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玲珑姑娘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天翼小说网 www.ty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老郑憨憨笑着说:“要四季供应鲜花还不容易,春夏就不用说了,到了秋冬可以搭上一个暖棚,什么花也都可以种了。其实植物不仅可以观花,还可以观形,有的人喜欢栽盆景,我就喜欢自然的生长的树木,比如山毛榉,春天的时候它有光亮鲜艳的绿色,到了冬天叶子就变成黄褐色,在阳光下又温暖又漂亮看着也舒服。它还比较好管,一年修剪一次就行了。”
杜玉清有些惊喜,这和她的爱好比较一致了。“如果我还想要种一些稀罕的品种,你能做种吗?”
“这我就不敢都应承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老汉我最擅长的是还是种家乡的这些花卉,比如牡丹了。“老郑头老实地说。杜玉清不由地自嘲自己确实太贪心了。但老郑头下面的话又让她欣喜起来。”不过,这花卉虽然各异,并且都很娇贵,但也跟庄稼一样,只要你掌握了它们的生长规律也就容易养了。这伺候花就跟伺候不会说话的孩子一样,平时得注意吃喝,还有穿衣保暖。万一它不舒服了,你就要找到病根及时给它治疗。尤其是稀罕珍贵的品种更要小心,做到这些也就没有什么养不好的。”讲到花,老郑头有些浑浊的眼睛里立刻浮现出欢喜的光芒,真是一个痴人哪。
杜玉清又问道:“如果我想自己培养出一些珍贵的品种,你能做到吗?”
“要自己培养就要花费时间了。如果少爷不急,老汉我还是有些经验的,一个是采取嫁接的方式,一个是把变异植物的种子或者根茎留下来细心培养,也许就能成为新的品种了。还有一个比较快的方式,是从大山和野地里去寻找野新的品种。”
“这棵牡丹你是从哪里得来的?”当初安排种植这里的树木花卉时并没有牡丹这样珍贵品种的预算。
老郑得意地笑了:“这棵首案红是我在河边翻土时捡到的,这家人估计不会养花,这牡丹喜欢干燥的土壤,不怕严寒却惧怕潮湿。去年冬天天气暖和,牡丹叶子就容易发黄变枯并且卷曲起来,只要把它放在室外冻冻几天就会好了。可能这家主人把它栽种在盆里,以为它冻着了就把它放在暖棚里养着,又浇了太多水,这样就越养越糟糕了,最后连根都烂掉了。幸亏是把它丢在河边这才救了它一命。我捡到它的时候它整个叶子都快掉光了,赶紧把它栽种在院子里,找了砂土给它盖上,还用骨头汤浇灌来增加它的营养,它才慢慢地活过来了而且现在越长越好了。”
杜玉清大为佩服,没想这美丽的牡丹还有这样的奇遇。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一门手艺有一门的学问。老郑头简直是妙手回春的大夫。如果这牡丹有灵,定会感激这老郑头的救命之恩吧。她喜欢花,喜欢描绘各样鲜花的美丽,但要自己这么细致地照顾这些花草就非是她所能了。于是问道:“老郑,你有带徒弟或者可以继承你的事业的后人吗?”
老郑眼睛黯淡了下来:“唉,眼下做这花农不易啊,连自个都养不活呢,我幺儿也喜欢种花,他脑子可比我灵,他能培育出新奇的花来,单是这个墨紫色的牡丹他曾经培养出了:冠世墨玉、烟绒紫、乌金耀辉、黑花魁四个品种呢。可惜,我们那里的人不识货,要养这些珍贵的品种还要花好多钱,他媳妇也不让呢,一家人靠他吃饭啊。”
“如果我让你们不仅可以继续种花,做你们喜欢的事情,还可以保证你们全家都吃饱饭,甚至过上富裕的生活,你可愿意?”
“那真是敢情好。可真有这么好的事情?”
“就有这么好的事情。我现在开始就雇你和你的儿子到我的农庄里种花,并且帮我培养珍贵的花卉,每个月给你们每人起码一两银子的工钱,做的好的还会有更多的奖励,如何?”
