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翼小说网 > 侯门纪事 > 第六百四十七章 元皓大放光彩

第六百四十七章 元皓大放光彩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天翼小说网 www.ty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镇南王心想可不是怪重的,这里面是出游的人心意在内。根据加寿等添油加醋,往表弟脸上贴金的说法,全是元皓一个人想到送好吃的回京。又是吃的,镇南王一路上不离开身子,更别说交给太监过个手。

    王爷自己提着来到御书房。

    皇帝见到他欣然,他迫切的想听听围剿林允文的回话。让镇南王平身回话,听得很认真。镇南王说完,皇帝看向两个大包袱:“这是什么?”

    巴不得有这么一问,皇帝不问等下也要说的镇南王满面春风:“回皇上,飞虎将军元皓给皇上送的当地小吃。”

    皇帝微愕,先想到本朝没有飞虎将军,只有虎贲尉这样的名称,后面“元皓”两个字跳到耳边。皇帝哈哈大笑:“送来我看,元皓又淘气了是不是?什么时候自创飞虎将军?”

    镇南王边笑着回话:“容臣慢慢道来。”边把包袱就地打开,有掌管膳食的太监见到是吃的,走过来准备验看再呈上去。皇帝觉得扫兴,命他:“朕先不吃,朕正要看看外面的吃食。”离开案几兴冲冲:“是一般的小吃吗?百姓们全吃得起的?”

    镇南王已打开包袱,一个一个油纸包扎得紧紧的。虽然冷下来,但芝麻和驴肉焦香味道还是扑到人面上。王爷跪下来:“请皇上恕罪,这是当地最普通的小吃,百姓们以它为生。元皓吃的开心,就是臣没见到他,也会送回来。因他年纪小,他没考虑这东西名字不好听。”

    皇帝嗅着香味隐然食指大动,闻言不以为然:“百姓吃的东西,名称肯定入不了御膳房菜单,恕你们父子无罪,你对朕说这是什么。”

    “驴肉火烧。”镇南王回答过,小心打量皇帝面容。

    不是王爷过于小心,而是往宫里去的东西,一要品相好,二要名称吉祥,三要……宫中稀奇古怪的规矩本就很多。驴肉这名称,又不是上得台面带口彩。

    皇帝倒没有什么,当值的太监皱起眉头,上前来进言:“请皇上看看也罢,再不然,您用些阿胶也就是了。”太监认为这东西不雅。

    皇帝对他不悦:“你小心太过,再来阿胶是什么东西?驴皮不是吗?阿胶能进上,朕就不能吃口肉?”命他把火烧和肉验看过,送到御膳房加热送来。

    镇南王点出来给太监:“这一包是驴肉,这一包是火烧,重新烤来由我来夹。”

    太监接过去了,另一个大包袱打开。一样的油纸用麻绳包得紧紧的,解开一个,红色的小枣得到解脱,挤落几个出来。

    也不用水洗,镇南王就在这里吃了一个,权当他此时是个验看的人。双手掬上,送到皇帝面前。

    “这是太子殿下一行和臣等为皇上娘娘、太上皇太后挑拣,每包九十九个,愿皇上娘娘,太上皇太后福寿安康,长长久久。”

    皇帝开怀大笑:“好。”

    金丝小枣是贡品之一,宫里的只会比镇南王的好,不会比镇南王送来的差。但亲手所捡,长长久久的话,令得皇帝异常开心。镇南王吃了一个,皇帝也想这就尝上一尝。

    但当值太监又来恳请,再扫皇帝一回兴致,收起一包镇南王说太子亲手所拣,验看过,拿下去清洗再送上来。

    胭脂似的一盘,摆在案几上就成一道风景,让得皇帝和镇南王的谈话也更热烈。

    皇帝已问过镇南王匆匆和太子一行见面,他的小枣是街上现买匆匆而拣,但信件不能匆匆而写得详细,要看信得等几天。

    太子的信件大多是快马来回,说不好明天就会过来。但自从他们上路以后,皇帝加意要看的,反而是孩子们信件。

    孩子们稚气的描述路上见到的人文村庄,汤面大包子里放的什么,又是多少钱一碗,在皇帝看来更加真实。都知道孩子们不会过多粉饰不是吗?

