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翼小说网 > 三国之霸天下 > 第79章 袁术刁难

第79章 袁术刁难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天翼小说网 www.ty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杨奉回到汉中,和王绵、褚兰相见,自是欢喜不尽,尽诉离别相思之苦。本来带着纤雪和婉露两人,杨奉甚是心虚,但是毕竟是何进所赐,不能不带回来,而且两人又都是绝色容颜,比之王绵、褚兰二人也逊色不多。

    但是王绵和褚兰对杨奉带回两个绝色女子没有丝毫的幽怨,反而是甚是欣喜,见到这样的情形,杨奉高悬的一颗心才算真正放下来。看来王绵和褚兰都不是心胸狭窄、善妒之人,这样的话以后自己的后宫才能不会出现大的风波。

    在当时的时代,女子的地位十分低下,只能在家中相夫教子,更不能随意抛头露面。像这样杨奉一出征就是九个多月,王绵、褚兰心中均是因不能随身服侍杨奉而自责不已,如今有两个女子代她们在外面照顾杨奉,两人心中更是只有感激而无任何埋怨,更何况在当时的年代,像杨奉这样身份地位的人哪一个不是一大群妻妾。

    回到汉中的第二天,杨奉便召见了阎圃,几个月不见,阎圃更显得神采奕奕,虽然这几个月以来,阎圃里外奔波,甚是操劳,但是阎圃丝毫不见疲惫,反是更见年轻,杨奉知道这是自己让阎圃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的原因。

    听了阎圃的汇报,杨奉心中不禁欣喜异常,汉中的发展大大出了杨奉的意料之外。虽然经历了黄巾之乱,使得汉中的啤酒的销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这几个月下来,收入也甚是可观,除去各种成本,光啤酒的利润竟然高达九百万金,这个数字不禁让杨奉兴奋了好一阵子。

    阎圃将这九个月以来汉中的发展情况向杨奉做了一个详细的汇报,没想到竟然说了近一个时辰,阎圃说完之后觉得口干舌燥(其实任谁连续说了两个小时的话都会口干舌燥的),便端起了身前的盛满啤酒的酒杯,一饮而尽。

    严格来说,在主公没有端起酒杯喝酒之前自己先喝是对主公的不敬,但是杨奉毕竟是来自后世的人,十分讨厌这样的繁文缛节,并且命令手下众人在自己面前可以自由随便,不必也不能遵照这些繁文缛节行事,所以像阎圃这样备受孔孟思想影响的人才敢在主公面前作出这样的举动。

    阎圃将杯中的啤酒喝完之后,只觉得全身上下爽呆了,刚才的口干舌燥一扫而光。本来在古代,尊崇茶道,大都是以茶水作为待客之道,但是因为汉中的啤酒在当时从来没有啤酒历史的时代来说实在是太诱人了,加上杨奉本身对茶就不感兴趣,便将茶水替换成了啤酒,没想到这样以来,杨奉手下众人有事没事都喜欢到杨奉这里汇报工作,其实是为了来喝上免费的啤酒。

    直到后来,庞德在一次汇报工作之后,杨奉便开始对啤酒招待进行限量。因为那一次,庞德在汇报工作的一个时辰之内竟然连喝了四十杯,喝得杨奉瞠目结舌,四十杯可是有三十升呀,还好是干喝,没菜,不然的话就算是六十杯估计庞德也能喝完。

    阎圃喝完了啤酒,看着身后的侍女为自己斟酒的姿势,喉咙里不由咕咚一下,咽了一口吐沫。不是说阎圃好色,而是好啤酒,杨奉也没想到像阎圃这样的文人,酒量竟然不下于成廉等人,只是不能喝猛酒,若是慢慢喝起来,除了庞德、严颜之外,其他众将都不见得是阎圃的对手,这让杨奉很是吃惊。

    杨奉点了点头,肯定阎圃的成就,夸赞道:“没想到短短九个月的时间,汉中的发展竟然如此之大,相真当居首功。”

    听了杨奉的夸奖,阎圃的脸上闪过一丝得色,却又不敢在杨奉面前骄傲,道:“这都是主公的安排有方,圃只是按照主公的意思去做,汉中方有今天这样的成就,若是论功劳,主公才应当排在首位。”

    杨奉对阎圃如此谦虚感到十分满意,道:“相真不必谦虚,相真这数月的辛苦奉心中自然清楚,到时候奉自会论功行赏。另外,武都郡之事办的如何了?”

