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苏轼的智慧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天翼小说网 www.ty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王宁安送走欧阳修之后,就开始了紧张的忙碌,他要招兵买马,扩充实力了。
他确信欧阳修能带来和平,只是和平不会很长……倒不是担心辽国会反悔,而是王宁安准备动手了。
他朦胧记得耶律宗真就要死了,这位皇帝得到了一个庙号,叫做“兴宗”,几乎所有老人都得到祝福,要长命百岁,可实际上能活到一百岁的寥寥无几……这位辽兴宗同样没有兴旺辽国,相反还败光了萧太后留下来的遗泽,辽国内忧外患一点不比大宋少。一个原本就病入膏肓的帝国,又被王宁安坑了无数次,辽国的情况可想而知了。
王宁安告诉欧阳修,必要的时候,可以放弃渤海国……当然这是口头上的,只有摆脱了大宋的束缚,渤海国才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
这段时间,王宁安抽出了2000名水手,又在倭国用丝绸和瓷器弄到了500名武士,再加上各种办法凑起来的人马,渤海国名义上拥有了一万士兵。
除此之外,王宁安还下令船队,将济州岛弄到了手里。
他还担心高丽人会反击,说不定会打一仗,但谁知道高丽人也丝毫不在乎这个荒岛,尤其是听说有大宋的船只前来,他们居然也想和大宋通商,还准备借助大宋的力量,对付辽国……相比这些大事情,一个海上的孤岛确实没有什么价值。
只是王宁安得到了消息之后,简直要跳起来了。
野狼谷马场已经到了瓶颈,这里海拔很低,缺少宽阔的牧场,可以供战马奔驰。而且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土地变得金贵起来。
牧场占地广阔,产出又很少,如果不是王宁安坚持,勤快的百姓就会把牧场变成农田……王宁安也看出来了,难怪各地的牧监越来越小,把好马也养成了驴子,实在是没有办法。
济州岛到手了,下一步就是去三哥那里,拿到小卷毛马瓦里马,有了强壮优良的战马,王家的铁骑又会提升一格,怼起辽国来,更加轻松容易……
战马关乎帝国的兴衰,丝毫马虎不得。
三伯王良瑾主动请缨,另外王宁宣也跟着去了。
在王宁安的印象里,这个王三郎还是一副两筒清鼻涕,一说话不听吸溜吸溜的德行……谁知道,这些年过去了,他也快二十了,身体很健壮,长得也人模狗样的,马术,箭术,武术,甚至游泳都很不错,去年冬天,他和几个士兵巡逻,趁着冰面结冻,还伏击了辽兵,杀了5个人,缴获两匹战马,一时间轰动了王家军。
三伯和王宁宣一起离开,王宁安放心了不少,相信他们有本事完成任务……
马解决了,剩下的就是人。
说来惭愧,骑墙战术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训练周期短,不挑人!
据说法国的那位小个子曾经用八个月,就把农民变成了强悍的龙骑兵……王宁安算过,并非不可能,就拿普通的步兵来说,半年多就能把队列走齐,情况紧急的时候,也可以上战场。
骑兵比步兵复杂一些,八个月或许能行……但是王宁安觉得还是要慎重训练,虽然时间很紧,但是也没到拿人命开玩笑的地步。
如果有骑术根底,一年的时间就能成功,如果全都从零开始,估计要两三年的时间,即便如此,也让王德用感到咋舌!
辽国的铁林军,至少要五年的时间,实际上很多辽兵还穿着开裆裤呢,就要在马背上辗转,等到十几岁,二十来岁,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战士。
培养周期何等之长,加上他们的人丁稀少,跟王家军对拼消耗,绝对是活得不耐烦了。
……
大苏这些日子拉着兄弟,还有柳羽,潘肃等人,一直在军营忙活,终于有一天,他们几个联袂找到了王宁安。
柳羽的脸色很不好看,他垂着头,一副满肚子气的模样。
“老大,苏轼不安好心!”