“那敢情好,那敢情好。”老郑激动得双手直搓,两眼冒光。他有三个儿子,自家只有十亩地,不得不佃租了同村大地主的二十亩田,一亩田要交四成租子,在丰年全家都仅能填饱肚子,灾年就要出去借粮度日了。现在幺儿能够出来和他一起干,不仅可以少佃租一些田,减轻负担,还可以给家里支持一些钱,这样老婆子就没有话说了吧?老郑笑呵呵地要赶紧出门找人给儿子捎信让他快点来京城。杜玉清让宁夏给他几两碎银子一起捎回去。老郑头感激的差点流泪了,最后哆哆嗦嗦地收下了。
杜玉清也很高兴,她在设计买下下马当商铺之前在南城门那里看到一个庄子在便宜出卖就给买了下来,听说地主出卖的原因是庄子的土壤不好,种出来的庄稼产量太低。她当初买下来是考虑作为工坊使用,如今想来倒好像是为种花预备的。祖母喜欢花,尤其喜欢稀罕的品种,但她自己却不会养,养什么最后都养成了花盆了,这是杜玉清想孝顺她老人家的一点心意。
过了几天,范斯远打听到李贞伯最近经常出入明月楼,那是全京城最高级最风雅的妓馆。李贞伯到那里是去捧一个叫玲珑的清倌的场,于是当天晚上,杜玉清换上男装和范斯远一起去了明月楼。
这是杜玉清第一次出入这种风月场所,不由得有些紧张,又是好奇又有些惴惴不安的。她担心人认出她来,特意穿得黑乎乎的,还把脸再次涂的黑一些,看镜子里的她也就是个普通的书生,就连范斯远见到时也满意地点点头。
马车一驶入到明月楼的街角,杜玉清透过窗纱便见满街灯火璀璨,明亮得如同白昼一般。原来整条街便是所谓的花街了。一进牌坊,几个门脸前面还有几个妙龄女子站在门前迎客,看见马车徐徐驶来,立刻就娇声嗲气地冲着马车里的人抛媚眼,摔手绢,摆出各种大胆妖娆的姿势逗引客人,让杜玉清都不好意思直视。好在她们并不敢直接上来拉客,只有马车停在自家门前时才满面春风地迎上来,嘘寒问暖殷勤周到。这让杜玉清顿时松了一口气。她偷眼看向范斯远,没想到他正含笑地看着自己,好像对她的慌张无措觉得很有意思,杜玉清的脸色立刻就羞红了。
范斯远笑着说:“不用当心,明月楼断不会如此的。”
为什么?杜玉清的眼睛露出了疑惑的神情,范斯远说:“越是高级的妓馆越是会拿腔拿调,行的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路子。”
果然,街道越是行到后面越是越安静,到了最后两家尽管门面比前面大了两三倍,门面修得富丽堂皇,门口除却四个大红的灯笼,四个整齐精神的小厮,却没有了喧哗,更没有穿着轻薄的女子在外边招揽生意。
杜玉清有些理解了。做生意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我求你,一种是你求我。大部分商家做的是求客户购买的方式,而只有极少数的商家能做到让客户来求的方式,一旦能成功地做到后一种方式,说明这东家必有非一般人的实力或底气。人的心理很奇怪的,对轻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太看中,对自己得不到东西却念念不忘,尤其是大家都求而不得的东西更是趋之若鹜。自从她经商以后才发现没有所谓贵的商品,只有值得不值得的东西,只要客人觉得值得了,再贵都有人买。
仿佛印证了她的想法,一进明月楼,便见灯火通明,衣香鬓影。大堂中搭建了一个台子,台下坐满了客人,台上几个歌伎正在轻歌曼舞,舞姿曼妙,歌声委婉动听。杜玉清为这里的奢华感到吃惊,连穿梭往来的侍女都穿着华丽的衣裳,杜玉清一下就估摸出她们身上衣着的价值是自己现在衣裳的好几倍。好在她们都训练有素,看见他们衣着朴素,并没有流露出不屑或鄙夷的神情。
一个女招待迎了上来,露出招牌似的和颜悦色的微笑。问他们是否已经有了安排。范斯远淡淡地说:“琼楼。”女招待更是神态恭敬,一路殷勤地把他们引到了舞台后面的一扇门前。
杜玉清扫了一眼台下观看表演的观众,看他们的气质很多都是现任的官员,他们身边都围着一两个显然是主请招待的商人。儒家传统文化宣扬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于是以利维生的商人就一直被传统文化瞧不起。士农工商,商人历来排在最末一位。很多道貌岸然的读书人因此看不起商人,觉得他们身上有一股铜臭味,甚至有些官员以谈钱为耻。
