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 党争4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天翼小说网 www.ty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王珪此时的心情无疑是非常纠结的。
宋神宗下了这个诏书的话,他这个三旨宰相还要不要继续下去呢?
如果接了圣旨,肯定会大大地得罪人!
可是,如果不接圣旨的话,他这个三旨宰相就破了金身,之前的努力也就全都白费了。
无数思绪在王珪的脑海中告诉旋转,他的眼睛也在往四周胡乱划拉着。猛然间,他看到狄咏,突然之间想到了一个主意。
狄咏如今的状况,是个人都能看明白。谁在禁宫当值,在禁军中自有一套规则,可是,这当值的突然变成了不当值,就给了王珪一个灵感——装病。
狄咏这当值的突然变成了不当值,是因为宋神宗变相地将他软禁了起来。狄咏之所以还能参与勤政殿的早朝,足可见宋神宗对于他的信任。
宋神宗这么说,其实无关于猜忌,只是大宋的惯例使然。
王珪既然不想破了自己‘三旨宰相’的名号,卷入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又不想丢掉首相的位置,就只能把他自己也变成不当值的状况。
装病,无疑就成了当下最好的办法,也是唯一的办法。
于是,王珪不但没有控制心中的恐惧,而且故意将之放大,手脚剧烈的抖动也就成了他即将生病的前兆。他又装作沉思了片刻,便立刻行动了起来。
王珪上前一步双膝跪了下来,两三步便爬到了宋神宗的面前,一边重重地磕着头,一边大声哭嚎道:“陛下,老臣有罪啊!底下的常平仓糜烂至此,实在是我这个首相的过错,与他人无关。恳请陛下重重地处置微臣……”
话还没有说完,这老不要脸的就俯下身子,以头触地呜呜的痛哭起来,嘴里面还不忘念叨着:“陛……下,呜呜,重处微臣啊,呜呜……”
宋神宗也被王珪的举动搞得有些糊涂,刚想开口劝慰一下他的这个首相,谁知,这老家伙咯的一下,突然间身子歪到一边,在也没有了声息。
这是昏了啊!
“传太医,来人,快点去请太医。”宋神宗一看到自己的股肱大臣就这么昏了过去,一下子有些慌了,便立刻大声吩咐石得一。
若是蔡道在这里,一定会给王珪点一个赞。在整个大宋朝,若论演技的话,蔡道就服气王珪,这一点,就连蔡道这个穿越者都做不到说晕就晕,其他人还真没有人能够比得上王珪这个老家伙的。就是为了这个人人都在企盼的相位,这老家伙也真拼啊!
宋神宗不明白王珪为什么突然这么激动,甚至还昏了过去。那些看过奏折和书信的人、以及非常了解王珪的大臣都明白大致的原因。
王珪这是怕了,企图用病遁来逃避这一次的风波,看样子,还真让这个老家伙做成功了。
不提太医是如何救治王珪的。
接下来,蔡确的奏折和蔡道的信被勤政殿中的大臣一一看了一遍。
保守派的大臣都是恨得咬牙切齿,起始他们还以为蔡道和他的外祖父王安石会有所不同,可是,看了心中的那个计划之后,不得不感叹,这个孩子的确是王安石的至亲啊!
实在是狠了。
朝中的保守派几乎都是北方人,而且都是北方的文臣世家,司马、范、韩、吕这些人的家中那个没有千亩良田。
即便是大宋朝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德君子范仲淹,也不能免俗。
皇祐元年,范仲淹调任杭州以后,他的子弟以其已经有了隐退之意,便商议在家乡购置田产以供其安享晚年。不过,据传闻,范仲淹在当时就严词拒绝了。
可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当年的十月,范仲淹却突然出资购买了良田千亩,让其弟找贤人经营,收入分文不取,成立范氏义庄,对范氏远祖的后代子孙义赠口粮,并资助婚丧嫁娶等用度。
表面上,说得天花乱坠。其实还不是用这些良田养活他们范家的宗亲,所谓的贤人不是他的直系亲戚,就是范家的长辈。可是,这突然购置的千亩良田,哪个大地主肯一下子卖掉,还不是从普通的百姓手中购买的。范仲淹的名望这么高,他的子孙当然不愁吃喝了,可是,这千亩良田的产出并不会汇集除了范姓之外的百姓。
有人说,范仲淹是大宋朝的诸葛亮,可是,不论是文治武功,还是个人品德,这位所谓的道德君子根本就比不上诸葛亮的万一。
诸葛亮作为蜀国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临终前留给自己后人的也只不过是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这还是多年积攒下来的。而范仲淹的千余亩土地,看似没有诸葛亮的多。可是,他却是一下子购置的,大宋本来就是地少人多,因此,对民间的冲击非常大。
大地主其实就是大粮商,一旦朝廷出面接手了百姓手中的粮食,那他们手中的粮食又该卖给谁啊!
