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十五章 历史已经改变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天翼小说网 www.ty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手机阅读
五月十一,大定河战场,休息一天的安东大军为配合李风云攻打平壤,主动向敌军发动了攻击。
乙支德目标明确,拖,你攻我守,你攻得越猛,距离败亡越近。
但在这天下午,从平壤传来急报,土数万马军神兵天降,包围了平壤,形势骤然险恶,丞相高建武为此恳请乙支德,不惜代价,在最短时间内击败敌军主力,唯有如此,才能力挽狂澜拯救高句丽。
乙支德焦虑不安,面对危局,面对强大对手,他亦是一筹莫展,唯一办法是在大定河战场击败敌军,而若想实现这一目标,只有施展拖字诀,切切不可冒险决战,所以不能急,越是危急关头越要冷静,必须沉住气,按照既定策略稳步推进,确保万无一失。
五月十二,安东大军的攻势更为猛烈,李子雄坐镇前线指挥,韩世谔、罗艺诸将身先士卒,齐王亦是亲临前线督战。
乙支德暗自窃喜,判断敌军是最后的疯狂,很快便要因粮草不继而深陷绝境。
五月十三,双方继续鏖战,战斗愈发激烈,双方将帅的心理亦随着血腥战斗逐渐改变。
乙支德愈发自信,期待着转折一刻,而齐王、李子雄等人却是心忧如焚,粮草武器即将断绝,若李风云不能迅速攻陷平壤,以缴获所得补充军需,则必败无疑。
五月十四,凌晨,李子雄、韩世谔接到李风云急报,选锋军在高句丽投降权贵的配合下,已于五月十二夜攻陷平壤,并以最快速度向大定河战场主力大军运送粮草武器。至此,大局已定,高句丽已败,土第三次东征顺利实现了预期目标。
接着,李风云告诉李子雄,安东军的下一个目标便是乙支德和青川敌军,而乙支德可能李子雄更早接到平壤失陷的消息,乙支德眼看大势已去,必然负隅顽抗,垂死挣扎,因此李风云要求李子雄,不要与乙支德决战,想方设法拖住他,只待选锋马军杀到青川,置乙支德于腹背受敌之绝境后,便可四面围杀,如此当可报萨水大败之仇,为死去的十几万土将士报仇雪恨。
乙支德的确李子雄更早接到平壤失陷的消息。平壤失陷,乙支德有所预料,毕竟高句丽与土根本不是一个等级的对手,高句丽能坚持三年已经是迹了,失败亦在情理之,只是不能接受的是,平壤不是被敌人攻克的,而是被自家叛徒拱手相送的,高句丽不是被土打败的,而是被自家叛徒出卖的,这让他出离愤怒,绝望心死。
五月十四,凌晨,乙支德召集似以不韪、盖宝闻等统军将领,宣布平壤失陷。
这一仗终究还是打输了,接下来高句丽面临两个命运,一个是最惨结果,亡国灭种,一个是最好结果,王国存留,种族保全。
乙支德当然要争取最好结果,而平壤投降权贵主动献城,为王国存留、种族保全创造了最好条件,乙支德所要做的便是“锦添花”,便是最大程度保留高句丽的军队。只要高句丽军队在,高句丽尚有一丝元气,高句丽有东山再起之希望,反之,若高句丽没有军队了,元气断绝,王国转眼即灭,种族亦在不远的将来灰飞烟灭。
“投降吧,投降得越快,土人血腥杀戮的机会越少,高句丽保留的元气越多。”乙支德平静说道,“土人对我恨之入骨,势必杀之而后快,所以你们投降的时候,呈我的头颅,以解土之恨,如此可大大增加我高句丽的生存机会。”
五月十四,午,高句丽军队全线后撤,似先不韪和盖宝闻率先撤到大定河南岸。
五月十五,李风云率选锋马军主力西渡萨水,兵临青川,与齐王、李子雄所率的步军团主力一起,对乙支德和青川敌军形成了夹击之势。
正当李风云杀气腾腾,准备围杀乙支德时,似先不韪却带着乙支德的头颅向齐王投降了。
当日晚,李风云向安东诸军下达命令,掳掠平壤,洗劫高句丽财富,抢在宇述和东征主力大军抵达平壤前,完成此次远征的预期目标。
=
五月十六,鸭绿水,高句丽大将军姜以微派出使者赶赴西岸,向土军队投降。
右候卫大将军郭荣、左御卫大将军薛世雄和左武卫大将军崔弘升接到这一消息,均是一声冷笑,嗤之以鼻。从战争爆发开始,三年了,高句丽一次次投降,一次次出尔反尔,土这边早不相信了,尤其现在安东大军杀进了高句丽腹地,正在青川一线发力猛攻,平壤岌岌可危,这种局面下高句丽遣使投降,目的无非是实施拖延之术,土又岂能当?