    太子、大学士等也不会粉饰,但再用孩子们的信来做个对比,孩子们说的话还是质朴。

    没有信,皇帝就让镇南王细细的回他看到的。镇南王却不能细细的回,因为他还要把飞虎将军交待的差使送给太上皇宫中。就只把主要的细细的说。

    比如林允文鼓惑多少人心,京中大天教主一到,就地说法,又有多少人幡然悔悟。

    比如宋团练怎么凶恶,太子殿下如何英勇不惧,殿下救下当地官员。

    再比如加福手下有一堆将军,飞虎将军自称吓得住飞豹,吃得下飞鹿,另有飞鸟将军有把小木刀出借……皇帝听得津津有味。

    御膳房送来加热过的驴肉火烧,镇南王借这个机会小心提醒:“回皇上,臣还要去见太上皇太后。”皇帝讶然失笑,然后怪一怪元皓:“全是飞虎将军闹的,朕只想听他的故事,竟然把太上皇太后也一定想听忘记。”

    镇南王也笑,把给皇后的东西留下,带着给太上皇和太后的东西往内宫去。

    离开御书房后,没有人的地方。有个侍候他一起进宫的随从小声回话:“奴才到御膳房打点,让他们把新鲜的芝麻椒盐在火烧上撒一层。”镇南王扑哧一笑:“你小子会侍候。”随从谦虚几句:“小王爷吃个饼也要挂念皇上娘娘,太上皇太后,奴才们粉身碎骨,也得让侍候出好来不是。”

    这奉承恰到好处,镇南王有了自得:“是啊,元皓大进益了。”

    ……

    “元皓大进益了,”皇帝自言自语,他的手里捧着刚送来的火烧。

    火烧这东西,是烤出来的。冷凉以后再加热,上面芝麻的香味一样出来。跟新打的相比口感稍逊,但又加一层芝麻椒盐,完全可以弥补不新鲜的不足。

    驴肉加热一下,反而料汁入得更好。夹在一起,皇帝吃得夸奖不已。吃一口火烧,夸一声元皓。元皓送来这个,无意中打中皇帝的念想。作为皇帝,他无时不挂念百姓们吃饱穿暖。

    从窗子看出去,已有薄薄小雪下来,这是初冬的季节。一般来说,青黄不接指的是春天,陈粮已收完,新粮大多在夏天才能收。地寒没有化冻,野菜也生得少。初冬时候,刚打下秋天的粮食,皇帝不应该担心。

    但各省土地有肥沃有贫瘠,百姓们有富得流油、有穷的年年口粮不济。这里面不见得完全是财主的欺压,官府的剥削。也存在风雨不调,不同的田地出息就是不多。

    年年的秋天,是收成的日子。皇帝却已开始筹划军中过冬,今年受灾的地方怎么过冬,缺衣少食的地方怎么赈济。全国那么大,每年都有受天灾水患的地方,每年都有逃荒的人。附近县城怎么接纳,怎么开粥棚。

    各地普通老百姓日常能吃到的东西,皇帝就更想尝一尝。看看能不能抵饥饿,能不能御风寒。

    这心思他当太子的时候就有过,但他担心派出人,明言交待带回各地小吃,必然带回最上等最精致的东西,跟他想要的差出八千里。这个心思就压回心底。

    重新让调动出来,是袁训一行出游。太子给皇后的信里,把野店一个包子也写得如在面前。皇帝直到今天,还在皇后的埋怨声里先行拆看她的信,就是他从信中多看到一些东西。太上皇和太后也省悟到,把孩子们的信看完,送来给皇帝也看看。