以往,大宋的西军和西夏国战祸连年,而且关中历经两个朝代的耕种,不复当年的富饶,所以,自大宋建国以来,就一直缺少粮食。粮商们如果费点力气,还是能在关中地区获得一些利润的。可是,自从孙觉坐镇长安府之后,这一情况就大大改观了。
就在不久之前传来的消息,关中地区,渭河和泾河流域都已经确定获得了大丰收,而北洛河流域,由于蔡玄到任的比较晚,所以,其农业成果没有宗泽和张叔夜治下的那么突出。如果,让这些大粮商知道这也是蔡道的功劳的话,说不定,这些人会立刻花钱雇佣杀手,再刺杀蔡道一次。
当然,这些情况也只有宋神宗一个人心知肚明,他现在已经对于蔡道是那位老神仙弟子的身份深信不已。如果不然的话,他举荐的这三个人,除了蔡玄是他的所谓族兄以外,那个什么宗泽和张叔夜这样的大才,他一个一直呆在乡下的孩子又是从何得知的呢?
宋神宗都忍住不感叹,老神仙就是老神仙,比自己和王安石看人的本领强多了。
大殿上的文官很多,要让他们全部都看完蔡确的奏折和蔡道的信,势必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可宋神宗还是耐着性子等他们一个个看完了两样东西。
一时间,不管是保守派的官员,还是变法派的官员,凡是看完的人面色都变得非常凝重。在大宋朝,这些上朝官起码都做过一任地方上的亲民官,所以,对于蔡道所讲的常平仓之弊,他们都是心知肚明的。
但是,他们更加知道,这个计划一旦实施,势必会对整个地主阶级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他们这些人又有几个不是其中的一员呢?
在大殿上,宋神宗虽然没有说话,却一直盯着他们。因此,保守派的几个大佬官员没有敢直接通过对话交流,而是用眼神来交流彼此的意见。这一派人的意见一向一致,很快就达成了共识,坚决不能允许这个计划实施。
除了郑侠少数几个南方官员之外,保守派中其余的大臣几乎都是北方人,他们各自的家族在中原地区都有大量的良田,入股实施这个计划的话,他们自己的家族本身就是大粮商。
而变法派的大臣们,蔡确手下的官员早已得到消息,所以,他们的意见比较统一。章敦和蔡京手下的官员之间的意见就多少有些分歧。在这里,他们又不好直白问这二人的意见,所以,只好等着他们二人发表意见之后,在考虑是不是参与其中。(未完待续)
王珪此时的心情无疑是非常纠结的。
宋神宗下了这个诏书的话,他这个三旨宰相还要不要继续下去呢?
如果接了圣旨,肯定会大大地得罪人!
可是,如果不接圣旨的话,他这个三旨宰相就破了金身,之前的努力也就全都白费了。
无数思绪在王珪的脑海中告诉旋转,他的眼睛也在往四周胡乱划拉着。猛然间,他看到狄咏,突然之间想到了一个主意。
狄咏如今的状况,是个人都能看明白。谁在禁宫当值,在禁军中自有一套规则,可是,这当值的突然变成了不当值,就给了王珪一个灵感——装病。
狄咏这当值的突然变成了不当值,是因为宋神宗变相地将他软禁了起来。狄咏之所以还能参与勤政殿的早朝,足可见宋神宗对于他的信任。
宋神宗这么说,其实无关于猜忌,只是大宋的惯例使然。
王珪既然不想破了自己‘三旨宰相’的名号,卷入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又不想丢掉首相的位置,就只能把他自己也变成不当值的状况。
装病,无疑就成了当下最好的办法,也是唯一的办法。
于是,王珪不但没有控制心中的恐惧,而且故意将之放大,手脚剧烈的抖动也就成了他即将生病的前兆。他又装作沉思了片刻,便立刻行动了起来。
王珪上前一步双膝跪了下来,两三步便爬到了宋神宗的面前,一边重重地磕着头,一边大声哭嚎道:“陛下,老臣有罪啊!底下的常平仓糜烂至此,实在是我这个首相的过错,与他人无关。恳请陛下重重地处置微臣……”
话还没有说完,这老不要脸的就俯下身子,以头触地呜呜的痛哭起来,嘴里面还不忘念叨着:“陛……下,呜呜,重处微臣啊,呜呜……”
宋神宗也被王珪的举动搞得有些糊涂,刚想开口劝慰一下他的这个首相,谁知,这老家伙咯的一下,突然间身子歪到一边,在也没有了声息。
这是昏了啊!
“传太医,来人,快点去请太医。”宋神宗一看到自己的股肱大臣就这么昏了过去,一下子有些慌了,便立刻大声吩咐石得一。
若是蔡道在这里,一定会给王珪点一个赞。在整个大宋朝,若论演技的话,蔡道就服气王珪,这一点,就连蔡道这个穿越者都做不到说晕就晕,其他人还真没有人能够比得上王珪这个老家伙的。就是为了这个人人都在企盼的相位,这老家伙也真拼啊!
