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翼小说网 > 宋时明月 > 第二百九十六章 畅想当侠客的孩子

第二百九十六章 畅想当侠客的孩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天翼小说网 www.ty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二百九十六章 畅想当侠客的孩子

    出兵命令下达后,赵兴也没等朝廷的答复,就指挥憋不住的帅范带五千人马,顺着善阐府那条运送铜钟的大路,在雨季末的丝丝小雨下,兵不血刃的进驻善阐府……

    可惜,此后帅范再也找不见动手的机会了。

    宋朝的大军一到,大理国连续派出十几拨人马,一方面向宋朝庭汇报自己的委屈,另一方面,当地的官员直接扔下官职,逃回了大理王都,苦闷之极的帅范来信向赵兴诉委屈,信中只有简简单单几个字:“他们骂不还口,打不还手,我军行进当中,还不时有人为我们端茶送水,我该怎么打他们?”

    赵兴一接到帅范的信,立刻痛骂起来:“傻啊!大理百姓这么老实,说明我的心理战见了成效,那里人傻钱多,还特憨厚,特仰慕我大宋文化,这样的人,我们怎能不给予以保护呢?命令他挺进大理王都,把大理国王置于我们的保护之下。”

    赵兴的回信还没到帅范手里,张田已醒悟过来了,这厮打仗没胆,抢功水平一流。他立刻集结广西三万人马扑入大理,与帅范这个文明人不一样,张田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越过善阐府扑向大理王都——善阐府是帅范攻下的,张田滞留善阐府,什么功劳也没有,唯有向大理王都挺进他才有功……

    七月初,沿着湄公河上溯的广南水师突然出现在大理王都附近,水师用重炮轰开了王都城门,张田立刻挥军扑入大理,大肆烧杀抢掠,直到帅范赶到赶到才阻止广西军的抢掠——至此,大理国灭。整个灭国过程中。大理只是表现出深厚的“老牌抗议国”底蕴,不断地抗议、抗议、抗议,除此之外,没有一个指头的抵抗,直至国灭。

    这场灭国军功是送给张田的,所以赵兴没有出面。事后,张田也就仿造赵兴在占婆的做法,闪电般将大理王族押送上水军战船。让水军从水路送往京城。而此时,大理地使节还在京城抗议,章惇刚刚送走了大理使节,新任枢密使邓温伯笑嘻嘻的进来,晃着手中的战报问章惇:“章相公,你猜我手头是什么?”

    章惇笑着问:“他们抢了多少?有没有留下首尾?”

    邓温伯诧异的问:“章相公知道我说的是什么?”

    章惇一声轻笑:“无非是张田打下了大理——我早就知道苏老坡打了一场好赌,赢了一位好徒弟。哈哈,原先在苏州乡居的时候。我就知道赵离人的手段。张田这家伙有福,有赵离人策划,有两广作为后盾,拿下一个大理,还不轻松?”

    邓温伯叹了口气。纳闷的又问:“章相公,我就奇怪了,昔日我们动用倾国之力对付交趾小国,才不过夺占五省。怎么赵离人轻轻松松,只用了两广一半地力量,就灭了一个大理国。”

    章惇笑了,他指指门外相国寺码头那个方位,回答:“你不知道吧。原来在乡间的时候,我就发现了赵离人那‘迅猛兽’货运栈的神奇。赵离人擅长经营,擅长网罗势力。那条货运客栈就是他传递消息,联络各方势力的绳索。

    狄青、郭愧过去伐越的时候。我们两眼一摸黑,不辩东西南北,所以要尽可能多的人手才能保障沿线补给,但赵离人是谁,他从三年前就开始训练彝兵獞人,那些彝兵獞人熟悉当地气候,甚至熟悉当地语言,而那座大钟寺的修建又给两广军队指明了袭军路线。

    至于大军的补给嘛——你忘了赵离人沿途地货栈。我猜他一定预先用经商的名义。在沿途货栈里储存一部分物资。这样,大军就可以轻松快进。只要走到大理王都城下就算胜利了。瞧,这样简单的仗还打胜不了,那我就要小看赵离人了。”

    章惇过去担任过枢密使,他也是从陕西前线下来的老将,打仗的事情他知道。经章惇这一分析,邓温伯明白了,他吸着气说:“章相公,赵离人一去广南就开始训练彝兵獞人,难道他那时候已经打上了大理地主意?”