    送回来的各样东西,如忠毅侯夫人跟海边邻居学做的虾酱、海鲜酱等,鱼和虾等。这哪里只是吃食呢,分明是当地百姓的衣食来源,生存来源。

    他们过得好不好,皇帝收的税多不多,全由极普通的吃食上能看出来。

    元皓送回的这当地的,最普通的,并不是大酒楼里精心制造,比外面卖出几倍价钱的小吃,皇帝吃得心满意足,也得到的心满意足。

    一口气下去两个,从来没撑的这么饱,身上也更暖和。皇帝觉得这一方地面可以放心,这寻常的东西足可以过冬,抵得上一件小棉袄。

    现在只差这东西的价格,和原料:面和驴肉,炭火的价格。太子信中一定会写,别人的信里也会写,皇帝先不着急。

    火烧吃得口干,皇帝又吃金丝小枣。吃上两三个,想了起来,让人取来上贡的小枣。看一看,镇南王送来的比上贡的小,而且酸味稍重。但酸能生津液,小呢,才是寻常百姓们吃的,街头上随意卖的。皇帝更加满意。

    这一方的百姓们日常有这些东西吃,身体好有力气,就能做活。百姓们都能做活,国力就富强不是。

    皇帝吩咐太监:“把余下的收好,明天早上还是这个。”太监答应着。皇帝徐徐又道:“赏,镇南王府古玩两件,忠毅侯府古玩一件。”

    并没有只吃元皓送的,就忘记别的人。没有赏太子并不是对他不满意,是此时显露对元皓的满意。对梁山王府一向不薄,不给一件东西王府就会生变这话,不存在。

    袁训府上一定要赏,他是个带路人。

    ……

    镇南王到太上皇宫中,太上皇、太后、瑞庆长公主和袁国夫人、安老太太在这里说话。

    加寿姐弟们不在家,瑞庆长公主多多的进来陪伴,把多喜郡主送进来,也多见加喜。

    袁国夫人也是一样的心情,时常的来见加喜,或者把加喜送进宫里见太后。

    撇下安老太太这事,袁国夫人不会做,老太太总是同行。增喜添喜也就跟进来,美其名曰陪伴加喜,其实加喜还是睡得多的时候,只是一个陪着加喜睡觉。

    他们聚在一起,说的话题大多是出游在外的人。

    长公主笑吟吟:“父皇母后,又要冬天,往年加寿在的时候,总会请我和娴表姐一同商议,说开粥棚的事情。今年加寿他们不在,粥棚也是要开的。”

    太后说是,顺便问下陈留郡王妃却不在?

    袁夫人笑道:“山西来的亲戚要回去,她留在家里打点送行,明儿才进来。”

    太后就不再问,和长公主有说有笑的谈论粥棚。

    “跟往年一样吧,寿姐儿单独一座粥棚,佳禄也要有一个,”

    长公主含笑打断:“母后,禄二爷的人马还在,让她开个药棚吧?让章太医开出防风寒治风寒的药材,我问过他,他说有些药材价格不高,管得起许多人。”

    “嗯嗯嗯,”太上皇连连点头:“这风寒一过,也是一大片的人。”

    太后就改口:“佳禄给她设一个药粥棚,加福,”说到这里,大家一起笑,太后笑得呵呵几声才稳住:“加福往年从不要我们上心,只教给梁山王府。”

    袁夫人和安老太太称是。

    长公主眉飞色舞:“执瑜执璞往年是一个棚,小六又是一个,元皓呀,今年也要有一个,”

    又对安老太太笑:“增喜添喜,你不给她们弄一个?”老太太得到公主提名,自然称是。能跟着加寿他们办粥棚,老太太巴不得如此。

    “嗯嗯嗯,”太上皇又开始点头附合女儿:“元皓如今愈发惜老怜贫,他还请那个几蛋子吃饭来着?”对着太后笑容可掬又提一回。

    太后假装埋怨他:“二,是个二蛋子,您呐,不把元皓放心上,所以想不起来。如今是周济三狗子,”

