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女帝师三(46)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天翼小说网 www.ty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我笑道:“玉机记得娘娘是越州德清人氏。越州富庶,天候又暖,比汴城好得多。”
沈姝怅然一笑:“罢了,她们既回故乡,妾身便修书回家,请家父多多照应二人。”
我笑道:“娘娘果然不忘故人旧情。”
沈姝垂眸叹息:“山水恒在,草木复生,唯有故人难寻,旧思难忘。”
我微笑道:“旧思难忘?”
沈姝的目光似越过千山万水,向东南而去:“妾身在家时,与老父烧瓷为生。老父所烧的白瓷,洁净光亮,色若白玉,曾翻山越岭,也曾棹海浮槎。家中虽算不得累资巨万,却也吃穿不愁。当年妾身所思所想,不过是凭读书女红,赚个有些身份的夫家,三从四德,相夫教子。入宫之后,常随昱妃娘娘读书,自觉昔日在家读书,竟是全然不得要领。”
我顺着她的目光望去,颇有兴味:“这话怎么说?”
沈姝微笑道:“耽于章句,不通大义。好比一个烧瓷卖瓷的手艺人,只一心一意想着如何将白瓷烧得更白,却全然不理会海上的风起云涌。殊不知出海之日拣选不慎,便会被恶浪击碎,不论多白多亮的瓷都只会永沉海底。入宫之后,妾身渐渐明白,盛衰时势便是浪头风云,匹夫匹妇不过沧海浮舟。虽说‘永言配命,自求多福’[121],可若生在乱世,便如何‘自求’,也无计‘多福’。大人说是不是?”
我淡淡一笑道:“前人有诗云,‘一剑乘时帝业成,沛中乡里到咸京。’[122]娘娘睿智。只不知娘娘想‘乘时’而求的是什么?”
她一转头,绢花中垂下的两串米珠沥沥作响,如猝然惊乱的神思。她幽深的眸底透出几点针芒,随即隐去:“妾身所求,不过是波澜不起,一生平安。对自己、对皇子,都是一样的。”
我只作不觉,依旧遥望:“当今盛世,娘娘定会如愿以偿。”
走出文澜阁时,太阳已经偏西,风起时已有凉意。芳馨一面走一面问道:“姑娘和沈姝在楼上盘桓了好些时候。”
我微笑道:“她问了问秋兰和银杏。”
芳馨道:“沈姝倒还关心这两人?”
我笑道:“秋兰和银杏是因她而坐牢,因她而被逐,但凡有些良心,怎能不问?不过,她说这两人是因盗药入狱。她究竟知不知晓真相,却也难说。”
芳馨笑道:“怎么?连姑娘都瞧不出来么?”
我摇了摇头:“要么她是真心不知,要么是掩饰得太好,没有破绽可寻。”
芳馨道:“为了荣华富贵,她连自己的亲生孩子都舍得出去,足见精明心狠。姑娘只是不想拆穿她罢了。”
我笑道:“连天子都没有怪罪她,我拆穿她做什么?不过我试探了一下,她倒也沉得住气。况且她为子所求,并非左道。慈母之心,情有可原。”
芳馨道:“奴婢不明白,就算是姑娘做了贵妃,这孩子养在姑娘的膝下,又能有多少分别?”
我驻足回望,文澜阁二楼的小窗依稀可见。小小一扇窗,只因更上层楼,望出去的景致便全然不同。我笑道:“汉明德马皇后一生宠敬不衰,只是无子,于是养贾贵人所生的五皇子刘炟为己子,‘尽心抚育,劳悴过于所生’。又道:‘人未必当自生子,但患爱养不至耳。’[123]永平三年,马皇后被立为中宫,刘炟也被立为太子。刘炟并非皇长子,只因养母尊贵有宠,便登储君之位。春秋之义,子以母贵,母以子贵。[124]姑姑明白了么?”
