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耗死它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天翼小说网 www.ty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殿下此举,定然能让高句丽不再成为威胁。”何龙心悦诚服的开口,“比在下的手段高明多了,杀戮确实不能解决问题。”
“知道就好!”司马季呵呵一笑有些引为知己的道,“事情从来都不复杂,就看怎么解决了,不过抓人修工程不过是权宜之计,这个天下最终会是什么样子,最终还是要看我们自己!本王向来对胡汉是一视同仁的,不会区别对待。”
因为晋朝在历史上是少见人口不足的朝代,司马季只能暂时寻求一下外力的发展。不过这种薅羊毛并不可持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专门靠抢劫发展起来的,是发展起来之后才会去抢劫。
一旦人口可以承受大工程了,到时候这些大运河、万里长城这种工程,还是要国人来做,虽然说出来不好听,但这就是中国的命运。
就如同中国的人口基数不可能去殖民一样,像是高句丽这种几十万人口的势力,就算都被压榨到死,也不可能给晋朝有根本上的改观,抢劫必然不长久。压榨晋人就比压榨这些外族人容易的多了,人口基数够大,怎么压榨都可以。
燕王明白这一点,在压榨晋人的时候同时会压榨胡人,如果到时候要拉拢的时候他也会同时拉拢,只不过目前是处在压榨阶段。
至于洛阳那边更不是问题,我大晋又不提倡儒家,玄学大师不在乎这种细枝末节,想压榨就压榨,不用找理由包装这种无耻行为。
在把附近的高句丽人抓完了之后,很快司马季就让平州军转移了目标,主要是三种方向一个目的,收粮、打猎、摸鱼,最终的目的是积累粮草。
理论上燕王希望高句丽第二天就被灭掉,但是他必须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准备这个东西么,多长时间都不嫌多。
司马季太知道东北的环境了,一万多人只要不在防寒上出问题,哪怕是天寒地冻也绝对饿不死,如果他也像是隋朝来个百万大军一起进攻,那粮草问题肯定会非常紧迫,战争时间也不可能太长,因为一旦寒冬降临,百万大军除了饿死别无他法,但一万多人么,别指望粮草不够就撤退。
东北这个环境容易出渔猎民族,很抱歉,司马季也是东北人,他也是在这种环境当中长大的,渔猎民族会的东西因为时代原因他可能不全会,但环境没有改,他可以指导会这种技能的古代人,来适应这种环境。
“虽说这里气候寒冷,但是也必须承认,这里的鱼真大,味道也更好。”重度挑食者燕王司马季,正在喂侍女吃饭,毫无战争当中的王侯风范。
这玩意在他的家乡叫细鳞鱼,不过他并不知道这种鱼的学名,而且已经很少见了。因为东北这种环境,冷热交替明显,动植物的生长周期比内地要长一些。好处就是长的生长周期必然会导致食物更加可口。
一年三熟的水稻就是没有一年一熟的水稻好吃,这是必然的。
“殿下,奴婢被殿下宠爱,真是上辈子修的福分。”小侍女看着司马季的眼光都异彩连连,现在觉得下体也不这么疼痛了,还能继续侍寝。
“本王着急了一点,没有考虑到你的身体,来张嘴!”拿着筷子把鱼肉放进侍女的口中,司马季露出一副满意的微笑,“你已经是本王的人,就不用这么拘束,回去之后记得把手链换掉,身份不同了知道么?等到大军将粮草积累完毕,本王还要出征,你们姐妹就呆在这里,等候本王凯旋归来。”
其实这种事情都是巧惜做的,现在她不在身边司马季才知道麻烦。燕王府的侍女手链上因为不同的配色,能看出来这个侍女燕王有没有碰过。身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言人,这招就是司马季想出来的。
“殿下也是为国效命,才到了这片苦寒之地。”小侍女的马屁让燕王十分受用,马屁也要看谁拍,小美人拍马屁明显就不是颜严那个老头子的效果。
“你也是为国效命,才来到这里伺候本王!”燕王脸上露出你我都懂的表情低声道,“本王晚上还要让你侍寝,考虑到你身体受创,在叫上一个……”
“殿下!”小侍女脸色红红的,口中发出媚音,想到还有旁人在,心中羞不可抑。
何龙就很郁闷,根据他以及历代对辽东方向用兵的经验,一定要避免将战争拖到冬季,冬季一旦来临,变数就太大了,没人愿意在这种环境当中作战。
然而燕王明显是不在乎什么季节什么天气,真有一股劲把战事延长到冬季的意思。占领卑沙城之后,直接命令大军到处打猎、摸鱼、把高句丽人要收获的粮食收获,简直就像是自己家一般,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里才会燕王的封地。
“殿下,听说高句丽人已经收缩回到了国内城,我们不能在耽搁了,一旦冬季降临我怕士卒们受不住啊!”何龙旁敲侧击着请战,顺便看看燕王到底是什么意思。
“有道理!”司马季头也没抬,直接扔出去一副羊皮手套,询问道,“还有事情么?”