《世说新语》有一则关于晋人王夷甫的故事。王夷甫自诩清高,鄙视金钱。一遇到别人谈论钱财之事,他就嗤之以鼻,以为污了他的耳朵。他还声称不论在哪里终生都不会说“钱”字。一天,他夫人跟他开了个玩笑,趁他睡觉时,把很多钱堆在床边。王夷甫醒来后没法下床,只好叫人把钱移开,但是他还是不说“钱”字,而是说:“举却阿堵物。”“阿堵”是当时的口语,意思是“这个”。“举却阿堵物”即“把这个东西拿走”。从此“阿堵物”就成了钱的代称。
这实在是当时士大夫自命清高,自欺欺人的行为。如今这块自欺欺人的遮羞布没有了,有的官员却完全走向了另一边,变成了贪婪的穷凶极恶的索取者。杜玉清感到这种可怕而败坏的社会风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范斯远熟门熟路地带着杜玉清往后边走去,杜玉清心里涌上了一种晦涩的酸意,看着刚才侍女和女招待对着范斯远仰慕的眼神和殷勤的态度,不禁想道:他之前应该是常来吧,也总是这样吸引姑娘们的目光吧。不知道他在这里有没有相好的人?想到这里心里有些涨涨得难受。她一直觉得范斯远是个高傲且洁身自爱的人,然而即使这样的人也免不了沾花惹草。如果是程羲和一定就不会如此了吧。他是那样心胸坦荡,襟怀光明,万不会和女子黏黏糊糊的。杜玉清猛然一惊,打住,打住,又胡思乱想了。她感觉收摄心神,调整好心态。
出了主楼,后面是一个大花园,中间花香四溢,想必也都是些珍稀的花卉。穿过花园,范斯远带她走进一个雅致的小楼,屋内陈设高雅,不仅有精美的四扇屏风,高几兰花,墙上也都是名家画作,风格清新隽永,看得出来主人品味高雅。屋里里已经坐着几个人穿着华贵的人,显然也是来见玲珑姑娘的。看见他们进来,都客气地点头示意。几个人看样子都有些身份却都是老老实实地坐在那里,虽然脸上难掩兴奋之色,讲话却轻声细语,没有人大声喧哗。
范斯远把两人的名帖放进中间桌子上一个银盘里。然后两个人捡了位置坐下。两个容貌秀丽的侍女立刻迎了上来,为他们俩奉上一杯茶来,杜玉清发现其他人面前都放着一杯清茶。范斯远从口袋里掏出二十两银子来,扔在了茶盘中,侍女施礼退下。杜玉清看其他人对此毫无异色,显然这是行情,她不禁咂舌了,她还在为“衣锦坊”一件衣裳二两银子会不会太贵在反复思量,这里光是茶钱却已经是她一件衣裳的几倍价钱;是普通农家一年的生活费了。
范斯远苦笑了一下,他知道杜玉清脸色黯然的意思,他原来就是这样出手阔绰一掷千金的,如今才知道这二十两银子分量有多重,他为之前的骄奢淫逸的生活感到万分惭愧。好在杜玉清很快就把心态调整了过来,不再纠缠此事。她站起身来欣赏起墙上的字画。真是件件精品,让她的眼睛都拔不出来了。这更让杜玉清坚信这位玲珑姑娘的品味不凡了。来的路上,范斯远已经和她交代过这位玲珑姑娘的来历。
他说:这位玲珑姑娘才华卓越,不仅弹得一手好琴,而且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但她非常神秘,到此明月楼一年有余至今没有人知道她是从哪里来的,又是什么出生。据说她性情高傲,对人冷若冰霜,总是以一块白纱掩去面容,从不以真面目示人。刚开始在这琼楼卖艺时即定下规则,她每天只见一个人,只弹一首曲子。所以原来一直门前冷落,即使听过她琴音的人大加赞赏,却因为身份不够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但不知为什么明月楼的东家对她却很宽容,许她以客居身份在此常驻。就在前两个月因为李贞伯的一见之下惊为天人,便常到此造访,一下就把这位玲珑姑娘的身价给抬起来了。据说她就一双露在外边的眼睛便美得不可方物,魅力无穷足以摄人心魄。
老郑憨憨笑着说:“要四季供应鲜花还不容易,春夏就不用说了,到了秋冬可以搭上一个暖棚,什么花也都可以种了。其实植物不仅可以观花,还可以观形,有的人喜欢栽盆景,我就喜欢自然的生长的树木,比如山毛榉,春天的时候它有光亮鲜艳的绿色,到了冬天叶子就变成黄褐色,在阳光下又温暖又漂亮看着也舒服。它还比较好管,一年修剪一次就行了。”
杜玉清有些惊喜,这和她的爱好比较一致了。“如果我还想要种一些稀罕的品种,你能做种吗?”