不过高句丽投降使者既然来了,见见也无妨,或许还能打探到一些平壤现状。
郭荣、薛世雄和崔弘升懒得出面,于是请武贲郎将裴仁基做代表敷衍一下。三位大将军对此事均不心,注意力都放在安东大军身,且都焦虑不安,因为安东大军已经给第三次东征创造了最好战机,但宇述却坚决执行圣主和枢之决策,宁愿放弃战机,也不愿立即渡河支援安东大军,如此一来,安东大军孤军深入,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只能与高句丽人打个两败俱伤。只是,李风云有这么愚蠢?如果李风云有这么愚蠢,还能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异军突起?李风云必有后招,然而,三位大将军每日沙盘推演,均是看不到逆转之可能,这让三位大将军忧心如焚。
在三位大将军沙盘推演之时,裴仁基风风火火闯了进来。
“安东军攻陷了平壤。”
三位大将军互相看看,不约而同地笑了。
“琅琊公,高句丽人的谎言,你也相信?”薛世雄揶揄道,“叫你不要当,你不听,非要当耳边风。”
“姜以微在对岸津口。”裴仁基躬身说道,“只要三位大将军许可,姜以微立即渡河投降。”
三位大将军笑容顿敛,面面相觑,接着同时望向沙盘。这怎么可能?从沙盘推演看,安东军不要说攻打平壤了,连攻陷青川,切断平壤和鸭绿水的通道都难以完成,怎么一转眼安东军攻陷了平壤?
“平壤何时失陷?”郭荣问道。
“五月十二深夜。”裴仁基说道。
“安东军何时包围平壤?”崔弘升急切追问。
“五月初十。”裴仁基回道。
“好快的速度。”薛世雄拍手赞道,“我们得到的消息是,齐王和李子雄于五月初七率军抵达大定河战场,也是说,安东主力于同日东渡萨水攻打平壤,五日后便攻陷了平壤,太快了。”接着他望向裴仁基,问道,“那位高句丽使者可知平壤失陷的具体经过?”
“据说是高陵举兵叛乱,打开了城门。”
“高陵?”郭荣摇摇头,与薛世雄、崔弘升互相看看,三位大将军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裴世矩,想到了裴世矩的秘兵队伍,想到了李平原为何兵行险着,不惜代价也要孤军深入,千里迢迢奔袭平壤了,原来平壤城内有内应,原来只要把乙支德诱出平壤城,安东有绝对把握攻陷平壤,之前的所有疑惑都在这一瞬间有了答案。
平壤失陷,青川战场的乙支德,鸭绿水战场的姜以微,都失去了后援,失去了粮草武器的支持,再也无力回天,于是只有投降,而投降得越早,高句丽军队保存得越多,高句丽的元气保留得越多,高句丽的未来也更有希望。
第三次东征打赢了,以最快的速度打赢了,圣主和枢顺利实现了预期目标,而安东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借助第三次东征迅速发展壮大了。
这是圣主和枢没有想到的,虽然他们借助东征的最终胜利逆转了改革派在政治的颓势,但接下来的政治局势对他们十分不利,因为李平原和安东实力的急骤扩张,因为南北战争的呼啸而来,以裴世矩为首的政治势力将在最高决策层赢得更多话语权,以五大超级豪门为首的山东政治集团亦将在与关陇、江左政治集团的斗争赢得宝贵优势,如此一来,以圣主为首的改革派陷入了更大孤立,对朝政的控制愈发艰难,因为不论是关陇政治集团的保守力量,还是山东政治集团和以裴世矩为首的间力量,都必将借助李平原和安东崛起对土政治格局所造成的巨大冲击不遗余力地抢夺政治利益,可以预见,从平壤失陷、东征胜利结束这一刻开始,土的政治斗争将进入新一轮高潮。
郭荣、薛世雄、崔弘升从本心来说,都极度盼望东征胜利这个结果,但等到这个结果当真出现了,他们却高兴不起来了。李平原和安东的迅速崛起,对土的未来肯定是个巨大危害,尤其在南北战争即将爆发的关键时刻,更是个可以预见的可怕的甚至是足以摧毁土统一大业的祸患,怎么办?