    原来,汉中只是益州的一个小郡,只是因为它是益州北部的咽喉,所以才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汉中郡却是一个多山之地,因为可耕之地少,所以经济并不发达。益州是大汉的天府之国,各郡的农业十分发达,也只有汉中除外了。

    而汉中郡西面相邻的武都郡却是盛产粮食的地方,所以杨奉自来汉中上任的第一天起,便有将武都郡吞并的念头,只是苦无机会。

    后来,杨奉在武都郡的探子竟然无意中获得了武都郡太守习凯贪污钱财、强抢民女、抢占良田的罪证,就在杨奉准备以此要挟习凯的时候,杨奉被灵帝召到洛阳去了,临行之前,杨奉将此事交给阎圃去办了。

    即使杨奉不问,阎圃也会将此事向杨奉汇报的,这时既然杨奉问起,阎圃便将事情的前前后后向杨奉做了汇报。

    习凯在得到一封匿名信之后,心中一直忐忑不安,因为这封信将自己的所有的丑事写的一清二楚,并且还说要转给刺史张乔。刺史张乔乃是清正廉洁之人,平生最痛恨贪赃枉法之人,虽然当时刺史并没有权利直接处理太守的权利,但是可以转奏中央,更何况张乔在朝中颇有影响力,所以益州治下的众多郡国的太守都是清正之人。

    习凯在得到这封信之后,心中害怕之极,想到举家逃走的念头。因为以张乔的性格,一旦发现自己的这些事情属实,肯定会要了自己的性命,与其坐以待毙,习凯觉得,还不如现在就逃走,远离益州。

    就在习凯准备私下逃走的时候,第二封信又出现在了习凯的书房之内,这封信的意思是让习凯不要害怕,只要习凯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这些事情张乔永远都不会知道,皇上更不会知道。

    看到这封信之后,习凯似乎吃了一颗定心丸,认为此人只是想以此事作为要挟,骗去点钱财罢了,便不以为意了。随后,第三封信跟着来到,信中要求与习凯见面,见面的地点就在武都郡沮县的一家酒楼。

    习凯本想在见面的时候将对方拿下,于是私下安排手下两名都尉调兵遣将。结果,就在当天晚上,这两名都尉惨死家中,同时习凯收到了一封充满威胁的信,若是习凯再耍花样,所有的证据将会到张乔的手中。

    结果可想而知,武都郡虽然表面上的太守是习凯,其实已经成为了杨奉的附属地。更在后来马相、赵祗在益州起义的时候,习凯莫名其妙的死掉了,外间传闻习凯是被黄巾贼人所害,其实是死在了杨奉的手中。

    接见完阎圃之后的第二天,杨奉便视察了汉中的两万军队的训练情况。本来在杨奉走之前汉中郡的军队数量是一万六千人,后来张任、徐荣在高顺带来的九万人之中选择了四千人编入军队之中,凑够了两万之数。

    这两万士兵在张任、徐荣的训练下,不但军纪严明之极,而且更是具备了高强的战斗力,在当时大汉各地的官军之中,可以称得上是一支铁血军队。在看完张任和徐荣专门为杨奉安排的演习后,杨奉不住的点头,对张任和徐荣的成绩甚是满意。

    而高顺提前带回来的那九万大军也早已经得到了有效的安置,这是阎圃按照杨奉的意思做的,也就是和历史上曹操推行的“屯田制”差不多,这九万人的六万人被分散安置到了汉中各地,每个地方有一个头目,忙时耕种,闲时则由头目带领大家训练,而高顺等将则不定期到各处进行视察,根据各地的耕种情况和军队训练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奖罚有度,所以大家都不敢偷懒。