大苏顿时把眼睛瞪圆了,“你是欲加之罪,我绞尽脑汁,还不都是为了你老大!”
“你狡辩,为了老大,你干嘛破解老大的战术?”
“我不破解,万一让辽国人破解了怎么办?那时候可是要出人命的!”
柳羽说不过苏轼,只是恶狠狠瞪着他。
王宁安听得稀里糊涂,“你们谁和我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大苏连忙笑嘻嘻道:“我把骑墙战术给破解了,厉害不?”
还不等王宁安说话,苏轼就滔滔不绝,讲了起来……原来王宁安让手下人总结战术,寻找不足,许多人都对墙式骑兵大加赞许,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无上法宝。
可苏轼脑筋和普通人都不一样,他坚信没有什么东西是完美的,骑墙战术一样有破绽。
他苦心研究,竟然真的找到了办法。
苏轼得意地弄来了一个沙盘,他在上面讲解,假如辽兵挑选最精锐的骑士,在马上不断放箭,不和王家军接触,凭着弓箭,足够拖垮王家军了。
设想提出来,他立刻遭到了怒喷,且不说辽国有没有那么厉害的骑兵,就算有,射箭要不要时间?最起码一开始要马头相对吧?辽兵能射几轮弓箭,等王家军冲到了眼前,还不是死路一条?
苏轼却不认同,他们吵了许久,最后苏辙拿出了一个办法,先生说知行合一,不妨就实验一下,看看结果如何!
大家欣然同意,果然就在校场演练了一番。
只是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包括大苏在内!
王家军败了,骑墙战术败了,而且还败得很彻底!
柳羽当时都傻了,神一样的王宁安怎么会错!一定是他们实验错了,不行,重新实验,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
只是一次比一次明显,王家军的确败了。
“老大,立刻下令,告诉所有校场的士兵,不准泄露结果,我们绝对不会对外说一个字!尤其是苏轼,把他的嘴堵上,别让他到处信口开河!”柳羽激动建议道。
王宁安哈哈一笑,“瞎说什么!你那不是掩耳盗铃吗?快给我说说,你们是怎么演练的。”
听完了大家的讲述,王宁安的脸色也变了。
苏轼想出来的战术并非空想,这玩意在后世被称为“曼古歹”,是蒙古人的看家本事,也就是一边撤退,一边射箭,用弓箭消对方,拖垮敌人的阵型,然后再进行反杀。
这种战术需要极为高超的骑射本事,眼下辽兵还做不到,但是却不意味着不存在。
王家铁骑面对着“曼古歹”的时候,在最初的时候,是能追得上的,可是一旦追逐到了300步之外,王家军的速度就会明显下降,对方成功保持足够的距离,不停射箭,最终把王家军消灭干净……
他们反复演练了几次,结果都是一样。
王宁安横扫耶律洪基的战术居然不堪一击,也难怪柳羽急成了那样!
不对劲儿啊,墙式骑兵不会怕曼古歹的,可为什么王家军败了呢?王宁安皱着眉头,脑筋快速转动,突然,他灵光一闪。
“我明白了,是因为铠甲!”
王宁安断然道:“我们的骑士穿着几十斤的铠甲,马也要披甲,多了这么多的负重,难怪追不上对方。”
大家一听,全都恍然大悟。
“问题的确出在了铠甲上面。”韩宗武道:“可是没有铠甲,还算什么铁骑啊?这,这岂不是无解吗?”
潘肃也说道:“莫非只能期盼辽兵想不到这种战术?”
王宁安摇头道:“指望着敌人犯错,岂不是太可怜了!大家伙开动脑筋,一定能想到办法,把这个漏洞补起来。”
换成是外人看到这一幕,一定会诧异。
身为师长,成名的战术被人破解,王宁安一点没有愤怒,反而没事人似的,一起商讨办法,这位的心是真大!
