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五章:哪来的自信?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天翼小说网 www.ty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渊已经当了九年的太上皇了,与他当皇帝的时间一样长,看起来倒是挺唏嘘的。
一代英雄人物,最终却落得如此结果,很多时候,不得不相信命运这两个字。
不管怎样,随着李渊的死去,随着兵马俑的下葬,属于李渊的时代,已经彻底的画上了句号。
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了李渊这个太上皇,再也没有了那个深夜居于宫中苦思冥想的老人的身影了。
朝廷早就恢复了正常的运转,三日的停顿,只是让他们的工作量积累了一些,好在时间不久,影响不大,加班几天也就能解决掉。
市面上也同样在逐渐的复苏着,国丧在第三十七天的时候基本就结束了限制,但即便只有这三十六天的限制时间,朝廷依旧抓到了一些不省心的人,按律狠狠的处罚了一番,于是,整个天下似乎都太平了。
但是,内部的确是太平了,可外部有出现了问题。
问题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人,还是在于国丧这一件事情。
古制,国丧期间,不宜动兵。
所以,当李渊驾崩的消息传到济州的时候,身处于那里,刚刚对高句丽发起攻击的王玄策犯了难。
“此时双方军队刚刚交手,且在大军兵进百济的时候,就出现了高句丽的身影,若不是我军实力强胜,硬拼着杀出一条血路,那一战我军遭受的损失,将会是不可估量的……”程知节汇报着关于前线的问题。
问题的根源,在于双方刚刚交战,国丧的消息传来,这个时候,他们是继续打呢?还是停下来?
可不论怎么选择,对于王玄策来说,都不是个很好的决定,继续打,固然是他最希望看到的,也可以让他们的损失降到最低,可这违背了国丧的原则,违背了一个身为大唐官员应当遵守的规范。
不打?一但让高句丽得知了国丧的消息,他们就会疯狂的涌来。
百济虽然被平定了,但内部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稳定。
才不过一年的时间,没有任何一个统治者,可以在一年之内去做到如同内地一样的治理。
济州是孤立无援,加上岛上军队数量就是人口的一半,还来了数十万的大唐移民,他们就算是有贼心,也没那个贼胆,更没有那个暴动的实力。
但是百济不同,那里没有太多的移民,加上高句丽的暗中怂恿,所以百济的局势一直不是太稳。
这个问题,同样让李元吉有些头疼。
礼制是不能打,现实情况却是不能停,唯一的遗憾,就是这个开战的时机不对。
“若是停下来,会怎样?”李元吉紧皱着眉头问道,他也不想去破坏这个礼制,一些该保留的东西,李元吉还是想让其保留下来的。
但他也不会单纯的为了礼制,就去让将士们平白无故的牺牲。
“依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停下来的话,有可能会令百济不稳。高句丽在那里经营的时间太久了,用根深蒂固来形容也毫不为过,百济国内,到处都是高句丽的人,明着的,暗着的,层出不穷。
对付这些人,单纯的依靠理性,依靠仁政是行不通的,唯有以绝对的武力,迅速的摧垮他们,打掉他们最后的精神支撑,让他们成为一盘散沙,失去阻止,失去目标,失去动力。”程知节说着。
李元吉微微瞄了眼程知节,吓的那货连忙缩了下脖子,暗道坏事。
看到这一幕,李元吉倒是心中忽然的笑了起来。
果然如此,这货根本就不是愚钝,一点也不笨,反而聪明的很。
历史上程知节只单独领兵过一次,而那一次却将整个战事搞的乌七八糟的,证明了他并不适合作为一个统帅。
但是现在看来,那明明就是故意的嘛,如果没有那个能力,现在他会说出这样一番话?
如果真没有那个能力,他会活到武则天那时候?成为为数不多的,可以善始善终的老臣?
一个总会该在作死的时候,去作死一次的人,又怎么会是笨蛋呢?
“既然要打,那就大打!”李元吉微微一笑,直接开口道。
停战的损失,是大唐无法接受的,既然如此,又为什么要去停战?
因为礼制?礼制只是针对正常时候的,但现在并不是正常时候,按照礼制的话,会死更多的将士,一边是礼制,一边是将士们的性命,怎么选?根本不用考虑。
礼制并不是束缚人的根本,礼制也是可以适当改变的,凡事一成不变的遵循礼制,最终只能是回到过去。
但改变礼制,也不是一句话就可以的,不然的话,这些礼制又有什么作用?
