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翼小说网 > 借天改明 > 第二十章 赵率教

第二十章 赵率教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风起龙城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星门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

一秒记住【天翼小说网 www.ty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更新时间:2013-08-07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让《借天改明》能在历史新书榜的前三位!

    ---

    崇祯二年十月三十一日,传闻有鞑子叩关而入,一些敏感的百姓,开始拖儿带女的进京师来避难。

    明末官员遇事的第一反应不是确认处理,而是隐瞒,如果没法隐瞒才向上报,所以遵化离京师不算很远,但朝廷并没有提前知道消息,直到三十一日这天,消息才传到朝廷上。

    时任内阁首辅韩爌,字象云,蒲州人,感到事态严重,不敢耽搁,马上觐见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一听之下,大吃一惊,第一反应是钟进卫所说之言:建虏绕道侵袭。于是就跟韩爌说了自己的想法。

    但内阁首辅韩爌却有不同意见:“陛下,建虏远在辽东,有蓟辽督师袁崇焕御之,岂能远离其巢穴?”

    “那依你之间呢?”

    “臣及内阁同僚皆以为蒙古部族叩关冬掠,效仿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侵犯京畿,必有其所图。”

    崇祯皇帝不说话了,钟进卫所言毕竟是一家之言,而俺答汗之事却是明廷之痛,是“土木堡之变”后的第二次京师遭袭。如若此次蒙古部族是效仿俺答汗之举,那必会进犯京师。可如若是建虏主力绕道的话,就有关宁铁骑直捣沈阳之良机了。以此换彼,怕是建虏输不起。

    韩爌见崇祯皇帝不说话,只好催了:“陛下,臣以为当传旨蓟辽督师袁崇焕进关拦截蒙古鞑子,以防重现当年之事。”

    崇祯皇帝委实难以取舍,想问下钟进卫,但钟进卫又一直昏迷不醒,都几个月了,不知道啥时候能醒来,真是愁人。

    韩爌又开始在崇祯皇帝耳边唧唧歪歪起来。

    崇祯皇帝最后烦了,问道:“卿可有十分把握来犯之敌乃是蒙古鞑子?”

    这要打包票,韩爌就犹豫了,万一要不是呢,御前说错话,可能到时候所有的黑锅都要自己背的。

    最后只好责令兵部尚书王洽尽速查实实况。

    十一月一日,逃难难民的涌入,让京师也开始骚动起来,为防意外,京师开始戒严。

    下午时分,终得知是建虏并蒙古部落入侵,但人数仍不得知,说一万,两万的有,说十万,二十万的也不少。

    崇祯皇帝很生气,这是搞什么嘛,入寇数目相差这么多,要采取的应对措施完全不一样。

    兵部,内阁拟出的条陈是调蓟辽督师袁崇焕入关退敌,因为入侵贼寇里面战力最强的是建虏。袁崇焕熟悉辽事,长久跟建虏打交道,比较熟悉情况。

    不过也有别的声音,说原辽东经略孙承宗也熟悉建虏,资格比袁崇焕更老。内阁首辅韩爌反驳说孙承宗已在家养老多时,眼前之际合适总领京畿防务的当属现任蓟辽督师袁崇焕无疑。韩爌之所以如此推举袁崇焕,是有私心的,因为他是袁崇焕的“座师”,来犯鞑子里面有袁崇焕负责的建虏,如果袁崇焕自己把来犯之敌击退或者歼灭,则不但可能不会问罪,还有机会得到朝廷封赏。

    崇祯皇帝觉得如果派袁崇焕直捣沈阳,万一来犯鞑子乃是建虏偏师及蒙古鞑子,而建虏主力在沈阳坐等关宁军,怕关宁军就有去无回了。想到这里,心里不由得叹气,之前的想法,想想是个妙计,真要实行起来,却有诸多限制,转眼成为了空谈。

    崇祯皇帝放弃了以前的想法,根据现在诸位臣工的意见,最后拍板袁崇焕总领京畿防务,同时诏孙承宗入朝。

    十一月二日晨,赵率教率领四千关宁铁骑,经过三日夜,急行三百四十里路,赶到距离三屯营十里处,未见建虏探马,下令稍事休息,派出夜不收前探敌情。

    众兵丁趁此机会纷纷下马休息,吃干粮,喂马食。

    过了大约半个时辰,众兵丁的精神基本都缓和过来了。在队伍东北角的一处兵丁中,有一名伍长,姓朱,名元中,在其乡彪勇好斗,因打抱不平失手致一恶霸重伤,而恶霸势力庞大,朱元中虽有理仍被判充军辽东军户,后积功升为伍长。

    此时的朱元中,跟其彪勇个性一点关系都没有,满脸的汗。

    实在忍不住了,走到把总面前说明原因,原来是拉肚子,要去方便下。这个,是人都有三急,也没办法,把总让他快去快回。

    就在隐没边上丘陵去方便的时候,有探马回报赵率教说,至三屯营一线未发现鞑子,三屯营中仍为明军旗帜。

    赵率教放下了心,还好没有被鞑子攻占。既然这样,入城休息。于是,重新集结军队加速赶往三屯营。

    朱元中在方便的时候听到了集结声,无奈肚子跟他过不去,拉的他站不起来,只好安慰自己待方便完了快马加鞭,赶上大部队。

    却说赵率教率军赶到三屯营,果然城中明军旗帜飘扬。放下心,上前要求入城休整。

    三屯营中蓟镇总兵朱国彦早听到如雷蹄声,站在对应城墙上观看敌情。

    待发现“赵”字大旗飞扬,观其军势,知是平辽将军赵率教到了,也放下了一颗心。

    自然的,两位大人开始对话。

    赵率教说:“我军星夜奔驰,人马俱疲,开门进城休整。”

    朱国彦很无奈:“鞑子势大,城门已被堵死,无法入内。”

    无语,赵率教沉默了会,又喊:“我来未见敌踪,可知其何往?”