宋神宗不明白王珪为什么突然这么激动,甚至还昏了过去。那些看过奏折和书信的人、以及非常了解王珪的大臣都明白大致的原因。
王珪这是怕了,企图用病遁来逃避这一次的风波,看样子,还真让这个老家伙做成功了。
不提太医是如何救治王珪的。
接下来,蔡确的奏折和蔡道的信被勤政殿中的大臣一一看了一遍。
保守派的大臣都是恨得咬牙切齿,起始他们还以为蔡道和他的外祖父王安石会有所不同,可是,看了心中的那个计划之后,不得不感叹,这个孩子的确是王安石的至亲啊!
实在是狠了。
朝中的保守派几乎都是北方人,而且都是北方的文臣世家,司马、范、韩、吕这些人的家中那个没有千亩良田。
即便是大宋朝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德君子范仲淹,也不能免俗。
皇祐元年,范仲淹调任杭州以后,他的子弟以其已经有了隐退之意,便商议在家乡购置田产以供其安享晚年。不过,据传闻,范仲淹在当时就严词拒绝了。
可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当年的十月,范仲淹却突然出资购买了良田千亩,让其弟找贤人经营,收入分文不取,成立范氏义庄,对范氏远祖的后代子孙义赠口粮,并资助婚丧嫁娶等用度。
表面上,说得天花乱坠。其实还不是用这些良田养活他们范家的宗亲,所谓的贤人不是他的直系亲戚,就是范家的长辈。可是,这突然购置的千亩良田,哪个大地主肯一下子卖掉,还不是从普通的百姓手中购买的。范仲淹的名望这么高,他的子孙当然不愁吃喝了,可是,这千亩良田的产出并不会汇集除了范姓之外的百姓。
有人说,范仲淹是大宋朝的诸葛亮,可是,不论是文治武功,还是个人品德,这位所谓的道德君子根本就比不上诸葛亮的万一。
诸葛亮作为蜀国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临终前留给自己后人的也只不过是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这还是多年积攒下来的。而范仲淹的千余亩土地,看似没有诸葛亮的多。可是,他却是一下子购置的,大宋本来就是地少人多,因此,对民间的冲击非常大。
大地主其实就是大粮商,一旦朝廷出面接手了百姓手中的粮食,那他们手中的粮食又该卖给谁啊!
以往,大宋的西军和西夏国战祸连年,而且关中历经两个朝代的耕种,不复当年的富饶,所以,自大宋建国以来,就一直缺少粮食。粮商们如果费点力气,还是能在关中地区获得一些利润的。可是,自从孙觉坐镇长安府之后,这一情况就大大改观了。
就在不久之前传来的消息,关中地区,渭河和泾河流域都已经确定获得了大丰收,而北洛河流域,由于蔡玄到任的比较晚,所以,其农业成果没有宗泽和张叔夜治下的那么突出。如果,让这些大粮商知道这也是蔡道的功劳的话,说不定,这些人会立刻花钱雇佣杀手,再刺杀蔡道一次。
当然,这些情况也只有宋神宗一个人心知肚明,他现在已经对于蔡道是那位老神仙弟子的身份深信不已。如果不然的话,他举荐的这三个人,除了蔡玄是他的所谓族兄以外,那个什么宗泽和张叔夜这样的大才,他一个一直呆在乡下的孩子又是从何得知的呢?
宋神宗都忍住不感叹,老神仙就是老神仙,比自己和王安石看人的本领强多了。
大殿上的文官很多,要让他们全部都看完蔡确的奏折和蔡道的信,势必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可宋神宗还是耐着性子等他们一个个看完了两样东西。
一时间,不管是保守派的官员,还是变法派的官员,凡是看完的人面色都变得非常凝重。在大宋朝,这些上朝官起码都做过一任地方上的亲民官,所以,对于蔡道所讲的常平仓之弊,他们都是心知肚明的。
但是,他们更加知道,这个计划一旦实施,势必会对整个地主阶级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他们这些人又有几个不是其中的一员呢?
在大殿上,宋神宗虽然没有说话,却一直盯着他们。因此,保守派的几个大佬官员没有敢直接通过对话交流,而是用眼神来交流彼此的意见。这一派人的意见一向一致,很快就达成了共识,坚决不能允许这个计划实施。
除了郑侠少数几个南方官员之外,保守派中其余的大臣几乎都是北方人,他们各自的家族在中原地区都有大量的良田,入股实施这个计划的话,他们自己的家族本身就是大粮商。
而变法派的大臣们,蔡确手下的官员早已得到消息,所以,他们的意见比较统一。章敦和蔡京手下的官员之间的意见就多少有些分歧。在这里,他们又不好直白问这二人的意见,所以,只好等着他们二人发表意见之后,在考虑是不是参与其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