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朝政懈怠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天翼小说网 www.ty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三百四十一章 朝政懈怠
次日天未亮,张焕的马车便向皇城而去了,目前他在朝中的办公地点共有两个,一个是在皇城尚书省的兵部,这是他以兵部尚书并主管兵部事务的朝房,而另一个是在大明宫的中书省,作为内阁成员之一,他在中书省的政事堂也有一个朝房,今天是他的第一次上朝,自然是先向兵部而去。
天色尚未大亮,夜雾弥漫着朱雀大街,透过灰色的雾霭,隐约可见一颗明亮的星星挂在天空,这是天要亮的征兆了。
由于坊门已开,朱雀大街上已出现不少早起谋生计的人,还有一些当值的低层官员也正骑马向皇城而去,但象张焕这样,有数百骑兵护卫、浩浩荡荡在大街上行驶的高官,却就只有他一个。
一般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场的许多规则就会产生一种惰性,当没有人过问时,这种规则的界线便会悄悄向有利于官员的那边发展,大事小事都有,大的事情、象涉及到国计民生之事,比如对土地的侵占,而一些小的事情,且老百姓也认为无关紧要之事,就比如这上朝的时间。
最早朝廷对上朝的时间有严格的限制,就算李隆基后期迷恋杨贵妃而不思早朝时,但百官依然严格遵守上朝时间,一般由相国来把握,迟到或者缺旷,轻则打板子扣俸料,重则开除公职,年复一年,京官们兢兢业业地遵守,甚至到了崔圆的执政时期,也对百官们要求严厉。
可松懈却是从裴俊当政时开始,或许是旧的世家体制崩溃,而新的权力体系又迟迟未建立起来的缘故,当朝中缺少一种秩序时,百官们便陷入了一种迷茫和混乱的状态,对上朝也开始懈怠了,最早是从相国、尚书一级的高官开始,很快各省台、各卿监的头头脑脑也被传染,他们纷纷将公事拿回家去处理,上梁不正下梁歪,这种风气很快便蔓延开来,郎中、少卿等品阶稍低、但又掌握实权的官员也开始效仿。
很快,众人便发现了这种处理公务的好处,当然不是和妻妾呆在一起的时间多了,而是许多人际关系都可以私下里进行,比如户部度支郎中在审核各郡县财政收支报表之时,某某郡的驻京进奏院恰好送来了一些‘土产’,感情得到联系,这个郡的事情就好办得多。
而且一旦这种晚上朝或者不上朝的行为开始涉及到许多人的切身利益时,它就会形成一种官场的潜规则。
所以去年这时张焕上朝还能遇到一些中高层官员,而现在却一个也看不见了,倒不是人人都在谋私利,而是很多人都不想破坏这种潜规则,天气寒冷,也乐得在被窝里搂着娇妻美妾做做清秋大梦。
这种情况张焕也知道一二,但他没想到今天会变得更加严重,他的眉头不由皱成一团,吏治的腐败往往就是从执法不严开始。
一直到了皇城朱雀门,张焕特地留心向放四匦的地方望去,果然也是空空如也,李须贺随裴明远到大食去了,代理他职务的官员当然也没有那么尽心。
守朱雀门的士兵似乎还没睡醒,一个个蹲在地上,忽然见有大队人马过来,吓得纷纷站了起来,张焕从车帘缝里见了,脸色愈发地阴沉。
马车在空旷的承天门大街上行驶,天开始麻麻亮,不少差役在铲除台阶上的凝冰,马车转了一个弯,在兵部的台阶前停了下来。
张焕跳下马,快步上了台阶,兵部的大院子里也一样的冷冷清清,看不见一个人,此时已经过了上朝的时间,但朝房的大门还没有开,只有侧门虚掩着,他悄然无声地从侧门走了朝房,长长的走廊寂静无声,在走廊两边分布着兵部、职方、驾部、库部四司,每一司都有数间朝房,另外还有存放各种文书、典籍、图纸的书库。
此刻各司的朝房都亮着灯,显然都有人到了,张焕背着手走进了兵部司的朝房,朝房很宽大,整齐地摆放着十几张文案,两名郎中、两名员外郎,这是四名官,还有就是吏,也就相当于后世的科员,按资历长短称为主事和从事,一共十几人。
此刻,兵部司里有五六人,大多是从事,有的在烧炭盆、有的在煮茶、有的在清扫郎中的桌案,而郎中孙进芳等官,却是一个未到。
众人忽然见张焕进来,一个个吓得站了起来,皆惶然不知所措,张焕摆摆手对众人笑道:“各位这么早就来了吗?”