圣主和枢肯定要打击、削弱和消灭它们,但第三次东征是个例子,圣主和枢的借刀杀人计失败了,由此类推,圣主和枢借助南北战争来消灭它们的目的能否实现?答案是否定的,李平原和安东势力必然还是将计计,借助南北战争来发展壮大,于是不难看到,南北战争结束后,内战必然爆发,圣主和枢必然要背信弃义攻打安东,而李平原和安东大军也必然展开猛烈反击,但他们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土激烈的政治矛盾必然不爆发,各大政治集团必然借机而起大打出手,于是统一大业必然崩溃。
当前局面来说,遏制安东发展的最好办法是迅速渡河,迅速控制平壤,最大程度阻碍李风云和安东大军掳掠高句丽财富,但宇述已经下了命令,没有他的命令,不能渡过鸭绿水。同样的,宇述也受制于圣主,没有圣主和枢的命令,宇述也不敢擅自下令东渡鸭绿水。然而,等到宇述报奏圣主,等到圣主下旨渡河,时间已大大延迟,而等到宇述走进平壤,平壤估计已是一座废墟。圣主、枢和数十万卫府大军耗尽国力奋战三年,最终便宜了李平原,白白为安东做了嫁衣。
郭荣、薛世雄越想越是郁愤,而之前一直主张尽快渡河作战的崔弘升却突然消极了,一言不发,根本不提渡河的事。
=
六月初一,宇述、郭荣率军渡河鸭绿水,向平壤急速推进。
同日,早已进入高句丽战场,并攻克高句丽西北重镇毕奢城的水师,也在来护儿的统率下,由水路赶赴平壤。
六月初六,宇述、郭荣抵达萨水,不得不停下脚步,因为十万安东大军在对岸陈兵以待,双方隔河对峙,气氛十分紧张。
当日,齐王府长史韦福嗣、安东副都护李浑、突厥步利可汗阿史那咄尔,分别代表齐王、安东大都护府和安东诸虏诸部,迎接宇述、郭荣和东征统帅部,至于安东副大都护李平原、安东军大将李子雄、韩世谔等人均是一个未见。
齐王不露面情有可原,李平原避而不见不对了,所以宇述很不高兴,质问李浑,李平原何在?
“李副大都护担心安东安危,已提前返回安东。”
此言一出,宇述顿有不详之感。李浑公开撒谎,安东主力大军都在这里,李平原岂会丢下大军独自返回安东?很明显李平原担心遭到宇述的迫害,担心安东大军遭到宇述的攻击,于是故布疑阵,躲在暗处,只要宇述和他的部下有任何异动,李平原必然抢先下手,即便反目成仇亦是在所不惜。
宇述沉吟不语,李浑却是哈哈一笑,请宇述、郭荣和东征统帅部立即进驻平壤城。
韦福嗣亦是盛情相邀,说齐王正在城下翘首以待。
宇述果断决策,不进平壤城,东征统帅部设于萨水西岸的青川城。
=
七月十七,圣主率行宫抵达怀远镇。
同日,东征统帅宇述抵达怀远镇,当面向圣主和枢呈奏辽东军政。
东征尘埃已定。高句丽割地赔款,为保留王国和种族,高句丽把浿水以东所有土地及土地的人口赔给土,所留不足原来五分之一。大王高元及支持他的贵族皆被诛杀。平壤城及其周边地区因为被李平原的安东大军和诸虏部队掳掠一空,导致战利品缴获甚少。
“许公,安东现在还剩下多少军队?”虞世基突然打断了宇述的奏禀,急切问道。
宇述犹豫了一下,问道,“你是指安东大都护府辖下军队,还是泛指整个安东所拥有的兵力?”
虞世基不假思索地说道,“某是指李平原可以绝对控制的军队还剩下多少?”
