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天翼小说网 www.ty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五百八十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天色微明,摧枯拉朽的胜利并没有如预想那样来临,战斗还在持续。这已经是距离爆破之后的两个时辰了。高句丽人还在抵抗,他们的斗志还在,他们在每一个角落进行着抵抗。
两个时辰的观战下来,李世民没有露出疲倦,反倒是精神亢奋,红光满面的样子。
此刻的李世民,眯着眼睛看着远处爆破之后大约五十步宽的城墙缺口,问了一句:“自成,先有威力巨大的爆破,后有顺利的入城掩杀,为何高句丽人还在抵抗?”
正常情况下,敌人在遭遇到爆破这种“奇诡”且威力巨大的打击后,精神上应该崩溃才对。这一点在安东城已经实践过了,但是为何在这里不行呢?
这个问题有点绕,但是并不难回答。李诚很快就找到了答案:“陛下,臣以为,高句丽残部还在抵抗,该因其精神领袖犹在。”
“乙支文德么?到了这等关头,还不肯降么?”李世民的语气里多了三分肃然,眼神看向城池的方向也多了一些尊敬。
“此君枭雄也,灭其肉身不难,使其降则……”李诚没有继续往下说,熟读史书的李世民,不难从历史上的人物里找到答案。实际上在中华历史上,类似的豪杰之士不胜枚举。
说道乙支文德,李诚的心思实际上是在想另外一个时空的大X宇宙国。历史上高宗灭高句丽后,获其民而迁徙至后来的皖北一代,就是出清朝造反的捻军那一代。
从理论上说,捻军这票人大概率的继承了高句丽人的血统,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毕竟唐朝以后的中原地区,经历了无数的战乱,人口迁徙也很频繁,到底还剩下多少高句丽人的后裔在这一带生活,真的不好说。
只不过中华文明太过灿烂辉煌了,不屑于去牵强附会的给自己找一个名声显赫的祖宗。
李诚没有继续往下说的原因是城内升腾起一道烟柱,看见这一幕的李诚悠悠的叹息一声:“唉!”李世民见状认可的点点头:“随朕进城吧。”
乙支文德的结果,李诚和李世民都猜到了,那就是——自焚!
“一代枭雄选择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人生之旅。”李世民感慨了一声,李诚在一旁稍稍犹豫了一下,没有开口评价。
李世民察觉到他的反应,笑问:“自成可是另有话说?”李诚摇摇头,心里还不确定。
百骑护卫着李世民往城门口去的路上,李诚策马稍稍落后,心头警惕的看着四周。一种奇怪的感觉,让李诚提高警惕。进城不久,便遭遇一伙唐军,每个人都笑呵呵的,扛着大包小包的从一处宅子里出来。
遭遇百骑,这些士兵顿时慌了,纷纷丢下手里的包袱,站在路边垂头不语。
李诚竖起耳朵仔细听了听,城内不断有哭喊声夹着狞笑声,这是失控了啊。
长孙无忌策马上前,指着这群士兵怒喝:“李道宗、李绩何在?”
长孙无忌负责军纪这一块,按说这是本职工作,但是他上来就点李道宗和李绩的名字,这就意味深长了。正常情况下,李诚自然是关我屁事的节奏,安心看戏就好了。
可惜,长孙无忌太聪明了,至少是李诚看来聪明的过头了。战争刚刚结束,就迫不及待的跳出来,看似在为皇帝分忧,压制一下功臣们,免得尾大不掉。也正因为他着急了,才有了李诚反击他的契机。
至于李诚为何要在这个节骨眼上给长孙无忌难看,需要理由么?看看历史上的高宗和武则天都怎么对付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就知道了。为了李治,李诚必须搞长孙无忌。李治好了,李诚和他的家才会好,这逻辑没毛病。
长孙无忌请示了一下李世民,拦住一支巡逻队,让人带路去找李道宗和李绩。城内的战事还没完全结束,这也是两人没有及时去请李世民进城的原因。
李世民是自己主动提前来的,毕竟战事没彻底结束,局部还有抵抗者,万一伤到李世民算谁的?这会李绩和李道宗都不会去请李世民进城,自然也不会去约束下面的士兵。
其实这事情在李诚看来就不算什么大事,这年月唐军的纪律算是很好的了。
李世民决定在原地等待,翻身下马步行走走看看,走了一段回头没看见李诚,到了嘴边的话也憋回去了。往远处望一眼,看见李诚站在一处宅院前便转身走过去。
“自成怎么停下了?”李世民走到身后才问话,李诚闻言回头施礼:“臣失礼了。”