芳馨惊叹:“奴婢先前以为她只是想争一争皇子的吃穿待遇,为了这些将儿子送给别人养,有些不值得。不想她竟有这番心思!”
我笑道:“然则姑姑以为值得么?”
芳馨道:“这……奴婢说不好,也想不清楚。”
我挽起她的手臂,笑道:“沈姝却已想得清楚。”
芳馨低着头走了好一会儿,方迟疑道:“其实奴婢以为,沈姝的意思对姑娘也是好的。姑娘别怪奴婢多嘴,姑娘自己也说,如今朝野上下,都当姑娘是女宠,嫁与不嫁,无甚分别。姑娘若能养沈姝之子为己子,也算终身有靠了。说不定……”她压低了声音,怯怯道,“若天可怜见,如马皇后般,也算意外之福了。”
我淡淡道:“姑姑说的自是明路,我岂能不知?只是不合我的心意罢了。当年曹操与袁绍相拒官渡,曹操兵少粮绝,有退兵之意。荀彧寄书曰:‘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125]曹操以奇兵劫夺袁绍粮草,终于大胜。愈是艰难,愈不能退,退一步,心就散了。”
芳馨叹道:“姑娘何必如此自苦。”
我笑道:“我早说过,我并不觉得苦。”
回到漱玉斋,绿萼迎了上来道:“姑娘这一去,竟与太后说了这么久。”
我笑道:“太后今日待客,不得闲见我。我和姑姑去文澜阁逛了逛,那里如今是学堂了,那么多青春貌美的姑娘坐在里面读书,真是后宫一景。比比她们,我真真是老了。”
绿萼随我跨进玉茗堂,抱起我除下的斗篷,笑道:“姑娘又胡说。姑娘正当盛年。”
我漱了口,笑道:“人总是会老的,多想也无益。我不在的时候,漱玉斋可有什么事么?”
绿萼道:“慧媛娘娘来过了。”
我奇道:“慧媛?可有话留下?”
绿萼道:“慧媛娘娘一来探病,二来请罪,三来是有事请教。”
我放下茶盏,起身从柜中寻出一张画纸,笑道:“请罪?”
绿萼忙上前润笔研墨,一面道:“是。慧媛娘娘说,王氏和邓氏无知,扰了姑娘养病。王氏是她所荐,理当同罪。”
清凉的笔杆抵着下颌,脑府一片幽冷。我笑道:“这也太小心了,她是她,王氏是王氏。即便真的怪罪,也用不着来漱玉斋请罪。你怎么答她的?”
绿萼微笑道:“奴婢就说,我们姑娘不认得王氏和邓氏,此二人也并没有惊扰姑娘。娘娘若为这一点小事来请罪,不知情的还以为咱们姑娘刻薄,坏了姑娘与慧媛娘娘相识在先的情义了。”
恰逢芳馨进来寻东西,闻言笑道:“答得好。”
我随手画了两笔,笑道:“一日里慧媛沈姝、娘娘女御的都闹不清楚,以后还想安静度日么?”又问道,“她还有什么事?”
绿萼道:“是关于为华阳公主选侍读的事。”
芳馨微微一惊,一只盛药的小青瓷盒子从怀中滑了下来,在地上跌成两半:“王氏才被驱逐,圣上竟将此事交给了慧媛?”