    章惇笑了:“也不见得他那时就在打大理的主意,但你记得赵离人去环庆的事吧,他一到环庆,就运来了几十万苹果苗苏丹草籽,这苹果苗可不是一天两天置办的起来地,这说明赵离人做事喜欢预作筹划,留有后手。

    哈哈,我早就看着赵离人不对劲了,他在广南花钱像泼水一样,不盯上周围的国家,他怎么填补那份窟窿……所以我这次只问赵离人打算给朝廷上交多少?只要上交的数额让朝廷满意,我才不管他留下多少钱填补自己的钱窟窿。”

    正说着,许将跑了进来,神色尴尬的问:“章相、邓大人,这怎么回事?大理国使节在宣德楼外伏阙大哭,你们又怎么惹着他们了?”

    章惇还没回答,许将看到邓温伯的存在,哦的一声,惊诧的说:“两广他们手脚这么快,竟然这么快就结束了?!这可是灭国之战,啊啊!”

    章惇摆了摆手,回答:“说得对,灭国之战!上次赵离人攻灭了占婆国,那次不算灭国之战,因那个国土我们占不上。所以官家要举行献俘太庙祭祀,我阻止了。这次可是‘真灭国之战’,你们赶紧筹备祭祀吧。也得让陛下欣喜一下……哦,我大宋多少年没有献俘太庙了。”

    许将掰着指头说:“最后一次献俘太庙应该在两甲子前,攻破蜀国地时候举行献俘仪式的,我们是不是仿造那个仪式……可大理是外国,我们攻破外郡别国,再献俘太庙,可没有先例。”

    许将说的是:蜀国原来是中原王朝的传统领地,攻破蜀国,统一天下。自然要献俘太庙,但这次打的是外国,是典型的扩张领土,手段还似乎有点不道德,更何况大理使节还在宣德楼外伏地嚎啕。

    章惇一跺脚:“大理怎么不是我朝原有的地盘,我已经打算恢复‘象林郡’,让汉唐时代的象林郡重现大宋,而你我这些人。都将因此事而载入青史——老夫老了,没想到还能摊上这等拓疆开国地美事!”

    章惇这么一说,在座地人人满眼喜色。是呀,话要看你怎么说。恢复千年前的汉唐故地,这下子,无论什么手段,那都荣耀无比。在座地各个大臣,都要因这次盛典而被载入史册。

    邓温伯扬了扬手头的战报。问:“那么赵兴怎么办?虽然攻陷大理的是张田,战报上只字未提广东军队的功劳,但天下人人都知道这里有赵兴的影子,我们该怎么封赏那头赵老虎?”

    章惇不答反问:“战报上怎么说?”

    邓温伯答:“除了张田还是张田——广南东路是赋税重地,张田没有这个本事让赋税稳步增长。而大理灭亡之后。要让他们归化大宋,张田没有这个本事。”

    枢密使曾布答:“既然如此,我们还等什么?让张田牵制赵离人,那是笑话。张氏将门数张用出色。剩下张敦礼还有点出息。余则碌碌。他堂兄张用没有牵制成赵离人,凭什么张田这个旁门庶子都能牵制赵老虎。我看,张田这次与赵离人配合地满娴熟,我认为,张田反而不适合再待在广西,不如另外调一个人去,还有可能牵制住。”

    章惇也爽快,马上回答:“既如此。就以战功封赏张田,调张田回京入枢密院,另外,赵离人配合之功也要封赏,荫其长子,责令其将长子送入京城国子监,读书上学。”

    章惇这一提意,实际上隐含的意思是让赵兴送子为质。

    原本章惇无需赵兴送子为质。因为赵兴的正妻程阿珠一直待在杭州。带一男一女两孩子看门杭州立户。但在大理战事前夕,程阿珠带着孩子去了广州。名义上是孩子大了。需要他父亲亲自启蒙。不过一来,赵兴的全部势力都退缩回了广州,除了留下一部分黄州程族势力外,现在的赵兴似乎全力谋求在南方发展。