“这我就不敢都应承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老汉我最擅长的是还是种家乡的这些花卉,比如牡丹了。“老郑头老实地说。杜玉清不由地自嘲自己确实太贪心了。但老郑头下面的话又让她欣喜起来。”不过,这花卉虽然各异,并且都很娇贵,但也跟庄稼一样,只要你掌握了它们的生长规律也就容易养了。这伺候花就跟伺候不会说话的孩子一样,平时得注意吃喝,还有穿衣保暖。万一它不舒服了,你就要找到病根及时给它治疗。尤其是稀罕珍贵的品种更要小心,做到这些也就没有什么养不好的。”讲到花,老郑头有些浑浊的眼睛里立刻浮现出欢喜的光芒,真是一个痴人哪。
杜玉清又问道:“如果我想自己培养出一些珍贵的品种,你能做到吗?”
“要自己培养就要花费时间了。如果少爷不急,老汉我还是有些经验的,一个是采取嫁接的方式,一个是把变异植物的种子或者根茎留下来细心培养,也许就能成为新的品种了。还有一个比较快的方式,是从大山和野地里去寻找野新的品种。”
“这棵牡丹你是从哪里得来的?”当初安排种植这里的树木花卉时并没有牡丹这样珍贵品种的预算。
老郑得意地笑了:“这棵首案红是我在河边翻土时捡到的,这家人估计不会养花,这牡丹喜欢干燥的土壤,不怕严寒却惧怕潮湿。去年冬天天气暖和,牡丹叶子就容易发黄变枯并且卷曲起来,只要把它放在室外冻冻几天就会好了。可能这家主人把它栽种在盆里,以为它冻着了就把它放在暖棚里养着,又浇了太多水,这样就越养越糟糕了,最后连根都烂掉了。幸亏是把它丢在河边这才救了它一命。我捡到它的时候它整个叶子都快掉光了,赶紧把它栽种在院子里,找了砂土给它盖上,还用骨头汤浇灌来增加它的营养,它才慢慢地活过来了而且现在越长越好了。”
杜玉清大为佩服,没想这美丽的牡丹还有这样的奇遇。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一门手艺有一门的学问。老郑头简直是妙手回春的大夫。如果这牡丹有灵,定会感激这老郑头的救命之恩吧。她喜欢花,喜欢描绘各样鲜花的美丽,但要自己这么细致地照顾这些花草就非是她所能了。于是问道:“老郑,你有带徒弟或者可以继承你的事业的后人吗?”
老郑眼睛黯淡了下来:“唉,眼下做这花农不易啊,连自个都养不活呢,我幺儿也喜欢种花,他脑子可比我灵,他能培育出新奇的花来,单是这个墨紫色的牡丹他曾经培养出了:冠世墨玉、烟绒紫、乌金耀辉、黑花魁四个品种呢。可惜,我们那里的人不识货,要养这些珍贵的品种还要花好多钱,他媳妇也不让呢,一家人靠他吃饭啊。”
“如果我让你们不仅可以继续种花,做你们喜欢的事情,还可以保证你们全家都吃饱饭,甚至过上富裕的生活,你可愿意?”
“那真是敢情好。可真有这么好的事情?”
“就有这么好的事情。我现在开始就雇你和你的儿子到我的农庄里种花,并且帮我培养珍贵的花卉,每个月给你们每人起码一两银子的工钱,做的好的还会有更多的奖励,如何?”