但是这帮学生,还有柳羽他们却倍感亲切,这就是王宁安的与众不同,比起那些面子比天大的腐儒,王宁安让人尊敬多了。
“我想到了!”
苏轼突然一拍大腿,兴奋叫道:“办法很简单,穿着铠甲追不上,不穿铠甲不就行了!”
“那怎么行,你是拿兵卒的命在开玩笑!”柳羽断然否定。
王宁安却福至心灵,笑道:“别着急,咱们去校场演练一番。”
来到了校场,王宁安把梁大刚叫来,让他抽调100名骑兵,现场演示之后,大家伙又目瞪口呆了,乖乖,还真让大苏给蒙对了!
不穿铠甲之后,王家军的速度和持久力都提升了一大截……那些玩曼古歹的骑兵,最多射出两轮弓箭,就会被追上,骑射难度很大,故此两轮最多毙杀一半骑兵,而实际上很可能不到三成。
也就是说100人,还能剩下50人,而这50人和对方拼,就算是同归于尽,也就是说,王家军用100人,拼掉了对方50人。
二比一的伤亡,很惨重吧?
可是在梁大刚看来,简直能笑得冒鼻涕泡了!
能玩曼古歹的骑兵,绝对是精锐当中的精锐,十年八年训练不出一个,而不穿铠甲的骑兵,只要有马,一年就能成功。
二比一?
十比一都是赚了!
谁能想到,那么难解的一个问题,这么轻松就解决了。以往大家想到的都是要变得更高大上,什么装备都弄身上,武装到牙齿,就能所向无敌。谁能想到,居然靠着减少装备,用最低劣的武装,去拼对手的精锐……大苏的智慧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他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脸涨得通红,对天发誓,咱大苏不是想出风头的。
“姐夫,那啥,我不是……”
王宁安哈哈一笑,“以为靠着一点小聪明,就把我比下去了?就能让我自惭形秽?再教你们两句话:实践出真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王宁安送走欧阳修之后,就开始了紧张的忙碌,他要招兵买马,扩充实力了。
他确信欧阳修能带来和平,只是和平不会很长……倒不是担心辽国会反悔,而是王宁安准备动手了。
他朦胧记得耶律宗真就要死了,这位皇帝得到了一个庙号,叫做“兴宗”,几乎所有老人都得到祝福,要长命百岁,可实际上能活到一百岁的寥寥无几……这位辽兴宗同样没有兴旺辽国,相反还败光了萧太后留下来的遗泽,辽国内忧外患一点不比大宋少。一个原本就病入膏肓的帝国,又被王宁安坑了无数次,辽国的情况可想而知了。
王宁安告诉欧阳修,必要的时候,可以放弃渤海国……当然这是口头上的,只有摆脱了大宋的束缚,渤海国才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
这段时间,王宁安抽出了2000名水手,又在倭国用丝绸和瓷器弄到了500名武士,再加上各种办法凑起来的人马,渤海国名义上拥有了一万士兵。
除此之外,王宁安还下令船队,将济州岛弄到了手里。
他还担心高丽人会反击,说不定会打一仗,但谁知道高丽人也丝毫不在乎这个荒岛,尤其是听说有大宋的船只前来,他们居然也想和大宋通商,还准备借助大宋的力量,对付辽国……相比这些大事情,一个海上的孤岛确实没有什么价值。
只是王宁安得到了消息之后,简直要跳起来了。
野狼谷马场已经到了瓶颈,这里海拔很低,缺少宽阔的牧场,可以供战马奔驰。而且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土地变得金贵起来。
牧场占地广阔,产出又很少,如果不是王宁安坚持,勤快的百姓就会把牧场变成农田……王宁安也看出来了,难怪各地的牧监越来越小,把好马也养成了驴子,实在是没有办法。
济州岛到手了,下一步就是去三哥那里,拿到小卷毛马瓦里马,有了强壮优良的战马,王家的铁骑又会提升一格,怼起辽国来,更加轻松容易……
战马关乎帝国的兴衰,丝毫马虎不得。
三伯王良瑾主动请缨,另外王宁宣也跟着去了。
在王宁安的印象里,这个王三郎还是一副两筒清鼻涕,一说话不听吸溜吸溜的德行……谁知道,这些年过去了,他也快二十了,身体很健壮,长得也人模狗样的,马术,箭术,武术,甚至游泳都很不错,去年冬天,他和几个士兵巡逻,趁着冰面结冻,还伏击了辽兵,杀了5个人,缴获两匹战马,一时间轰动了王家军。
三伯和王宁宣一起离开,王宁安放心了不少,相信他们有本事完成任务……
马解决了,剩下的就是人。
说来惭愧,骑墙战术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训练周期短,不挑人!