    “将军出现之前两个时辰左右,鞑子从三屯营撤往遵化方向。我以为鞑子见三屯营无法攻下,转攻遵化去了。”

    “可知退去之鞑子数目多少?”

    朱国彦也算不准,因为鞑子根本就没有让他看到全貌,自己估计了下,对着赵率教说道:“约莫四五千左右,料其一部攻遵化不下,故此处鞑子前往增援。”

    赵率教心里思量,这么说来,遵化危险,此处鞑子离开未久,衔尾急追,说不定能攻其不备。于是,下令大军转向,驰援遵化。

    再说皇太极接到范永斗的通知后,就开始进行战备。接到探马回报山海关援军将近之时,哈哈大笑,立马发号施令,尽起大军前往预订地点埋伏,并令三屯营处的所有人马伪装为增援遵化,引明军跟进。

    到此时,各贝勒才知道皇太极早有安排,大贝勒代善和三贝勒莽古尔泰更是懊悔不已,皇太极这家伙如此阴险,故意隐瞒关键计划,引自己往他挖的坑里跳。画圈圈诅咒他以后不得好死。

    出乎皇太极预料的是,来援的明军只有四五千人,没有见到袁崇焕的旗帜。原来探马凌晨发现无数骑兵,骑兵一跑开来,是连绵不绝的长蛇阵,第一个早上看的不是很清楚,第二个领到的军令是发现明国援军踪迹即可回报。所以一看来了无数骑兵就以为是山海关援军都来了,立马回报。

    而山海关范永斗那边是知道了来援明军只有赵率教一部后,已经来不及通知皇太极了。

    皇太极有点难以选择,是继续等等,看后面还有没有援军的,毕竟布置这个大口袋也不容易;还是说现在吃了呢,那要万一后面有山海关主力跟上来了,岂不就暴露这个埋伏了么?

    再说赵率教领军一直追击,忽然他觉得有点不对,长期的战场嗅觉发挥了作用。止住奔跑的马,然后开始打量四周。

    此处地势为一长形谷地,虽比较宽,但也算是一个埋伏的好地方,自己领四千骑军狂奔而来,动静如此之大,却未见惊慌奔走的野物,也未见山谷高处林子的鸟类。

    虽说前面有鞑子过去,但已有几个时辰,不至于这么寂静啊。

    很是异常!赵率教得出结论,于是,让部队就地进行防御休整,同时派出夜不收前往山谷两侧探视情况。

    赵率教的情况马上就汇报到皇太极处。

    显然要被发现了,皇太极无奈之下,只好发动埋伏,攻击明军。

    当建虏满山遍野的现身,还成包围态势,前后左右都有伏兵,一下惊吓到了明军,马儿都感觉到了滔天的杀气,开始惶惶不安。

    赵率教一看之下,就知道没有生路了,敌情估计如此之荒谬,这那是万把鞑子,这是七八万有余的鞑子啊!自己只有四千骑兵,哪怕以一当十,都打不过来,何况还不是呢。

    没有胆怯,也没有慌乱,主帅牵转马头,看向自己的部下,发现不但兵丁,连将佐都有恐惧,慌乱的神情,当然,也有麻木和无惧的;但都无一例外的,他们都看着自己。

    赵率教很了解他们此时此刻的想法和心情,自己多年前也曾经有过,还选择了错误的道路,这次,本帅来带路吧,于是,挺直了胸膛,对着自己的手下,鼓足中气的喊:“将士们!”

    环伺在周围的亲卫见主帅要说话,于是,就有几个嗓门大的,重复主帅的话,把声音远远的传了出去。

    “众将士,昔日本帅见敌势大,心惧而逃,朝廷以律法问罪当斩,后幸能带罪立功。每念之前,悔恨交加,男儿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上报君恩,下保父母妻儿;鞑子于辽东杀我同胞,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现又妄想荼毒关内。本帅决不答应,尔等能答应么?”

    赵率教的部队基本都是辽东人,基本每个人都有受鞑子所害的血泪史,听到大帅这么说,一下想了起来,眼睛里慢慢的充满了血丝,一个,两个,三个,慢慢的越来越多的人响应:“决不答应!”最后形成了一个统一而响亮的声音:“决不!”

    赵率教很满意自己的手下都还有血性,立于马上,手往前升出去后往下一压,等声音静下来后,赵率教用坚定无畏的声音喊道:“众将士,是男儿的,随本帅杀敌,以命抵命,血债血偿!”

    “以命抵命,血债血偿!以命抵命,血债血偿!...”声音从杂乱慢慢的变为整齐,兵丁们敞开了嗓子吼出了心头长期压抑的怒火。此时,已没有惊慌,没有恐惧,唯有一股复仇的怒火!

    赵率教慢慢的环视了一圈,看着眼前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心里默默的说:都是大汉好男儿!

    “众将士,来生再会!”说完之后,赵率教抱拳拱手一圈,然后牵转马头,开始慢慢让马踱步起来。

    这次亲卫没有原样传话,喊出了自己的声音:“兄弟们,来生再会!”然后调转马头跟了上去。所有的人看看自己的四周,没有说话,用眼神跟战友道了别,控制胯下的马匹都跟了上去。

    -------

    赵率教,窃以为算得上明末英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