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勇气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天翼小说网 www.ty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本章及下章将讲述塔斯曼帝国灭亡过程中,帝国内战的四场关键性战役,原想以“四战”为名,但“勇气”“赏钱”两题,一针见血,揭出本质。)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出自《孙子兵法》第一篇《计篇》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不能不认真地观察和对待。
这里所说的“兵”,指的是“战争”、“国防”和“军队”。兵凶战危,战争是人类社会最残酷的竞争。它是解决民族问题政治问题的最后手段,它用实力说话,它用流血的方式来最终强迫失败者臣服,甚至死亡。战争的结局,直接决定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命运,并且是用“生”与“死”、“存”与“亡”这种最惨痛的代价和最极端的选择来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当你在战争中失败,必须接受“死”与“亡”的现实,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也没有改正错误的机会。塔斯曼帝国灭亡多年后,经历过当年“死”与“亡”的极少数幸存者,参加过这场民族独立战争获得民族独立生存权益的胜利者,将依照时间顺序与我们一起还原这场帝国内战中那四场至关重要的战役。
第一场战役——扎马山谷战役。(此地大致地理位置类似于历史上迦太基战略要地,扎马)
塔斯曼帝国的异教徒城市维拉,位于内海半岛上,三面环海,海对面不远就是敌对国家的军事要塞和海军基地。B世纪96年1月1日,这里发生了一场伟大的“叛乱”,可谓是起义军的诞生之战。作为军事工业重镇城市维拉的英勇市民及附近六万之众的帝国外族边防军队一起背弃了帝国。维拉守军开帝国外族军队大规模反叛帝国之首,这可是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堪比黄花岗,南昌。自此,帝国军的炮灰们终于有了勇气,大批外族帝国军勇敢地走向了起义……起义军也随着这些起义诞生,壮大,一步步成为能独立与帝国军抗衡的力量,被奴役众民族自己的人民武装。
塔斯曼帝国西部地区的米尔族神圣自由军就是一支人民武装,一支正陷入与塔斯曼帝国军苦战的起义武装。
这支部队的基干力量来自于光荣起义的三个原塔斯曼帝国米尔族军队独立骑兵师。这是帝国西部还没来得及改步兵的骑兵部队之一。米尔族是牧马人,他们从不缺喂马的草料。B96年的三月三十日,塔斯曼帝国西部军区命令这三个独立师做好开拔准备,赴东部平叛。具体的起义诱因,当时的真实情形谁也记不清了。这事的说法也很多:这三个独立师没拿到白银发的开拔军饷,用废纸纸币发的;附近的米尔族人有人叛乱,对其渗透策反;三个师长从军内其他渠道得知战况不利,他们的部队将作为炮灰;这一地区帝国本族部队早都调走去东边平叛了,可以………总之,他们果断反了。
四月二日,这些米尔族独立师起义了。三个起义独立师资格最老也是军事能力最强的师长阿龙卡曼被推举为起义军领袖。当地为米尔族聚居区,起义队伍几天内就扩展至近七万之众,新加入小伙子们自带刀枪,很多还带了两匹马。为便于指挥,三个起义师长将部队扩编为三个骑兵军,军辖三个师,师辖四个团,团辖八个骑兵连和机枪连、特务连共十个连,兵员1700人乘马2000匹。
这三个师只有少量的备用武器,这导致了起义军中占总数半数以上的新兵是没有制式装备的。好在这些来自草原牧民的士兵都带着家里用的土家伙,打起来还不至于上演马刀挥舞。起义军每个士兵都有两件以上武器,马刀加长短土枪,马刀加帝国军制式枪支。本乡本族自家人,也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了。可同样出身于草原骑兵的帝国本族军也不是吃素的。
从4月10日开始,起义军见识了帝国本族军的“不凡武功”。
4月10日凌晨,多处起义军营地遭到了突袭,众多还在睡觉的起义军在突如而至的厄运中结束了起义生涯。当天,毫无准备的起义军队伍被帝国本族军队精锐骑兵横扫。当天,起义军被成建制的消灭了三分之一。
帝国本族军的骑兵不是一个月前调走了吗?明明亲眼看见他们开拔经过这里的。难道是帝国本族骑兵部队半路又折了回来了?
这一地区的帝国本族骑兵部队是被调走了,也没有回来。这些骑兵是来自西部军区南侧边境的帝国边防军,一位少将军长指挥的两个骑兵师。他们本来也奉命开拔去东部平叛,途中接到上级命令“灭了后方的火再走。”在西部军区确认叛乱情况属实后,离叛军最近的帝国本族军队就是这两个师了,他们被付以重任。第一天确实打得很棒,边防军,果然出手不凡。
……
一天就被歼灭了两万人。“这仗不好打啊!”其实与起义军作战的帝国军也深有同感,四月十号这天他们也遭遇了不小的伤亡。米尔人也是彪悍的马上民族,可不是那些农耕地区的两脚羊。早上的突袭中,没有拿到武器的米尔族士兵竟然用自己当绊马索,给战友创造歼敌条件。在敌军突袭中,米尔族人没有一个逃的,全部是战斗到底,战斗到死。到了下午,完全成了双方的对攻,硬碰硬。帝国军仗着师属独立骑兵营的重机枪才撑住局面,米尔人成建制的迎着密集子弹挥舞着马刀冲击,丝毫不退。“这是炮灰军吗??怎么这么能打??”
为自己而战,谁都这样能打。此后几天,双方多次交手,互有胜负。
4月17日,前帝国军师长起义军领袖阿龙卡曼从他仍在帝国军中的朋友那里得到一个很糟的消息——帝国西部军区增派了援军,三个骑兵师,五日内到。随后将发起对他的歼灭性战役。
生死攸关的时刻,阿龙卡曼想起一个地方,决定冒险赌一把,利用目前仅有的兵力优势立即对当面之敌发起决战。马上动手,一分钟都不能耽搁。
4月18日凌晨,阿龙卡曼组织的起义军精锐骑兵部队约1000余人袭击了帝国军的补给屯放点。帝国军丝毫不客气的包围了这些起义军精锐,早有准备的阿龙卡曼不含糊,附近等待的第二梯队2000人出击,这支起义军骑兵及时赶到,打破包围救走了战友,朝着战区帝国军属于控制区的扎马山谷方向撤离。帝国军的指挥官很恼火,见敌军逃跑的方向是友军控制地区,两个师的主力放心大胆的追了出去。
当天上午10时,起义军逃入扎马山谷,帝国军兵分两路,堵住南北谷口,那个山谷两边山势陡峻,只有南北两个出口骑兵可以出入。这里已临近沙漠,军事地图显示山谷中没有水,敌军好像也没带水。帝国军决定,等上一个中午,下午甚至临近黄昏再反起攻击,要么全歼敌军,要么缴获敌军战马。
