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 能干的县尉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天翼小说网 www.ty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谋反可不是小事情,哪怕不亲自参与,一旦查出来,也是要命的事情,刘沆胡子一把了,又曾经是副相,怎么可能干这种事情。
他本能反对,可钱老头却笑道:“刘相公,你多虑了,倭人漂流海上,无以为生,抢劫之事,时有发生,又何必小题大做!”
“不行!”
刘沆坚决摇头,“你不知道王宁安的厉害,我们把王珪派过去,结果他就抄了东林,封禁了所有书院,这小子已经疯了,让他闻到了一点风声,我们几个,还有各大世家,谁也好不了!”
“哈哈哈,刘相公,那就不让他知道!”钱老头笑道:“倭人困窘,给点钱就能做事,双方言语又不通,如何能走漏消息?”
刘沆还是犹豫,“那倭人肆意杀戮,不服管束怎么办?”
钱老头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刘相公,都到了这时候,你还犹豫不决吗?”郑侠突然站起,“没错,王宁安要灭我道统,其心可诛,唯有拼死一搏,才有胜算,利用倭人作乱,是一步好棋,不管效果如何,先试试无妨!”
其他两个人也点头,四比一,刘沆也是无力回天,只能点头……可从密室出来,刘沆的浑身就被汗水湿透了。
老天啊,我这都干了什么啊?
居然雇佣倭人,去杀戮大宋的百姓,有朝一日,把事情掀开,千秋骂名,生生世世,都要抬不起头!
唉!
刘沆真是后悔死了,他就不该跟这帮人搅在一起,疯了,真的疯了!
现在后悔也没有用了,刘沆只能祈祷着,事情不要泄露出去,王宁安也有收拾不了的残局……老天爷,一定要保佑啊!
这些日子,王宁安都在干什么呢?他除了到处抓人,查封书院之外,也到了民间走一圈,他要看看,老百姓过得究竟如何,心里真正想什么。
而且打坏一个世界容易,建设一个世界,就困难了。
王宁安看了宿州,泗州,滁州,还在洪泽湖转了一圈,前面就是楚州,是两淮盐场的重地,也是王宁安此行的目的地。
在休息的时候,章惇,陈顺之,还有此前一直在民间考察的王安礼,全都在场。
“淮南的百姓很苦。”
王宁安开宗明义,“两淮土地不够肥沃,加之水旱不断,农田的产量只有河北的三分之二,能让两淮维持的是两条,第一是漕运,第二就是食盐!”
王安礼道:“王爷看得明白,也正是因为如此,朝廷修路,漕帮上下散布流言,民夫人心惶惶,才会出现罢工的乱局……说起来,百姓也是可怜!运河每天有金子往来,可苦力干一天,最多只能挣三斤米,勉强养活家人罢了……运河真正的利益,都被官吏,漕帮,豪商,一层一层扒皮,全都拿走了,我在扬州等地都走过,最奢华的建筑不是衙门,而是庙宇和书院,有了钱的商人,动辄给庙里几万贯,几十万贯,修得金碧辉煌,珠光宝气,全都是用钱堆出来的。至于书院,更是不惜血本,说句不客气的话,我看着这些地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造反!”
王安礼满腔悲愤,他的话让王宁安忍不住沉思,都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其实任何一个朝代,哪怕到了末期,也要比开国之初富裕十倍,百倍!
可为何这么富裕的国家还灭亡了呢?
道理很简单,就是贫富悬殊,富者田连阡陌,佣人无数,吃尽穿绝,享受无度,而贫者呢,最后一点土地被剥夺,承担沉重的赋税徭役,挣扎在死亡的边缘,国家已经没法维持正义和公平,也就失去了道义的约束力,自然而然,百姓要揭竿而起,重新创造一片新天地。
“漕运的问题一定要解决,什么乱七八糟的堂口,一个不能留,整理之后,要组建一个漕运公司,把苦力变成正式员工,给予他们合理的报酬,还要拨出一些红利,组建学校,让工人的子弟能读书学习,改变命运。再有,盐铁专卖的制度也要取消,我会说服陛下,准许食盐自由买卖,这样两淮又能多一样财源……靠着这两块,要在三年之内,把学校全面建好,男女学生的入学率要达到七成以上!”
陈顺之咧了咧嘴,“不少人都还是相信女子无才便是德,各地女学生入学率远远低于男学生,要想平均达到七成,男生至少要九成入学,貌似不容易啊!”