礼不可废,废的不是礼,而是对思想,对人性的解放,就像后世那样。
后世不好吗?很好,但也不好。
好的是生活好了,有钱了,不好的是,很多礼制都废掉了。
起初的时候,是觉得麻烦,时间不够,所以就简化一下,然后在简化,接着简化,到了最后也就没了。
当一个失去礼制的社会出现的时候,难道仅仅凭借着人性的自知去自控吗?这现实吗?
出门见个老太太,身家没个千万就不敢扶一下,没个精神病都不好意思撞人,这样就真的好吗?
“你们兵部准备一下,制定个详细的计划出来,朕要在一年之内,彻底的摸除掉高句丽这个国家!”李元吉继续说着。
国丧不可出兵,这不是问题,他可以解决。
但是高句丽问题,是必须要尽快解决的。
没有开战还好一点,一但开了战,就没那么多的时间去给他们打拉锯战了。
不然的话,历史将会重演。
“计划早就有了,是根据陛下提出的思路制定的。其中以海上进攻为主,大量的军队通过济州,百济这一条线,由南部开始向北推进,而陆地方面,则集中两个军左右的兵力,以压制为主,缓步推进,吸引高句丽的兵力,分散他们的部署,根据实际情况,如有必要,可以在沿海一带开辟第三战场,以加速战争的进程。
为此,兵部曾经推演了不下百次,这一方案成功的概率在九成九以上。”程知节直接说道,这个计划早就有了,在王玄策进攻济州的时候就有了。
而且李元吉也早就提出过这一点,所以兵部也没敢大意,闲着的时候,便安排人进行了计划的制定,甚至还去了一趟济州,去了一趟百济,征询了王玄策的意见。
“九成九?”李元吉皱了皱眉,他不知道程知节的自信来自于哪里?
但历史上所有的战斗,从没有说过开战前就有这么高胜率的,棋盘推演,不代表着真实的存在,即便推演结果为必胜,也还有翻车的概率呢。
而战争这种事情,敌我实力悬殊是一方面,但归根揭底,无论双方实力对比如何,开战之前,胜算其实就是五五开的。
“如果是在以前,必然没有如此高的胜率,但是现在已经大为不同了。”程知节做出着解释:“前朝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败在了高句丽那复杂的地形,败在了久攻不下,败在了粮草补给不畅之下。
但是现在,这些问题在大唐面前,根本就行不成问题。
首先,那复杂的地形,更多的是对古兵制有较大的影响,而现在我军所使用的,多为步枪,单就这一点,便可以弥补这些差距。
其次,我军采取两面夹攻,甚至可以开辟第三战场,第四战场,让整个高句丽全面开花,一个高句丽才多大?他又有多少精力去同时顾忌两个,三个,四个战场?
最后,主攻方向为南部,济州岛这两年已经存储了不少的粮食,海上也在不断的往那里运输着粮食军械,就以目前的存储情况来看,支撑二十万大军打上三年是没有问题的。
而且大唐的海上运输能力,是在不断提高的,每个月,就有三艘运输舰下水交付使用,而三艘运输舰,一次便可运送五千石的粮食,所以,我军的补给是没有问题的。
就算在陆地上出现了问题,那么退守海岸一线,补给就可以迅速的跟上来,而真正可能会出现问题的地方,是陆地,但是那里,我们只安排了两个军进行佯攻。
而这次王玄策同时也传回来了最新的战况,高句丽军队的战斗意志的确不是百济军队可以相比的,用一触即溃来形容或许有些贬低他们了。
但在实际的战斗中,我军是完全可以碾压他们的,消息传回之时,大小战斗差不多进行了百场左右,据不完全统计,我军共歼灭敌军上万人,而自身损失不过数十人。
在换一种思路,即便我们不推进,就在这里等着高句丽人过来进攻,在这样的伤亡对比之下,他们又能打多久?
