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楚国回师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天翼小说网 www.ty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将军,我军离开阳城已经一日了,距离韩国的叶邑也只有半天路程。末将已经安排人继续去探路了。”
昭阳骑在马上,对他点点头。“命令探马向鲁阳方向搜索,遇见问题,提前来报。若是韩国人,告诉他们我军是北上函谷前线的,请他们务必放行,万万不可鲁莽行事,否则军法处置。”
“是。”来人恭敬行礼,根据昭阳的安排去执行了。昭阳则在马上眯着眼,心里想着心事。
楚国的体制和其他国家相比,还是有所区别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楚国的县制。楚国应该说是在众多诸侯国中最早实行县治的国家。但是楚国的县不同于其他诸侯国的郡县。譬如对于其他国家实行的郡县制,县是由县丞负责县内具体事务的,而且每个官吏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实行这样的制度,是为了替代分封制对中央的威胁,就像如今的周天子一样。当初实行分封,想要做的是护卫周天子,结果随着礼崩乐坏,各路诸侯群雄并起,造成了如今的乱世局面。
从某种意义上说,楚国的县也颇有些分封的味道在里面。楚国大多是灭国制县,就是吞并这个国家后,不但重设宗庙,而且还任用当地的贵族或者从楚国宗室中选择贤能者一二人充任县公。县公在基本保留了被灭国时的区域前提下,拥有了军政大权,俨然一方诸侯。虽然这样做的目的,是出于缓解楚国国内复杂的民族矛盾和换取对楚国的认同,但是也正是这样的制度,让公族势力迅速崛起。楚国幅员辽阔的国土之下,恰恰孕育的是公族宗室日益膨胀的恶果。
面对这样的境况,楚国的大王们也并非无动于衷,楚庄王也曾为此做出努力,然而这种势力一旦形成,是无法予以快速撼动的,特别是楚国的县公又多有战功,随便处置,反而会引起内乱,是以楚王们能做的也是尽量通过换血,对这种势力进行打击。
昭阳的是楚昭王的后裔,属于熊姓的旁支,和屈氏、景氏一样,是属于宗室贵族。昭氏家族大约在楚惠王时期成为县公,后来就发展成为楚国重要的贵族,虽然说对于楚王不能完全摆布,但是说他的家族能够影响整个楚国的政策,是毫不夸张的。
但是从昭阳的心思来看,他是反对出兵函谷关的。原因倒也简单,除了楚王获得了其他国家的赞赏之外,这些贵族们实质上能够获得的利益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占领了函谷关,对于楚国来说,获得了声誉,却不会获得土地和钱粮的周转。昭阳已经是令尹,军功再大也已经没有升迁的可能。与其如此周折,何必要图这么一个虚名呢?
怪只怪那个陈轸,还有唐昧,两个人一个鼓吹楚王的伟大和函谷之战的意义,一个希望楚王能够对自己这样的贵族予以排斥,就像当年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一样。陈轸的意思很简单,如今五国联军共同攻打秦国,楚国国力最胜,又是纵约长,一旦能够率领诸国踏平函谷关,定然会取得其他国家的认可,声望之隆,无以复加。即使能和秦国相持下去,也能够赢得在诸国国君心中的感激之情。这对希望开创楚国大业,成为一代雄主的楚王熊槐充满了诱惑力。
而唐昧对于自己这些公族宗室,宗室充满了戒心,以为正是他们让楚悼王的改革夭折,也是他们阻挡了楚国强大的去路,只有扫除自己这些人的影响,方能让楚国顺利实现变法革新。正好这个时候函谷关之战开打,楚王熊槐又十分热衷,就将自己这个朝中数一数二的令尹派了出来,好让他们的变法少了一大障碍。昭阳没有办法,只能带兵出征。
再加上前不久魏国的惠施又来督促,楚王终于下令,征调大军,由令尹昭阳为将,率军北上函谷关,带领五国联军攻打秦国。
“希望到达函谷关的时候,公孙衍能够带领其他联军,已经拿下了那里。某到了之后也就转转回来吧。难道还真以为秦国是泥捏的,能够一举摧毁不成?笑话。”昭阳冷笑着说道。
从楚国到达函谷关,最近的路线,自然是从宛城出发,东北行到阳城之后,出长城到韩国的叶邑,然后西北向鲁山进入东周国境内,再转向崤函道进入函谷关。就在昭阳的前锋部队刚刚出了楚国长城,快要到达韩国叶邑的时候。突然一份十万火急的命令送达到了昭阳的面前。
昭阳不疾不徐的鉴定火漆,确认无误后拆开,只见上面写着:“秦出武关,穰邑告危!”他脸上微微一惊,继而有些高兴,却看到传令兵还在眼前,遂问道:“如今穰邑情况如何了?”