绿萼道:“可不是么?能拿住圣心,这才是慧媛的本事。也不知道颖妃娘娘听说此事会不会吃心。”
笔一顿,洇出豆大的墨点,如草茎上的病节:“她既有心,明日便请她来坐坐好了。”
【第三十二节 吾与尔篡】
三年不见,太后依然貌美,可眉目唇角之间,已不免有哀老之相。她以长簪挽发,一身青白襦衫,披一件素白烟霞纹薄短袄,斜倚在榻上与若兰闲话。宽大的袖子微微褪下,露出藕白的小臂,托着莹白瓷盏的手白腻如脂。意态娴雅,恰如墙上那幅临水浣剑的肖像。那画是咸平十四年春夏之交,周贵妃离宫的那一日,我在这里为太后所绘。一转眼,竟已四年。
我伏地叩首,若兰亦起身行礼。太后拉着我的手,命我坐在她的脚边:“一回宫就病了一个多月,比三年前更见清瘦。年纪轻轻的,可要好生调养才是。”
指尖但觉温暖干燥,如冬日暖阳下柔滑的锦缎。如此平常的一句问候,似多年未闻,如白云悠悠,锁断千山。我鼻酸眼热,垂头缓缓道:“是……谢太后。”
太后的手紧了一紧:“受得住磨难,才能成大器。”
眼中望出去一片模糊,裙上的暗纹虚浮如星光散漫。我忙道:“是。太后教诲,微臣谨记。”
太后满意道:“往事不必再提,只看来日便好。”
闲聊片刻,太后命若兰送我出来。若兰身着月白长袄,四个月的身孕,身形微显,脸也越发圆胖。我亲自扶着她慢慢走下玉阶,笑道:“上一次在城外见到你,一别数十日,一切都还好么?”
若兰恭敬道:“劳姑娘动问,都很好。”
我笑道:“现在你也是御旨册封的佳人了,还要叫我姑娘么?唤我玉机便好。”
若兰道:“若兰将姑娘看作于姑娘一般,虽然有幸册封,但山高高不过天,奴婢不敢称呼姑娘名讳。”
我又何曾不是将若兰看作锦素?“好,都随妹妹。王爷可还好么?如今是在京中还是回了军中?”
若兰道:“王爷早就回关中了,如今王府中只剩若兰一人。太后说,待若兰生产,就请陛下召王爷回京陪伴。”
我合住她的手,叮嘱道:“你怀孕辛苦,府中事务能不管就不要管,丢给管家便是了。”
若兰道:“是。太后也说,要安心静养,闲时漫步,这样生产时也能少吃些苦。”
我问道:“太后常召你入宫么?”
若兰道:“太后时常派人来王府询问打赏,偶尔也召若兰入宫闲谈。大约是心疼王爷总不在京中,所以格外眷顾若兰。”
我笑道:“那你便安心待产,我等着你的好消息。”说罢放了她的手,走出济慈宫的门。忽听若兰在身后唤道:“姑娘……”
我在阶下转身,但见若兰迎着阳光亭亭而立,一身月白涣散如烟,十足似锦素的清冷萧疏。若兰屈膝行了一礼,道:“宫中险恶,请姑娘好生保重。”
恍惚是那一日在掖庭属与锦素对质,那样刻意地果断和决绝,不曾好好道别——和锦素,也和少年相伴的情义。我心中一酸,转头疾步而去。
回到漱玉斋,却是芳馨和芸儿一道上前行礼。我连忙扶起芸儿,向芳馨道:“我遣姑姑去长宁宫问安,怎么姑姑没去,倒是芸姑娘来了?”
芸儿笑道:“奴婢来漱玉斋的路上,竟在益园中遇见姑姑。两下一问,才知道姑姑是奉了大人的旨意去长宁宫问候王爷,奴婢是奉了王爷的旨意来漱玉斋请姑娘饮酒的。王爷和大人都想到一处去了。”
我笑道:“饮酒?”
芸儿道:“大人一回宫,王爷就想接风洗尘的。谁知大人一病便是二十多日。好容易好了,王爷又病了,待王爷病愈,大人又倒下了。如此七上八下,总不能凑在一处。昨日听闻大人去济慈宫了,想来是痊愈了,这便立刻差奴婢来请。长宁宫早就备好了美酒佳酿,单等大人了。请大人这就随奴婢去吧。”
芳馨在一旁笑道:“姑娘去吧。漱玉斋今天没有备姑娘的饭,姑娘不去就要饿肚子了。绿萼姑娘带两个人好生跟着,把姑娘的药也拿上。”
一个小丫头在芳馨身后屈一屈膝,笑道:“早就照姑姑的吩咐,都备好了,只等姑娘和绿萼姐姐回来。”于是我也来不及更衣,便又被众人推出了漱玉斋,簇拥着去了长宁宫。
白亲自引我进了灵修殿的南厢,一桌一椅,俱如昔年我居住的样子,刘离离的痕迹,竟荡然无存。我拿起榆木架子上的青金石童子雕像,转头问白道:“难道刘大人已经出宫回家了么?”