据说法国的那位小个子曾经用八个月,就把农民变成了强悍的龙骑兵……王宁安算过,并非不可能,就拿普通的步兵来说,半年多就能把队列走齐,情况紧急的时候,也可以上战场。
骑兵比步兵复杂一些,八个月或许能行……但是王宁安觉得还是要慎重训练,虽然时间很紧,但是也没到拿人命开玩笑的地步。
如果有骑术根底,一年的时间就能成功,如果全都从零开始,估计要两三年的时间,即便如此,也让王德用感到咋舌!
辽国的铁林军,至少要五年的时间,实际上很多辽兵还穿着开裆裤呢,就要在马背上辗转,等到十几岁,二十来岁,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战士。
培养周期何等之长,加上他们的人丁稀少,跟王家军对拼消耗,绝对是活得不耐烦了。
……
大苏这些日子拉着兄弟,还有柳羽,潘肃等人,一直在军营忙活,终于有一天,他们几个联袂找到了王宁安。
柳羽的脸色很不好看,他垂着头,一副满肚子气的模样。
“老大,苏轼不安好心!”
大苏顿时把眼睛瞪圆了,“你是欲加之罪,我绞尽脑汁,还不都是为了你老大!”
“你狡辩,为了老大,你干嘛破解老大的战术?”
“我不破解,万一让辽国人破解了怎么办?那时候可是要出人命的!”
柳羽说不过苏轼,只是恶狠狠瞪着他。
王宁安听得稀里糊涂,“你们谁和我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大苏连忙笑嘻嘻道:“我把骑墙战术给破解了,厉害不?”
还不等王宁安说话,苏轼就滔滔不绝,讲了起来……原来王宁安让手下人总结战术,寻找不足,许多人都对墙式骑兵大加赞许,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无上法宝。
可苏轼脑筋和普通人都不一样,他坚信没有什么东西是完美的,骑墙战术一样有破绽。
他苦心研究,竟然真的找到了办法。
苏轼得意地弄来了一个沙盘,他在上面讲解,假如辽兵挑选最精锐的骑士,在马上不断放箭,不和王家军接触,凭着弓箭,足够拖垮王家军了。
设想提出来,他立刻遭到了怒喷,且不说辽国有没有那么厉害的骑兵,就算有,射箭要不要时间?最起码一开始要马头相对吧?辽兵能射几轮弓箭,等王家军冲到了眼前,还不是死路一条?
苏轼却不认同,他们吵了许久,最后苏辙拿出了一个办法,先生说知行合一,不妨就实验一下,看看结果如何!
大家欣然同意,果然就在校场演练了一番。
只是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包括大苏在内!
王家军败了,骑墙战术败了,而且还败得很彻底!