“回禀将军,如今秦军兵锋已经逼近穰邑,宛城也在旦夕之间。大王令您先行回兵增援宛城,确保城池不失。北上之事,暂且搁置。”
“知道了,你火速回到郢都,告知大王某已经知之,必将力保宛城不失。”昭阳说道。传令兵听完,赶紧上马折回郢都,向已经着急跳脚的楚王报信去了。昭阳也立刻下令,所有士兵由副将指挥,向宛城进发。自己则率领骑兵部队先行赶去。
穰邑位于楚长城西南,紧靠着湍河而建。若是想要进攻楚国,绕过楚国长城的话,必然是要经过此地。是以每次秦军出武关,都要先攻打此城,而楚国想要守住宛城不失,也必须守住穰邑。两国在此地大大小小战役无数。最重要的是,若是秦人攻打了穰邑、宛城,就断了昭阳大军北上的粮道,就无法再函谷关前持续作战。是以楚王才命令昭阳先行前往穰邑救火。
昭阳看了一眼正在修整的队伍,又眺望了一眼西北的天空,眼神不知道是庆幸还是召集。猛的拍了一下身下的坐骑,带着楚国骑兵先行前往穰邑去了。
秦军攻击武关,昭阳不得不回师南下的消息率先传达到了虎牢关,当此时,乐毅正和尉缭两人畅谈,就见庞葱和赵渴急急忙忙的打开房门,将昭阳回师的消息递给了乐毅。
“秦人果真是狡猾的很,趁着楚军北上的间隙出兵攻打楚国,迫使楚国不得北上,让五国联军陷入了被动之地,真是该死。”赵渴气狠狠的说道,好像秦人如果站在自己面前,就要生吞了他们一般。
“唉,说到底,还是楚国人自己的问题。”庞葱也忍不住叹道,“若是楚国人早早出兵,先行一步到达函谷关,兵甲云集,众将一心,恐怕函谷关此刻已经尽入我等手中,怎么会出现粮道被断,大军不得北上之事呢?”
乐毅看着情报,久久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对于楚国的重要性,他是非常清楚的,前几日的战况传来,他并不意外,因为函谷关若是可以轻易占领,秦国也不会如此强大,所以他才告诉公孙衍,这一战定然是旷日持久的,希望他和前面奋战的诸位将领能够做好这种准备。
而这场战役,也暴露了公孙衍在战役指挥上的不足,这当然不是公孙衍的问题,而是军中陋习,非一个公孙衍可以解决。然而公孙衍始终无法将联军捏合在一起,就无法发挥联军的战斗力,如此拖延下去,士气早晚会受到影响,到那个时候,恐怕就算楚军来了,都无力回天了。楚国其实是联军的最佳领袖,奈何关键时刻,出了这种事情。
“此事虽然看起来是楚国的问题,实际上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战略问题。”尉缭冷笑道。
“公孙衍组织五国联军,却让五国联军各自为战,犹如一把竹筷,一根根掰断轻而易举,五根一起就要费些力气。五国联军格格都是骄兵悍将,各怀异心。韩国虽然出兵最多,那是因为近年来多次被秦国打败,若是此举不能打败秦国,日后定然会被报复;魏国自然是魏王年轻气盛,希望能够打败秦军,为自己刚刚继位博一个好彩头;而燕国、楚国在两可之间,是以并不是那么热衷,而赵国恐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吧。如此五国联军,五条异心,即使兵多将广,如何能够齐心破敌?”