    太上皇悠然:“这一回我记得清楚,他没有请三狗子吃饭,是送他十两银子,让他买肉吃,吃了长力气。”再做个解释:“我是把元皓天天放心上,二和三都不想。”

    说到这里已经很欢笑,外面有人回话:“镇南王爷求见。”太上皇和太后说即刻进来,长公主等还不能知道镇南王离京几天,却能见到袁训一行,只盼望行人的心情。

    镇南王双手捧着包袱进来,大家全乐了。太上皇打趣他:“你不是当差出京去的,竟然是个办年货去的?过年,还有日子呢。”

    镇南王更会凑趣,把包袱放下来行过大礼,重新捧起送到太上皇和太后面前,一本正经的回道:“儿臣带回飞虎将军说的差使一件。”

    太上皇也犯个糊涂:“你说错了吧?本朝哪有飞虎将军这个官职?”

    镇南王忍俊不禁:“回父皇,就是元皓。”

    太上皇扬眉要笑:“是吗?”太后等都支起耳朵,心想原来遇上元皓他们。

    镇南王把飞虎将军的故事简单地说上一说,太上皇喜滋滋儿:“加福会哄他,飞虎将军这名字又大又有口彩,比飞豹飞鹿飞鸟好听。”

    镇南王打开包袱,一样一样拿出来。太上皇听到孩子们亲手捡枣子,每人九十九个恭祝太上皇太后康宁永久,也是大为满意,也是这就要吃。

    宫人们收下,行验看和加热或清洗的举动。镇南王对袁夫人解释:“带给家里的东西在后面。这是现成抓差,又刚好遇到我。”

    袁夫人笑说等着便是,都不会想怎么没有给她们的枣子。太上皇道:“今天在这里吃一吃给我们的,也是对你们的孝敬。”安老太太也满面红光躬身说是。

    太后纳闷了:“这话平时该我说才是。”

    太上皇好笑:“平时,你向着你的亲戚,我向着我的元皓。今天元皓做主人,我代他做主人罢了,没抢你的话头儿。”

    太后放下心的口吻:“这就是了,不然你抛下元皓来向着我的亲戚,我为元皓不依你。”

    说到这里,两个人不舍得再说。夫妻对话有的是功夫,他们要赶紧来听元皓在外面是什么形容儿。

    镇南王绘声绘色:“……元皓很会问候,”

    太上皇插话:“好!”太后瞅着他,太上皇寻思下:“我没抢你的话不是吗?这说飞虎将军一折子好书,能没有个叫好的?”

    太后怒目:“下回的好我来叫。”让镇南王继续说。

    “……。要学大大的功课,所以不能回京,回京可就耽误了我,”镇南王用的是元皓的语气。

    “好!”太上皇没忍住,又先叫出来,随即喜笑颜开。没有一会儿,又在太后的眼光中败下阵来:“下回让你先叫好。”太后已经怒气冲冲,但镇南王一说起来,怒气顿时乌有。

    “小木刀这样背着,小斗篷这样披着,脑袋昂得有这么高,”镇南王坐着说已不能比划,索性站起来学着儿子。

    “好!”太后赶紧叫出来一个,殿室里笑声起来。太后舒心畅意:“我总算赶上一个。”催促镇南王:“再说再说,”

    镇南王又说了太子,又说了加寿姐弟,又说了袁训夫妻……这全是太后挂念的人。

    太后面上的皱纹一丝丝舒展开来,太上皇喜欢的快眉毛眼睛一团模糊。架在上面的全是笑。

    “加寿他们很疼元皓,元皓吃饭,他自己只吃主食,鱼、肉,加寿为他剔好。菜,佳禄为他挟。加福喂他喝汤。战哥儿更好,给他擦嘴。执瑜执璞也更好,给元皓切果子,小六陪着吃点心。”镇南王又停上一停。