宇述看了一眼高踞座神情冷峻的圣主,又看看坐在自己对面的赵才、萧瑀、裴蕴等枢重臣,迟疑少许,缓缓说道,“至少十五万。”
众皆变色。
圣主十分吃惊,厉声喝问,“安东十万大军,千里奔袭,连番大战,竟然越打越多,是何道理?”
宇述叹了口气,“在某大军抵达萨水之前,五万余高句丽军队的俘虏,还有五万余萨水大战被俘的我军将士,皆被李平原裹挟而走。”
圣主勃然大怒,“为何不予阻止?”
宇述垂首不语。阻止?拿什么阻止?安东大万大军陈兵萨水对岸,李平原甚至已经做好了反目成仇大打出手的准备,宇述如何阻止?
君臣郁愤难当,相顾无语。
形势严峻了,本来是要借刀杀人,借助第三次东征削弱安东,结果适得其反,李平原将计计,不但掠夺了高句丽财富,还抢走了十余万壮勇,安东急骤扩展,短短半年之后,李平原已崛起为一方霸主,尾大不掉了。
“计将何出?”圣主环视众臣,问道。
“北伐。”虞世基断然说道,“牙帐已发出集结令,北虏诸部正陆续南下碛口,南北大战一触即发,既然这一仗已不可避免,倒不如先发制人,乘着东征胜利之际,授予李平原开疆大权,命令其率军北伐,横扫北虏,封狼居胥。”
圣主稍作权衡,再看众臣,问道,“诸卿以为如何?”
这是公开的借刀杀人计,李平原除非造反,否则只能北伐,而南北战争来说,先发制人亦可帮助土打赢这一仗,所以从兵事来说,李风云亦不能拒绝,枢众臣亦没有理由反对。
=
八月初四,圣主下旨,东征结束,班师回朝。
同日,圣主离开怀远镇,返回东都。
同日,安东大都护府接到圣旨,枢决策,北伐大漠。
裴世矩立即返回东都,辅佐圣主进行北伐筹备事宜。
李平原出任北伐军最高统帅,总揆北伐军事,兼领安东大都护,并立即开始北伐准备。年底前必须完成北伐准备,明年初春,只待圣主下旨,即可开始北攻击。
此刻李风云已率马军返回安东,李风云在安东大都护府,接到圣旨后,李风云笑了,对裴世矩说道,“某如愿以偿,但某能否北伐成功,能否横扫大漠,尚需得到明公的鼎力支持。”
裴世矩抚须而笑,“你从高句丽抢来十万大军,利用东征掳掠到巨量财富,给土创造了先发制人的条件,事实已让土在这场战争抢占了先机,建立了优势,接下来北伐不论成功与否,大漠都将陷入混乱,北虏都将遭遇重创,土都将赢得这场战争。”
李风云点点头,“某已改变历史,接下来,某将创造历史,或许,某能封狼居胥,流芳千古。”
裴世矩略作迟疑,问道,“你决心北伐?”
李风云郑重点头,“这场战争不可避免,打赢了,土尚有希望力挽狂澜,尚有可能保全统一大业,反之,土必然分崩离析,必然再一次陷入分裂和战乱,无数生灵必将灰飞烟灭。现在,某没有能力力挽狂澜,但某有能力给即将崩溃的土创造一线生机,所以,某没有选择。”
裴世矩沉吟良久,叹道,“土国力已给东征耗尽,根本不能支撑北伐。”
李风云微笑点头,“北伐在圣主、枢,甚至在明公眼里,都是必败之局,由此推及,在始毕可汗和牙帐眼里,某也是有去无回,所以,北虏大军必定倾巢而出,而这,恰好是某的生机所在。”
裴世矩立即想到了刚刚取得胜利的东征,置之死地而后生,行险一搏,这是李风云的特长,或许,李风云能把迹延续下去。
“某相信你。”裴世矩笑道,“某在长城等你胜利归来。”
=
全书终。
历史,这场南北战争以土失败而告终,而失败后的隋炀帝政权随即垮台。现在历史已经被李风云改变,安东大军北伐大漠,土先发制人,那么可以预见,北伐即便打败了,也能阻止或者延迟突厥人南下入侵的步伐,而这能给隋炀帝政权稳定国内局势、给土恢复因三年东征耗尽的元气,争取到宝贵的时间,一旦南北战争延缓两三年爆发,结果必然不同,历史必将改变。
所以,这本书也结束了。
=
感谢书友们长久以来的支持,感激不尽。
本书来自 品书网
手机阅读
五月十一,大定河战场,休息一天的安东大军为配合李风云攻打平壤,主动向敌军发动了攻击。