下午15时,帝国军杀进山谷。可起义军并没有因为劳累干渴而不堪一击(当天凌晨马队运的水和干粮就放那里了),帝国军似乎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不到16时,两处谷口的帝国军发现自己也被包围了,被夹击了。他们只好转攻为守,两面应敌,后悔没带炮过来,独立骑兵营也只带去了一个。主力所在山口的师属独立骑兵营架起重机枪,发挥自己的火力优势打击敌军,起义军不断往上冲,人马死尸遍地,其状甚惨……主力部队打得很欢,助攻部队那边却因为没有自动火力很快就没了动静。
临近下午16时50分,机枪没子弹了,帝国军骑兵冲出去跟人数绝对占优的起义军展开马刀对砍……
当晚,起义军夜袭了帝国军的营地,缴获了大批重武器。
至此,奉命来这里镇压阿龙卡曼起义军武装的两个塔斯阿曼帝国军骑兵师被起义军全数歼灭。
阿龙卡曼赢了,名声大震,周边呼应者四起,不断有人慕名而来加入这支起义军。
几天后,4月22日,第二批镇压部队如期赶到,这三个骑兵师中有一个是外族人骑兵师。受阿龙卡曼这次胜利鼓舞,这个外族人骑兵师战场起义加入起义军。其余两个帝国本族人骑兵师只能采取防守态势,在交通线和核心城镇筑垒防御,坚守不出。起义军趁势坐大,并于次月切断了守军的补给。
4月24日,起义的南部边防军某外族骑兵独立师加入阿龙卡曼起义军队伍。
自4月下旬起,帝国军主力忙于剿灭南部边疆地区的叛乱,完全忽略了这支起义军。这支起义军趁机做大。
5月10日,起义军发展成为一支十万人的武装力量,拥有火炮近百门。
5月13日,起义军对该地区的帝国本族军队发起了歼灭战。
5月中旬,塔斯曼帝国国内已是烽火遍地,无暇顾及这支非重要地区的杂牌武装,帝国参谋部把这支武装排到了打击序列的最后位置。
6月中旬,帝国参谋部再次关注这支起义军时,帝国高层惊奇的发现,这支军队的规模早已超乎他们想象。
6月下旬,这支起义军发展到作战部队三十万人之众,拥有4个大编制骑兵军,一个独立炮兵师,一个精锐独立骑兵师的强大武装力量,成为帝国西部地区的“主要叛军”。
此时的帝国军忙于平定东部的叛乱,短期内无法抽调足够的兵力,现有机动兵力几乎不可能剿灭该部,只得抽调拼凑新编了30万大军,部署于起义地区东南侧翼,以期能够防范牵制该部。而临危受命作为这30万大军指挥官,曾饱受皇族上级压制的帝国陆军中将,阿卡那托雷于B96年7月底自立为帝国皇帝,后来的历史学术界称此人为“7月皇帝”。这位阿卡那托雷自始至终没有向任何方面投降,但他自立为皇帝、划疆土自治、设置疆土内官员、制定并推行自治法律等一系列高大上作为,给帝国造成的损害远甚于任何投降或叛变将领。
“自立为皇帝的都有了,这样搞都可以。那么我们私自通敌,我们向敌军投降,我们战地起义,我们率部叛变,怎么就不可以,又有什么不可以!!”
扎马山谷战役就是起义军独立抗衡帝国军并取得胜利的第一战,意义不凡。尽管那是一次皮洛士式胜利。(西方谚语,意指代价高昂的胜利,得不偿失的胜利,白话汉语或可译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小说中的起义军比这还要惨。)
附:帝国军骑兵师编制
骑兵师辖三个骑兵团,一个炮兵营,一个师属独立骑兵营;每团4营,每营4连,每连2排,每排2班,每班士兵14名。全团共有战斗兵896名,另有勤杂兵596名,备补兵108名,战马1056匹。炮营装备可拆可驮载的80毫米榴弹炮18门。独立骑兵营辖一个骑兵连和三个重机枪连(全营18挺13毫米重机枪,马匹驮载),全师官兵6400余名,乘马驮马共计7000余匹。骑兵师骑兵单兵轻武器方面极为精良,每人配备有三大件,短步枪1支,左轮手枪1支及弯刀1把。
该型师属于典型的冲击型骑兵师,又叫兵力冲击型骑兵师。在团一级及团以下自动火力配置上严重不足,因此无法在防守作战中发挥同等级别步兵部队的防御作用。
。。
第二场战役——迪尔会战。
B96年,塔斯曼帝国亡国之年。那一年的帝国历史以叛乱作为开始。
B96年1月1日,工业重镇城市,异教徒城市维拉,一次极为经典的外援型叛乱。次月,帝国确信,维拉真的丢了。
维拉丢了,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对帝国国防力量来说,维拉实在是太重要了。帝国陆军所有的重型大口径机枪和弹药,所有的自产100毫米加农炮以及炮弹也都来自维拉。
貌似从此就必须要花钱国外买枪炮喽??那时还不至于到那步。
塔斯曼帝国在内地迪尔还有另一处军工生产基地,但迪尔的产量和重要程度都不及维拉。维拉生产100毫米野炮及少量炮弹,13毫米口径重机枪及该机枪子弹和少量6毫米口径步枪;迪尔生产80毫米火炮,配用的80毫米炮弹,各种弹种的100毫米炮弹,轻机枪,步枪及其配用的6毫米口径子弹,弹药生产能力基本都被配置在迪尔。
维拉丢了,还有迪尔。短期内帝国陆军部队不会沦为无武装的羔羊。
时间转眼到了4月份中旬,随着叛乱愈演愈烈,原来在绝对安全地区的军工重镇迪尔距离平叛前线越来越近了。
几乎所有外族人都看出来了,帝国的平叛,越平越叛,叛军逆贼越剿越多。很多还暂时在帝国统治区的外族人都有想法了。作为外族地区的维拉也不列外,这里军工厂的异教徒技术工人很多都是维拉调来的。他们通过种种渠道了解到塔斯曼帝国并不是自己吹嘘的那么强大,也很清楚这很可能是帝国最后的日子了。
。。
帝国军很清楚仅存军工基地迪尔城的重要性,同样来自帝国军系统的叛军也很清楚这一点,尤其是那些得不到某大国武器供给的叛军,更是对迪尔这个军工基地垂涎三尺。
4月中旬,扎马山谷战役,叛军胜利。胜利的是一支没有某大国作为靠山,没有任何军火接济,完全靠自己的叛军。各路叛军为此军心士气大振。
4月底,各种性质的叛军都开始了主动进攻。连那些从没当过正规军,更没有任何外国靠山,堪称地摊最低档次的部族武装叛军也敢于主动攻击帝国军了。八方有难四处起火,帝国军必然是兵力捉襟见肘。
为应对这一困局,帝国军果断放弃了没有价值的地区,收拢集中兵力,转入重点防御,重点进攻相结合的重兵集团攻防模式。军工重镇迪尔就是重点防御地区中的防御重点。
帝国军这边是集中兵力重点防御重点进攻,起义军或者说叛军那边不少队伍却都进入了狗胆包天模式。
很多部族武装面对优势帝国军也敢打,结果只能是在抱团的帝国军石头面前充当破碎的鸡蛋,然后被帝国军的反击一扫而光,顺利剿灭之。
很多草根起义者领导的梦之队起义军,妄想凭借那点实力改天换地弄个国,主动出击暴露目标,或是集体做梦洗脑开会,多数结果都是被帝国军瞬间剿灭。值得一提的是,有相当的这种草根梦之队还是被前帝国军剿灭的,理由是阻碍交通有损市容拒不服从管理等等。三无一胡的暴乱渣渣谁都看着恶应人,算是以前的战友互助打扫卫生吧。
啥子叫“三无一胡”??抗战时期就有这个词了,据说是薛岳长官造的。背后没有靠山,队伍没有实力,领导没有本事,还尼玛装比胡折腾。这路货色绝对的有碍观瞻,搁到新国家和旧帝国都是垃圾。活该被叛军和帝国军合伙剿灭。