    瑞庆长公主能忍到现在不夸奖已算难得,见丈夫一闭上嘴,急急忙忙地道:“加寿怎么能不疼元皓?佳禄加福怎么能不疼?没有姐姐们陪着,哥哥们服侍,元皓怎么会这么乖巧?吃个东西都想得到我们。”

    这话有一半出自长公主对袁家孩子们的疼爱,但镇南王认真的点头,面上一片中肯:“正是这样,元皓是姐姐们一路陪着,个头儿长高了不说,书也看了好些。如今在学孟子,立志要学济世经国的大道理。”

    闻言,太上皇对着太后商议:“我再向着你娘家说一回话,你看可好?”

    太后满心里欢喜更重,但装模作样:“这怎么行,你得时时向着元皓。”

    “我今天只向一回,和你换上一回?”太上皇笑容灿烂。

    太后拿架子:“元皓离京的时候,你还怪我接来忠毅侯?”

    太上皇拼命的想那模样:“我有这样说吗?”

    太后提醒他:“你说,早知道接的时候,你就不装看不到。这是你的原话。”

    太上皇继续思索:“这不是你正在说的,这是你的话才对,不要跟元皓一样会无赖。”

    太后眉头一耸,很想理论太上皇才是无赖,想想这话可乐,自顾自乐了起来。又听太上皇不但不承认,而且一改十万里:“如果要我说,你接的很好。”

    年老的眸子温柔出来,太上皇含笑注视太后:“这是你的心意,才有忠毅侯忠心耿耿。才有他很会带我的元皓玩耍,才有咱们吃好东西,”

    “是啊,”袁夫人由衷的道:“孩子们出息,是太后您慈爱照拂,是太上皇对太后的一片情意。”

    “是啊,”瑞庆长公主和镇南王也这样说。

    “是啊,”安老太太理当的要在最后面。

    宫人们也来着凑趣,拜倒下来齐声道:“太上皇太后慈恩教导,小王爷虔孝敬诚。京中无人不称赞,百姓们无人不效仿。这是万民之福。”

    殿室忽然就升腾成火烧在炉中烤的气氛,太后不由得呵呵的笑着。更不由自主的,是深情而又羞涩望向太上皇。柔声一如年青时,应该是心情所致:“多谢您才是啊。”

    太上皇面上更加的温柔起来。

    旁边看到的人都抿唇嫣然,但知趣不在这会儿说什么,免得打断这对老夫妻含情脉脉般凝视。直到火烧送上来。

    小枣是洗好一起送来,和火烧配在一起,有香味有色泽,中看的中看,喷香的喷香。

    人人有了胃口大开,哪怕是原产地吃过的镇南王。

    镇南王一个人带回来,送来的并不是很多,太上皇一个人只赏一个,余下的放到自己和太后面前。早就亲手拿过一个给太后,太后也送一个给他,老夫妻还是相对含笑着,一起吃起来。

    头一口,“唔,香。”太上皇大夸特夸。太后随着说好,长公主自然嗓音最亮。

    太后不知不觉吃了一整个,太上皇着了急:“这不是精细烧饼,这个头儿不小,你吃一个?你竟然吃下去一个,”他起身扶太后:“咱们别坐着,消消食去吧。”

    太后也扶他:“别只说我,您也吃一整个,您也得消消食。”袁夫人等人站起准备告辞,没吃完的就捧在手上。太上皇却不走,看向余下的:“既然要消食,我其实还能吃半个。”

    对太后道:“我和你分一个,你还吃得下去吗?你要是吃不下去,我就和瑞庆分一个。”