这也算问题?他也没看到游牧民族在冬天都冻死了,没有棉花不能穿羊皮么?有的是森林不能砍树取暖?只要粮草不是问题,燕王根本看不出来有什么问题。
“殿下,主要是给了高句丽人防守的时间,我军兵力只有三万,加上慕容氏的兵力也不过六万人,每过去一天,高句丽人都会把国内城弄的越来越难以攻克,万一高句丽王都并不缺粮,我们如何攻克这座都城呢?”何龙把羊皮手套捡起来开口道,“殿下三思……”
“扶余国已经出兵一万,跟随慕容运南下!”司马季拿出一张纸递给了何龙,表示现在的兵力不只是六万人了,还有更加适合本地的扶余国加入。
不得不说比起隋唐进攻高句丽,他的外部环境要好上太多。扶余国复国多亏了司马炎的帮忙,现在司马炎还没死多长时间呢,战斗的友谊还没有这么快就褪色。
哪像是隋唐,连续几次吃瘪之后,终于找到了新罗作为盟友。盟友重要么,这是当然的,乌孙国在汉朝和匈奴的战争也出了大力,至少西域不稳,匈奴就失去了一个稳定的后方。唐朝联合新罗效果不也是立竿见影么?有盟友不用,那才是傻叉……
见到何龙还要开口,司马季不能在继续老神在在了,放下手中的兵书拉长声道,“东夷校尉可能不太了解这里的环境,以这里的环境而言。除了因为粮食而不战自溃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更加立竿见影的办法!”
“殿下说的是?”何龙有些摸不到头脑的发问,古往今来粮食都是战争的一个大问题,还有别的东西比粮食问题更加重要么?
“冷!”司马季不慌不忙的开口道,“高句丽的国内城可能囤积了大批的粮食,将全部的兵力收缩回去死守一个冬天,可能也不会消耗殆尽。这点本王能预料到,不过么,一座城池当中,如果囤积了大量的柴火是不现实的,长久以来我们对东北方向用兵,都避免在冬季作战,所谓以史为诫,高句丽人根据经验只能得出来一旦大雪降临,我们就会撤兵。而一旦我们撤退,高句丽人就会出城追杀我们。”
“所以我根本就没有想着要离开,本王就是要和高句丽人耗下去。所以才让你们出去打猎摸鱼,然后晒干做成肉干,就是为了冬天的对峙。如果冬天降临国内城内部没有足够的取火材料,死的是高句丽人,绝对不是我们。而如果国内城有堆积如山的木料可以取暖,那更好,本王会想办法一把火烧了国内城。”司马季双手一摊道,“说实话,以这里的气候来说,烧死并不一定就比冻死快,这点校尉明白么?”
所以高句丽全军回到国内城死守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人数越多消耗越快,城中的东西也会消失的越来越快,这场对峙指不定是谁能赢呢。
当然司马季也可以指挥联军昼夜不停的攻城,但是联军不是属于一个势力。谁死多了谁死少了这都是问题,多种势力联合,最近的例子可以参考河套之战,河间王、范阳王刷战绩刷的可是非常开心呢。
“殿下看来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是何龙多虑了。”何龙站在原地想了半天,终于露出一丝苦笑心悦诚服的道,“殿下宁可耗下去,也不愿意让士卒伤亡过大,何龙会让士卒们明白这种苦心的!”
