观其势,不视其功,以魏征的性子,他岂能坐视?
魏征道:“楚王所调,不过周边州县府军,前后尚不过万人,却活人百万,虽所为不妥,有过在身,却更有治境安民之功。你无半分实据,便妄加弹劾,你今日之举,与费仲尤浑之流何异?”
费仲尤浑乃古之佞臣,魏征把李林比作此二人,也算得上是偏激了,满朝文武,恐怕也只有魏征一人有如此刚直的性子。
魏征不比常人,他在朝中颇有声望,他的话在李世民的心中也很有几分份量,他站出来为李恪说话,对李恪眼下的局势自然是难得的助力。
趁着这股助力,十六卫、御史台、秘书省、六部等诸多与李恪交好的臣子都有意出来为李恪帮衬上两句,但李恪留在长安,最能代表他的立场的人却迟迟还未开口。
而这个人便是李恪在朝堂之上拜来的业师,楚王府长史岑文本。
岑文本身为中书舍人,掌管宫中来往文书,本就是消息灵通之人,断没有此前未得消息的道理。
可此时的岑文本却偏偏出人意料,脸上未见如魏征那般的激动之色,只是眉头紧锁,站在臣班的队列之中,不出片语。
岑文本所为,着实怪异地很,就在与李恪交好的那些臣子摸不清路子的时候,大殿之外却突然快步走进了一位手持奏本的內侍。
当这个內侍将手中的奏本交到李世民手中时,李世民只是扫了一眼,脸色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