    高顺接手了汉中的两万人马之后,九万人中剩下的三万人则跟随了张任、徐荣二人来到了武都郡,能够掌控武都郡的唯一方法便是将武都郡的军权牢牢控制在手中,所以阎圃根据杨奉的意思,让张任、徐荣二人带领三万人马接手了原武都郡的所有官军,并将他们遣散回乡,为了避嫌,杨奉并没有到武都郡视察。

    最为可观的是严颜训练的五千轻骑兵,在严颜的一声号令之下,五千轻骑兵一起向前冲锋,场面可谓是壮观之极。进退、收缩、反围、包抄等各种轻骑兵的变化都展现的淋漓尽致,更让杨奉大开眼界的是这五千士兵竟然都可以在马上完成弓箭和长矛的来回更换,看得杨奉不禁连声叫好。

    在对各项工作视察一遍之后,杨奉甚是满意,大开酒宴,犒赏众人。

    之后的日子,杨奉便一直陪伴着王绵和褚兰二人,花前月下,好不快活。杨奉更是叮嘱二人小心提防纤雪和婉露二人,不要露出半分声色,王绵、褚兰二人乃是极端聪明之人,自是领会杨奉之意。虽然表面上与纤雪和婉露二人亲如姐妹,但所谈之事,皆是闺房之事,从未在二女跟前透露出杨奉的任何机密。二女虽然也多次旁敲侧听地从王绵和褚兰的口中打探消息,但二女早得杨奉叮嘱,故意泄露一些杨奉对何进忠诚的消息,二女哪里会知道,自是如实回报给了何进。何进得了消息之后,自是毫无怀疑,心中大喜,遂将杨奉也倚为了心腹。

    这时候,天下形势又有新的变化。自张角之乱之后,各地盗贼并起,有黑山褚燕、夏侯兰及黄龙、左校、于氐根、张白骑、刘石、左髭文八、平汉大计、司隶缘城、雷公、浮云、白雀、杨凤、于毒、五鹿、李大目、白绕、眭固、苦蝤之徒,不可胜数,大者二三万,小者六七千人,分布在全国各地。

    褚燕就是奉张角之命保护幼主张宁的那个褚燕,因其轻勇矫捷,故军中称其为“飞燕”或“褚飞燕”。褚燕在冀州黑山屯兵,周围的贼寇多数依附于他,部众日多,士兵百姓加在一起竟然有百万之众,被称为“黑山贼”,河北诸郡县经常被其洗掠,朝廷无力征讨,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五月,马相、赵祗二人自号黄巾,起义于四川绵竹(今四川绵竹东南),其势甚猛,不到一个月便连破辛潼、巴郡、阴平、汶山等郡县,基本控制了除汉中、武都二郡之外的益州大部,兵力一时竟达二十万之众。

    原来,自从马相从广宗城逃走之后,便投靠了宦官张让,马相之所以能成为张角手下的得力干将,确实有过人之处,张让对于这样的人才的投靠,自然是十分高兴,却又不敢将其留在洛阳,便令其远到益州待机而动,这和当初张角的安排不谋而合。

    张让的本意是让马相在适当的时候在益州起义,依靠益州复杂的地势,割地自立,建立一个独立王国,一旦东汉灭亡或者灵帝身死之后自己也能有一个自己的地盘。当然,张让虽然很欣赏马相的能力,却并不完全相信马相的忠心,于是便派了一名得力的手下--赵祗随同马相一同前往,一为辅助,二为监视。

    张角之乱之后,天下局势并没有恢复到黄巾之乱之前,而是各地起义不断,此起彼伏,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大家都是打着黄巾军的旗号,当然,这些人中有的确实是张角之乱的余孽,例如黑山褚燕、白波郭太,但大多数人却都是趁火打劫,占山为王。

    此时东汉朝廷已经无力再能控制这纷乱的局面,只是让皇甫嵩率军平定冀州的黄巾,下令让其他各地州郡和地主豪强联合起来,自组军队,各地解决各地的贼患。张让看到这个局面,觉得时机到了,便私下命令马相、赵祗赶紧在益州起义,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将益州完全占领。