白道:“刘大人是前天出宫的,因大人病着,不便打扰,就没去告别。”说着亲自奉茶,“大人请坐,奴婢这就去请王爷过来。”
我忙道:“该当我先拜见王爷才是。”
白微微一笑道:“这是王爷的意思,大人安心歇息片刻便好。奴婢告退。”
我在榻上坐下。小几上的白瓷瓶中供着几枝腊梅,金黄灿烂,一室飘香。我忍不住嗅了几下,抽出一枝在手中把玩,冰凉一点水珠滚落在掌心,不觉心念一动。此情此景,仿佛亲历,又恍如隔世。窗外隐有松涛之声,明纸身上映着两对双丫,静日生烟,闲闲无语。连书案上的书都是我从前常读的。坐在窗下一目十行地看过,薄脆的纸张缓缓翻过,如在审视往昔岁月。
忽听门口有一个少年人生涩的声音唤道:“玉机姐姐。”
我忙抛下书,起身拜下。高曜道:“何必多礼。此是姐姐旧居,如常便好。”说罢轻轻一摆手,美酒肴馔鱼贯而上,须臾摆了一桌,都是我素日爱吃的。高曜示意我入席,芸儿亲自烫酒布菜。
我微笑道:“虽是旧居,到底是五年前的事了。究竟是刘大人住的时日长。”
高曜道:“刘大人做孤的侍读五年,有三年都是在宫外居住的,在灵修殿不足两年,并没有姐姐居住的时间长。”
我一怔,道:“是呢,险些忘了。”
高曜一指青白瓷雕花执壶:“这是前朝佳酿,孤回宫的时候,父皇赏赐的。”
我忙道:“现居国丧,如何敢饮酒?”
高曜笑道:“姐姐糊涂了,三十六日服丧之期已过。私宴上稍稍饮酒无妨。”
酒香醉人,已分不清今夕何夕。我讷讷道:“都过了三十六日了么?”
高曜道:“母后崩逝,已有三十七日。”
我在袖中掐指算罢,方才道:“果然过了三十七日了,想一想仿佛只是昨天的事情。”
高曜道:“狱中病中,岁月匆匆,待得惊觉,物是人非。”虽是从容之语,却透着自伤。他亲自为我斟酒,“姐姐回宫,孤便想着与姐姐痛饮一番。不想迁延至今,孤为姐姐备下的接风酒竟成了孤的饯行酒。”
我微微一惊,道:“饯行?”随即省起,“殿下这便要出宫了么?”
高曜道:“父皇已经为孤选定了王府,过几日便要出宫了。”
我叹息道:“殿下的身子还没好,何必这样着急离宫?”
高曜笑道:“父皇妃嫔渐多,孤不便霸着长宁宫。”
只见他面颊丰腴了许多,只是还有些苍白浮肿。一袭象纹素色锦衣略略宽大,衣袖处却有些短促。我心下甚慰,举酒微笑道:“也好。在王府中休养,只怕还更自在些。如此,玉机恭祝殿下龙腾云,虎乘风,鹏程万里,一逞生平夙愿。”
高曜举酒,我俩相对一饮而尽。辛辣火热的一线贯穿胸喉,悲怆豪气顿生。高曜笑道:“姐姐酒量很好。”于是连饮三杯,高曜便不再劝。芸儿为高曜斟满酒,便拉着绿萼一同退下。
南厢中只余了我和高曜两人,一时间默默无语。仿佛还是昔年他正当髫龄的时光,来灵修殿与我一道用膳,碍于“食不言”,也是相对而坐,一言不发。
我笑道:“玉机记得娘娘是越州德清人氏。越州富庶,天候又暖,比汴城好得多。”
沈姝怅然一笑:“罢了,她们既回故乡,妾身便修书回家,请家父多多照应二人。”
我笑道:“娘娘果然不忘故人旧情。”
沈姝垂眸叹息:“山水恒在,草木复生,唯有故人难寻,旧思难忘。”
我微笑道:“旧思难忘?”