一名资历最老的主事连忙躬身施礼道:“回禀尚书,朝廷规定卯时三刻(早上六点)必到,现在已是卯时两刻,我等收拾一下,便是上朝时间了。”
“他几时到?”张焕向郎中孙进芳的桌案努了一下嘴。
“这个......”那名老吏向两边看了看,脸上露出了为难的表情,朝房里人事关系复杂,他怎么能随便说话,但尚书的话他又不得不答,便含糊地说道:“有时早一点,有时晚一点,这可没有一个准数。”
张焕知道也问不出什么,便笑了笑,转身去了自己的房间,他一走,吏员们都慌了神,各自收拾公务文书,有两个人还偷偷溜了出去,告之自己的上司。
张焕的房间位于在走廊最底,在侍郎朝房的中间,目前兵部共有两个侍郎,一个右侍郎元载,一个左侍郎李怀,李怀的两腿已废,徒占个名额,也不具体管事,事实上兵部诸事还是由元载统管,遇到重大事情时,他会发快信到陇右请张焕定夺,不过今年张焕大部分时间都在安西,故兵部的大事大多是由裴俊来决策。
此刻元载也没有到,只有几个从事在替他收拾屋子,张焕便推门进了自己的房间,房间里已收拾得整整齐齐,炭火已经点好,茶壶在炉上被烧得‘咕咕’直响,房间里弥漫着浓郁的茶香味。
在一角的书架旁,只见一人正站在短梯上取一卷文书,他被推门声惊动,本能地转过头来,正是张焕的秘书郎牛僧孺,张焕的另一个秘书郎秦密则在他大明宫的朝房里办公。
牛僧孺见是张焕进来,不禁又惊又喜,连忙从梯子上爬下来,上前施礼:“属下参见都督!”
“这里就你一个人吗?”张焕向四周望了望,笑着问他道。
“不,还有一个茶童,正在房内给都督收拾。”
“你进来,我有话问你。”
张焕说着,快步走进了里屋,屋内一名茶童正在麻利地擦着桌案,见张焕进来,他吓得连忙退了下去,张焕坐下,待亲兵关了门,他这才问牛僧孺道:“每日元载是几时来上朝?”
牛僧孺想了想,恭敬地答道:“元侍郎还好,每天都来上朝,卯时三刻或者四刻左右。”
“这么说来,你是每天都准时来了?”张焕话锋一转,淡然地问他道。
“属下不敢懈怠,每天准时卯时二刻到朝房,一天也没有间断过。”
“不错,一次两次好不算什么,难得的是坚持,就象你写的‘大事录’,日日不断,我很满意。”张焕赞许地点了点头,他沉吟一下又问道:“那四司郎中和员外郎又如何?”
在张焕面前,牛僧孺是不会替任何人隐瞒,他毫不客气地道:“兵部四司十六名郎中及员外郎,每天能从早做到朝退的,最多不过五六人,大部分人都是巳时(上午九点到十一点)以后来露个面,拿几本文书便回府了,至于卯时三刻准时来的,除了元侍郎,其余一个也没有,元侍郎也睁只眼、闭只眼,任凭他们所为。”
“那你是不是也觉得上朝时间太早的缘故?”张焕不露声色地又问他道。
“非也!”牛僧孺向张焕行了一礼,便朗声道:“我大唐上朝时间自有定制,让百官早朝以示勤奋,且不说百年来前辈们兢兢业业,从不敢迟到旷朝,退一步说,就算上朝时间太早可修改制度便是,而并非个人喜好,想来便来、想走便走,恕属下妄言,此风由裴相国带头所开,他又一直放任不管,以前一两天能办好之事都要拖上七八天才做,而且不是个别人,几乎人人如此,若他再不严加管束,我大唐朝纲恐怕就会毁在这件事上。”
张焕点点头笑道:“你说得有几分道理,不过各人自扫门前雪,咱们也不去管别人,你去看看元侍郎到了没有,若到了,就叫他到我这里来。”
牛僧孺答应要走,张焕却又叫住了他,“等一下,我还有一事。”
他沉吟一下,便对他微微一笑道:“你去吩咐我的马车和亲卫做出随时要接我走的姿态,我估计没错的话,有一个人应该会很快来找我。”
第三百四十一章 朝政懈怠
次日天未亮,张焕的马车便向皇城而去了,目前他在朝中的办公地点共有两个,一个是在皇城尚书省的兵部,这是他以兵部尚书并主管兵部事务的朝房,而另一个是在大明宫的中书省,作为内阁成员之一,他在中书省的政事堂也有一个朝房,今天是他的第一次上朝,自然是先向兵部而去。