乙支德目标明确,拖,你攻我守,你攻得越猛,距离败亡越近。
但在这天下午,从平壤传来急报,土数万马军神兵天降,包围了平壤,形势骤然险恶,丞相高建武为此恳请乙支德,不惜代价,在最短时间内击败敌军主力,唯有如此,才能力挽狂澜拯救高句丽。
乙支德焦虑不安,面对危局,面对强大对手,他亦是一筹莫展,唯一办法是在大定河战场击败敌军,而若想实现这一目标,只有施展拖字诀,切切不可冒险决战,所以不能急,越是危急关头越要冷静,必须沉住气,按照既定策略稳步推进,确保万无一失。
五月十二,安东大军的攻势更为猛烈,李子雄坐镇前线指挥,韩世谔、罗艺诸将身先士卒,齐王亦是亲临前线督战。
乙支德暗自窃喜,判断敌军是最后的疯狂,很快便要因粮草不继而深陷绝境。
五月十三,双方继续鏖战,战斗愈发激烈,双方将帅的心理亦随着血腥战斗逐渐改变。
乙支德愈发自信,期待着转折一刻,而齐王、李子雄等人却是心忧如焚,粮草武器即将断绝,若李风云不能迅速攻陷平壤,以缴获所得补充军需,则必败无疑。
五月十四,凌晨,李子雄、韩世谔接到李风云急报,选锋军在高句丽投降权贵的配合下,已于五月十二夜攻陷平壤,并以最快速度向大定河战场主力大军运送粮草武器。至此,大局已定,高句丽已败,土第三次东征顺利实现了预期目标。
接着,李风云告诉李子雄,安东军的下一个目标便是乙支德和青川敌军,而乙支德可能李子雄更早接到平壤失陷的消息,乙支德眼看大势已去,必然负隅顽抗,垂死挣扎,因此李风云要求李子雄,不要与乙支德决战,想方设法拖住他,只待选锋马军杀到青川,置乙支德于腹背受敌之绝境后,便可四面围杀,如此当可报萨水大败之仇,为死去的十几万土将士报仇雪恨。
乙支德的确李子雄更早接到平壤失陷的消息。平壤失陷,乙支德有所预料,毕竟高句丽与土根本不是一个等级的对手,高句丽能坚持三年已经是迹了,失败亦在情理之,只是不能接受的是,平壤不是被敌人攻克的,而是被自家叛徒拱手相送的,高句丽不是被土打败的,而是被自家叛徒出卖的,这让他出离愤怒,绝望心死。
五月十四,凌晨,乙支德召集似以不韪、盖宝闻等统军将领,宣布平壤失陷。
这一仗终究还是打输了,接下来高句丽面临两个命运,一个是最惨结果,亡国灭种,一个是最好结果,王国存留,种族保全。
乙支德当然要争取最好结果,而平壤投降权贵主动献城,为王国存留、种族保全创造了最好条件,乙支德所要做的便是“锦添花”,便是最大程度保留高句丽的军队。只要高句丽军队在,高句丽尚有一丝元气,高句丽有东山再起之希望,反之,若高句丽没有军队了,元气断绝,王国转眼即灭,种族亦在不远的将来灰飞烟灭。
“投降吧,投降得越快,土人血腥杀戮的机会越少,高句丽保留的元气越多。”乙支德平静说道,“土人对我恨之入骨,势必杀之而后快,所以你们投降的时候,呈我的头颅,以解土之恨,如此可大大增加我高句丽的生存机会。”
五月十四,午,高句丽军队全线后撤,似先不韪和盖宝闻率先撤到大定河南岸。
五月十五,李风云率选锋马军主力西渡萨水,兵临青川,与齐王、李子雄所率的步军团主力一起,对乙支德和青川敌军形成了夹击之势。
正当李风云杀气腾腾,准备围杀乙支德时,似先不韪却带着乙支德的头颅向齐王投降了。
当日晚,李风云向安东诸军下达命令,掳掠平壤,洗劫高句丽财富,抢在宇述和东征主力大军抵达平壤前,完成此次远征的预期目标。
=
五月十六,鸭绿水,高句丽大将军姜以微派出使者赶赴西岸,向土军队投降。
右候卫大将军郭荣、左御卫大将军薛世雄和左武卫大将军崔弘升接到这一消息,均是一声冷笑,嗤之以鼻。从战争爆发开始,三年了,高句丽一次次投降,一次次出尔反尔,土这边早不相信了,尤其现在安东大军杀进了高句丽腹地,正在青川一线发力猛攻,平壤岌岌可危,这种局面下高句丽遣使投降,目的无非是实施拖延之术,土又岂能当?