李世民摆摆手:“自成停步,自有道理,说来朕听一听。”说是这么说,李诚不说出一一二三来,李世民的小本本可不是摆设。
李诚指着眼前的宅子道:“臣观此宅与长安的宅子样式无异,不禁遥想当年在高昌,所居的宅院有类汉家格局。汉武帝打压豪强,迁富户于长安,才有西域汉家铁骑纵横,泽延后汉。光武帝与门阀世家妥协,终有黄巾之乱。”
都说刘秀的人生是开挂的人生,甚至有人觉得他是个穿越者。在李诚看来,就算刘秀是个穿越者,也是个没文化的穿越者。不然怎么理解他居然与门阀世家妥协呢?西汉留下的基础其实不差,刘秀完全可以做到压制门阀,而不是妥协。
刘秀不是穿越者的最有力的证据,应该是印刷术。不会活字印刷,雕版都不会?雕版印刷的出现是在中晚唐,宋朝大发展,明清达到了巅峰。
这时候提两汉并不是李诚的真实目的,只不过他需要一个话题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和勾起李世民的注意罢了。提到两汉,提到高昌,李世民不禁微微一愣,看了一眼李诚,发现他的神态正常,真的是无心之语的有感而发。
李诚还在继续:“四夷仰慕中原锦绣而效仿之,中原强则跪舔,中原弱则撕咬。古往今来,莫不如是。”这个道理李诚反复强调,此刻不过是老调重弹,但是李世民却深有感触道:“自成所言善也,前汉之初有白登山之耻,我大唐也有渭水之辱。”
李诚听他这么说,转身正色长揖道:“陛下能牢记耻辱,励精图治,臣为大唐贺,为天下百姓贺。今陛下被坚执锐,亲至辽东灭高句丽,此功绩犹胜前汉,臣请陛下登泰山。”
这话听着是一点毛病都没有,李世民亲征自然是灭国的首功。李世民在开心之余,不免心存疑念。暗道:自成所贺所请,可谓早有布局,才有今日水到渠成。适才辅机所为……
怎么说呢?这一趟是李世民亲征,长孙无忌抓住军纪的问题大做文章,间接的往皇帝脸上抹黑了。此其一也,李世民稍稍沉思后,联想到高昌灭国后侯君集等人的结果,不禁心里为刺疼了。同样是功臣,上次侯君集被下狱,留下了后来谋反的祸根。
说的难听一点,已经逼反了一个了,还要再逼反李绩和李道宗么?辅机就算是好心,就算是无心之过,似乎也有点操之过急了吧?
所以说人心是最复杂的东西,李诚不过是稍稍的提一嘴,主要话题还不是高昌之战,李世民就浮想联翩了。这恰恰是李世民最大的弱点,或者说是君王共同的弱点——多疑。
长孙无忌利用的李世民多疑,借机打压李绩和李道宗,是为了今后在朝堂里的话语权。只是没想到,他这个螳螂在前,后面还有李诚这个黄雀,同样的手段给他的腰眼捅了一刀,还是非常隐蔽的那种手法,李世民根本就没察觉到李诚的真实目的。
“唉,泰山行罢,朕也算是圆满了。昔日老臣子凋零泰半,朕思之不免感叹。”李世民被李诚引着说出这么一番话来,让李诚想起了一件事情。
“陛下念旧,不妨建一楼阁,竖名臣良将画像于其上。以彰陛下之心。”李诚说的是啥啊?凌霄阁呗,这建筑按说今年就该建好的,不知道为何现在还没建成。
李世民听了惊喜道:“自成知我!”连“朕”都不用了,直接上“我”。可见李诚的话是说道心坎上了,李世民激动的发音都抖的。
“陛下,此事臣有一请。”李诚正色行礼,李世民心情愉快,点头道:“讲!”
“入此阁者,当以浅邸旧臣为前提,才能达到陛下所想之目的。”李诚很正式的表达后,李世民愣住了,这话先把自己给摘出来,真的让人意外的很。
“自成之功,足以入阁也。”李世民就此做了态度,李诚却摇摇头:“陛下,不妥啊。臣年岁太浅,入朝之时,大唐已经出现盛世的端倪。有臣没臣,贞观盛世都会被记载史册。臣知道陛下不肯亏待功臣,然则非要把臣列入其中,臣心难安啊。”
李世民还想说什么,看见长孙无忌、李道宗、李绩出现,点头叹息道:“朕知自成之心也。”没有明说,但是李世民的态度还是给出了个答案,他觉得李诚是担心风头太盛。huo药的事情已经很难隐瞒了,李诚再入凌霄阁,还不得被人买凶杀人啊。
第五百八十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天色微明,摧枯拉朽的胜利并没有如预想那样来临,战斗还在持续。这已经是距离爆破之后的两个时辰了。高句丽人还在抵抗,他们的斗志还在,他们在每一个角落进行着抵抗。
两个时辰的观战下来,李世民没有露出疲倦,反倒是精神亢奋,红光满面的样子。
此刻的李世民,眯着眼睛看着远处爆破之后大约五十步宽的城墙缺口,问了一句:“自成,先有威力巨大的爆破,后有顺利的入城掩杀,为何高句丽人还在抵抗?”