    瑞庆殿下小声道:“其实我想再吃一个。”镇南王听到忍住笑。太后说能吃,元皓送来的,哪能只吃一个。就站着,和太上皇分吃了一个,宫人们送上消食茶,袁夫人等辞出。

    殿角菊花大放,太上皇和太后漫步在这里。十几步后,太上皇道:“愈发的暖饱,百姓们有这个吃,皇帝必然安心。”

    太后道:“是啊,元皓想到送来,依我看皇帝也会欢喜。”

    任保走出回话:“皇上赏镇南王府和忠毅侯府各一件古玩呢。”

    太上皇和太后一起道:“理当赏得。”太后对太上皇笑容满面,太上皇会意道:“拿我的好东西,赏,镇南王府两件,一件给王爷,一件给老王爷,太子府上一件,忠毅侯府一件。再去告诉皇帝,元皓在路上玩的好学的好,侍候的人都有功劳。这路上的盘缠,我出了吧。让忠毅侯开列出来,从他经过的州县领取也罢,等他回来再行领取也罢。”

    任保过去传话,又打发跑的快的人,看能不能撵上镇南王夫妻和袁夫人,让她们稍等,把古玩让她们自己带上回家。

    内宫门上,长公主走到这里。她的儿子大放光彩,夫妻们心情悠闲,沿路上携手看了花,赏了红叶,步子并不快。

    长公主不住的道:“我的元皓……呀,我的元皓……。”

    镇南王不住的纠正:“我们的元皓,我们的元皓,”

    袁国夫人和安老太太带着加喜、增喜和添喜,怕她们冻着,不敢多流连,已上车出宫。

    皇后在宫里也听到皇帝赏赐的话,皇后也赏出东西来,给太子府上的最多。

    看着宫人们拿着东西出去,回到后殿。桌子上,几个宫人把枣子打开,一个一个清点。

    “九十,九十……九十九,回娘娘,这一包确实是九十九个。”

    皇后又看另一包,她不是不相信送来的镇南王和送东西的孩子们,她是不相信她的丈夫。火烧和肉不好清点,皇后没有办法核实。枣子每包九十九个不是吗?皇后想得点一下,如果少了,只能是皇帝悄悄的分了自己的走。

    皇帝跑来蹭吃的不是一回两回,皇后明知道防不住他,也竭力的想防上一防。

    ……

    冬天的下午,天色若瞑。先是雨,然后是雪花飘落。看远处去,天地化为一色,尽皆苍茫再苍茫。

    这种日子赶路不是赏心悦目事,路上行人都缩头袖手有寒冷之感。但听到马蹄声响,过来的一队马车里有笑声传出来。

    笑声止住,就是朗朗的读书声。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停上一停,脆生生而又甜,十足孩子的嗓音又出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镇南老王在这样的声音里其乐融融,身上也生暖融融。他坐到车夫旁边看雪,把个披风裹一裹紧,就不怎么觉得寒冷。再去听车里念诗。

    赵先生不是呆板的念书人,一定坐到安定地方才可以教。行车的时候,他抓紧功夫给孩子们讲书,不浪费钟点儿。也不拘泥于只学书,像这下雪,就念些有雪的古诗。对景又现成,不怎么费事的把诗词怎么写,也就教上一教。

    大些的执瑜执璞萧战早就能作诗,小些的孩子全听着,再就把诗背熟。

    有句话不是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诌。”估计能回去,不会作诗也不远。

    在这下午而该教大孩子的功课全结束后,赵先生让大小孩子能坐过来的全在一个车里,师徒念起诗词,愉快的消磨晚饭前的钟点。

    路旁的行人听到整齐的嗓音,指指点点笑容也出来。只要还能笑,像是冷也好,累也好,或多或少的消散下去。

    也有人猜测车里人的身份,不时看上几眼。见厚厚的车帘子拉开,一个胖脑袋伸出来,架到车夫的旁边人——镇南老王肩膀上,鼻子本就在前面,他脸上表情更是先伸出鼻子的陶醉,吸几下:“哈哈,我闻到了梅香,”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车里整齐又念这两句。