高层可以坚持,可以硬抗,但是基层将士们呢?在这种敌我悬殊的情况下,他们又能坚持多久?一但心理防线开始崩溃,高句丽也就距离完蛋不远了。”
李元吉算是明白了这个计划的核心,接着说道:“所以,这个计划就是不断的给对方施加压力,让他们内心崩溃……”
李渊已经当了九年的太上皇了,与他当皇帝的时间一样长,看起来倒是挺唏嘘的。
一代英雄人物,最终却落得如此结果,很多时候,不得不相信命运这两个字。
不管怎样,随着李渊的死去,随着兵马俑的下葬,属于李渊的时代,已经彻底的画上了句号。
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了李渊这个太上皇,再也没有了那个深夜居于宫中苦思冥想的老人的身影了。
朝廷早就恢复了正常的运转,三日的停顿,只是让他们的工作量积累了一些,好在时间不久,影响不大,加班几天也就能解决掉。
市面上也同样在逐渐的复苏着,国丧在第三十七天的时候基本就结束了限制,但即便只有这三十六天的限制时间,朝廷依旧抓到了一些不省心的人,按律狠狠的处罚了一番,于是,整个天下似乎都太平了。
但是,内部的确是太平了,可外部有出现了问题。
问题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人,还是在于国丧这一件事情。
古制,国丧期间,不宜动兵。
所以,当李渊驾崩的消息传到济州的时候,身处于那里,刚刚对高句丽发起攻击的王玄策犯了难。
“此时双方军队刚刚交手,且在大军兵进百济的时候,就出现了高句丽的身影,若不是我军实力强胜,硬拼着杀出一条血路,那一战我军遭受的损失,将会是不可估量的……”程知节汇报着关于前线的问题。
问题的根源,在于双方刚刚交战,国丧的消息传来,这个时候,他们是继续打呢?还是停下来?
可不论怎么选择,对于王玄策来说,都不是个很好的决定,继续打,固然是他最希望看到的,也可以让他们的损失降到最低,可这违背了国丧的原则,违背了一个身为大唐官员应当遵守的规范。
不打?一但让高句丽得知了国丧的消息,他们就会疯狂的涌来。
百济虽然被平定了,但内部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稳定。
才不过一年的时间,没有任何一个统治者,可以在一年之内去做到如同内地一样的治理。
济州是孤立无援,加上岛上军队数量就是人口的一半,还来了数十万的大唐移民,他们就算是有贼心,也没那个贼胆,更没有那个暴动的实力。
但是百济不同,那里没有太多的移民,加上高句丽的暗中怂恿,所以百济的局势一直不是太稳。
这个问题,同样让李元吉有些头疼。
礼制是不能打,现实情况却是不能停,唯一的遗憾,就是这个开战的时机不对。
“若是停下来,会怎样?”李元吉紧皱着眉头问道,他也不想去破坏这个礼制,一些该保留的东西,李元吉还是想让其保留下来的。
但他也不会单纯的为了礼制,就去让将士们平白无故的牺牲。
“依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停下来的话,有可能会令百济不稳。高句丽在那里经营的时间太久了,用根深蒂固来形容也毫不为过,百济国内,到处都是高句丽的人,明着的,暗着的,层出不穷。
对付这些人,单纯的依靠理性,依靠仁政是行不通的,唯有以绝对的武力,迅速的摧垮他们,打掉他们最后的精神支撑,让他们成为一盘散沙,失去阻止,失去目标,失去动力。”程知节说着。
李元吉微微瞄了眼程知节,吓的那货连忙缩了下脖子,暗道坏事。
看到这一幕,李元吉倒是心中忽然的笑了起来。
果然如此,这货根本就不是愚钝,一点也不笨,反而聪明的很。
历史上程知节只单独领兵过一次,而那一次却将整个战事搞的乌七八糟的,证明了他并不适合作为一个统帅。
但是现在看来,那明明就是故意的嘛,如果没有那个能力,现在他会说出这样一番话?
如果真没有那个能力,他会活到武则天那时候?成为为数不多的,可以善始善终的老臣?
一个总会该在作死的时候,去作死一次的人,又怎么会是笨蛋呢?
“既然要打,那就大打!”李元吉微微一笑,直接开口道。
停战的损失,是大唐无法接受的,既然如此,又为什么要去停战?
因为礼制?礼制只是针对正常时候的,但现在并不是正常时候,按照礼制的话,会死更多的将士,一边是礼制,一边是将士们的性命,怎么选?根本不用考虑。
礼制并不是束缚人的根本,礼制也是可以适当改变的,凡事一成不变的遵循礼制,最终只能是回到过去。
但改变礼制,也不是一句话就可以的,不然的话,这些礼制又有什么作用?