王宁安笑道:“要是容易,还用得着我说嘛!以后各地都要拟定发展计划,而且是全面的发展计划,考评官员,就根据计划的落实情况,我们上下心里都要心里有数。”
提到了考评官吏,章惇来了兴趣。
“师父,我听说你给朝廷新的建议了?”
“嗯!”王宁安颔首,“我建议陛下,将人事权和检察权分开,在朝廷成立都察院,由副相统辖,负责监督朝廷政令落实,监察百官贪腐情况,对于任何违规的案子,尤其是大型的工程建设,要有专业的监察能力。”
王宁安谈的这些,正好也是这一次对手发难的内容。
不能因为事情越闹越大,就把自身的问题给掩饰过去了,王宁安不是个回避矛盾的人,征地有弊端,考核官员有漏洞,不能不解决。
以往的监督都靠着御史台和谏院,谏院不用说了,主要是针对皇帝的,至于御史台,倒是负责监督百官,纠察弹劾。
只是御史台充斥清流,专业不够,往往会变成党争的工具,已经越来越偏离本职。
王宁安也想过了,大宋的监督体系还是太薄弱了。
他仿效明朝,设立都察院,监督六部衙门,以及各路,府州军县……主要着力在贪腐行为上,随着两条铁路的建设,以后大工程还会数之不尽,其中的难免出现弊端,急需一个专门的机构盯着。
至于都察院的掌院人选,王宁安很倾向于王安石,不得不说,这一次的事情,让王宁安彻底放心了王安石。
不管怎么说,拗相公都是一心为国的君子,和其余的衮衮诸公,完全不一样,把至关重要的都察院给他,不会变成打击异己的工具,反而能推动重大建设,让大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子厚,你提这事干什么?莫非你想去都察院?”
“不不不!”章惇连连摆手,“师父,我这个人,还是愿意做事,盯人的事情,还是交给别人来。”
章惇停了一会儿,又说道:“让王相公考评百官,总会比吕公著公平多了,也就不会冤枉好人,打压能吏了!”
章惇言谈之间,很是感慨,似乎意有所指,王宁安把脸一沉,“子厚,别吞吞吐吐的,你是替谁打抱不平,说出来吧!”
章惇不好意思笑了笑,“师父既然问了,我就实话实话,咱们前面就到了盐城,那的县尉叫章楶——是我的族兄!”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难怪章惇不愿意说呢,他和章家人总是别别扭扭,说穿了,就是傲娇!
这个章楶论起来,比章惇大了八岁,而且他是老相公章得象的亲侄子,早早就得到了荫庇,有官职在身。
章家对他的期望很高,可造化弄人,他连着参加两次科举,全都落榜了,第三次参加的时候,章惇中了,而且比他低一辈的章衡也考上了。
这一下子,就把章楶衬托的万分尴尬。
他咬着牙,又参加了两次,结果五次连着落榜,愣是从青年考到了中年,变成了油腻的大叔,也没有中进士。
无可奈何,他只能报名吏部,靠着荫庇出身,谋一个小官。
偏偏这些年,王宁安不断整顿吏治,对于恩荫入仕的官员,不断打压清理,章楶只能捞到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县尉。
章惇瞧不起章家人,也是有道理的,论起考试和当官,他都是最厉害的,其余的都不值一提。
事实证明,章惇看走眼了。
这个章楶虽然考试不行,当的官也不大,但是对于一个有真本事的人来说,只要一个小小的舞台,就能流光溢彩!
章楶到任之后,针对海盗猖獗的现象,他整饬人马,带着民兵,连续三次出海,反攻海盗,剿杀了400多名盘踞在海岛上的贼人。
随后章楶又推动屯垦,引淡水灌溉盐碱地,愣是辟出了20万亩良田,他把这些土地分给饱受海盗骚扰的渔民百姓,免费让他们耕种。
除此之外,章楶还和几个盐商谈判,要求他们提上煮盐灶户的待遇。
短短两年不到,章楶就干得有声有色,百姓们交口称赞,可以不知道县令大老爷,但是不能不知道县尉二老爷!
就这样的一个人,在这次考评当中,居然被排到了第三等。
理由也很奇葩,因为是年赋税全都交齐,还补交了一年的……吏部的人一看,历年盐城的赋税完成,只有五成,最多六成而已,你都交上来了,那意味着什么?
当然是盘剥无度,搜刮百姓。
因此章楶的考评上面,多了一个大大的“酷”,这可不是赞美他,而是说他是酷吏,要罢免!
章惇一肚子气,“师父,你说,这还有天理吗?”
王宁安面带惊喜,“听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见识一下你的这位堂兄了!”