柳羽当时都傻了,神一样的王宁安怎么会错!一定是他们实验错了,不行,重新实验,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
只是一次比一次明显,王家军的确败了。
“老大,立刻下令,告诉所有校场的士兵,不准泄露结果,我们绝对不会对外说一个字!尤其是苏轼,把他的嘴堵上,别让他到处信口开河!”柳羽激动建议道。
王宁安哈哈一笑,“瞎说什么!你那不是掩耳盗铃吗?快给我说说,你们是怎么演练的。”
听完了大家的讲述,王宁安的脸色也变了。
苏轼想出来的战术并非空想,这玩意在后世被称为“曼古歹”,是蒙古人的看家本事,也就是一边撤退,一边射箭,用弓箭消对方,拖垮敌人的阵型,然后再进行反杀。
这种战术需要极为高超的骑射本事,眼下辽兵还做不到,但是却不意味着不存在。
王家铁骑面对着“曼古歹”的时候,在最初的时候,是能追得上的,可是一旦追逐到了300步之外,王家军的速度就会明显下降,对方成功保持足够的距离,不停射箭,最终把王家军消灭干净……
他们反复演练了几次,结果都是一样。
王宁安横扫耶律洪基的战术居然不堪一击,也难怪柳羽急成了那样!
不对劲儿啊,墙式骑兵不会怕曼古歹的,可为什么王家军败了呢?王宁安皱着眉头,脑筋快速转动,突然,他灵光一闪。
“我明白了,是因为铠甲!”
王宁安断然道:“我们的骑士穿着几十斤的铠甲,马也要披甲,多了这么多的负重,难怪追不上对方。”
大家一听,全都恍然大悟。
“问题的确出在了铠甲上面。”韩宗武道:“可是没有铠甲,还算什么铁骑啊?这,这岂不是无解吗?”
潘肃也说道:“莫非只能期盼辽兵想不到这种战术?”
王宁安摇头道:“指望着敌人犯错,岂不是太可怜了!大家伙开动脑筋,一定能想到办法,把这个漏洞补起来。”
换成是外人看到这一幕,一定会诧异。
身为师长,成名的战术被人破解,王宁安一点没有愤怒,反而没事人似的,一起商讨办法,这位的心是真大!
但是这帮学生,还有柳羽他们却倍感亲切,这就是王宁安的与众不同,比起那些面子比天大的腐儒,王宁安让人尊敬多了。
“我想到了!”
苏轼突然一拍大腿,兴奋叫道:“办法很简单,穿着铠甲追不上,不穿铠甲不就行了!”
“那怎么行,你是拿兵卒的命在开玩笑!”柳羽断然否定。
王宁安却福至心灵,笑道:“别着急,咱们去校场演练一番。”
来到了校场,王宁安把梁大刚叫来,让他抽调100名骑兵,现场演示之后,大家伙又目瞪口呆了,乖乖,还真让大苏给蒙对了!
不穿铠甲之后,王家军的速度和持久力都提升了一大截……那些玩曼古歹的骑兵,最多射出两轮弓箭,就会被追上,骑射难度很大,故此两轮最多毙杀一半骑兵,而实际上很可能不到三成。
也就是说100人,还能剩下50人,而这50人和对方拼,就算是同归于尽,也就是说,王家军用100人,拼掉了对方50人。
二比一的伤亡,很惨重吧?
可是在梁大刚看来,简直能笑得冒鼻涕泡了!
能玩曼古歹的骑兵,绝对是精锐当中的精锐,十年八年训练不出一个,而不穿铠甲的骑兵,只要有马,一年就能成功。
二比一?
十比一都是赚了!
谁能想到,那么难解的一个问题,这么轻松就解决了。以往大家想到的都是要变得更高大上,什么装备都弄身上,武装到牙齿,就能所向无敌。谁能想到,居然靠着减少装备,用最低劣的武装,去拼对手的精锐……大苏的智慧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他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脸涨得通红,对天发誓,咱大苏不是想出风头的。
“姐夫,那啥,我不是……”
王宁安哈哈一笑,“以为靠着一点小聪明,就把我比下去了?就能让我自惭形秽?再教你们两句话:实践出真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