正规军作战就是有效率,几天功夫战场卫生搞掂了。
与那些机枪都当成重武器的恶心下作民间渣渣武装相比,帝国军与前帝国军之间正规军对决才有技术含量。军人之间的战斗清爽洒脱的开打了。
应对帝国军重兵扫荡战术,叛军自然也是集结成重兵集团。重兵集团之间的碰撞,战火空前的激烈。
洒脱自在,绝不拖泥带水扭扭捏捏,叛军都知道绝无回头路。你叛了,那你就叛到底,即使输了战斗到死,昔日战友也敬你是条好汉。降了只会死的没有尊严。这就是蛮族帝国几百年野蛮统治给文明人血管里注入的强悍与勇敢。
那些连续几代都是高级将领的现任将军们挥洒着自己的军事技能,在这辽阔大地上恣意创作自己的传奇,也许他们将成为开国之君或千年名将。这是他们书写和创造历史的机会,必须好好把握。
看看他们异国同行们的荣耀历史吧:
(这卷是野史,洒家随便嘞,读者们开开眼看点真实历史吧,这事得接受,话难听,可那是现实啊)
袁世凯,大清一品大员,北洋提督,新军统领。这位袁大总统可是真正的民国大总统,孙文只是个做戏政客而已。
努尔哈赤,大明灭虏大将军,千户候,建州统制使。据说是明军名将李成梁品行不端酒后不慎……
朱皇帝88,朱元璋,多方考证此人出身元朝贵族,绝非要饭的,一说,犯了军法得罪权贵的大元正规军万夫长,另一说法,回回探马赤军统领,更离奇的说法,大元重要将领改头换面……总之,朱皇帝者,大元将领是也。
赵宋皇帝第一人,手握60万北周禁军指挥权,呵呵。
五代十国的皇帝都是节度使。
大唐李世民是大隋杨广的亲戚,还没出五福。(一起出道的那么多反王,咋就只剩下大隋太原军区李司令一家人了。)
大隋杨广他爹杨坚,热播电视剧《兰陵王》上的智慧将领,柱国将军,宇文邕皇帝的哥们。
(五胡乱朝酋长皇帝们可就略了)
两晋皇帝司马氏,司马懿督师的后代。司马懿督师他爹他爷爷,位列大汉朝九卿。这曹司令跟司马督师老早就认识了。这大汉朝还在的时候,因为曹司令不时的跟吕布董卓隔几天来场酒,这司马督师就鄙夷曹司令,严重的瞧不起。后来曹司令发达了,一场败仗就可以损失人家刘表攒了一辈子的军队,一点也不心疼。败退中,曹司令偶然遇到了当年当众辱骂他的司马督师,《新三国》这段剧情没处理好,当时人家曹司令可真是大气,对这位老相识可够意思。
两晋开国者,司马督师是大汉朝的大官员家族的后代,比乱政大宦官带大的曹操他爹牛多了,论大汉朝中文官势力可比袁绍家族强。
三国的刘皇叔,曹司令员,孙司令员。要是没了曹司令员,哪还有袁绍司令员,这位袁司令祖上三代都是司令员。
大汉朝,刘邦乡长,萧何县长,还有那些个落魄的楚国将军。萧何县长为何一直礼让刘邦乡长,因为刘邦他爹原来可是能见到楚王的。
最近《芈月传》抹黑白起将军,白起,又名公孙起,在位秦王的表兄弟,正牌子的王孙,首次出战手里就有一个师的队伍。不信可百度。白起不是狼人。魏冉也绝非野种,那是魏国国王他兄弟。那年那月的魏王,很黄很暴力了,把“孙俪”他妈给,然后有了这个兄弟。楚王不在乎。“女人嘛,本王有的是。只是这事,这事是不是得,得收点钱涅。魏国那兄弟,你给我两个城市,好不好。要不我也去你那里友好友好?”
本朝的粥总理从来都跟契卡的人很熟哦。这个黄埔军校ZZ部是个什么单位捏??
(综上所述,小草长成百米高美国红杉,没有任何可能,哪怕是比连中彩票100次还低的可能都没有。因为本来就不是同一个物种。)
想建立自己的王朝吗?
如果你这辈子这时候是李渊司令,杨坚军长,前进个两三步;如果你这时候是赵总司令,袁大统领,恭喜,那就是一小步嘛。在这些榜样典型的激励下,叛乱仍在继续。
几十年后的新国家这些都会被演义成为一部部历史戏剧。尤其是迪尔会战战役,极富戏剧色彩,一场贵族范的战役。
这种向前走几步的想法迪尔帝国军的一位守将也是有的。这是他暂时还没有足够的勇气。这位守将是帝国本族人中的异族人,可能是因为他妈太漂亮,他的将军老爸就他一个儿子。这位将军的儿子这时候已经是少将了,比他爸退役时矮了一级军衔。他的中将老爸去世的早,他又是杂种,爬到少将这个位子已经算是很不错了。可他还想迈一步,确切的说是向起义军那里迈。小时候的玩伴,那个总是跟他这个杂种一起被其他孩子欺负的异族人小孩就在城外。
此时的那位异族人小孩,帝国军军区大院里长大的帝国军前少将已经是叛军的集团军司令了,迪尔城外的敌军有一半是这位儿时发小的部下。
。。
5月流火,血似花红。帝国高层清楚,必须尽快扫平叛军,拖得越久叛军就越多。5月各个战区的帝国军与叛军展开了命运的决战,不惜一切代价的决战。对双方都是如此。
帝国军决定以迪尔为诱饵发起一次对叛军的歼灭战。计划是这样的:
先佯装败退,部队四散撤离,敞开防线露出口子,让迪尔暴露在敌军面前。敌军必然会进兵迪尔。帝国军精锐部队坚守迪尔,敌军必然会投入更多力量进攻迪尔。坚守直至敌军聚集的足够多,合拢防线缺口,部队四面合击迪尔城下之敌,歼灭之。这一战役方案被命名为迪尔会战。计划投入63万部队,预外又安排了10万人的预备队。
63万非预备队参战部队中,有两个军和多个独立师共计11万大军守卫迪尔。混血哥的那个军就在这10万守军之中。
。。。
5月10日,帝国军开始执行迪尔会战作战方案。如帝国军所愿,敌军上钩了。
5月15日,30万叛军齐聚迪尔城下。另有10万叛军部署在原来的缺口处。叛军军势浩大,远超帝国军预想。这几个月可没少招兵,有圣罗曼帝国提供武器,叛军不缺装备,重火力也多了。帝国军心理有些发毛了。决定再追加20万预备队。
5月16日,帝国军决定封闭突破口,发起围歼战役。当天,帝国军突破口两侧各投入了1个骑兵军对突破口叛军防御部队展开攻击。计划5月17日黄昏前封闭突破口。20万预备队正在赶来。这是能调用的最后的预备队了。
5月17,18日突破口作战极不顺利,损失惨重。
5月19日中午时分,帝国军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击溃了突破口之敌,几乎封闭了突破口。敌军装备了大量简易自动武器,两个骑兵军死伤殆尽,帝国军又投入了多个独立骑兵师和步兵师。但这已经没有意义了。
5月19日晨8时,迪尔守军发来电报称,我部宣布起义,我部自即日起脱离帝国军战斗序列,加入起义军。这意味着11万迪尔守军成了敌军。有6000余名官兵不愿起义,被解除武装关押,无人员伤亡。起义军在合适时机会无条件释放这些官兵。
5月19日下午14时,配备重炮的敌军再次向突破口发起攻击,黄昏时分突破口主要交通线被打通。据说是来自圣罗曼帝国的叛军军事顾问指挥后备部队发动了这场进攻。(战后学者研究发现这些后备部队总计才两个新编步兵军6万人。)
关键时刻,决战时分,帝国军前线司令部却没了去争取胜利的勇气。
5月19日下午15时,迪尔会战战役前线司令部司令阿史那路罗思上将下令防线后部队停止对迪尔展开合围行动,前线各部准备全线撤退。