    这些年来,章惇一直念念不忘杀苏轼,他想尽名目,使用种种手段,但赵兴在广州兵来将挡,将他的种种煞手一一化解,章惇最后派董必过去当察访使,没想到董必抵达广南不久,也开始敷衍了是,总用一些不痛不痒的汇报来应付朝廷。章惇感觉到赵兴越来越有脱离掌控的迹象,所以他才想着把赵兴地长子捏在手心,以便让赵兴能够投鼠忌器……

    可章惇不知道,此时,赵兴的两个孩子正站在广州转运司衙门接受赵兴的聆讯,在场的除了赵兴外,还有他的四位师兄,此外还有一名不该出现在广州地人——苏轼。

    苏轼捋着胡子,闭目沉思的,许久才睁开眼睛,说:“既然这样,大的那个不如叫做赵风,字子枢。小的嘛,就叫赵海,字子廉。二子就称赵云(陈伊伊所生),字远图——他不是要留在金兰吗,就叫‘远图’。”

    陈伊伊所生地赵云现在还在金兰,由陈伊伊陪着抚慰当地百姓。

    赵兴一边笑呵呵的答应着,一边向两个孩子叮咛:“从今天起,你们算是正式加冠启蒙了,古人20岁加冠,我这里给你们提早加冠,还不快谢谢师公给你们起的名字。”

    古人的规矩是,孩子上学前起的名字都是乳名,等到孩子正式入学的时候,则由家中长辈给起一个正式的名字。赵兴的大儿子今年6岁,恰好是上学地年纪,至于最小的儿子不过4岁,还是个顽皮的童子。赵兴这次把他也算上,让他一并跟兄长上学,主要是因为他府中现在的师资力量变态的雄厚。

    能不雄厚么。苏东坡是谁,一代文宗。他座下的四大弟子个个不凡,这五人凑在一起可不容易,让这五人联袂教导孩子,满大宋唯有赵兴一人能做到。这样教出的孩子,一定比李清照那小妞更聪明灵慧。

    三孩子当中,赵风让他母亲程阿珠教导的板板正正。少年老成。他老老实实地向苏轼叩头拜师,而后又从黄庭坚开始,依次磕下头去。赵兴望着这位拘谨地小孩,心里一声叹息——我的孩子居然成了一个完完全全地宋人了,他现在脑筋拘谨的,恐怕没有我半分的灵动,是我改变了这个时代?还是这个时代改变了我?

    小儿子赵海走上前来,精灵古怪的冲这五位老师磕头。赵兴看见小儿子的背影,忍不住叹息一声:“幸好还有小海,伊伊生的这个孩子倒是继承了我俩的聪明,但愿他能在这个世界上活出自己的精彩。”

    行完拜师礼,赵兴一指小儿子赵海,向苏轼恳求:“老师,这次你陪小海回金兰吧,伊伊在那里。老师也去散散心。等明年五月我再接你回来。”

    苏轼皱了一下眉头,问:“离人,我离开海南,已是坏了朝廷规矩,再去了域外。恐怕……朝廷那里不好交代。”

    赵兴摇摇头,他还没回答,秦观已经插嘴:“老师,谁又知道你离开海南呢?如今董必、王颖乖地像两条家养的狗。他们不说,谁又会知道你离开海南?……占城好啊,风物独特,我早也想去看看,坐着船去游览占城,身子又不累,不如我陪老师一起去吧。”

    苏轼沉吟片刻,回答:“也好。我正好陪朝云去看看异域风情,只是,离人……”

    苏轼欲言又止。

    他想说的是,赵兴在海南,瞒着朝廷弄那么大的基业,到底想做什么?这种事,有时候只要想一想,就令人感到毛骨悚然。

    海南是素来的穷困之地。不去海南之前。苏轼曾把海南想象的非常穷困——一个连粮食都要大陆供应的地方,能养活多少士兵与官员。但到了海南之后。苏轼发现赵兴已经在海南秘密的开出十万亩田地,这些田地是赵兴地糖业基地,专门制造糖霜贩售阿拉伯。