谋反可不是小事情,哪怕不亲自参与,一旦查出来,也是要命的事情,刘沆胡子一把了,又曾经是副相,怎么可能干这种事情。
他本能反对,可钱老头却笑道:“刘相公,你多虑了,倭人漂流海上,无以为生,抢劫之事,时有发生,又何必小题大做!”
“不行!”
刘沆坚决摇头,“你不知道王宁安的厉害,我们把王珪派过去,结果他就抄了东林,封禁了所有书院,这小子已经疯了,让他闻到了一点风声,我们几个,还有各大世家,谁也好不了!”
“哈哈哈,刘相公,那就不让他知道!”钱老头笑道:“倭人困窘,给点钱就能做事,双方言语又不通,如何能走漏消息?”
刘沆还是犹豫,“那倭人肆意杀戮,不服管束怎么办?”
钱老头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刘相公,都到了这时候,你还犹豫不决吗?”郑侠突然站起,“没错,王宁安要灭我道统,其心可诛,唯有拼死一搏,才有胜算,利用倭人作乱,是一步好棋,不管效果如何,先试试无妨!”
其他两个人也点头,四比一,刘沆也是无力回天,只能点头……可从密室出来,刘沆的浑身就被汗水湿透了。
老天啊,我这都干了什么啊?
居然雇佣倭人,去杀戮大宋的百姓,有朝一日,把事情掀开,千秋骂名,生生世世,都要抬不起头!
唉!
刘沆真是后悔死了,他就不该跟这帮人搅在一起,疯了,真的疯了!
现在后悔也没有用了,刘沆只能祈祷着,事情不要泄露出去,王宁安也有收拾不了的残局……老天爷,一定要保佑啊!
这些日子,王宁安都在干什么呢?他除了到处抓人,查封书院之外,也到了民间走一圈,他要看看,老百姓过得究竟如何,心里真正想什么。
而且打坏一个世界容易,建设一个世界,就困难了。
王宁安看了宿州,泗州,滁州,还在洪泽湖转了一圈,前面就是楚州,是两淮盐场的重地,也是王宁安此行的目的地。
在休息的时候,章惇,陈顺之,还有此前一直在民间考察的王安礼,全都在场。
“淮南的百姓很苦。”
王宁安开宗明义,“两淮土地不够肥沃,加之水旱不断,农田的产量只有河北的三分之二,能让两淮维持的是两条,第一是漕运,第二就是食盐!”
王安礼道:“王爷看得明白,也正是因为如此,朝廷修路,漕帮上下散布流言,民夫人心惶惶,才会出现罢工的乱局……说起来,百姓也是可怜!运河每天有金子往来,可苦力干一天,最多只能挣三斤米,勉强养活家人罢了……运河真正的利益,都被官吏,漕帮,豪商,一层一层扒皮,全都拿走了,我在扬州等地都走过,最奢华的建筑不是衙门,而是庙宇和书院,有了钱的商人,动辄给庙里几万贯,几十万贯,修得金碧辉煌,珠光宝气,全都是用钱堆出来的。至于书院,更是不惜血本,说句不客气的话,我看着这些地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造反!”
王安礼满腔悲愤,他的话让王宁安忍不住沉思,都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其实任何一个朝代,哪怕到了末期,也要比开国之初富裕十倍,百倍!
可为何这么富裕的国家还灭亡了呢?
道理很简单,就是贫富悬殊,富者田连阡陌,佣人无数,吃尽穿绝,享受无度,而贫者呢,最后一点土地被剥夺,承担沉重的赋税徭役,挣扎在死亡的边缘,国家已经没法维持正义和公平,也就失去了道义的约束力,自然而然,百姓要揭竿而起,重新创造一片新天地。
“漕运的问题一定要解决,什么乱七八糟的堂口,一个不能留,整理之后,要组建一个漕运公司,把苦力变成正式员工,给予他们合理的报酬,还要拨出一些红利,组建学校,让工人的子弟能读书学习,改变命运。再有,盐铁专卖的制度也要取消,我会说服陛下,准许食盐自由买卖,这样两淮又能多一样财源……靠着这两块,要在三年之内,把学校全面建好,男女学生的入学率要达到七成以上!”
陈顺之咧了咧嘴,“不少人都还是相信女子无才便是德,各地女学生入学率远远低于男学生,要想平均达到七成,男生至少要九成入学,貌似不容易啊!”