不过当时这种情况下,帝国军若能坚持将迪尔会战进行下去,仍有可能歼灭叛军,至少是给叛军以惨重打击。11万“起义”新增叛军未必会参加战斗。城下敌军30万,帝国军当天黄昏可立即投入的攻击部队20万人,当时帝国军的战斗力强于充斥着新兵的叛军部队。次日可再投入20万,5月24日前,20万预备队能赶到战区。
帝国军有可能会赢,但那也只会是一场惨胜。帝国军队拼了血本赢了以后很怎么样,只会是更多的叛乱。帝国本族军队又少了,更加镇不住外族军队了。
“剩下的帝国本族军队很宝贵,不能在这场豪赌中湮灭掉。”前线司令部司令阿史那路罗思上将头脑还算清醒。那时帝国的最佳国策就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帝国本族部队撤回本族地区,解散帝国或者搞联邦。可那些封建帝王的头脑里哪里有联邦这个概念。
后历史档案解密,混血哥5月18日晚率部起义,另有一个独立师也被异教徒策反,将防区交给叛军,其余守军见胜利无望也加入了起义。未能如期封闭突破口和敌军大军围城造成守军对友军的信任严重动摇;敌军几天来在城下展示数十门来自圣罗曼帝国155重型榴弹炮造成了守军丧失了防守信心,守军最终选择了“起义”。
我军自4月份中旬起,将大批战备库存重炮交给仍未被我收编的叛军。亲我军的塔斯曼帝国叛军部队每个军都装备了18门或36门口径120mm以上的大口径火炮。那时可能还未形成战斗力,但这可是绝对征服一切眼球的。
这些大炮那粗大的炮管比任何忠义宣传、传统习惯更有说服力,也要比任何塔斯曼帝国陆军的轻型野战炮更有胜利的卖相,不用开口就能给叛军官兵空前的胜利信心。那些虚的假的忽悠人的破烂招牌在这些大炮无声的炮火中瞬间被炸得粉碎。对于谋生的平民,它们是极富号召力的招兵广告。这个世界,你得有实力人家才会跟你混。
B96年5月19日,塔斯曼帝国仅存的军工基地迪尔丢了,这意味着国产野战火炮供应断绝,国产枪械供应断绝。两个月后,塔斯曼帝国陆军残存部队开始逐步换装来自国际市场的“万国造装备”。
5月20日凌晨,帝国军开始了空前的大撤退,整条战线全线大撤退……有几支部队没撤,5月19日晚上就主动去了战线另一边。叛军很清楚帝国军的撤退时间路线,但没有采取任何军事行动。
5月20日下午,迪尔和周边地区已经是战线叛军一侧的后方地区。
5月21日上午6时,迪尔城中不愿参加起义的6000多帝国军官兵被无条件释放了,他们带着发还的武器穿越战线回到了帝国军战斗序列里。
不绅士的一幕上演了:
5月22日,塔斯曼帝国军事委员会执行皇帝的命令,逮捕了迪尔会战战役前线司令部司令阿史那路罗思上将。6月1日,这位上将被帝国最高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了枪决。他的罪名是“惧敌怯战”“擅离职守”“临阵脱逃”。可阿史那路罗思上将直到被逮捕的那一刻,仍然在前线指挥岗位上,那里距离敌军只有2公里,他甚至准备了自己亲自与敌军战斗的机枪。谁都明白,这是皇帝的意思,“杀一儆百”,高速“剩下的将军们,你们必须死战到底”。
平心而论,这位阿史那路罗思上将是皇族成员中极为优秀的将领,但绝不是唯一的皇族将军,合格的皇族将军很多。但他死后,其余的这些皇族将军都逐步放弃了军队指挥权。客观的讲,这颗击毙阿史那路基思上将的子弹为更多的帝国本族部队反叛创造了条件,加快了帝国的终结。
次年,阿史那路罗思上将在叛军建立的亚森斯坦国国防军军官大学任教。死的是个替身,军事法庭相关人员和上将的老部下联手做戏,救下了上将并以一支部队前线起义的方式把他送到了叛军那里。这些上将的老部下也在条件成熟后率部起义。
后记:
十年后,迪尔城守军中带头起义的混血哥为参加总统竞选放了大招——出书。这时的混血哥杂种少将应该被尊称为——尼采沃思洛浦主席,亚森斯坦共和国自由党主席,国家英雄,前国防部长……
沃思洛浦主席在他的《血之荣誉建国战争回忆录》一书中公开了那时那地迪尔城的情形。
B96年5月13日,前塔斯曼帝国仅存的军工重镇迪尔城被围了。围城的是前帝国军,其中的一位将领是沃思洛浦主席小时候的玩伴,同住一个军队家属区,现任国家经济部部长罗科尼奥森,这个罗科尼奥森也是头衔一大堆,也是总统竞选人。
(这哥俩一个守城,一个攻城,那时候就唱对台了,呵呵)
5月14日,两个好朋友,再次面对面,罗科尼奥森在迪尔城下办了个大炮展览会,尼采沃思洛浦应邀远距离参观。
当天,尼采沃思洛浦就睡不着了。看了他哥们主办的大炮展,混血哥当然有想法了。原先以为人家是步枪加步兵,炮灰配逗比。现在看来自己才是炮灰,塔斯曼帝国就是一个逗比。
“我为了不让城里的民众遭受炮轰,我为了这座城市和她的文化不被战火焚毁”…………总之煽情的一堆,总之“我沃思洛浦主席救了一个城的人和我所有的战友””这是我应该做的我本来可以做得更多。……“
5月15号这哥俩就进行了秘密接触。直到16号尼采沃思洛浦看了他妈一趟之后才坚决的下了决心。“为了人民,”当年的混血哥,现在的尼采沃思洛浦主席豁出去了。兵变。17日,部下商谈一致同意起义。
18日黄昏18时,塔斯曼帝国陆军第31步兵军宣布,“我部自即刻起,起义!”,“我部脱离塔斯曼帝国陆军战斗序列,不再服从该军事系统的指挥调遣。”,“自即刻起,我部为人民而战!!”。
5月26日,当年的沃思洛浦主席被任命为亚森斯坦共和国第4集团军司令,部队就是城里所有的起义部队,他也有自己的集团军了,他可以为解放人民而战了。
此后,亚森斯坦共和国第4集团军独立完成了解放果洛城、萨尔城、鲁尼谷地等重要地区的战斗……
我亚森斯坦共和国第4集团军在沃思洛浦主席领导下浴血奋战,………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向人民致敬。
……
激动吧,混血哥沃思洛浦主席貌似真的要当总统了。别急还得继续拉票。要制造绝度压倒优势的得票率。
书里还有大招,绝对的高档次隐私——沃思洛浦主席已故母亲竟然是,竟然是圣苏妮亚人,是个迷航的圣苏妮亚小渔民,打渔误入帝国境内,她和父亲都被帝国军抓了。万恶的塔斯曼帝国军打死了沃思洛浦主席的姥爷,把沃思洛浦主席他妈上交给上级了。沃思洛浦主席,绝对的贫下中农出身,是给咱劳动人民说话的……
还有,从法律上讲,这个沃思洛浦主席可是联合帝国的公民啊!!联合帝国是咱亚森斯坦共和国的老大啊!!
后来,混血哥沃思洛浦主席光荣的成为了亚森斯坦共和国第二人民选总统。
这位沃思洛浦主席,走对了路,迈对了步,还有那么点血统,怎能让我联合帝国不扶持……
在沃思洛浦主席的第二个任期里,亚森斯坦共和国举行了全民公投,96.4%的公民愿意让该国作为一个自由省并入联合帝国。虽有,依照该国宪法,亚森斯坦共和国并入联合帝国。
自此,我国吃掉了前塔斯曼帝国80%的领土。想来味道也实在是好极了,只可惜嘴边上再也没有这么肥的肉了。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想当总统,你得有种,还得有为,最重要的是,你必须得有后台还得全心全意为了后台利益。后台利益高于一切!!