天色尚未大亮,夜雾弥漫着朱雀大街,透过灰色的雾霭,隐约可见一颗明亮的星星挂在天空,这是天要亮的征兆了。
由于坊门已开,朱雀大街上已出现不少早起谋生计的人,还有一些当值的低层官员也正骑马向皇城而去,但象张焕这样,有数百骑兵护卫、浩浩荡荡在大街上行驶的高官,却就只有他一个。
一般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场的许多规则就会产生一种惰性,当没有人过问时,这种规则的界线便会悄悄向有利于官员的那边发展,大事小事都有,大的事情、象涉及到国计民生之事,比如对土地的侵占,而一些小的事情,且老百姓也认为无关紧要之事,就比如这上朝的时间。
最早朝廷对上朝的时间有严格的限制,就算李隆基后期迷恋杨贵妃而不思早朝时,但百官依然严格遵守上朝时间,一般由相国来把握,迟到或者缺旷,轻则打板子扣俸料,重则开除公职,年复一年,京官们兢兢业业地遵守,甚至到了崔圆的执政时期,也对百官们要求严厉。
可松懈却是从裴俊当政时开始,或许是旧的世家体制崩溃,而新的权力体系又迟迟未建立起来的缘故,当朝中缺少一种秩序时,百官们便陷入了一种迷茫和混乱的状态,对上朝也开始懈怠了,最早是从相国、尚书一级的高官开始,很快各省台、各卿监的头头脑脑也被传染,他们纷纷将公事拿回家去处理,上梁不正下梁歪,这种风气很快便蔓延开来,郎中、少卿等品阶稍低、但又掌握实权的官员也开始效仿。
很快,众人便发现了这种处理公务的好处,当然不是和妻妾呆在一起的时间多了,而是许多人际关系都可以私下里进行,比如户部度支郎中在审核各郡县财政收支报表之时,某某郡的驻京进奏院恰好送来了一些‘土产’,感情得到联系,这个郡的事情就好办得多。
而且一旦这种晚上朝或者不上朝的行为开始涉及到许多人的切身利益时,它就会形成一种官场的潜规则。
所以去年这时张焕上朝还能遇到一些中高层官员,而现在却一个也看不见了,倒不是人人都在谋私利,而是很多人都不想破坏这种潜规则,天气寒冷,也乐得在被窝里搂着娇妻美妾做做清秋大梦。
这种情况张焕也知道一二,但他没想到今天会变得更加严重,他的眉头不由皱成一团,吏治的腐败往往就是从执法不严开始。
一直到了皇城朱雀门,张焕特地留心向放四匦的地方望去,果然也是空空如也,李须贺随裴明远到大食去了,代理他职务的官员当然也没有那么尽心。
守朱雀门的士兵似乎还没睡醒,一个个蹲在地上,忽然见有大队人马过来,吓得纷纷站了起来,张焕从车帘缝里见了,脸色愈发地阴沉。
马车在空旷的承天门大街上行驶,天开始麻麻亮,不少差役在铲除台阶上的凝冰,马车转了一个弯,在兵部的台阶前停了下来。
张焕跳下马,快步上了台阶,兵部的大院子里也一样的冷冷清清,看不见一个人,此时已经过了上朝的时间,但朝房的大门还没有开,只有侧门虚掩着,他悄然无声地从侧门走了朝房,长长的走廊寂静无声,在走廊两边分布着兵部、职方、驾部、库部四司,每一司都有数间朝房,另外还有存放各种文书、典籍、图纸的书库。
此刻各司的朝房都亮着灯,显然都有人到了,张焕背着手走进了兵部司的朝房,朝房很宽大,整齐地摆放着十几张文案,两名郎中、两名员外郎,这是四名官,还有就是吏,也就相当于后世的科员,按资历长短称为主事和从事,一共十几人。
此刻,兵部司里有五六人,大多是从事,有的在烧炭盆、有的在煮茶、有的在清扫郎中的桌案,而郎中孙进芳等官,却是一个未到。
众人忽然见张焕进来,一个个吓得站了起来,皆惶然不知所措,张焕摆摆手对众人笑道:“各位这么早就来了吗?”