沈姝的目光似越过千山万水,向东南而去:“妾身在家时,与老父烧瓷为生。老父所烧的白瓷,洁净光亮,色若白玉,曾翻山越岭,也曾棹海浮槎。家中虽算不得累资巨万,却也吃穿不愁。当年妾身所思所想,不过是凭读书女红,赚个有些身份的夫家,三从四德,相夫教子。入宫之后,常随昱妃娘娘读书,自觉昔日在家读书,竟是全然不得要领。”
我顺着她的目光望去,颇有兴味:“这话怎么说?”
沈姝微笑道:“耽于章句,不通大义。好比一个烧瓷卖瓷的手艺人,只一心一意想着如何将白瓷烧得更白,却全然不理会海上的风起云涌。殊不知出海之日拣选不慎,便会被恶浪击碎,不论多白多亮的瓷都只会永沉海底。入宫之后,妾身渐渐明白,盛衰时势便是浪头风云,匹夫匹妇不过沧海浮舟。虽说‘永言配命,自求多福’[121],可若生在乱世,便如何‘自求’,也无计‘多福’。大人说是不是?”
我淡淡一笑道:“前人有诗云,‘一剑乘时帝业成,沛中乡里到咸京。’[122]娘娘睿智。只不知娘娘想‘乘时’而求的是什么?”
她一转头,绢花中垂下的两串米珠沥沥作响,如猝然惊乱的神思。她幽深的眸底透出几点针芒,随即隐去:“妾身所求,不过是波澜不起,一生平安。对自己、对皇子,都是一样的。”
我只作不觉,依旧遥望:“当今盛世,娘娘定会如愿以偿。”
走出文澜阁时,太阳已经偏西,风起时已有凉意。芳馨一面走一面问道:“姑娘和沈姝在楼上盘桓了好些时候。”
我微笑道:“她问了问秋兰和银杏。”
芳馨道:“沈姝倒还关心这两人?”
我笑道:“秋兰和银杏是因她而坐牢,因她而被逐,但凡有些良心,怎能不问?不过,她说这两人是因盗药入狱。她究竟知不知晓真相,却也难说。”
芳馨笑道:“怎么?连姑娘都瞧不出来么?”
我摇了摇头:“要么她是真心不知,要么是掩饰得太好,没有破绽可寻。”
芳馨道:“为了荣华富贵,她连自己的亲生孩子都舍得出去,足见精明心狠。姑娘只是不想拆穿她罢了。”
我笑道:“连天子都没有怪罪她,我拆穿她做什么?不过我试探了一下,她倒也沉得住气。况且她为子所求,并非左道。慈母之心,情有可原。”
芳馨道:“奴婢不明白,就算是姑娘做了贵妃,这孩子养在姑娘的膝下,又能有多少分别?”
我驻足回望,文澜阁二楼的小窗依稀可见。小小一扇窗,只因更上层楼,望出去的景致便全然不同。我笑道:“汉明德马皇后一生宠敬不衰,只是无子,于是养贾贵人所生的五皇子刘炟为己子,‘尽心抚育,劳悴过于所生’。又道:‘人未必当自生子,但患爱养不至耳。’[123]永平三年,马皇后被立为中宫,刘炟也被立为太子。刘炟并非皇长子,只因养母尊贵有宠,便登储君之位。春秋之义,子以母贵,母以子贵。[124]姑姑明白了么?”
芳馨惊叹:“奴婢先前以为她只是想争一争皇子的吃穿待遇,为了这些将儿子送给别人养,有些不值得。不想她竟有这番心思!”