(本章及下章将讲述塔斯曼帝国灭亡过程中,帝国内战的四场关键性战役,原想以“四战”为名,但“勇气”“赏钱”两题,一针见血,揭出本质。)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出自《孙子兵法》第一篇《计篇》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不能不认真地观察和对待。
这里所说的“兵”,指的是“战争”、“国防”和“军队”。兵凶战危,战争是人类社会最残酷的竞争。它是解决民族问题政治问题的最后手段,它用实力说话,它用流血的方式来最终强迫失败者臣服,甚至死亡。战争的结局,直接决定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命运,并且是用“生”与“死”、“存”与“亡”这种最惨痛的代价和最极端的选择来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当你在战争中失败,必须接受“死”与“亡”的现实,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也没有改正错误的机会。塔斯曼帝国灭亡多年后,经历过当年“死”与“亡”的极少数幸存者,参加过这场民族独立战争获得民族独立生存权益的胜利者,将依照时间顺序与我们一起还原这场帝国内战中那四场至关重要的战役。
第一场战役——扎马山谷战役。(此地大致地理位置类似于历史上迦太基战略要地,扎马)
塔斯曼帝国的异教徒城市维拉,位于内海半岛上,三面环海,海对面不远就是敌对国家的军事要塞和海军基地。B世纪96年1月1日,这里发生了一场伟大的“叛乱”,可谓是起义军的诞生之战。作为军事工业重镇城市维拉的英勇市民及附近六万之众的帝国外族边防军队一起背弃了帝国。维拉守军开帝国外族军队大规模反叛帝国之首,这可是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堪比黄花岗,南昌。自此,帝国军的炮灰们终于有了勇气,大批外族帝国军勇敢地走向了起义……起义军也随着这些起义诞生,壮大,一步步成为能独立与帝国军抗衡的力量,被奴役众民族自己的人民武装。
塔斯曼帝国西部地区的米尔族神圣自由军就是一支人民武装,一支正陷入与塔斯曼帝国军苦战的起义武装。
这支部队的基干力量来自于光荣起义的三个原塔斯曼帝国米尔族军队独立骑兵师。这是帝国西部还没来得及改步兵的骑兵部队之一。米尔族是牧马人,他们从不缺喂马的草料。B96年的三月三十日,塔斯曼帝国西部军区命令这三个独立师做好开拔准备,赴东部平叛。具体的起义诱因,当时的真实情形谁也记不清了。这事的说法也很多:这三个独立师没拿到白银发的开拔军饷,用废纸纸币发的;附近的米尔族人有人叛乱,对其渗透策反;三个师长从军内其他渠道得知战况不利,他们的部队将作为炮灰;这一地区帝国本族部队早都调走去东边平叛了,可以………总之,他们果断反了。
四月二日,这些米尔族独立师起义了。三个起义独立师资格最老也是军事能力最强的师长阿龙卡曼被推举为起义军领袖。当地为米尔族聚居区,起义队伍几天内就扩展至近七万之众,新加入小伙子们自带刀枪,很多还带了两匹马。为便于指挥,三个起义师长将部队扩编为三个骑兵军,军辖三个师,师辖四个团,团辖八个骑兵连和机枪连、特务连共十个连,兵员1700人乘马2000匹。
这三个师只有少量的备用武器,这导致了起义军中占总数半数以上的新兵是没有制式装备的。好在这些来自草原牧民的士兵都带着家里用的土家伙,打起来还不至于上演马刀挥舞。起义军每个士兵都有两件以上武器,马刀加长短土枪,马刀加帝国军制式枪支。本乡本族自家人,也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了。可同样出身于草原骑兵的帝国本族军也不是吃素的。
从4月10日开始,起义军见识了帝国本族军的“不凡武功”。
4月10日凌晨,多处起义军营地遭到了突袭,众多还在睡觉的起义军在突如而至的厄运中结束了起义生涯。当天,毫无准备的起义军队伍被帝国本族军队精锐骑兵横扫。当天,起义军被成建制的消灭了三分之一。
帝国本族军的骑兵不是一个月前调走了吗?明明亲眼看见他们开拔经过这里的。难道是帝国本族骑兵部队半路又折了回来了?
这一地区的帝国本族骑兵部队是被调走了,也没有回来。这些骑兵是来自西部军区南侧边境的帝国边防军,一位少将军长指挥的两个骑兵师。他们本来也奉命开拔去东部平叛,途中接到上级命令“灭了后方的火再走。”在西部军区确认叛乱情况属实后,离叛军最近的帝国本族军队就是这两个师了,他们被付以重任。第一天确实打得很棒,边防军,果然出手不凡。
……
一天就被歼灭了两万人。“这仗不好打啊!”其实与起义军作战的帝国军也深有同感,四月十号这天他们也遭遇了不小的伤亡。米尔人也是彪悍的马上民族,可不是那些农耕地区的两脚羊。早上的突袭中,没有拿到武器的米尔族士兵竟然用自己当绊马索,给战友创造歼敌条件。在敌军突袭中,米尔族人没有一个逃的,全部是战斗到底,战斗到死。到了下午,完全成了双方的对攻,硬碰硬。帝国军仗着师属独立骑兵营的重机枪才撑住局面,米尔人成建制的迎着密集子弹挥舞着马刀冲击,丝毫不退。“这是炮灰军吗??怎么这么能打??”
为自己而战,谁都这样能打。此后几天,双方多次交手,互有胜负。
4月17日,前帝国军师长起义军领袖阿龙卡曼从他仍在帝国军中的朋友那里得到一个很糟的消息——帝国西部军区增派了援军,三个骑兵师,五日内到。随后将发起对他的歼灭性战役。
生死攸关的时刻,阿龙卡曼想起一个地方,决定冒险赌一把,利用目前仅有的兵力优势立即对当面之敌发起决战。马上动手,一分钟都不能耽搁。
4月18日凌晨,阿龙卡曼组织的起义军精锐骑兵部队约1000余人袭击了帝国军的补给屯放点。帝国军丝毫不客气的包围了这些起义军精锐,早有准备的阿龙卡曼不含糊,附近等待的第二梯队2000人出击,这支起义军骑兵及时赶到,打破包围救走了战友,朝着战区帝国军属于控制区的扎马山谷方向撤离。帝国军的指挥官很恼火,见敌军逃跑的方向是友军控制地区,两个师的主力放心大胆的追了出去。
当天上午10时,起义军逃入扎马山谷,帝国军兵分两路,堵住南北谷口,那个山谷两边山势陡峻,只有南北两个出口骑兵可以出入。这里已临近沙漠,军事地图显示山谷中没有水,敌军好像也没带水。帝国军决定,等上一个中午,下午甚至临近黄昏再反起攻击,要么全歼敌军,要么缴获敌军战马。
下午15时,帝国军杀进山谷。可起义军并没有因为劳累干渴而不堪一击(当天凌晨马队运的水和干粮就放那里了),帝国军似乎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不到16时,两处谷口的帝国军发现自己也被包围了,被夹击了。他们只好转攻为守,两面应敌,后悔没带炮过来,独立骑兵营也只带去了一个。主力所在山口的师属独立骑兵营架起重机枪,发挥自己的火力优势打击敌军,起义军不断往上冲,人马死尸遍地,其状甚惨……主力部队打得很欢,助攻部队那边却因为没有自动火力很快就没了动静。