    行人乐了:“学的不错。”镇南老王也乐了,淘气胖脑袋上,有手正给他戴厚帽头儿,是元皓。

    老王扭面庞笑,却不用他说外面冷的话。给元皓戴帽子,在这片刻出马车也照顾到他的自有加寿,加寿笑眯眯哄表弟:“进来吧,打尖的时候下车再好好寻梅花。”

    元皓就回车里,后面车上,看不到他们动静的梁山老王来一嗓子:“念个我喜欢的。”

    执瑜执璞和萧战加福全在马上,听到后嘿嘿笑着。马车里换一首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梁山老王大笑,高声问道:“能饮吗?”

    孩子们虽不出车,但争先恐后的回答:“能,”

    “能饮好些果子露,”

    “能饮鱼汤,我喝一大碗。”

    “那我能饮三大碗肉汤,”

    “哈哈,大吹法螺。”

    梁山老王也是坐在车夫位置上看雪,手里握着不大的酒袋。听到回答,乐得他喝上一大口酒,下酒菜是宝珠为他们精心准备,油纸包好在怀里,取出来吃一个更加愉悦,老王高声又问:“喝上没有?”

    中间的车夫位置上,文章老侯坐出来,二老爷坐不下,还在车里。他们也手握酒袋,对老王笑回:“喝着呢。”

    梁山老王满意了:“喝酒这事情,寡饮可没意思。”哪怕大家你在你的车上,我在我的车上,也算相陪。

    梁山老王戎马一生,喝酒耽误事情,这告老回家才能尽兴。萧战加福也大了,还有袁训这头一个不辞辛劳的人在,梁山老王每每想喝,就放心的喝上一口。

    镇南老王孙子小,不见得要老王抱着背着,但他心中有份儿责任,在路上不是随时都奉陪亲家。

    他不陪的时候,好在还有文章侯老兄弟。

    韩正经也小,但他表现出来的处处懂事。和香姐儿愿意带他。老兄弟们放心的陪喝酒,另寻些差使来做。

    陪好梁山老王,也是差使一件。

    张大学士相对体弱,他在车里保暖。太子殿下冲雪在马上,见周遭树冻霜枝,另是一番景致,也轻轻的吟他心爱的诗词。

    也看经过的行人,见到天寒地冻,有人衣着单薄,太子带马到袁训身侧:“岳父,这里地面上收成却不好?看他们厚袄也没有一件。”

    袁训笑笑:“跟京里附近相比是差些,但这里还不是最穷的。”

    太子肃然地道:“有劳岳父带我一处一处的看看。”袁训说好,说晚上赶不到集镇上,大家投宿在百姓家里,可以尽情的问话,尽情的看。

    但天色快黑的时候,也没有看到有人家。前面探路的人说一带小山脉,估计明天上午走得过去。

    袁训让急行十里地,寻个避风的地方扎下帐篷,生起火堆大家过夜。

    太子早有恻隐之心,心想同行的人他们可怎么过夜呢?又来请教袁训:“岳父,咱们不带上他们过夜吗?大家伙儿挤在一处也暖和。”

    “咱们人多,您没看到他们看咱们都带着警惕吗?这里不挨村子不近城池,他们走远路身上总带的有些东西。有些是回家过年,一年或数年积蓄全带着。咱们主动说带上他们,他们反倒害怕才是。我说急行十里,他们听得见。有放心跟咱们一处过夜的人,十里路不多,他会寻来的。”

    太子又学一着,狠狠的对岳父一笑,谢他又教给自己。跟随车队急行,不再多问行人,只在心里盼着他们跟来。

    这一队里没有不肯照应人的,太子想他们跟来总会温饱一些。

    车队停下来时,见到这一处寻的好,数株野梅总有上百年,粗大的像个小树林。清香味儿到处都是,雪薄薄的有些积存,人好似在玉瓶中。

    孩子们穿足衣裳,清一色羊皮袄子、帽子、围脖和手套,圆滚滚的像个球,围在梅树下,由大些的哥哥姐姐掐花分一分。家人们生起好些大火堆,水热以后,宝珠洗菜做饭,光肉汤就做足几大锅。