“本王不过是家族遗传罢了,打仗就能着急。”那是当然的,平州军伤亡过大,损失最大的是都督平州的司马季。他当然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
有宣皇帝司马懿榜样在先,司马季还不知道大国打小国怎么打,那就是蠢了。
“殿下此举,定然能让高句丽不再成为威胁。”何龙心悦诚服的开口,“比在下的手段高明多了,杀戮确实不能解决问题。”
“知道就好!”司马季呵呵一笑有些引为知己的道,“事情从来都不复杂,就看怎么解决了,不过抓人修工程不过是权宜之计,这个天下最终会是什么样子,最终还是要看我们自己!本王向来对胡汉是一视同仁的,不会区别对待。”
因为晋朝在历史上是少见人口不足的朝代,司马季只能暂时寻求一下外力的发展。不过这种薅羊毛并不可持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专门靠抢劫发展起来的,是发展起来之后才会去抢劫。
一旦人口可以承受大工程了,到时候这些大运河、万里长城这种工程,还是要国人来做,虽然说出来不好听,但这就是中国的命运。
就如同中国的人口基数不可能去殖民一样,像是高句丽这种几十万人口的势力,就算都被压榨到死,也不可能给晋朝有根本上的改观,抢劫必然不长久。压榨晋人就比压榨这些外族人容易的多了,人口基数够大,怎么压榨都可以。
燕王明白这一点,在压榨晋人的时候同时会压榨胡人,如果到时候要拉拢的时候他也会同时拉拢,只不过目前是处在压榨阶段。
至于洛阳那边更不是问题,我大晋又不提倡儒家,玄学大师不在乎这种细枝末节,想压榨就压榨,不用找理由包装这种无耻行为。
在把附近的高句丽人抓完了之后,很快司马季就让平州军转移了目标,主要是三种方向一个目的,收粮、打猎、摸鱼,最终的目的是积累粮草。
理论上燕王希望高句丽第二天就被灭掉,但是他必须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准备这个东西么,多长时间都不嫌多。
司马季太知道东北的环境了,一万多人只要不在防寒上出问题,哪怕是天寒地冻也绝对饿不死,如果他也像是隋朝来个百万大军一起进攻,那粮草问题肯定会非常紧迫,战争时间也不可能太长,因为一旦寒冬降临,百万大军除了饿死别无他法,但一万多人么,别指望粮草不够就撤退。
东北这个环境容易出渔猎民族,很抱歉,司马季也是东北人,他也是在这种环境当中长大的,渔猎民族会的东西因为时代原因他可能不全会,但环境没有改,他可以指导会这种技能的古代人,来适应这种环境。
“虽说这里气候寒冷,但是也必须承认,这里的鱼真大,味道也更好。”重度挑食者燕王司马季,正在喂侍女吃饭,毫无战争当中的王侯风范。
这玩意在他的家乡叫细鳞鱼,不过他并不知道这种鱼的学名,而且已经很少见了。因为东北这种环境,冷热交替明显,动植物的生长周期比内地要长一些。好处就是长的生长周期必然会导致食物更加可口。
一年三熟的水稻就是没有一年一熟的水稻好吃,这是必然的。
“殿下,奴婢被殿下宠爱,真是上辈子修的福分。”小侍女看着司马季的眼光都异彩连连,现在觉得下体也不这么疼痛了,还能继续侍寝。
“本王着急了一点,没有考虑到你的身体,来张嘴!”拿着筷子把鱼肉放进侍女的口中,司马季露出一副满意的微笑,“你已经是本王的人,就不用这么拘束,回去之后记得把手链换掉,身份不同了知道么?等到大军将粮草积累完毕,本王还要出征,你们姐妹就呆在这里,等候本王凯旋归来。”
其实这种事情都是巧惜做的,现在她不在身边司马季才知道麻烦。燕王府的侍女手链上因为不同的配色,能看出来这个侍女燕王有没有碰过。身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言人,这招就是司马季想出来的。
“殿下也是为国效命,才到了这片苦寒之地。”小侍女的马屁让燕王十分受用,马屁也要看谁拍,小美人拍马屁明显就不是颜严那个老头子的效果。
“你也是为国效命,才来到这里伺候本王!”燕王脸上露出你我都懂的表情低声道,“本王晚上还要让你侍寝,考虑到你身体受创,在叫上一个……”
“殿下!”小侍女脸色红红的,口中发出媚音,想到还有旁人在,心中羞不可抑。
何龙就很郁闷,根据他以及历代对辽东方向用兵的经验,一定要避免将战争拖到冬季,冬季一旦来临,变数就太大了,没人愿意在这种环境当中作战。
然而燕王明显是不在乎什么季节什么天气,真有一股劲把战事延长到冬季的意思。占领卑沙城之后,直接命令大军到处打猎、摸鱼、把高句丽人要收获的粮食收获,简直就像是自己家一般,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里才会燕王的封地。
“殿下,听说高句丽人已经收缩回到了国内城,我们不能在耽搁了,一旦冬季降临我怕士卒们受不住啊!”何龙旁敲侧击着请战,顺便看看燕王到底是什么意思。
“有道理!”司马季头也没抬,直接扔出去一副羊皮手套,询问道,“还有事情么?”