我笑道:“然则姑姑以为值得么?”
芳馨道:“这……奴婢说不好,也想不清楚。”
我挽起她的手臂,笑道:“沈姝却已想得清楚。”
芳馨低着头走了好一会儿,方迟疑道:“其实奴婢以为,沈姝的意思对姑娘也是好的。姑娘别怪奴婢多嘴,姑娘自己也说,如今朝野上下,都当姑娘是女宠,嫁与不嫁,无甚分别。姑娘若能养沈姝之子为己子,也算终身有靠了。说不定……”她压低了声音,怯怯道,“若天可怜见,如马皇后般,也算意外之福了。”
我淡淡道:“姑姑说的自是明路,我岂能不知?只是不合我的心意罢了。当年曹操与袁绍相拒官渡,曹操兵少粮绝,有退兵之意。荀彧寄书曰:‘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125]曹操以奇兵劫夺袁绍粮草,终于大胜。愈是艰难,愈不能退,退一步,心就散了。”
芳馨叹道:“姑娘何必如此自苦。”
我笑道:“我早说过,我并不觉得苦。”
回到漱玉斋,绿萼迎了上来道:“姑娘这一去,竟与太后说了这么久。”
我笑道:“太后今日待客,不得闲见我。我和姑姑去文澜阁逛了逛,那里如今是学堂了,那么多青春貌美的姑娘坐在里面读书,真是后宫一景。比比她们,我真真是老了。”
绿萼随我跨进玉茗堂,抱起我除下的斗篷,笑道:“姑娘又胡说。姑娘正当盛年。”
我漱了口,笑道:“人总是会老的,多想也无益。我不在的时候,漱玉斋可有什么事么?”
绿萼道:“慧媛娘娘来过了。”
我奇道:“慧媛?可有话留下?”
绿萼道:“慧媛娘娘一来探病,二来请罪,三来是有事请教。”
我放下茶盏,起身从柜中寻出一张画纸,笑道:“请罪?”
绿萼忙上前润笔研墨,一面道:“是。慧媛娘娘说,王氏和邓氏无知,扰了姑娘养病。王氏是她所荐,理当同罪。”
清凉的笔杆抵着下颌,脑府一片幽冷。我笑道:“这也太小心了,她是她,王氏是王氏。即便真的怪罪,也用不着来漱玉斋请罪。你怎么答她的?”
绿萼微笑道:“奴婢就说,我们姑娘不认得王氏和邓氏,此二人也并没有惊扰姑娘。娘娘若为这一点小事来请罪,不知情的还以为咱们姑娘刻薄,坏了姑娘与慧媛娘娘相识在先的情义了。”
恰逢芳馨进来寻东西,闻言笑道:“答得好。”
我随手画了两笔,笑道:“一日里慧媛沈姝、娘娘女御的都闹不清楚,以后还想安静度日么?”又问道,“她还有什么事?”
绿萼道:“是关于为华阳公主选侍读的事。”
芳馨微微一惊,一只盛药的小青瓷盒子从怀中滑了下来,在地上跌成两半:“王氏才被驱逐,圣上竟将此事交给了慧媛?”