    为了让马相、赵祗二人能够获得最大的成功可能,张让想尽办法使得灵帝将杨奉召到了洛阳。马相在黄巾之乱的时候,一直跟着张角,对于杨奉是十分了解的,除了张曼成是死于意外,其余诸如赵弘、波才、彭脱、卜已、管亥、张牛角、韩烈、臧霸、张梁等黄巾有名的大将在与杨奉的对抗中不是身死就是投降,还有就是仓皇逃窜,不知所踪,没有一个是杨奉的对手,所以马相也明白自己和赵祗绝对不是杨奉的对手,只要杨奉在汉中,这次的起义绝对是要失败的,所以马相才请求张让想办法将杨奉暂时调出汉中。

    张让也知道杨奉的能耐,所以便以天下局势动荡,像皇甫嵩和杨奉这样的名将应该坐镇洛阳,以保洛阳不失为理由,请灵帝下旨让杨奉来到洛阳。汉灵帝早就被各地多如牛毛的叛乱的奏报弄得不知所措,更害怕洛阳有失,会危机到自己的帝位和性命,张让的建议正好说到汉灵帝的心坎里了,于是灵帝便下了一道圣旨让杨奉率军支援洛阳。

    虽然杨奉对于张让、马相的阴谋丝毫不知,但是杨奉接到圣旨之后,也担心益州会有贼患趁势而起,便命令张任、高顺二将镇守武都郡,徐荣、严颜二将镇守汉中,自己则在接到圣旨后的第三天带着成廉、庞德二将以及一万人马前往洛阳。

    就在杨奉走后的半个月之后,马相、赵祗在益州起事,由于此事马相、赵祗策划已久,而且还有张让的暗中支持,准备十分充足,刺史张乔却没有丝毫的准备,所以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辛潼、巴郡、阴平、汶山等郡相继失守,刺史张乔只能率军凭险据守雒县。

    由于杨奉事先的准备,武都郡和汉中郡并没有落到马相手中,但是却在马相大军的团团围困之下。两军展开了激烈的城池攻防战,由于益州黄巾的主力都压在了武都、汉中两郡,并且率军攻打武都、汉中的还是马相本人,所以情也势并不容乐观。

    但是,汉中郡毕竟在杨奉多年的经营下,钱粮甚是充足,而且还有六万的后备大军,坚守两个郡还是不成问题的,何况张任、徐荣、严颜、高顺四人都可以说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差得只是一个时机,便能够转守为攻。

    相对来说,张乔这边的压力就小很多,本来益州的治所雒县就是城池高大,易守难攻,加上张乔虽然主要精于内政,但毕竟也是久经沙场之人,颇有谋略,非是赵祗之辈所能比。赵祗虽然是张让十分得力的手下,毕竟并没有真正叱咤沙场、攻城掠地,对于打战并不是很在行。

    本来益州的一切都在张让、马相等人的预算之中,但是张让、马相千算万算,却没有算到杨奉手下还有像张任、徐荣、严颜、高顺这样的帅才,能够将马相亲率的十多万大军成功挡在武都、汉中二郡之外,形成了持久战。

    这样便使得益州的形势成了马相在北面欲进无路,欲罢不能,而赵祗在南面的形势却不容乐观,随时都可能面对张乔的强大的反攻。一旦张乔积聚力量进行反攻,赵祗必然难以抵挡,马相也不得不回军救援,这样益州黄巾便会陷入两面夹攻的困局,这是马相最担心的问题。为此,马相心中早就把张让的十八代祖宗骂了一个遍,竟然派了赵祗这么一个不懂打战的人来益州,才使得自己陷入了如今的被动。

    果然,马相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在和赵祗进行了一个月的激烈的对抗后,张乔基本摸清了赵祗的底细,知道此人以前必然没有带兵打过仗,心中便有了计较,同时也在暗中积攒力量,准备在适当的时机发起对赵祗的致命一击。