“凡兵,制必先定。制先定则士不乱,士不乱则形乃明。五国联军,五国悍将,如果不能齐心协力,定然也就不能形成统一的军令,统一的纪律,那么也就无法形成统一的战斗力,这样的部队,如何能够成事呢?”
“其三,善用兵者,能夺人而不夺于人。孙武子也曾言说,致人而不致于人。其理一也。既然是作战,定然要有先手之权,要能料敌先机,也要掌控全局。善御敌者,正兵先合,而后扼之,此必胜之术也。公孙子却将兵力集中于函谷关一处,只有正兵,而没有奇兵,正兵被阻,战事就此告破。若是令楚国先期在武关一线活动,迫使秦军分兵而治,虽然不敢言胜,但是秦国战事紧张,定然不敢于我做持久之争,稍有懈怠,便是我等的可乘之机。”
“如今将不和,兵不严,先手已失,若是想要获胜,恐怕难上加难了。”
尉缭子的分析的确是切中肯綮,将五国联军的弱点暴露了出来,这其实也是乐毅和庞葱都曾探讨过多次的问题。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尉缭提出的楚国不北上而是在秦国武关活动的方案,似乎有很大的可行性,这是之前两人都未曾考虑到的,可见此人的大局观是非常强的。
乐毅等人更不会想到的是,大约一百多年后,也有一支部队,趁着另外一支友军猛攻函谷关的时候,从武关率先进入了关中,占领咸阳。虽然其经历颇多幸运成分,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这一方案的正确。这个人就是建立汉朝的汉高祖刘邦!
就在众人围绕着尉缭的话讨论的时候,乐毅突然猛拍了一下脑子,喝道:“不好,秦军有诈,某要速速提醒犀首大人。”
(本章完)
“将军,我军离开阳城已经一日了,距离韩国的叶邑也只有半天路程。末将已经安排人继续去探路了。”
昭阳骑在马上,对他点点头。“命令探马向鲁阳方向搜索,遇见问题,提前来报。若是韩国人,告诉他们我军是北上函谷前线的,请他们务必放行,万万不可鲁莽行事,否则军法处置。”
“是。”来人恭敬行礼,根据昭阳的安排去执行了。昭阳则在马上眯着眼,心里想着心事。
楚国的体制和其他国家相比,还是有所区别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楚国的县制。楚国应该说是在众多诸侯国中最早实行县治的国家。但是楚国的县不同于其他诸侯国的郡县。譬如对于其他国家实行的郡县制,县是由县丞负责县内具体事务的,而且每个官吏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实行这样的制度,是为了替代分封制对中央的威胁,就像如今的周天子一样。当初实行分封,想要做的是护卫周天子,结果随着礼崩乐坏,各路诸侯群雄并起,造成了如今的乱世局面。
从某种意义上说,楚国的县也颇有些分封的味道在里面。楚国大多是灭国制县,就是吞并这个国家后,不但重设宗庙,而且还任用当地的贵族或者从楚国宗室中选择贤能者一二人充任县公。县公在基本保留了被灭国时的区域前提下,拥有了军政大权,俨然一方诸侯。虽然这样做的目的,是出于缓解楚国国内复杂的民族矛盾和换取对楚国的认同,但是也正是这样的制度,让公族势力迅速崛起。楚国幅员辽阔的国土之下,恰恰孕育的是公族宗室日益膨胀的恶果。
面对这样的境况,楚国的大王们也并非无动于衷,楚庄王也曾为此做出努力,然而这种势力一旦形成,是无法予以快速撼动的,特别是楚国的县公又多有战功,随便处置,反而会引起内乱,是以楚王们能做的也是尽量通过换血,对这种势力进行打击。
昭阳的是楚昭王的后裔,属于熊姓的旁支,和屈氏、景氏一样,是属于宗室贵族。昭氏家族大约在楚惠王时期成为县公,后来就发展成为楚国重要的贵族,虽然说对于楚王不能完全摆布,但是说他的家族能够影响整个楚国的政策,是毫不夸张的。
但是从昭阳的心思来看,他是反对出兵函谷关的。原因倒也简单,除了楚王获得了其他国家的赞赏之外,这些贵族们实质上能够获得的利益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占领了函谷关,对于楚国来说,获得了声誉,却不会获得土地和钱粮的周转。昭阳已经是令尹,军功再大也已经没有升迁的可能。与其如此周折,何必要图这么一个虚名呢?