王宁安笑道:“要是容易,还用得着我说嘛!以后各地都要拟定发展计划,而且是全面的发展计划,考评官员,就根据计划的落实情况,我们上下心里都要心里有数。”
提到了考评官吏,章惇来了兴趣。
“师父,我听说你给朝廷新的建议了?”
“嗯!”王宁安颔首,“我建议陛下,将人事权和检察权分开,在朝廷成立都察院,由副相统辖,负责监督朝廷政令落实,监察百官贪腐情况,对于任何违规的案子,尤其是大型的工程建设,要有专业的监察能力。”
王宁安谈的这些,正好也是这一次对手发难的内容。
不能因为事情越闹越大,就把自身的问题给掩饰过去了,王宁安不是个回避矛盾的人,征地有弊端,考核官员有漏洞,不能不解决。
以往的监督都靠着御史台和谏院,谏院不用说了,主要是针对皇帝的,至于御史台,倒是负责监督百官,纠察弹劾。
只是御史台充斥清流,专业不够,往往会变成党争的工具,已经越来越偏离本职。
王宁安也想过了,大宋的监督体系还是太薄弱了。
他仿效明朝,设立都察院,监督六部衙门,以及各路,府州军县……主要着力在贪腐行为上,随着两条铁路的建设,以后大工程还会数之不尽,其中的难免出现弊端,急需一个专门的机构盯着。
至于都察院的掌院人选,王宁安很倾向于王安石,不得不说,这一次的事情,让王宁安彻底放心了王安石。
不管怎么说,拗相公都是一心为国的君子,和其余的衮衮诸公,完全不一样,把至关重要的都察院给他,不会变成打击异己的工具,反而能推动重大建设,让大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子厚,你提这事干什么?莫非你想去都察院?”
“不不不!”章惇连连摆手,“师父,我这个人,还是愿意做事,盯人的事情,还是交给别人来。”
章惇停了一会儿,又说道:“让王相公考评百官,总会比吕公著公平多了,也就不会冤枉好人,打压能吏了!”
章惇言谈之间,很是感慨,似乎意有所指,王宁安把脸一沉,“子厚,别吞吞吐吐的,你是替谁打抱不平,说出来吧!”
章惇不好意思笑了笑,“师父既然问了,我就实话实话,咱们前面就到了盐城,那的县尉叫章楶——是我的族兄!”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难怪章惇不愿意说呢,他和章家人总是别别扭扭,说穿了,就是傲娇!
这个章楶论起来,比章惇大了八岁,而且他是老相公章得象的亲侄子,早早就得到了荫庇,有官职在身。
章家对他的期望很高,可造化弄人,他连着参加两次科举,全都落榜了,第三次参加的时候,章惇中了,而且比他低一辈的章衡也考上了。
这一下子,就把章楶衬托的万分尴尬。
他咬着牙,又参加了两次,结果五次连着落榜,愣是从青年考到了中年,变成了油腻的大叔,也没有中进士。
无可奈何,他只能报名吏部,靠着荫庇出身,谋一个小官。
偏偏这些年,王宁安不断整顿吏治,对于恩荫入仕的官员,不断打压清理,章楶只能捞到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县尉。
章惇瞧不起章家人,也是有道理的,论起考试和当官,他都是最厉害的,其余的都不值一提。
事实证明,章惇看走眼了。
这个章楶虽然考试不行,当的官也不大,但是对于一个有真本事的人来说,只要一个小小的舞台,就能流光溢彩!
章楶到任之后,针对海盗猖獗的现象,他整饬人马,带着民兵,连续三次出海,反攻海盗,剿杀了400多名盘踞在海岛上的贼人。
随后章楶又推动屯垦,引淡水灌溉盐碱地,愣是辟出了20万亩良田,他把这些土地分给饱受海盗骚扰的渔民百姓,免费让他们耕种。
除此之外,章楶还和几个盐商谈判,要求他们提上煮盐灶户的待遇。
短短两年不到,章楶就干得有声有色,百姓们交口称赞,可以不知道县令大老爷,但是不能不知道县尉二老爷!
就这样的一个人,在这次考评当中,居然被排到了第三等。
理由也很奇葩,因为是年赋税全都交齐,还补交了一年的……吏部的人一看,历年盐城的赋税完成,只有五成,最多六成而已,你都交上来了,那意味着什么?
当然是盘剥无度,搜刮百姓。
因此章楶的考评上面,多了一个大大的“酷”,这可不是赞美他,而是说他是酷吏,要罢免!
章惇一肚子气,“师父,你说,这还有天理吗?”
王宁安面带惊喜,“听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见识一下你的这位堂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