正常情况下,敌人在遭遇到爆破这种“奇诡”且威力巨大的打击后,精神上应该崩溃才对。这一点在安东城已经实践过了,但是为何在这里不行呢?
这个问题有点绕,但是并不难回答。李诚很快就找到了答案:“陛下,臣以为,高句丽残部还在抵抗,该因其精神领袖犹在。”
“乙支文德么?到了这等关头,还不肯降么?”李世民的语气里多了三分肃然,眼神看向城池的方向也多了一些尊敬。
“此君枭雄也,灭其肉身不难,使其降则……”李诚没有继续往下说,熟读史书的李世民,不难从历史上的人物里找到答案。实际上在中华历史上,类似的豪杰之士不胜枚举。
说道乙支文德,李诚的心思实际上是在想另外一个时空的大X宇宙国。历史上高宗灭高句丽后,获其民而迁徙至后来的皖北一代,就是出清朝造反的捻军那一代。
从理论上说,捻军这票人大概率的继承了高句丽人的血统,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毕竟唐朝以后的中原地区,经历了无数的战乱,人口迁徙也很频繁,到底还剩下多少高句丽人的后裔在这一带生活,真的不好说。
只不过中华文明太过灿烂辉煌了,不屑于去牵强附会的给自己找一个名声显赫的祖宗。
李诚没有继续往下说的原因是城内升腾起一道烟柱,看见这一幕的李诚悠悠的叹息一声:“唉!”李世民见状认可的点点头:“随朕进城吧。”
乙支文德的结果,李诚和李世民都猜到了,那就是——自焚!
“一代枭雄选择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人生之旅。”李世民感慨了一声,李诚在一旁稍稍犹豫了一下,没有开口评价。
李世民察觉到他的反应,笑问:“自成可是另有话说?”李诚摇摇头,心里还不确定。
百骑护卫着李世民往城门口去的路上,李诚策马稍稍落后,心头警惕的看着四周。一种奇怪的感觉,让李诚提高警惕。进城不久,便遭遇一伙唐军,每个人都笑呵呵的,扛着大包小包的从一处宅子里出来。
遭遇百骑,这些士兵顿时慌了,纷纷丢下手里的包袱,站在路边垂头不语。
李诚竖起耳朵仔细听了听,城内不断有哭喊声夹着狞笑声,这是失控了啊。
长孙无忌策马上前,指着这群士兵怒喝:“李道宗、李绩何在?”
长孙无忌负责军纪这一块,按说这是本职工作,但是他上来就点李道宗和李绩的名字,这就意味深长了。正常情况下,李诚自然是关我屁事的节奏,安心看戏就好了。
可惜,长孙无忌太聪明了,至少是李诚看来聪明的过头了。战争刚刚结束,就迫不及待的跳出来,看似在为皇帝分忧,压制一下功臣们,免得尾大不掉。也正因为他着急了,才有了李诚反击他的契机。
至于李诚为何要在这个节骨眼上给长孙无忌难看,需要理由么?看看历史上的高宗和武则天都怎么对付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就知道了。为了李治,李诚必须搞长孙无忌。李治好了,李诚和他的家才会好,这逻辑没毛病。
长孙无忌请示了一下李世民,拦住一支巡逻队,让人带路去找李道宗和李绩。城内的战事还没完全结束,这也是两人没有及时去请李世民进城的原因。
李世民是自己主动提前来的,毕竟战事没彻底结束,局部还有抵抗者,万一伤到李世民算谁的?这会李绩和李道宗都不会去请李世民进城,自然也不会去约束下面的士兵。
其实这事情在李诚看来就不算什么大事,这年月唐军的纪律算是很好的了。
李世民决定在原地等待,翻身下马步行走走看看,走了一段回头没看见李诚,到了嘴边的话也憋回去了。往远处望一眼,看见李诚站在一处宅院前便转身走过去。
“自成怎么停下了?”李世民走到身后才问话,李诚闻言回头施礼:“臣失礼了。”
李世民摆摆手:“自成停步,自有道理,说来朕听一听。”说是这么说,李诚不说出一一二三来,李世民的小本本可不是摆设。