不过高句丽投降使者既然来了,见见也无妨,或许还能打探到一些平壤现状。
郭荣、薛世雄和崔弘升懒得出面,于是请武贲郎将裴仁基做代表敷衍一下。三位大将军对此事均不心,注意力都放在安东大军身,且都焦虑不安,因为安东大军已经给第三次东征创造了最好战机,但宇述却坚决执行圣主和枢之决策,宁愿放弃战机,也不愿立即渡河支援安东大军,如此一来,安东大军孤军深入,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只能与高句丽人打个两败俱伤。只是,李风云有这么愚蠢?如果李风云有这么愚蠢,还能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异军突起?李风云必有后招,然而,三位大将军每日沙盘推演,均是看不到逆转之可能,这让三位大将军忧心如焚。
在三位大将军沙盘推演之时,裴仁基风风火火闯了进来。
“安东军攻陷了平壤。”
三位大将军互相看看,不约而同地笑了。
“琅琊公,高句丽人的谎言,你也相信?”薛世雄揶揄道,“叫你不要当,你不听,非要当耳边风。”
“姜以微在对岸津口。”裴仁基躬身说道,“只要三位大将军许可,姜以微立即渡河投降。”
三位大将军笑容顿敛,面面相觑,接着同时望向沙盘。这怎么可能?从沙盘推演看,安东军不要说攻打平壤了,连攻陷青川,切断平壤和鸭绿水的通道都难以完成,怎么一转眼安东军攻陷了平壤?
“平壤何时失陷?”郭荣问道。
“五月十二深夜。”裴仁基说道。
“安东军何时包围平壤?”崔弘升急切追问。
“五月初十。”裴仁基回道。
“好快的速度。”薛世雄拍手赞道,“我们得到的消息是,齐王和李子雄于五月初七率军抵达大定河战场,也是说,安东主力于同日东渡萨水攻打平壤,五日后便攻陷了平壤,太快了。”接着他望向裴仁基,问道,“那位高句丽使者可知平壤失陷的具体经过?”
“据说是高陵举兵叛乱,打开了城门。”
“高陵?”郭荣摇摇头,与薛世雄、崔弘升互相看看,三位大将军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裴世矩,想到了裴世矩的秘兵队伍,想到了李平原为何兵行险着,不惜代价也要孤军深入,千里迢迢奔袭平壤了,原来平壤城内有内应,原来只要把乙支德诱出平壤城,安东有绝对把握攻陷平壤,之前的所有疑惑都在这一瞬间有了答案。
平壤失陷,青川战场的乙支德,鸭绿水战场的姜以微,都失去了后援,失去了粮草武器的支持,再也无力回天,于是只有投降,而投降得越早,高句丽军队保存得越多,高句丽的元气保留得越多,高句丽的未来也更有希望。
第三次东征打赢了,以最快的速度打赢了,圣主和枢顺利实现了预期目标,而安东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借助第三次东征迅速发展壮大了。
这是圣主和枢没有想到的,虽然他们借助东征的最终胜利逆转了改革派在政治的颓势,但接下来的政治局势对他们十分不利,因为李平原和安东实力的急骤扩张,因为南北战争的呼啸而来,以裴世矩为首的政治势力将在最高决策层赢得更多话语权,以五大超级豪门为首的山东政治集团亦将在与关陇、江左政治集团的斗争赢得宝贵优势,如此一来,以圣主为首的改革派陷入了更大孤立,对朝政的控制愈发艰难,因为不论是关陇政治集团的保守力量,还是山东政治集团和以裴世矩为首的间力量,都必将借助李平原和安东崛起对土政治格局所造成的巨大冲击不遗余力地抢夺政治利益,可以预见,从平壤失陷、东征胜利结束这一刻开始,土的政治斗争将进入新一轮高潮。
郭荣、薛世雄、崔弘升从本心来说,都极度盼望东征胜利这个结果,但等到这个结果当真出现了,他们却高兴不起来了。李平原和安东的迅速崛起,对土的未来肯定是个巨大危害,尤其在南北战争即将爆发的关键时刻,更是个可以预见的可怕的甚至是足以摧毁土统一大业的祸患,怎么办?