绿萼道:“可不是么?能拿住圣心,这才是慧媛的本事。也不知道颖妃娘娘听说此事会不会吃心。”
笔一顿,洇出豆大的墨点,如草茎上的病节:“她既有心,明日便请她来坐坐好了。”
【第三十二节 吾与尔篡】
三年不见,太后依然貌美,可眉目唇角之间,已不免有哀老之相。她以长簪挽发,一身青白襦衫,披一件素白烟霞纹薄短袄,斜倚在榻上与若兰闲话。宽大的袖子微微褪下,露出藕白的小臂,托着莹白瓷盏的手白腻如脂。意态娴雅,恰如墙上那幅临水浣剑的肖像。那画是咸平十四年春夏之交,周贵妃离宫的那一日,我在这里为太后所绘。一转眼,竟已四年。
我伏地叩首,若兰亦起身行礼。太后拉着我的手,命我坐在她的脚边:“一回宫就病了一个多月,比三年前更见清瘦。年纪轻轻的,可要好生调养才是。”
指尖但觉温暖干燥,如冬日暖阳下柔滑的锦缎。如此平常的一句问候,似多年未闻,如白云悠悠,锁断千山。我鼻酸眼热,垂头缓缓道:“是……谢太后。”
太后的手紧了一紧:“受得住磨难,才能成大器。”
眼中望出去一片模糊,裙上的暗纹虚浮如星光散漫。我忙道:“是。太后教诲,微臣谨记。”
太后满意道:“往事不必再提,只看来日便好。”
闲聊片刻,太后命若兰送我出来。若兰身着月白长袄,四个月的身孕,身形微显,脸也越发圆胖。我亲自扶着她慢慢走下玉阶,笑道:“上一次在城外见到你,一别数十日,一切都还好么?”
若兰恭敬道:“劳姑娘动问,都很好。”
我笑道:“现在你也是御旨册封的佳人了,还要叫我姑娘么?唤我玉机便好。”
若兰道:“若兰将姑娘看作于姑娘一般,虽然有幸册封,但山高高不过天,奴婢不敢称呼姑娘名讳。”
我又何曾不是将若兰看作锦素?“好,都随妹妹。王爷可还好么?如今是在京中还是回了军中?”
若兰道:“王爷早就回关中了,如今王府中只剩若兰一人。太后说,待若兰生产,就请陛下召王爷回京陪伴。”
我合住她的手,叮嘱道:“你怀孕辛苦,府中事务能不管就不要管,丢给管家便是了。”
若兰道:“是。太后也说,要安心静养,闲时漫步,这样生产时也能少吃些苦。”
我问道:“太后常召你入宫么?”
若兰道:“太后时常派人来王府询问打赏,偶尔也召若兰入宫闲谈。大约是心疼王爷总不在京中,所以格外眷顾若兰。”
我笑道:“那你便安心待产,我等着你的好消息。”说罢放了她的手,走出济慈宫的门。忽听若兰在身后唤道:“姑娘……”
我在阶下转身,但见若兰迎着阳光亭亭而立,一身月白涣散如烟,十足似锦素的清冷萧疏。若兰屈膝行了一礼,道:“宫中险恶,请姑娘好生保重。”
恍惚是那一日在掖庭属与锦素对质,那样刻意地果断和决绝,不曾好好道别——和锦素,也和少年相伴的情义。我心中一酸,转头疾步而去。
回到漱玉斋,却是芳馨和芸儿一道上前行礼。我连忙扶起芸儿,向芳馨道:“我遣姑姑去长宁宫问安,怎么姑姑没去,倒是芸姑娘来了?”
芸儿笑道:“奴婢来漱玉斋的路上,竟在益园中遇见姑姑。两下一问,才知道姑姑是奉了大人的旨意去长宁宫问候王爷,奴婢是奉了王爷的旨意来漱玉斋请姑娘饮酒的。王爷和大人都想到一处去了。”
我笑道:“饮酒?”
芸儿道:“大人一回宫,王爷就想接风洗尘的。谁知大人一病便是二十多日。好容易好了,王爷又病了,待王爷病愈,大人又倒下了。如此七上八下,总不能凑在一处。昨日听闻大人去济慈宫了,想来是痊愈了,这便立刻差奴婢来请。长宁宫早就备好了美酒佳酿,单等大人了。请大人这就随奴婢去吧。”
芳馨在一旁笑道:“姑娘去吧。漱玉斋今天没有备姑娘的饭,姑娘不去就要饿肚子了。绿萼姑娘带两个人好生跟着,把姑娘的药也拿上。”
一个小丫头在芳馨身后屈一屈膝,笑道:“早就照姑姑的吩咐,都备好了,只等姑娘和绿萼姐姐回来。”于是我也来不及更衣,便又被众人推出了漱玉斋,簇拥着去了长宁宫。
白亲自引我进了灵修殿的南厢,一桌一椅,俱如昔年我居住的样子,刘离离的痕迹,竟荡然无存。我拿起榆木架子上的青金石童子雕像,转头问白道:“难道刘大人已经出宫回家了么?”