    又在半个月后,郭太领导的白波黄巾军被丁原和吕布全歼的消息传到了益州,更加使得马相对这次的起义失去了信心。

    而张乔正是抓住黄巾军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军心不稳的时机,率军突袭赵祗大营,赵祗完全没有提防,一夜之间,赵祗的八万大军土崩瓦解,除了赵祗率领三千亲骑拼死杀出重围,还有死伤的三万人马之外,剩下黄巾余众在赵祗逃走后,全部投降。

    拼死杀出重围的赵祗在逃到马相的大营之后,也没能保住性命。在听到赵祗的叙述后,怒火冲天的马相马上命人将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赵祗给砍了,杀了赵祗之后,余怒未消的马相依然还不解恨,又命人将赵祗手下的三千亲骑尽数杀死。

    赵祗既然兵败,马相便只能孤军奋战,益州之事已不可为,但是马相却没有想出如何解决目下的困局。因为,赵祗兵败,张乔的大军必然很快就就会来到此地,到时候自己将会被两面夹击,益州兵败已经成为定局。

    于是,令人搞笑的事情发生了,在一个早晨,益州黄巾的首领马相突然消失不见了,十几万大军一下子失去了指挥,成了没头的苍蝇。张任、高顺在探得消息之后,当机立断,率军杀出,黄巾军由于失去了指挥,在官军突然杀出的情况下,纷纷跪地请降。

    武都郡之围解了之后,张任、高顺立即率军前往汉中,与徐荣、严颜里应外合,将马相派出的围困南郑的五万大军歼灭殆尽。整个过程下来,也不过五日的时间,武都和汉中之危便已经解了,益州黄巾之乱也被成功平息。

    武都郡太守习凯也在此战中被张任施计害死。

    原来,在张任的要挟之下,习凯不得不亲临城头安抚军心,指挥战斗。其实武都军的官兵都是张任从汉中带去的,岂能需要习凯安抚军心,于是,在刚刚安抚完军心之后,习凯便在抵挡黄巾大军攻城时被飞矢射中,“壮烈牺牲”了。

    为了能将武都郡掌控在自己手中,在益州黄巾之乱后,杨奉趁机一方面向刺史张乔推荐张任出任武都郡太守一职,一方面请大将军何进在灵帝面前进行推荐。本来张乔与杨奉的关系就不错,当即就向朝廷推荐张任,而大将军何进也是推荐此人,灵帝于是准奏,自此武都郡便名正言顺地落入了杨奉的手中。

    由于汉中都尉张任在平定这次益州马相叛乱的过程中战功卓著,并且又由何进和张乔两人同时保举张任为武都郡太守,汉灵帝便下旨任命张任为武都郡太守。于是,武都、汉中二郡从此便是完全在杨奉的掌控之中,杨奉也算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安心留在洛阳。

    其实杨奉留在洛阳也没什么意思,此次全国各地虽然黄巾乱起,但是由于杨奉和皇甫嵩二人的坐镇,没有一个敢进攻洛阳,甚至于说司隶地区。是以这次所有的叛乱都是在冀州、青州、徐州、益州等州发动,所以,杨奉在洛阳基本上都是和何进以及其党羽在一起。

    说起何进的党羽,要数皇甫嵩、袁绍和曹操最为何进所倚重,这也是何进善于识人之处,皇甫嵩就不说了,袁绍现在只是都门校尉,曹操也只是一个骑都尉,都不是什么重要的职位,但是何进却能够看得出两人之才,他日绝非池中之物。

    其实,何进的党羽岂止只有皇甫嵩、袁绍和曹操,像其弟车骑将军何苗,助军左校尉赵融,右校尉淳于琼,大将军司马许凉,主薄陈琳,京兆尹王允,谋士逢纪、何颙、荀攸(就是前文所说的为何进策划的幕僚),虎贲中郎将袁术,还有曾拜中郎将而现任尚书的卢植(卢植也是和皇甫嵩一样,投向了何进的阵营)。杨奉和曹操投靠何进毕竟时不长,并不像袁绍一样被何进倚为心腹,在没有完全确定二人的忠诚度的情况下,何进也不会将自己的实力过早暴露给二人。