圣主和枢肯定要打击、削弱和消灭它们,但第三次东征是个例子,圣主和枢的借刀杀人计失败了,由此类推,圣主和枢借助南北战争来消灭它们的目的能否实现?答案是否定的,李平原和安东势力必然还是将计计,借助南北战争来发展壮大,于是不难看到,南北战争结束后,内战必然爆发,圣主和枢必然要背信弃义攻打安东,而李平原和安东大军也必然展开猛烈反击,但他们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土激烈的政治矛盾必然不爆发,各大政治集团必然借机而起大打出手,于是统一大业必然崩溃。
当前局面来说,遏制安东发展的最好办法是迅速渡河,迅速控制平壤,最大程度阻碍李风云和安东大军掳掠高句丽财富,但宇述已经下了命令,没有他的命令,不能渡过鸭绿水。同样的,宇述也受制于圣主,没有圣主和枢的命令,宇述也不敢擅自下令东渡鸭绿水。然而,等到宇述报奏圣主,等到圣主下旨渡河,时间已大大延迟,而等到宇述走进平壤,平壤估计已是一座废墟。圣主、枢和数十万卫府大军耗尽国力奋战三年,最终便宜了李平原,白白为安东做了嫁衣。
郭荣、薛世雄越想越是郁愤,而之前一直主张尽快渡河作战的崔弘升却突然消极了,一言不发,根本不提渡河的事。
=
六月初一,宇述、郭荣率军渡河鸭绿水,向平壤急速推进。
同日,早已进入高句丽战场,并攻克高句丽西北重镇毕奢城的水师,也在来护儿的统率下,由水路赶赴平壤。
六月初六,宇述、郭荣抵达萨水,不得不停下脚步,因为十万安东大军在对岸陈兵以待,双方隔河对峙,气氛十分紧张。
当日,齐王府长史韦福嗣、安东副都护李浑、突厥步利可汗阿史那咄尔,分别代表齐王、安东大都护府和安东诸虏诸部,迎接宇述、郭荣和东征统帅部,至于安东副大都护李平原、安东军大将李子雄、韩世谔等人均是一个未见。
齐王不露面情有可原,李平原避而不见不对了,所以宇述很不高兴,质问李浑,李平原何在?
“李副大都护担心安东安危,已提前返回安东。”
此言一出,宇述顿有不详之感。李浑公开撒谎,安东主力大军都在这里,李平原岂会丢下大军独自返回安东?很明显李平原担心遭到宇述的迫害,担心安东大军遭到宇述的攻击,于是故布疑阵,躲在暗处,只要宇述和他的部下有任何异动,李平原必然抢先下手,即便反目成仇亦是在所不惜。
宇述沉吟不语,李浑却是哈哈一笑,请宇述、郭荣和东征统帅部立即进驻平壤城。
韦福嗣亦是盛情相邀,说齐王正在城下翘首以待。
宇述果断决策,不进平壤城,东征统帅部设于萨水西岸的青川城。
=
七月十七,圣主率行宫抵达怀远镇。
同日,东征统帅宇述抵达怀远镇,当面向圣主和枢呈奏辽东军政。
东征尘埃已定。高句丽割地赔款,为保留王国和种族,高句丽把浿水以东所有土地及土地的人口赔给土,所留不足原来五分之一。大王高元及支持他的贵族皆被诛杀。平壤城及其周边地区因为被李平原的安东大军和诸虏部队掳掠一空,导致战利品缴获甚少。
“许公,安东现在还剩下多少军队?”虞世基突然打断了宇述的奏禀,急切问道。
宇述犹豫了一下,问道,“你是指安东大都护府辖下军队,还是泛指整个安东所拥有的兵力?”
虞世基不假思索地说道,“某是指李平原可以绝对控制的军队还剩下多少?”
宇述看了一眼高踞座神情冷峻的圣主,又看看坐在自己对面的赵才、萧瑀、裴蕴等枢重臣,迟疑少许,缓缓说道,“至少十五万。”
众皆变色。
圣主十分吃惊,厉声喝问,“安东十万大军,千里奔袭,连番大战,竟然越打越多,是何道理?”