临近下午16时50分,机枪没子弹了,帝国军骑兵冲出去跟人数绝对占优的起义军展开马刀对砍……
当晚,起义军夜袭了帝国军的营地,缴获了大批重武器。
至此,奉命来这里镇压阿龙卡曼起义军武装的两个塔斯阿曼帝国军骑兵师被起义军全数歼灭。
阿龙卡曼赢了,名声大震,周边呼应者四起,不断有人慕名而来加入这支起义军。
几天后,4月22日,第二批镇压部队如期赶到,这三个骑兵师中有一个是外族人骑兵师。受阿龙卡曼这次胜利鼓舞,这个外族人骑兵师战场起义加入起义军。其余两个帝国本族人骑兵师只能采取防守态势,在交通线和核心城镇筑垒防御,坚守不出。起义军趁势坐大,并于次月切断了守军的补给。
4月24日,起义的南部边防军某外族骑兵独立师加入阿龙卡曼起义军队伍。
自4月下旬起,帝国军主力忙于剿灭南部边疆地区的叛乱,完全忽略了这支起义军。这支起义军趁机做大。
5月10日,起义军发展成为一支十万人的武装力量,拥有火炮近百门。
5月13日,起义军对该地区的帝国本族军队发起了歼灭战。
5月中旬,塔斯曼帝国国内已是烽火遍地,无暇顾及这支非重要地区的杂牌武装,帝国参谋部把这支武装排到了打击序列的最后位置。
6月中旬,帝国参谋部再次关注这支起义军时,帝国高层惊奇的发现,这支军队的规模早已超乎他们想象。
6月下旬,这支起义军发展到作战部队三十万人之众,拥有4个大编制骑兵军,一个独立炮兵师,一个精锐独立骑兵师的强大武装力量,成为帝国西部地区的“主要叛军”。
此时的帝国军忙于平定东部的叛乱,短期内无法抽调足够的兵力,现有机动兵力几乎不可能剿灭该部,只得抽调拼凑新编了30万大军,部署于起义地区东南侧翼,以期能够防范牵制该部。而临危受命作为这30万大军指挥官,曾饱受皇族上级压制的帝国陆军中将,阿卡那托雷于B96年7月底自立为帝国皇帝,后来的历史学术界称此人为“7月皇帝”。这位阿卡那托雷自始至终没有向任何方面投降,但他自立为皇帝、划疆土自治、设置疆土内官员、制定并推行自治法律等一系列高大上作为,给帝国造成的损害远甚于任何投降或叛变将领。
“自立为皇帝的都有了,这样搞都可以。那么我们私自通敌,我们向敌军投降,我们战地起义,我们率部叛变,怎么就不可以,又有什么不可以!!”
扎马山谷战役就是起义军独立抗衡帝国军并取得胜利的第一战,意义不凡。尽管那是一次皮洛士式胜利。(西方谚语,意指代价高昂的胜利,得不偿失的胜利,白话汉语或可译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小说中的起义军比这还要惨。)
附:帝国军骑兵师编制
骑兵师辖三个骑兵团,一个炮兵营,一个师属独立骑兵营;每团4营,每营4连,每连2排,每排2班,每班士兵14名。全团共有战斗兵896名,另有勤杂兵596名,备补兵108名,战马1056匹。炮营装备可拆可驮载的80毫米榴弹炮18门。独立骑兵营辖一个骑兵连和三个重机枪连(全营18挺13毫米重机枪,马匹驮载),全师官兵6400余名,乘马驮马共计7000余匹。骑兵师骑兵单兵轻武器方面极为精良,每人配备有三大件,短步枪1支,左轮手枪1支及弯刀1把。
该型师属于典型的冲击型骑兵师,又叫兵力冲击型骑兵师。在团一级及团以下自动火力配置上严重不足,因此无法在防守作战中发挥同等级别步兵部队的防御作用。
。。
第二场战役——迪尔会战。
B96年,塔斯曼帝国亡国之年。那一年的帝国历史以叛乱作为开始。
B96年1月1日,工业重镇城市,异教徒城市维拉,一次极为经典的外援型叛乱。次月,帝国确信,维拉真的丢了。
维拉丢了,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对帝国国防力量来说,维拉实在是太重要了。帝国陆军所有的重型大口径机枪和弹药,所有的自产100毫米加农炮以及炮弹也都来自维拉。
貌似从此就必须要花钱国外买枪炮喽??那时还不至于到那步。
塔斯曼帝国在内地迪尔还有另一处军工生产基地,但迪尔的产量和重要程度都不及维拉。维拉生产100毫米野炮及少量炮弹,13毫米口径重机枪及该机枪子弹和少量6毫米口径步枪;迪尔生产80毫米火炮,配用的80毫米炮弹,各种弹种的100毫米炮弹,轻机枪,步枪及其配用的6毫米口径子弹,弹药生产能力基本都被配置在迪尔。
维拉丢了,还有迪尔。短期内帝国陆军部队不会沦为无武装的羔羊。
时间转眼到了4月份中旬,随着叛乱愈演愈烈,原来在绝对安全地区的军工重镇迪尔距离平叛前线越来越近了。
几乎所有外族人都看出来了,帝国的平叛,越平越叛,叛军逆贼越剿越多。很多还暂时在帝国统治区的外族人都有想法了。作为外族地区的维拉也不列外,这里军工厂的异教徒技术工人很多都是维拉调来的。他们通过种种渠道了解到塔斯曼帝国并不是自己吹嘘的那么强大,也很清楚这很可能是帝国最后的日子了。
。。
帝国军很清楚仅存军工基地迪尔城的重要性,同样来自帝国军系统的叛军也很清楚这一点,尤其是那些得不到某大国武器供给的叛军,更是对迪尔这个军工基地垂涎三尺。
4月中旬,扎马山谷战役,叛军胜利。胜利的是一支没有某大国作为靠山,没有任何军火接济,完全靠自己的叛军。各路叛军为此军心士气大振。
4月底,各种性质的叛军都开始了主动进攻。连那些从没当过正规军,更没有任何外国靠山,堪称地摊最低档次的部族武装叛军也敢于主动攻击帝国军了。八方有难四处起火,帝国军必然是兵力捉襟见肘。
为应对这一困局,帝国军果断放弃了没有价值的地区,收拢集中兵力,转入重点防御,重点进攻相结合的重兵集团攻防模式。军工重镇迪尔就是重点防御地区中的防御重点。
帝国军这边是集中兵力重点防御重点进攻,起义军或者说叛军那边不少队伍却都进入了狗胆包天模式。
很多部族武装面对优势帝国军也敢打,结果只能是在抱团的帝国军石头面前充当破碎的鸡蛋,然后被帝国军的反击一扫而光,顺利剿灭之。
很多草根起义者领导的梦之队起义军,妄想凭借那点实力改天换地弄个国,主动出击暴露目标,或是集体做梦洗脑开会,多数结果都是被帝国军瞬间剿灭。值得一提的是,有相当的这种草根梦之队还是被前帝国军剿灭的,理由是阻碍交通有损市容拒不服从管理等等。三无一胡的暴乱渣渣谁都看着恶应人,算是以前的战友互助打扫卫生吧。
啥子叫“三无一胡”??抗战时期就有这个词了,据说是薛岳长官造的。背后没有靠山,队伍没有实力,领导没有本事,还尼玛装比胡折腾。这路货色绝对的有碍观瞻,搁到新国家和旧帝国都是垃圾。活该被叛军和帝国军合伙剿灭。
正规军作战就是有效率,几天功夫战场卫生搞掂了。
与那些机枪都当成重武器的恶心下作民间渣渣武装相比,帝国军与前帝国军之间正规军对决才有技术含量。军人之间的战斗清爽洒脱的开打了。