怪只怪那个陈轸,还有唐昧,两个人一个鼓吹楚王的伟大和函谷之战的意义,一个希望楚王能够对自己这样的贵族予以排斥,就像当年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一样。陈轸的意思很简单,如今五国联军共同攻打秦国,楚国国力最胜,又是纵约长,一旦能够率领诸国踏平函谷关,定然会取得其他国家的认可,声望之隆,无以复加。即使能和秦国相持下去,也能够赢得在诸国国君心中的感激之情。这对希望开创楚国大业,成为一代雄主的楚王熊槐充满了诱惑力。
而唐昧对于自己这些公族宗室,宗室充满了戒心,以为正是他们让楚悼王的改革夭折,也是他们阻挡了楚国强大的去路,只有扫除自己这些人的影响,方能让楚国顺利实现变法革新。正好这个时候函谷关之战开打,楚王熊槐又十分热衷,就将自己这个朝中数一数二的令尹派了出来,好让他们的变法少了一大障碍。昭阳没有办法,只能带兵出征。
再加上前不久魏国的惠施又来督促,楚王终于下令,征调大军,由令尹昭阳为将,率军北上函谷关,带领五国联军攻打秦国。
“希望到达函谷关的时候,公孙衍能够带领其他联军,已经拿下了那里。某到了之后也就转转回来吧。难道还真以为秦国是泥捏的,能够一举摧毁不成?笑话。”昭阳冷笑着说道。
从楚国到达函谷关,最近的路线,自然是从宛城出发,东北行到阳城之后,出长城到韩国的叶邑,然后西北向鲁山进入东周国境内,再转向崤函道进入函谷关。就在昭阳的前锋部队刚刚出了楚国长城,快要到达韩国叶邑的时候。突然一份十万火急的命令送达到了昭阳的面前。
昭阳不疾不徐的鉴定火漆,确认无误后拆开,只见上面写着:“秦出武关,穰邑告危!”他脸上微微一惊,继而有些高兴,却看到传令兵还在眼前,遂问道:“如今穰邑情况如何了?”
“回禀将军,如今秦军兵锋已经逼近穰邑,宛城也在旦夕之间。大王令您先行回兵增援宛城,确保城池不失。北上之事,暂且搁置。”
“知道了,你火速回到郢都,告知大王某已经知之,必将力保宛城不失。”昭阳说道。传令兵听完,赶紧上马折回郢都,向已经着急跳脚的楚王报信去了。昭阳也立刻下令,所有士兵由副将指挥,向宛城进发。自己则率领骑兵部队先行赶去。
穰邑位于楚长城西南,紧靠着湍河而建。若是想要进攻楚国,绕过楚国长城的话,必然是要经过此地。是以每次秦军出武关,都要先攻打此城,而楚国想要守住宛城不失,也必须守住穰邑。两国在此地大大小小战役无数。最重要的是,若是秦人攻打了穰邑、宛城,就断了昭阳大军北上的粮道,就无法再函谷关前持续作战。是以楚王才命令昭阳先行前往穰邑救火。
昭阳看了一眼正在修整的队伍,又眺望了一眼西北的天空,眼神不知道是庆幸还是召集。猛的拍了一下身下的坐骑,带着楚国骑兵先行前往穰邑去了。
秦军攻击武关,昭阳不得不回师南下的消息率先传达到了虎牢关,当此时,乐毅正和尉缭两人畅谈,就见庞葱和赵渴急急忙忙的打开房门,将昭阳回师的消息递给了乐毅。
“秦人果真是狡猾的很,趁着楚军北上的间隙出兵攻打楚国,迫使楚国不得北上,让五国联军陷入了被动之地,真是该死。”赵渴气狠狠的说道,好像秦人如果站在自己面前,就要生吞了他们一般。
“唉,说到底,还是楚国人自己的问题。”庞葱也忍不住叹道,“若是楚国人早早出兵,先行一步到达函谷关,兵甲云集,众将一心,恐怕函谷关此刻已经尽入我等手中,怎么会出现粮道被断,大军不得北上之事呢?”