宇述叹了口气,“在某大军抵达萨水之前,五万余高句丽军队的俘虏,还有五万余萨水大战被俘的我军将士,皆被李平原裹挟而走。”
圣主勃然大怒,“为何不予阻止?”
宇述垂首不语。阻止?拿什么阻止?安东大万大军陈兵萨水对岸,李平原甚至已经做好了反目成仇大打出手的准备,宇述如何阻止?
君臣郁愤难当,相顾无语。
形势严峻了,本来是要借刀杀人,借助第三次东征削弱安东,结果适得其反,李平原将计计,不但掠夺了高句丽财富,还抢走了十余万壮勇,安东急骤扩展,短短半年之后,李平原已崛起为一方霸主,尾大不掉了。
“计将何出?”圣主环视众臣,问道。
“北伐。”虞世基断然说道,“牙帐已发出集结令,北虏诸部正陆续南下碛口,南北大战一触即发,既然这一仗已不可避免,倒不如先发制人,乘着东征胜利之际,授予李平原开疆大权,命令其率军北伐,横扫北虏,封狼居胥。”
圣主稍作权衡,再看众臣,问道,“诸卿以为如何?”
这是公开的借刀杀人计,李平原除非造反,否则只能北伐,而南北战争来说,先发制人亦可帮助土打赢这一仗,所以从兵事来说,李风云亦不能拒绝,枢众臣亦没有理由反对。
=
八月初四,圣主下旨,东征结束,班师回朝。
同日,圣主离开怀远镇,返回东都。
同日,安东大都护府接到圣旨,枢决策,北伐大漠。
裴世矩立即返回东都,辅佐圣主进行北伐筹备事宜。
李平原出任北伐军最高统帅,总揆北伐军事,兼领安东大都护,并立即开始北伐准备。年底前必须完成北伐准备,明年初春,只待圣主下旨,即可开始北攻击。
此刻李风云已率马军返回安东,李风云在安东大都护府,接到圣旨后,李风云笑了,对裴世矩说道,“某如愿以偿,但某能否北伐成功,能否横扫大漠,尚需得到明公的鼎力支持。”
裴世矩抚须而笑,“你从高句丽抢来十万大军,利用东征掳掠到巨量财富,给土创造了先发制人的条件,事实已让土在这场战争抢占了先机,建立了优势,接下来北伐不论成功与否,大漠都将陷入混乱,北虏都将遭遇重创,土都将赢得这场战争。”
李风云点点头,“某已改变历史,接下来,某将创造历史,或许,某能封狼居胥,流芳千古。”
裴世矩略作迟疑,问道,“你决心北伐?”
李风云郑重点头,“这场战争不可避免,打赢了,土尚有希望力挽狂澜,尚有可能保全统一大业,反之,土必然分崩离析,必然再一次陷入分裂和战乱,无数生灵必将灰飞烟灭。现在,某没有能力力挽狂澜,但某有能力给即将崩溃的土创造一线生机,所以,某没有选择。”
裴世矩沉吟良久,叹道,“土国力已给东征耗尽,根本不能支撑北伐。”
李风云微笑点头,“北伐在圣主、枢,甚至在明公眼里,都是必败之局,由此推及,在始毕可汗和牙帐眼里,某也是有去无回,所以,北虏大军必定倾巢而出,而这,恰好是某的生机所在。”
裴世矩立即想到了刚刚取得胜利的东征,置之死地而后生,行险一搏,这是李风云的特长,或许,李风云能把迹延续下去。
“某相信你。”裴世矩笑道,“某在长城等你胜利归来。”
=
全书终。
历史,这场南北战争以土失败而告终,而失败后的隋炀帝政权随即垮台。现在历史已经被李风云改变,安东大军北伐大漠,土先发制人,那么可以预见,北伐即便打败了,也能阻止或者延迟突厥人南下入侵的步伐,而这能给隋炀帝政权稳定国内局势、给土恢复因三年东征耗尽的元气,争取到宝贵的时间,一旦南北战争延缓两三年爆发,结果必然不同,历史必将改变。
所以,这本书也结束了。
=
感谢书友们长久以来的支持,感激不尽。
本书来自 品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