应对帝国军重兵扫荡战术,叛军自然也是集结成重兵集团。重兵集团之间的碰撞,战火空前的激烈。
洒脱自在,绝不拖泥带水扭扭捏捏,叛军都知道绝无回头路。你叛了,那你就叛到底,即使输了战斗到死,昔日战友也敬你是条好汉。降了只会死的没有尊严。这就是蛮族帝国几百年野蛮统治给文明人血管里注入的强悍与勇敢。
那些连续几代都是高级将领的现任将军们挥洒着自己的军事技能,在这辽阔大地上恣意创作自己的传奇,也许他们将成为开国之君或千年名将。这是他们书写和创造历史的机会,必须好好把握。
看看他们异国同行们的荣耀历史吧:
(这卷是野史,洒家随便嘞,读者们开开眼看点真实历史吧,这事得接受,话难听,可那是现实啊)
袁世凯,大清一品大员,北洋提督,新军统领。这位袁大总统可是真正的民国大总统,孙文只是个做戏政客而已。
努尔哈赤,大明灭虏大将军,千户候,建州统制使。据说是明军名将李成梁品行不端酒后不慎……
朱皇帝88,朱元璋,多方考证此人出身元朝贵族,绝非要饭的,一说,犯了军法得罪权贵的大元正规军万夫长,另一说法,回回探马赤军统领,更离奇的说法,大元重要将领改头换面……总之,朱皇帝者,大元将领是也。
赵宋皇帝第一人,手握60万北周禁军指挥权,呵呵。
五代十国的皇帝都是节度使。
大唐李世民是大隋杨广的亲戚,还没出五福。(一起出道的那么多反王,咋就只剩下大隋太原军区李司令一家人了。)
大隋杨广他爹杨坚,热播电视剧《兰陵王》上的智慧将领,柱国将军,宇文邕皇帝的哥们。
(五胡乱朝酋长皇帝们可就略了)
两晋皇帝司马氏,司马懿督师的后代。司马懿督师他爹他爷爷,位列大汉朝九卿。这曹司令跟司马督师老早就认识了。这大汉朝还在的时候,因为曹司令不时的跟吕布董卓隔几天来场酒,这司马督师就鄙夷曹司令,严重的瞧不起。后来曹司令发达了,一场败仗就可以损失人家刘表攒了一辈子的军队,一点也不心疼。败退中,曹司令偶然遇到了当年当众辱骂他的司马督师,《新三国》这段剧情没处理好,当时人家曹司令可真是大气,对这位老相识可够意思。
两晋开国者,司马督师是大汉朝的大官员家族的后代,比乱政大宦官带大的曹操他爹牛多了,论大汉朝中文官势力可比袁绍家族强。
三国的刘皇叔,曹司令员,孙司令员。要是没了曹司令员,哪还有袁绍司令员,这位袁司令祖上三代都是司令员。
大汉朝,刘邦乡长,萧何县长,还有那些个落魄的楚国将军。萧何县长为何一直礼让刘邦乡长,因为刘邦他爹原来可是能见到楚王的。
最近《芈月传》抹黑白起将军,白起,又名公孙起,在位秦王的表兄弟,正牌子的王孙,首次出战手里就有一个师的队伍。不信可百度。白起不是狼人。魏冉也绝非野种,那是魏国国王他兄弟。那年那月的魏王,很黄很暴力了,把“孙俪”他妈给,然后有了这个兄弟。楚王不在乎。“女人嘛,本王有的是。只是这事,这事是不是得,得收点钱涅。魏国那兄弟,你给我两个城市,好不好。要不我也去你那里友好友好?”
本朝的粥总理从来都跟契卡的人很熟哦。这个黄埔军校ZZ部是个什么单位捏??
(综上所述,小草长成百米高美国红杉,没有任何可能,哪怕是比连中彩票100次还低的可能都没有。因为本来就不是同一个物种。)
想建立自己的王朝吗?
如果你这辈子这时候是李渊司令,杨坚军长,前进个两三步;如果你这时候是赵总司令,袁大统领,恭喜,那就是一小步嘛。在这些榜样典型的激励下,叛乱仍在继续。
几十年后的新国家这些都会被演义成为一部部历史戏剧。尤其是迪尔会战战役,极富戏剧色彩,一场贵族范的战役。
这种向前走几步的想法迪尔帝国军的一位守将也是有的。这是他暂时还没有足够的勇气。这位守将是帝国本族人中的异族人,可能是因为他妈太漂亮,他的将军老爸就他一个儿子。这位将军的儿子这时候已经是少将了,比他爸退役时矮了一级军衔。他的中将老爸去世的早,他又是杂种,爬到少将这个位子已经算是很不错了。可他还想迈一步,确切的说是向起义军那里迈。小时候的玩伴,那个总是跟他这个杂种一起被其他孩子欺负的异族人小孩就在城外。
此时的那位异族人小孩,帝国军军区大院里长大的帝国军前少将已经是叛军的集团军司令了,迪尔城外的敌军有一半是这位儿时发小的部下。
。。
5月流火,血似花红。帝国高层清楚,必须尽快扫平叛军,拖得越久叛军就越多。5月各个战区的帝国军与叛军展开了命运的决战,不惜一切代价的决战。对双方都是如此。
帝国军决定以迪尔为诱饵发起一次对叛军的歼灭战。计划是这样的:
先佯装败退,部队四散撤离,敞开防线露出口子,让迪尔暴露在敌军面前。敌军必然会进兵迪尔。帝国军精锐部队坚守迪尔,敌军必然会投入更多力量进攻迪尔。坚守直至敌军聚集的足够多,合拢防线缺口,部队四面合击迪尔城下之敌,歼灭之。这一战役方案被命名为迪尔会战。计划投入63万部队,预外又安排了10万人的预备队。
63万非预备队参战部队中,有两个军和多个独立师共计11万大军守卫迪尔。混血哥的那个军就在这10万守军之中。
。。。
5月10日,帝国军开始执行迪尔会战作战方案。如帝国军所愿,敌军上钩了。
5月15日,30万叛军齐聚迪尔城下。另有10万叛军部署在原来的缺口处。叛军军势浩大,远超帝国军预想。这几个月可没少招兵,有圣罗曼帝国提供武器,叛军不缺装备,重火力也多了。帝国军心理有些发毛了。决定再追加20万预备队。
5月16日,帝国军决定封闭突破口,发起围歼战役。当天,帝国军突破口两侧各投入了1个骑兵军对突破口叛军防御部队展开攻击。计划5月17日黄昏前封闭突破口。20万预备队正在赶来。这是能调用的最后的预备队了。
5月17,18日突破口作战极不顺利,损失惨重。
5月19日中午时分,帝国军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击溃了突破口之敌,几乎封闭了突破口。敌军装备了大量简易自动武器,两个骑兵军死伤殆尽,帝国军又投入了多个独立骑兵师和步兵师。但这已经没有意义了。
5月19日晨8时,迪尔守军发来电报称,我部宣布起义,我部自即日起脱离帝国军战斗序列,加入起义军。这意味着11万迪尔守军成了敌军。有6000余名官兵不愿起义,被解除武装关押,无人员伤亡。起义军在合适时机会无条件释放这些官兵。
5月19日下午14时,配备重炮的敌军再次向突破口发起攻击,黄昏时分突破口主要交通线被打通。据说是来自圣罗曼帝国的叛军军事顾问指挥后备部队发动了这场进攻。(战后学者研究发现这些后备部队总计才两个新编步兵军6万人。)
关键时刻,决战时分,帝国军前线司令部却没了去争取胜利的勇气。
5月19日下午15时,迪尔会战战役前线司令部司令阿史那路罗思上将下令防线后部队停止对迪尔展开合围行动,前线各部准备全线撤退。
不过当时这种情况下,帝国军若能坚持将迪尔会战进行下去,仍有可能歼灭叛军,至少是给叛军以惨重打击。11万“起义”新增叛军未必会参加战斗。城下敌军30万,帝国军当天黄昏可立即投入的攻击部队20万人,当时帝国军的战斗力强于充斥着新兵的叛军部队。次日可再投入20万,5月24日前,20万预备队能赶到战区。