“那敢情好,那敢情好。”老郑激动得双手直搓,两眼冒光。他有三个儿子,自家只有十亩地,不得不佃租了同村大地主的二十亩田,一亩田要交四成租子,在丰年全家都仅能填饱肚子,灾年就要出去借粮度日了。现在幺儿能够出来和他一起干,不仅可以少佃租一些田,减轻负担,还可以给家里支持一些钱,这样老婆子就没有话说了吧?老郑笑呵呵地要赶紧出门找人给儿子捎信让他快点来京城。杜玉清让宁夏给他几两碎银子一起捎回去。老郑头感激的差点流泪了,最后哆哆嗦嗦地收下了。
杜玉清也很高兴,她在设计买下下马当商铺之前在南城门那里看到一个庄子在便宜出卖就给买了下来,听说地主出卖的原因是庄子的土壤不好,种出来的庄稼产量太低。她当初买下来是考虑作为工坊使用,如今想来倒好像是为种花预备的。祖母喜欢花,尤其喜欢稀罕的品种,但她自己却不会养,养什么最后都养成了花盆了,这是杜玉清想孝顺她老人家的一点心意。
过了几天,范斯远打听到李贞伯最近经常出入明月楼,那是全京城最高级最风雅的妓馆。李贞伯到那里是去捧一个叫玲珑的清倌的场,于是当天晚上,杜玉清换上男装和范斯远一起去了明月楼。
这是杜玉清第一次出入这种风月场所,不由得有些紧张,又是好奇又有些惴惴不安的。她担心人认出她来,特意穿得黑乎乎的,还把脸再次涂的黑一些,看镜子里的她也就是个普通的书生,就连范斯远见到时也满意地点点头。
马车一驶入到明月楼的街角,杜玉清透过窗纱便见满街灯火璀璨,明亮得如同白昼一般。原来整条街便是所谓的花街了。一进牌坊,几个门脸前面还有几个妙龄女子站在门前迎客,看见马车徐徐驶来,立刻就娇声嗲气地冲着马车里的人抛媚眼,摔手绢,摆出各种大胆妖娆的姿势逗引客人,让杜玉清都不好意思直视。好在她们并不敢直接上来拉客,只有马车停在自家门前时才满面春风地迎上来,嘘寒问暖殷勤周到。这让杜玉清顿时松了一口气。她偷眼看向范斯远,没想到他正含笑地看着自己,好像对她的慌张无措觉得很有意思,杜玉清的脸色立刻就羞红了。
范斯远笑着说:“不用当心,明月楼断不会如此的。”
为什么?杜玉清的眼睛露出了疑惑的神情,范斯远说:“越是高级的妓馆越是会拿腔拿调,行的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路子。”
果然,街道越是行到后面越是越安静,到了最后两家尽管门面比前面大了两三倍,门面修得富丽堂皇,门口除却四个大红的灯笼,四个整齐精神的小厮,却没有了喧哗,更没有穿着轻薄的女子在外边招揽生意。
杜玉清有些理解了。做生意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我求你,一种是你求我。大部分商家做的是求客户购买的方式,而只有极少数的商家能做到让客户来求的方式,一旦能成功地做到后一种方式,说明这东家必有非一般人的实力或底气。人的心理很奇怪的,对轻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太看中,对自己得不到东西却念念不忘,尤其是大家都求而不得的东西更是趋之若鹜。自从她经商以后才发现没有所谓贵的商品,只有值得不值得的东西,只要客人觉得值得了,再贵都有人买。
仿佛印证了她的想法,一进明月楼,便见灯火通明,衣香鬓影。大堂中搭建了一个台子,台下坐满了客人,台上几个歌伎正在轻歌曼舞,舞姿曼妙,歌声委婉动听。杜玉清为这里的奢华感到吃惊,连穿梭往来的侍女都穿着华丽的衣裳,杜玉清一下就估摸出她们身上衣着的价值是自己现在衣裳的好几倍。好在她们都训练有素,看见他们衣着朴素,并没有流露出不屑或鄙夷的神情。
一个女招待迎了上来,露出招牌似的和颜悦色的微笑。问他们是否已经有了安排。范斯远淡淡地说:“琼楼。”女招待更是神态恭敬,一路殷勤地把他们引到了舞台后面的一扇门前。
杜玉清扫了一眼台下观看表演的观众,看他们的气质很多都是现任的官员,他们身边都围着一两个显然是主请招待的商人。儒家传统文化宣扬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于是以利维生的商人就一直被传统文化瞧不起。士农工商,商人历来排在最末一位。很多道貌岸然的读书人因此看不起商人,觉得他们身上有一股铜臭味,甚至有些官员以谈钱为耻。