    香气传出去很远,肉汤快要出锅的时候,有五、七个行人堆笑跟上来。

    “天气太冷,这风大的没有挡的,又难生火。我们有干粮,给口儿热汤就行。”

    宝珠颔首,称心如意欢声,很乐意的小模样,吩咐下去:“给他们一大碗。”

    这些人还没有碗,梅英和红花取出不是主人们用的碗给他们装上,足足的汤水,里面堆的肉厚厚的。

    他们道谢,太子跟他们攀谈起来,问他们做什么的,起初很警惕。但慢慢的,也肯回答几句收息的话。

    马车的空隙里,见落在最后面的人也到了。这十几个人谨慎,他们不敢过来,只闻着肉香啃自己干粮。风雪中生火不容易,有的人拿雪解渴。

    “他们只怕有碗,抬一口大锅去吧。”宝珠说着,称心如意答应,伶俐的找来两个小子,他们更有力气,抬着,称心如意一个抱着碗,免得行人并没有带上,一个抱着大勺子。

    太子跟上,去打听打听这些人回家会不会有个好年。见穿单薄衣裳的人,从担子里取出厚袄穿在身上。太子又明白了一件,行路的时候总生些温暖,也伤衣裳,他就不肯穿。这不走路,又是晚上,他不穿抗不过去,并不是他没有厚袄。

    看到袄子厚墩墩的,太子没来由的心喜。

    十几个人不知所措,称心如意对他们笑眯眯:“我家二爷让送来,你们看着,我们先喝。”

    称心取一点儿先给如意,如意用碗接住喝了,这是解人疑心。这个碗放到身后,就不准备给人,拿别的碗分放地上,大勺子重,称心如意轮流的打汤水,把肉汤分给行人。

    她们回来的时候,行人也跟来。都哈着腰:“先前不认得好心人,谢谢给汤,天冷,能在一处过夜最好不过。”

    马车圈里,袁训指一处地方给他们:“不瞒你们,我们带的有女眷,要隔出距离。”那些人千恩万谢的过去,他们聚在一起,有铺盖的取出来准备,地上难铺,往身上多裹一层。

    这是初冬,保暖还能抗得住夜晚。又有野梅能挡风。袁训让把装行李不睡人的马车在最外围,里面一层是奶妈丫头家人歇息的车。再里面是主人们睡的车,大家睡在马车里,带的汤婆子手炉脚炉用上。

    隔着火堆,是行人。外围是关安、孔青、顺伯为首值夜,别的家人跟上。火堆旁边是袁训、蒋德和天豹带人值夜,万大同吃过饭就在附近探路去了。

    行人对他们猜测纷纷。

    “这是大家?”

    “当然,别看全是布衣裳。”

    “有咱们同行,这一回赶路有福。”

    马车里的人已听不见,宝珠轻拍着元皓和加寿,加寿轻拍着母亲和元皓;香姐儿和加福带着好孩子,玉珠和女儿奶妈作伴……悠然进入梦乡。

    ……。

    “呼”,一阵北风过来,是万大同先回来。对袁训低语几句,蒋德和天豹也都听见,一起撇下嘴。

    袁训淡淡:“哦,只要他们敢来,就全留在这里吧。”

    ……

    山脉中,几十个人还在犹豫不定:“听说人多?”

    “咱们能吃得下来吗?”

    最后一个一拍腰刀:“当强盗的还怕行人吗?兄弟们,下山去了。”

    ------题外话------

    抱抱仔的新会元,mosquito8210亲,感谢您一路支持。

    休息几天,精神不错。今天可以完诺,答应13402506亲的加更,会在晚上九点以后,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