李诚指着眼前的宅子道:“臣观此宅与长安的宅子样式无异,不禁遥想当年在高昌,所居的宅院有类汉家格局。汉武帝打压豪强,迁富户于长安,才有西域汉家铁骑纵横,泽延后汉。光武帝与门阀世家妥协,终有黄巾之乱。”
都说刘秀的人生是开挂的人生,甚至有人觉得他是个穿越者。在李诚看来,就算刘秀是个穿越者,也是个没文化的穿越者。不然怎么理解他居然与门阀世家妥协呢?西汉留下的基础其实不差,刘秀完全可以做到压制门阀,而不是妥协。
刘秀不是穿越者的最有力的证据,应该是印刷术。不会活字印刷,雕版都不会?雕版印刷的出现是在中晚唐,宋朝大发展,明清达到了巅峰。
这时候提两汉并不是李诚的真实目的,只不过他需要一个话题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和勾起李世民的注意罢了。提到两汉,提到高昌,李世民不禁微微一愣,看了一眼李诚,发现他的神态正常,真的是无心之语的有感而发。
李诚还在继续:“四夷仰慕中原锦绣而效仿之,中原强则跪舔,中原弱则撕咬。古往今来,莫不如是。”这个道理李诚反复强调,此刻不过是老调重弹,但是李世民却深有感触道:“自成所言善也,前汉之初有白登山之耻,我大唐也有渭水之辱。”
李诚听他这么说,转身正色长揖道:“陛下能牢记耻辱,励精图治,臣为大唐贺,为天下百姓贺。今陛下被坚执锐,亲至辽东灭高句丽,此功绩犹胜前汉,臣请陛下登泰山。”
这话听着是一点毛病都没有,李世民亲征自然是灭国的首功。李世民在开心之余,不免心存疑念。暗道:自成所贺所请,可谓早有布局,才有今日水到渠成。适才辅机所为……
怎么说呢?这一趟是李世民亲征,长孙无忌抓住军纪的问题大做文章,间接的往皇帝脸上抹黑了。此其一也,李世民稍稍沉思后,联想到高昌灭国后侯君集等人的结果,不禁心里为刺疼了。同样是功臣,上次侯君集被下狱,留下了后来谋反的祸根。
说的难听一点,已经逼反了一个了,还要再逼反李绩和李道宗么?辅机就算是好心,就算是无心之过,似乎也有点操之过急了吧?
所以说人心是最复杂的东西,李诚不过是稍稍的提一嘴,主要话题还不是高昌之战,李世民就浮想联翩了。这恰恰是李世民最大的弱点,或者说是君王共同的弱点——多疑。
长孙无忌利用的李世民多疑,借机打压李绩和李道宗,是为了今后在朝堂里的话语权。只是没想到,他这个螳螂在前,后面还有李诚这个黄雀,同样的手段给他的腰眼捅了一刀,还是非常隐蔽的那种手法,李世民根本就没察觉到李诚的真实目的。
“唉,泰山行罢,朕也算是圆满了。昔日老臣子凋零泰半,朕思之不免感叹。”李世民被李诚引着说出这么一番话来,让李诚想起了一件事情。
“陛下念旧,不妨建一楼阁,竖名臣良将画像于其上。以彰陛下之心。”李诚说的是啥啊?凌霄阁呗,这建筑按说今年就该建好的,不知道为何现在还没建成。
李世民听了惊喜道:“自成知我!”连“朕”都不用了,直接上“我”。可见李诚的话是说道心坎上了,李世民激动的发音都抖的。
“陛下,此事臣有一请。”李诚正色行礼,李世民心情愉快,点头道:“讲!”
“入此阁者,当以浅邸旧臣为前提,才能达到陛下所想之目的。”李诚很正式的表达后,李世民愣住了,这话先把自己给摘出来,真的让人意外的很。
“自成之功,足以入阁也。”李世民就此做了态度,李诚却摇摇头:“陛下,不妥啊。臣年岁太浅,入朝之时,大唐已经出现盛世的端倪。有臣没臣,贞观盛世都会被记载史册。臣知道陛下不肯亏待功臣,然则非要把臣列入其中,臣心难安啊。”
李世民还想说什么,看见长孙无忌、李道宗、李绩出现,点头叹息道:“朕知自成之心也。”没有明说,但是李世民的态度还是给出了个答案,他觉得李诚是担心风头太盛。huo药的事情已经很难隐瞒了,李诚再入凌霄阁,还不得被人买凶杀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