礼不可废,废的不是礼,而是对思想,对人性的解放,就像后世那样。
后世不好吗?很好,但也不好。
好的是生活好了,有钱了,不好的是,很多礼制都废掉了。
起初的时候,是觉得麻烦,时间不够,所以就简化一下,然后在简化,接着简化,到了最后也就没了。
当一个失去礼制的社会出现的时候,难道仅仅凭借着人性的自知去自控吗?这现实吗?
出门见个老太太,身家没个千万就不敢扶一下,没个精神病都不好意思撞人,这样就真的好吗?
“你们兵部准备一下,制定个详细的计划出来,朕要在一年之内,彻底的摸除掉高句丽这个国家!”李元吉继续说着。
国丧不可出兵,这不是问题,他可以解决。
但是高句丽问题,是必须要尽快解决的。
没有开战还好一点,一但开了战,就没那么多的时间去给他们打拉锯战了。
不然的话,历史将会重演。
“计划早就有了,是根据陛下提出的思路制定的。其中以海上进攻为主,大量的军队通过济州,百济这一条线,由南部开始向北推进,而陆地方面,则集中两个军左右的兵力,以压制为主,缓步推进,吸引高句丽的兵力,分散他们的部署,根据实际情况,如有必要,可以在沿海一带开辟第三战场,以加速战争的进程。
为此,兵部曾经推演了不下百次,这一方案成功的概率在九成九以上。”程知节直接说道,这个计划早就有了,在王玄策进攻济州的时候就有了。
而且李元吉也早就提出过这一点,所以兵部也没敢大意,闲着的时候,便安排人进行了计划的制定,甚至还去了一趟济州,去了一趟百济,征询了王玄策的意见。
“九成九?”李元吉皱了皱眉,他不知道程知节的自信来自于哪里?
但历史上所有的战斗,从没有说过开战前就有这么高胜率的,棋盘推演,不代表着真实的存在,即便推演结果为必胜,也还有翻车的概率呢。
而战争这种事情,敌我实力悬殊是一方面,但归根揭底,无论双方实力对比如何,开战之前,胜算其实就是五五开的。
“如果是在以前,必然没有如此高的胜率,但是现在已经大为不同了。”程知节做出着解释:“前朝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败在了高句丽那复杂的地形,败在了久攻不下,败在了粮草补给不畅之下。
但是现在,这些问题在大唐面前,根本就行不成问题。
首先,那复杂的地形,更多的是对古兵制有较大的影响,而现在我军所使用的,多为步枪,单就这一点,便可以弥补这些差距。
其次,我军采取两面夹攻,甚至可以开辟第三战场,第四战场,让整个高句丽全面开花,一个高句丽才多大?他又有多少精力去同时顾忌两个,三个,四个战场?
最后,主攻方向为南部,济州岛这两年已经存储了不少的粮食,海上也在不断的往那里运输着粮食军械,就以目前的存储情况来看,支撑二十万大军打上三年是没有问题的。
而且大唐的海上运输能力,是在不断提高的,每个月,就有三艘运输舰下水交付使用,而三艘运输舰,一次便可运送五千石的粮食,所以,我军的补给是没有问题的。
就算在陆地上出现了问题,那么退守海岸一线,补给就可以迅速的跟上来,而真正可能会出现问题的地方,是陆地,但是那里,我们只安排了两个军进行佯攻。
而这次王玄策同时也传回来了最新的战况,高句丽军队的战斗意志的确不是百济军队可以相比的,用一触即溃来形容或许有些贬低他们了。
但在实际的战斗中,我军是完全可以碾压他们的,消息传回之时,大小战斗差不多进行了百场左右,据不完全统计,我军共歼灭敌军上万人,而自身损失不过数十人。
在换一种思路,即便我们不推进,就在这里等着高句丽人过来进攻,在这样的伤亡对比之下,他们又能打多久?
高层可以坚持,可以硬抗,但是基层将士们呢?在这种敌我悬殊的情况下,他们又能坚持多久?一但心理防线开始崩溃,高句丽也就距离完蛋不远了。”
李元吉算是明白了这个计划的核心,接着说道:“所以,这个计划就是不断的给对方施加压力,让他们内心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