一名资历最老的主事连忙躬身施礼道:“回禀尚书,朝廷规定卯时三刻(早上六点)必到,现在已是卯时两刻,我等收拾一下,便是上朝时间了。”
“他几时到?”张焕向郎中孙进芳的桌案努了一下嘴。
“这个......”那名老吏向两边看了看,脸上露出了为难的表情,朝房里人事关系复杂,他怎么能随便说话,但尚书的话他又不得不答,便含糊地说道:“有时早一点,有时晚一点,这可没有一个准数。”
张焕知道也问不出什么,便笑了笑,转身去了自己的房间,他一走,吏员们都慌了神,各自收拾公务文书,有两个人还偷偷溜了出去,告之自己的上司。
张焕的房间位于在走廊最底,在侍郎朝房的中间,目前兵部共有两个侍郎,一个右侍郎元载,一个左侍郎李怀,李怀的两腿已废,徒占个名额,也不具体管事,事实上兵部诸事还是由元载统管,遇到重大事情时,他会发快信到陇右请张焕定夺,不过今年张焕大部分时间都在安西,故兵部的大事大多是由裴俊来决策。
此刻元载也没有到,只有几个从事在替他收拾屋子,张焕便推门进了自己的房间,房间里已收拾得整整齐齐,炭火已经点好,茶壶在炉上被烧得‘咕咕’直响,房间里弥漫着浓郁的茶香味。
在一角的书架旁,只见一人正站在短梯上取一卷文书,他被推门声惊动,本能地转过头来,正是张焕的秘书郎牛僧孺,张焕的另一个秘书郎秦密则在他大明宫的朝房里办公。
牛僧孺见是张焕进来,不禁又惊又喜,连忙从梯子上爬下来,上前施礼:“属下参见都督!”
“这里就你一个人吗?”张焕向四周望了望,笑着问他道。
“不,还有一个茶童,正在房内给都督收拾。”
“你进来,我有话问你。”
张焕说着,快步走进了里屋,屋内一名茶童正在麻利地擦着桌案,见张焕进来,他吓得连忙退了下去,张焕坐下,待亲兵关了门,他这才问牛僧孺道:“每日元载是几时来上朝?”
牛僧孺想了想,恭敬地答道:“元侍郎还好,每天都来上朝,卯时三刻或者四刻左右。”
“这么说来,你是每天都准时来了?”张焕话锋一转,淡然地问他道。
“属下不敢懈怠,每天准时卯时二刻到朝房,一天也没有间断过。”
“不错,一次两次好不算什么,难得的是坚持,就象你写的‘大事录’,日日不断,我很满意。”张焕赞许地点了点头,他沉吟一下又问道:“那四司郎中和员外郎又如何?”
在张焕面前,牛僧孺是不会替任何人隐瞒,他毫不客气地道:“兵部四司十六名郎中及员外郎,每天能从早做到朝退的,最多不过五六人,大部分人都是巳时(上午九点到十一点)以后来露个面,拿几本文书便回府了,至于卯时三刻准时来的,除了元侍郎,其余一个也没有,元侍郎也睁只眼、闭只眼,任凭他们所为。”
“那你是不是也觉得上朝时间太早的缘故?”张焕不露声色地又问他道。
“非也!”牛僧孺向张焕行了一礼,便朗声道:“我大唐上朝时间自有定制,让百官早朝以示勤奋,且不说百年来前辈们兢兢业业,从不敢迟到旷朝,退一步说,就算上朝时间太早可修改制度便是,而并非个人喜好,想来便来、想走便走,恕属下妄言,此风由裴相国带头所开,他又一直放任不管,以前一两天能办好之事都要拖上七八天才做,而且不是个别人,几乎人人如此,若他再不严加管束,我大唐朝纲恐怕就会毁在这件事上。”
张焕点点头笑道:“你说得有几分道理,不过各人自扫门前雪,咱们也不去管别人,你去看看元侍郎到了没有,若到了,就叫他到我这里来。”
牛僧孺答应要走,张焕却又叫住了他,“等一下,我还有一事。”
他沉吟一下,便对他微微一笑道:“你去吩咐我的马车和亲卫做出随时要接我走的姿态,我估计没错的话,有一个人应该会很快来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