白道:“刘大人是前天出宫的,因大人病着,不便打扰,就没去告别。”说着亲自奉茶,“大人请坐,奴婢这就去请王爷过来。”
我忙道:“该当我先拜见王爷才是。”
白微微一笑道:“这是王爷的意思,大人安心歇息片刻便好。奴婢告退。”
我在榻上坐下。小几上的白瓷瓶中供着几枝腊梅,金黄灿烂,一室飘香。我忍不住嗅了几下,抽出一枝在手中把玩,冰凉一点水珠滚落在掌心,不觉心念一动。此情此景,仿佛亲历,又恍如隔世。窗外隐有松涛之声,明纸身上映着两对双丫,静日生烟,闲闲无语。连书案上的书都是我从前常读的。坐在窗下一目十行地看过,薄脆的纸张缓缓翻过,如在审视往昔岁月。
忽听门口有一个少年人生涩的声音唤道:“玉机姐姐。”
我忙抛下书,起身拜下。高曜道:“何必多礼。此是姐姐旧居,如常便好。”说罢轻轻一摆手,美酒肴馔鱼贯而上,须臾摆了一桌,都是我素日爱吃的。高曜示意我入席,芸儿亲自烫酒布菜。
我微笑道:“虽是旧居,到底是五年前的事了。究竟是刘大人住的时日长。”
高曜道:“刘大人做孤的侍读五年,有三年都是在宫外居住的,在灵修殿不足两年,并没有姐姐居住的时间长。”
我一怔,道:“是呢,险些忘了。”
高曜一指青白瓷雕花执壶:“这是前朝佳酿,孤回宫的时候,父皇赏赐的。”
我忙道:“现居国丧,如何敢饮酒?”
高曜笑道:“姐姐糊涂了,三十六日服丧之期已过。私宴上稍稍饮酒无妨。”
酒香醉人,已分不清今夕何夕。我讷讷道:“都过了三十六日了么?”
高曜道:“母后崩逝,已有三十七日。”
我在袖中掐指算罢,方才道:“果然过了三十七日了,想一想仿佛只是昨天的事情。”
高曜道:“狱中病中,岁月匆匆,待得惊觉,物是人非。”虽是从容之语,却透着自伤。他亲自为我斟酒,“姐姐回宫,孤便想着与姐姐痛饮一番。不想迁延至今,孤为姐姐备下的接风酒竟成了孤的饯行酒。”
我微微一惊,道:“饯行?”随即省起,“殿下这便要出宫了么?”
高曜道:“父皇已经为孤选定了王府,过几日便要出宫了。”
我叹息道:“殿下的身子还没好,何必这样着急离宫?”
高曜笑道:“父皇妃嫔渐多,孤不便霸着长宁宫。”
只见他面颊丰腴了许多,只是还有些苍白浮肿。一袭象纹素色锦衣略略宽大,衣袖处却有些短促。我心下甚慰,举酒微笑道:“也好。在王府中休养,只怕还更自在些。如此,玉机恭祝殿下龙腾云,虎乘风,鹏程万里,一逞生平夙愿。”
高曜举酒,我俩相对一饮而尽。辛辣火热的一线贯穿胸喉,悲怆豪气顿生。高曜笑道:“姐姐酒量很好。”于是连饮三杯,高曜便不再劝。芸儿为高曜斟满酒,便拉着绿萼一同退下。
南厢中只余了我和高曜两人,一时间默默无语。仿佛还是昔年他正当髫龄的时光,来灵修殿与我一道用膳,碍于“食不言”,也是相对而坐,一言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