这也算问题?他也没看到游牧民族在冬天都冻死了,没有棉花不能穿羊皮么?有的是森林不能砍树取暖?只要粮草不是问题,燕王根本看不出来有什么问题。
“殿下,主要是给了高句丽人防守的时间,我军兵力只有三万,加上慕容氏的兵力也不过六万人,每过去一天,高句丽人都会把国内城弄的越来越难以攻克,万一高句丽王都并不缺粮,我们如何攻克这座都城呢?”何龙把羊皮手套捡起来开口道,“殿下三思……”
“扶余国已经出兵一万,跟随慕容运南下!”司马季拿出一张纸递给了何龙,表示现在的兵力不只是六万人了,还有更加适合本地的扶余国加入。
不得不说比起隋唐进攻高句丽,他的外部环境要好上太多。扶余国复国多亏了司马炎的帮忙,现在司马炎还没死多长时间呢,战斗的友谊还没有这么快就褪色。
哪像是隋唐,连续几次吃瘪之后,终于找到了新罗作为盟友。盟友重要么,这是当然的,乌孙国在汉朝和匈奴的战争也出了大力,至少西域不稳,匈奴就失去了一个稳定的后方。唐朝联合新罗效果不也是立竿见影么?有盟友不用,那才是傻叉……
见到何龙还要开口,司马季不能在继续老神在在了,放下手中的兵书拉长声道,“东夷校尉可能不太了解这里的环境,以这里的环境而言。除了因为粮食而不战自溃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更加立竿见影的办法!”
“殿下说的是?”何龙有些摸不到头脑的发问,古往今来粮食都是战争的一个大问题,还有别的东西比粮食问题更加重要么?
“冷!”司马季不慌不忙的开口道,“高句丽的国内城可能囤积了大批的粮食,将全部的兵力收缩回去死守一个冬天,可能也不会消耗殆尽。这点本王能预料到,不过么,一座城池当中,如果囤积了大量的柴火是不现实的,长久以来我们对东北方向用兵,都避免在冬季作战,所谓以史为诫,高句丽人根据经验只能得出来一旦大雪降临,我们就会撤兵。而一旦我们撤退,高句丽人就会出城追杀我们。”
“所以我根本就没有想着要离开,本王就是要和高句丽人耗下去。所以才让你们出去打猎摸鱼,然后晒干做成肉干,就是为了冬天的对峙。如果冬天降临国内城内部没有足够的取火材料,死的是高句丽人,绝对不是我们。而如果国内城有堆积如山的木料可以取暖,那更好,本王会想办法一把火烧了国内城。”司马季双手一摊道,“说实话,以这里的气候来说,烧死并不一定就比冻死快,这点校尉明白么?”
所以高句丽全军回到国内城死守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人数越多消耗越快,城中的东西也会消失的越来越快,这场对峙指不定是谁能赢呢。
当然司马季也可以指挥联军昼夜不停的攻城,但是联军不是属于一个势力。谁死多了谁死少了这都是问题,多种势力联合,最近的例子可以参考河套之战,河间王、范阳王刷战绩刷的可是非常开心呢。
“殿下看来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是何龙多虑了。”何龙站在原地想了半天,终于露出一丝苦笑心悦诚服的道,“殿下宁可耗下去,也不愿意让士卒伤亡过大,何龙会让士卒们明白这种苦心的!”
“本王不过是家族遗传罢了,打仗就能着急。”那是当然的,平州军伤亡过大,损失最大的是都督平州的司马季。他当然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
有宣皇帝司马懿榜样在先,司马季还不知道大国打小国怎么打,那就是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