帝国军有可能会赢,但那也只会是一场惨胜。帝国军队拼了血本赢了以后很怎么样,只会是更多的叛乱。帝国本族军队又少了,更加镇不住外族军队了。
“剩下的帝国本族军队很宝贵,不能在这场豪赌中湮灭掉。”前线司令部司令阿史那路罗思上将头脑还算清醒。那时帝国的最佳国策就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帝国本族部队撤回本族地区,解散帝国或者搞联邦。可那些封建帝王的头脑里哪里有联邦这个概念。
后历史档案解密,混血哥5月18日晚率部起义,另有一个独立师也被异教徒策反,将防区交给叛军,其余守军见胜利无望也加入了起义。未能如期封闭突破口和敌军大军围城造成守军对友军的信任严重动摇;敌军几天来在城下展示数十门来自圣罗曼帝国155重型榴弹炮造成了守军丧失了防守信心,守军最终选择了“起义”。
我军自4月份中旬起,将大批战备库存重炮交给仍未被我收编的叛军。亲我军的塔斯曼帝国叛军部队每个军都装备了18门或36门口径120mm以上的大口径火炮。那时可能还未形成战斗力,但这可是绝对征服一切眼球的。
这些大炮那粗大的炮管比任何忠义宣传、传统习惯更有说服力,也要比任何塔斯曼帝国陆军的轻型野战炮更有胜利的卖相,不用开口就能给叛军官兵空前的胜利信心。那些虚的假的忽悠人的破烂招牌在这些大炮无声的炮火中瞬间被炸得粉碎。对于谋生的平民,它们是极富号召力的招兵广告。这个世界,你得有实力人家才会跟你混。
B96年5月19日,塔斯曼帝国仅存的军工基地迪尔丢了,这意味着国产野战火炮供应断绝,国产枪械供应断绝。两个月后,塔斯曼帝国陆军残存部队开始逐步换装来自国际市场的“万国造装备”。
5月20日凌晨,帝国军开始了空前的大撤退,整条战线全线大撤退……有几支部队没撤,5月19日晚上就主动去了战线另一边。叛军很清楚帝国军的撤退时间路线,但没有采取任何军事行动。
5月20日下午,迪尔和周边地区已经是战线叛军一侧的后方地区。
5月21日上午6时,迪尔城中不愿参加起义的6000多帝国军官兵被无条件释放了,他们带着发还的武器穿越战线回到了帝国军战斗序列里。
不绅士的一幕上演了:
5月22日,塔斯曼帝国军事委员会执行皇帝的命令,逮捕了迪尔会战战役前线司令部司令阿史那路罗思上将。6月1日,这位上将被帝国最高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了枪决。他的罪名是“惧敌怯战”“擅离职守”“临阵脱逃”。可阿史那路罗思上将直到被逮捕的那一刻,仍然在前线指挥岗位上,那里距离敌军只有2公里,他甚至准备了自己亲自与敌军战斗的机枪。谁都明白,这是皇帝的意思,“杀一儆百”,高速“剩下的将军们,你们必须死战到底”。
平心而论,这位阿史那路罗思上将是皇族成员中极为优秀的将领,但绝不是唯一的皇族将军,合格的皇族将军很多。但他死后,其余的这些皇族将军都逐步放弃了军队指挥权。客观的讲,这颗击毙阿史那路基思上将的子弹为更多的帝国本族部队反叛创造了条件,加快了帝国的终结。
次年,阿史那路罗思上将在叛军建立的亚森斯坦国国防军军官大学任教。死的是个替身,军事法庭相关人员和上将的老部下联手做戏,救下了上将并以一支部队前线起义的方式把他送到了叛军那里。这些上将的老部下也在条件成熟后率部起义。
后记:
十年后,迪尔城守军中带头起义的混血哥为参加总统竞选放了大招——出书。这时的混血哥杂种少将应该被尊称为——尼采沃思洛浦主席,亚森斯坦共和国自由党主席,国家英雄,前国防部长……
沃思洛浦主席在他的《血之荣誉建国战争回忆录》一书中公开了那时那地迪尔城的情形。
B96年5月13日,前塔斯曼帝国仅存的军工重镇迪尔城被围了。围城的是前帝国军,其中的一位将领是沃思洛浦主席小时候的玩伴,同住一个军队家属区,现任国家经济部部长罗科尼奥森,这个罗科尼奥森也是头衔一大堆,也是总统竞选人。
(这哥俩一个守城,一个攻城,那时候就唱对台了,呵呵)
5月14日,两个好朋友,再次面对面,罗科尼奥森在迪尔城下办了个大炮展览会,尼采沃思洛浦应邀远距离参观。
当天,尼采沃思洛浦就睡不着了。看了他哥们主办的大炮展,混血哥当然有想法了。原先以为人家是步枪加步兵,炮灰配逗比。现在看来自己才是炮灰,塔斯曼帝国就是一个逗比。
“我为了不让城里的民众遭受炮轰,我为了这座城市和她的文化不被战火焚毁”…………总之煽情的一堆,总之“我沃思洛浦主席救了一个城的人和我所有的战友””这是我应该做的我本来可以做得更多。……“
5月15号这哥俩就进行了秘密接触。直到16号尼采沃思洛浦看了他妈一趟之后才坚决的下了决心。“为了人民,”当年的混血哥,现在的尼采沃思洛浦主席豁出去了。兵变。17日,部下商谈一致同意起义。
18日黄昏18时,塔斯曼帝国陆军第31步兵军宣布,“我部自即刻起,起义!”,“我部脱离塔斯曼帝国陆军战斗序列,不再服从该军事系统的指挥调遣。”,“自即刻起,我部为人民而战!!”。
5月26日,当年的沃思洛浦主席被任命为亚森斯坦共和国第4集团军司令,部队就是城里所有的起义部队,他也有自己的集团军了,他可以为解放人民而战了。
此后,亚森斯坦共和国第4集团军独立完成了解放果洛城、萨尔城、鲁尼谷地等重要地区的战斗……
我亚森斯坦共和国第4集团军在沃思洛浦主席领导下浴血奋战,………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向人民致敬。
……
激动吧,混血哥沃思洛浦主席貌似真的要当总统了。别急还得继续拉票。要制造绝度压倒优势的得票率。
书里还有大招,绝对的高档次隐私——沃思洛浦主席已故母亲竟然是,竟然是圣苏妮亚人,是个迷航的圣苏妮亚小渔民,打渔误入帝国境内,她和父亲都被帝国军抓了。万恶的塔斯曼帝国军打死了沃思洛浦主席的姥爷,把沃思洛浦主席他妈上交给上级了。沃思洛浦主席,绝对的贫下中农出身,是给咱劳动人民说话的……
还有,从法律上讲,这个沃思洛浦主席可是联合帝国的公民啊!!联合帝国是咱亚森斯坦共和国的老大啊!!
后来,混血哥沃思洛浦主席光荣的成为了亚森斯坦共和国第二人民选总统。
这位沃思洛浦主席,走对了路,迈对了步,还有那么点血统,怎能让我联合帝国不扶持……
在沃思洛浦主席的第二个任期里,亚森斯坦共和国举行了全民公投,96.4%的公民愿意让该国作为一个自由省并入联合帝国。虽有,依照该国宪法,亚森斯坦共和国并入联合帝国。
自此,我国吃掉了前塔斯曼帝国80%的领土。想来味道也实在是好极了,只可惜嘴边上再也没有这么肥的肉了。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想当总统,你得有种,还得有为,最重要的是,你必须得有后台还得全心全意为了后台利益。后台利益高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