    为了出售这些糖,赵兴还在附近的港湾开辟了一座码头。这座码头隐藏的非常隐蔽,它是个完全自给自足的封闭环境,若不是董必将苏轼赶出昌化军,后来苏轼又被赵兴接入那座船厂安置,苏东坡甚至不会知道近在咫尺的地方还隐藏着如此一个巨港。

    当初苏轼被赶出昌化军后,港口留守地程族弟子便将他接入造船厂。苏轼是个细心人,马上发现这船厂有可能是亚洲最大的造船厂,它雇用了两万名工人,其中不乏阿拉伯造船名匠与越南、大宋泉州造船高手,此外,还有数千名昆仑奴,而他们制造的铁龙骨大船,正是赵兴船队最常见的主力船种。

    苏轼以前一直纳闷,赵兴船队那些怪船从哪里来,到了海南这个码头区,他这才发现——原来这个港湾才是赵兴地根基。这可能赵兴最大的秘密。

    联想到赵兴第一次出海时的经历,苏轼已经隐约搞清了赵兴的发展脉络:他就是依托这个港口,从大宋境内以及周边各国招聘水手与造船匠,从而发展出自己庞大的船队。经过十年经营,已经把这片港口经营的像铁桶般严密,附近的黎民都在码头区的胡萝卜加大棒地吸引下,有意识的屏蔽外界消息,结果,这个巨大的造船场在大宋境内反而显得默默无闻。

    然而,接下来的问题是,赵兴弄这么大的基业,却又不想人知道,他为的什么,想造反吗?

    苏轼不认为赵兴想造反,因为从传统来看,无论水军势力多么强大,陆地上的争伐,终究要在一城一池之间进行,没有强大的陆军,根本不可能实现篡国地图谋。而赵兴似乎没有在海南训练陆军,据苏轼得到地消息,赵兴在广州费劲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过训练了数千士兵,靠这数千士兵是不可能打败大宋百万禁军的。

    耐下心来,苏轼静心观察港口地运作,他发现这片港口的运行机制很奇怪。他从没听说赵兴登岛来视察过这片基地,但基地却运行的非常良好。

    几经探查,苏轼发现管理这片码头区的是一个叫做“公司”的管理机构,公司里的官员来源很杂,有一部分来源于大宋,似乎是正宗大宋海商,而另一部分则是由一些蕃人组成,其中既有白人,也有大食商人,还有一部分高丽人、倭国人、交趾人……

    这样一个人员构成复杂的管理机构,居然运行很良好,这让苏轼可纳闷了。

    苏轼还想进一步了解下去,但时间已经容不得他过于深入的探察了。自攻陷大理王都后,赵兴的声誉在两广境内上升到顶点,这时,赵兴似乎也无所顾忌,他直接派船将苏轼的家眷接来广州,名义上就是打算将孩子托付给苏轼启蒙,实际上是想给苏轼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苏轼是个尊重朝廷法度的人,进入赵兴的府院之后,他一直想跟赵兴交流几句,但总没有时间,心里揣着无数疑问,这让苏轼感觉心头沉甸甸的,他比往常显得少言寡语。

    这时,赵兴正在跟他的孩子交流,他先问赵风:“你知道师公为什么给你起名为赵风吗?”

    赵风拱了拱手,拘谨的回答:“师公是想让我‘乘风直上九千里’,胸中常怀鲲鹏之志,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所以字子枢。”

    赵兴和蔼的笑着问:“你能做到吗?”

    赵风拱拱手,回答:“嫡父,孩儿不奢望能做到父亲所拥有的才能,惟愿紧守这份家业,照顾好兄弟姐妹。我以为,如此便已足够了。”

    赵兴咂了咂嘴:“虽然差强人意,但也是一个‘守户之犬’,也罢!小海,你想做什么?”

    小儿子小海眨着他那亮晶晶的眼睛,回答:“我最希望仗剑行千里,饱览天下风景,能够像师公那样,留下几篇传世名作,也便够了,余无多求!”

    赵兴晕了:我竟然生了个侠客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