乐毅看着情报,久久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对于楚国的重要性,他是非常清楚的,前几日的战况传来,他并不意外,因为函谷关若是可以轻易占领,秦国也不会如此强大,所以他才告诉公孙衍,这一战定然是旷日持久的,希望他和前面奋战的诸位将领能够做好这种准备。
而这场战役,也暴露了公孙衍在战役指挥上的不足,这当然不是公孙衍的问题,而是军中陋习,非一个公孙衍可以解决。然而公孙衍始终无法将联军捏合在一起,就无法发挥联军的战斗力,如此拖延下去,士气早晚会受到影响,到那个时候,恐怕就算楚军来了,都无力回天了。楚国其实是联军的最佳领袖,奈何关键时刻,出了这种事情。
“此事虽然看起来是楚国的问题,实际上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战略问题。”尉缭冷笑道。
“公孙衍组织五国联军,却让五国联军各自为战,犹如一把竹筷,一根根掰断轻而易举,五根一起就要费些力气。五国联军格格都是骄兵悍将,各怀异心。韩国虽然出兵最多,那是因为近年来多次被秦国打败,若是此举不能打败秦国,日后定然会被报复;魏国自然是魏王年轻气盛,希望能够打败秦军,为自己刚刚继位博一个好彩头;而燕国、楚国在两可之间,是以并不是那么热衷,而赵国恐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吧。如此五国联军,五条异心,即使兵多将广,如何能够齐心破敌?”
“凡兵,制必先定。制先定则士不乱,士不乱则形乃明。五国联军,五国悍将,如果不能齐心协力,定然也就不能形成统一的军令,统一的纪律,那么也就无法形成统一的战斗力,这样的部队,如何能够成事呢?”
“其三,善用兵者,能夺人而不夺于人。孙武子也曾言说,致人而不致于人。其理一也。既然是作战,定然要有先手之权,要能料敌先机,也要掌控全局。善御敌者,正兵先合,而后扼之,此必胜之术也。公孙子却将兵力集中于函谷关一处,只有正兵,而没有奇兵,正兵被阻,战事就此告破。若是令楚国先期在武关一线活动,迫使秦军分兵而治,虽然不敢言胜,但是秦国战事紧张,定然不敢于我做持久之争,稍有懈怠,便是我等的可乘之机。”
“如今将不和,兵不严,先手已失,若是想要获胜,恐怕难上加难了。”
尉缭子的分析的确是切中肯綮,将五国联军的弱点暴露了出来,这其实也是乐毅和庞葱都曾探讨过多次的问题。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尉缭提出的楚国不北上而是在秦国武关活动的方案,似乎有很大的可行性,这是之前两人都未曾考虑到的,可见此人的大局观是非常强的。
乐毅等人更不会想到的是,大约一百多年后,也有一支部队,趁着另外一支友军猛攻函谷关的时候,从武关率先进入了关中,占领咸阳。虽然其经历颇多幸运成分,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这一方案的正确。这个人就是建立汉朝的汉高祖刘邦!
就在众人围绕着尉缭的话讨论的时候,乐毅突然猛拍了一下脑子,喝道:“不好,秦军有诈,某要速速提醒犀首大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