《世说新语》有一则关于晋人王夷甫的故事。王夷甫自诩清高,鄙视金钱。一遇到别人谈论钱财之事,他就嗤之以鼻,以为污了他的耳朵。他还声称不论在哪里终生都不会说“钱”字。一天,他夫人跟他开了个玩笑,趁他睡觉时,把很多钱堆在床边。王夷甫醒来后没法下床,只好叫人把钱移开,但是他还是不说“钱”字,而是说:“举却阿堵物。”“阿堵”是当时的口语,意思是“这个”。“举却阿堵物”即“把这个东西拿走”。从此“阿堵物”就成了钱的代称。
这实在是当时士大夫自命清高,自欺欺人的行为。如今这块自欺欺人的遮羞布没有了,有的官员却完全走向了另一边,变成了贪婪的穷凶极恶的索取者。杜玉清感到这种可怕而败坏的社会风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范斯远熟门熟路地带着杜玉清往后边走去,杜玉清心里涌上了一种晦涩的酸意,看着刚才侍女和女招待对着范斯远仰慕的眼神和殷勤的态度,不禁想道:他之前应该是常来吧,也总是这样吸引姑娘们的目光吧。不知道他在这里有没有相好的人?想到这里心里有些涨涨得难受。她一直觉得范斯远是个高傲且洁身自爱的人,然而即使这样的人也免不了沾花惹草。如果是程羲和一定就不会如此了吧。他是那样心胸坦荡,襟怀光明,万不会和女子黏黏糊糊的。杜玉清猛然一惊,打住,打住,又胡思乱想了。她感觉收摄心神,调整好心态。
出了主楼,后面是一个大花园,中间花香四溢,想必也都是些珍稀的花卉。穿过花园,范斯远带她走进一个雅致的小楼,屋内陈设高雅,不仅有精美的四扇屏风,高几兰花,墙上也都是名家画作,风格清新隽永,看得出来主人品味高雅。屋里里已经坐着几个人穿着华贵的人,显然也是来见玲珑姑娘的。看见他们进来,都客气地点头示意。几个人看样子都有些身份却都是老老实实地坐在那里,虽然脸上难掩兴奋之色,讲话却轻声细语,没有人大声喧哗。
范斯远把两人的名帖放进中间桌子上一个银盘里。然后两个人捡了位置坐下。两个容貌秀丽的侍女立刻迎了上来,为他们俩奉上一杯茶来,杜玉清发现其他人面前都放着一杯清茶。范斯远从口袋里掏出二十两银子来,扔在了茶盘中,侍女施礼退下。杜玉清看其他人对此毫无异色,显然这是行情,她不禁咂舌了,她还在为“衣锦坊”一件衣裳二两银子会不会太贵在反复思量,这里光是茶钱却已经是她一件衣裳的几倍价钱;是普通农家一年的生活费了。
范斯远苦笑了一下,他知道杜玉清脸色黯然的意思,他原来就是这样出手阔绰一掷千金的,如今才知道这二十两银子分量有多重,他为之前的骄奢淫逸的生活感到万分惭愧。好在杜玉清很快就把心态调整了过来,不再纠缠此事。她站起身来欣赏起墙上的字画。真是件件精品,让她的眼睛都拔不出来了。这更让杜玉清坚信这位玲珑姑娘的品味不凡了。来的路上,范斯远已经和她交代过这位玲珑姑娘的来历。
他说:这位玲珑姑娘才华卓越,不仅弹得一手好琴,而且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但她非常神秘,到此明月楼一年有余至今没有人知道她是从哪里来的,又是什么出生。据说她性情高傲,对人冷若冰霜,总是以一块白纱掩去面容,从不以真面目示人。刚开始在这琼楼卖艺时即定下规则,她每天只见一个人,只弹一首曲子。所以原来一直门前冷落,即使听过她琴音的人大加赞赏,却因为身份不够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但不知为什么明月楼的东家对她却很宽容,许她以客居身份在此常驻。就在前两个月因为李贞伯的一见之下惊为天人,便常到此造访,一下就把这位玲珑姑娘的身价给抬起来了。据说她就一双露在外边的眼睛便美得不可方物,魅力无穷足以摄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