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翼小说网 > 诸天我为帝 > 第四十八章 西岐班底(求订阅!)

第四十八章 西岐班底(求订阅!)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天翼小说网 www.ty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西岐。

    西伯侯府中。

    姬昌位于正位,上首坐着其母太任和元妃太姬。

    这两位与姬昌的祖母太姜一起,在历史上被称为周氏三母,是女子仁慈贤德的代名词,后世称妻子为“太太”,也是由此而来,寄希望于自己的妻子能像周氏三母一样,相夫教子,做一个贤内助。

    而除了太任和太姬外,姬昌的九十多个儿子也全部集齐大殿,一眼望去,规模十分壮观,跟一支先锋军队似的。

    最先的几人,正是儒雅的伯邑考、英气的姬发和姬鲜、姬旦等排在前十的兄弟。

    再加上西岐的臣子,名义上,他们都是来祭奠南宫适的。

    这位老将军为西岐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若不是他,此次三万大军绝对要溃败而回,当他的死讯带回西岐,姬昌悲声恸哭,几乎昏厥,为其送行,也是应有之理。

    不过殿中的气氛,不止是悲伤,还有惊惧与恐慌。

    因为冀州侯苏护,率十五万大军,已向西岐逼来。

    昔日大商灭东夷,只是用了十万大军,如今军力远胜从前,谁也没想到,报复来得如此之快。

    而且更让他们惊怒交集的是,明明挑起冀州城之难的罪魁祸首是北伯侯崇侯虎,苏护竟第一个将西岐当作进攻目标!

    无论如何,大军已经攻来了,再懊恼也是无用,在祭奠完南宫适后,姬昌大部分的儿子退出,殿内只留下寥寥十数人,正是西岐的绝对高层。

    鬻(yù)熊子禀告:“侯爷,已经查明,苏护虽对外号称十五万大军,然真正的王师仅有五万,剩下的十万正是奴隶主与小诸侯支持,良莠不齐,不足为惧。”

    他本是商臣,后投奔西岐,历史上他正是楚国开国君主的曾祖父,也就是楚国的先祖。

    此次鬻熊子受命探查情报,第一时间将苏护军队的真实情况汇报。

    众人听了微微松了口气。

    这是个好消息,不仅是因为敌人的实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更关键的是从这点就能看出,苏护没有得到纣王的全部支持。

    上大夫散宜生提议道:“侯爷,陛下既无意为苏护出头,只要遵循祖制,重立奴籍,再引犬戎来攻,我西岐之危可解!”

    历史上,姬昌被纣囚禁于羑(yǒu)里时,就是此人进谏姬发,广求天下美女和奇玩珍宝,进献给纣王,赎出了姬昌,后又佐武王灭商,是和南宫适并列的文王四友之一。

    在伯邑考带来改制的提议时,反对最为激烈的就是散宜生。

    要知道,散宜氏可是大族,早在唐尧时,也就是五帝中的“尧”,散宜氏就已势力庞大,唐尧为得到这个部族的支持,娶散宜氏之女为妻,将她称为女皇,生了两个极有名的女儿,也就是娥皇女英。

    如今千年已过,散宜氏不复当年辉煌,但在西岐,依旧是第一名门,解放奴隶,利益受损最大的,自然就是他们家。

    要不是姬昌手腕极强,换个君王,早就反目成仇。

    听了散宜生之言,姬昌白须轻拂,沉默不语。

    对于解放奴隶,姬昌起初也不同意。

    他不可能同意,或许很多人有所遗忘,姬昌初任西伯侯时,由于姬历是被帝乙囚禁杀死,地位并不稳固,他为整顿吏治,针对奴隶逃亡现象采取了措施,大规模清查逃亡奴隶,保证追捕后奴隶交还原主。

    这项政策,称为“有亡荒阅”,有亡(奴隶逃亡)荒(大)阅(搜索),也就是有奴隶逃亡就大搜索,谁的奴隶归谁,不许藏匿逃亡奴隶。

    这在后世看来很常规的操作,在这个年代实现起来可不容易,姬昌一力贯彻,得到了奴隶主和贵族的一致拥护,对巩固统治起到了积极作用。

    等到姬昌坐稳了西伯侯之位,又开始“克明德慎罚”,赢得了爱民如子的声望。

    种种政策拿捏得恰到好处,将每个阶层都团结在身边,贵族信任他,子民爱戴他,每一项举措都能最大程度的得到拥护,西岐才有腾飞之势。

    若论治国行政能力,帝乙和姬昌的差距,大概有十个原纣王那么大。

    那姬昌为什么要解放奴隶,改制文武?

    没办法,东鲁先变法了,西岐不变不行。

    四大诸侯之间的关系,属于既联合又竞争,牵一发而动全身。

    东夷被灭,大商无后顾之忧,东鲁被逼改制,深思熟虑之后,姬昌知道西岐现在不变,将来北原南疆齐动,还是要变,与其落后与人,更加被动,不如当机立断,抢占先机。

    不仅如此,相比起东鲁的强硬,全靠姜桓楚姜文焕两父子的威望和军中兵力镇压,姬昌的手段就怀柔了许多。

    他先向奴隶主、小贵族和平民传播文化知识,要知道这个年代,知识只掌握在最小一部分人手中,即便是奴隶主和小贵族,也基本是不识字的,更别提平民了,姬昌让伯邑考开办学堂,传授文化,此举得到了空前拥戴,再解放奴隶。

    这其实属于转移注意力,实际上矛盾依旧存在,只是等奴隶成军,日夜操练,军力大盛后,那些反应过来的奴隶主贵族想要反悔,也来不及了。

    而现在趁着王师进军,反扑立刻开始,散宜生出口后,又有数位臣子予以附和。

    要知道在场的都是西岐的绝对高层,这已经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反对势力。

    “此言差矣,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这是东鲁姜文焕所言,那鲁莽的小子尚知此理,大夫又何出此言,大战之前,自断一臂?”

    不过有反对,自然也有支持,姬昌的儿子们不方便出面,太颠颤悠悠地上前一步道。

    他也是文王四友之一,伯邑考身为世子,名义上由他开设的学堂,实则主要传授知识的,都是这位须发皆白的老者。

    毫无疑问,太颠是坚定的变法拥护者,因为他并非西岐人,是慕文王“善养老”而归向的贤士,德高望重,得西岐子民尊敬。

    不仅是太颠,还有一位白袍的中年男子闳夭(hóng yāo),也站在支持变法的一边,正是文王四友的最后一位,武王伐纣时,执剑以卫,是为亲卫首领。

    南宫适掌兵权,散宜生擅政务,太颠管教育,闳夭为内侍之首,如此四人,正是西岐班底。

    可南宫适一死,四方崩塌一角,大军压境,两派臣子又开始争吵。

    西岐的天,要变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