    曹操曾经和杨奉一起战斗过,知道杨奉是一个厉害的角色,何况大家现在又都在一个阵营下,当然是刻意结交。袁绍此人向来是十分看重身份的,但是杨奉虽然没有袁绍四世三公的显赫身世,但杨家虽然比袁家不如,却也算是三世三公,加之杨奉的姨父丁原也是一州刺史,杨奉更是身为一郡太守,又是乡侯的身份,所以,单以杨奉和袁绍作比,丝毫不比袁绍差到哪里去,所以三个人经常在一起饮酒作乐,倒也痛快。

    何进对三人甚是倚重,见到三人关系如此亲密,心中更是欣喜。毕竟袁绍还怀有何进的密令,尽量牢笼两人,并且要弄清楚两人到底是否确实真心投靠。袁绍和曹操自小就在一起,关系一直很好,不疑曹操有他,所以袁绍对于杨奉则是尽量为何进拉拢,并一直在调查杨奉的情况。

    三人中,曹操和杨奉的结交倒是真正的英雄惜英雄,而杨奉和袁绍的交往则只是碍于面子,因为在前世熟读三国的时候,在三国众多的诸侯当中,杨奉最为讨厌的人便是袁绍,此人虽有四世三公的显赫身世,又深得其叔父袁槐的看重,更为主要的是当时很多名流士人因为袁绍的家族背景,竞相投奔,袁绍手下可谓是武将云集、谋臣众多。而且袁绍还占据了幽州、冀州、并州、青州四州的地盘,实力为诸侯当中的第一位,手下更是人才鼎盛,但是就这样一个几乎可以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集团,被袁绍这个刚愎自用、好大喜功的人弄得是鸡飞蛋打,最后袁绍也落了个身死名裂。

    袁绍虽然有礼贤下士的好名声在外,也只是能将一些真正颇具才华的人招揽到手下,如田丰、沮授、许攸、审配、张郃、高览等人,有这些人的辅佐,袁绍应该能够成就霸业,但是袁绍却不能够广纳忠言、从谏如流,自己一手导致了自己的灭亡。

    杨奉因为这个心结,所以在和袁绍交往的时候并不显得很热情,不远不进,只是敷衍了事。袁绍也不是笨蛋,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当然能够看得出杨奉对自己和曹操两人态度的明显不同,本就心高气傲的他对杨奉也就不冷不热,并且有时还在何进跟前说一些杨奉的坏话,好在何进对袁绍的话并不多信。而杨奉听说之后只是付之一笑,并没有进行还击,反倒使得何进愈发对他刮目相看起来,而杨奉和袁绍两人的关系也一直保持如此微妙之势,但是矛盾却是越来越深。最后,终于在袁槐的一次寿宴之上,两人发生了一些摩擦,更带进了一个人--袁术。

    袁绍和袁术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袁绍年长,袁术年幼,但是袁术是嫡出,袁绍却是庶出,所以袁术认为能够代表袁家的人应该是自己。可偏偏袁绍长相俊朗,并且能够礼贤下士,结交了当时朝野的一大群名流士人,声望远远超过了袁术,再加上袁槐对袁绍也是颇为偏袒,这使得袁术心怀怨恨。

    袁槐过寿的时候,正是袁家旺势的时候,因为现在袁槐还是当朝的司徒,再加上袁家四世三公的声望,前来为袁槐祝寿的人比往年要多上一些,当朝的重臣,除了皇甫嵩刚去长安讨伐北宫伯玉的叛乱,其他朝臣几乎全部来到袁府为袁槐祝寿,包括大将军何进、司空张温、太尉邓盛都全部到场,所以这次的寿宴空前的盛大,袁府上下都是显得极为光彩,袁氏兄弟自然也是这样。

    袁府的这一场寿宴足足摆了十桌方才能够容下所有的来贺之人,每桌坐八人,总共约七八十人,可见规模之大。由于袁槐结交的大都是些文官,所以人数虽多,但是众人喝的酒却是很少,更多的时间是用在了谈论诗词歌赋上。

    既然有诗词歌赋,杨奉自然就成了一个焦点,毕竟在整个汉朝中,像杨奉这样的五步成诗,并且获得皇帝的亲口赞誉的人可谓是绝无仅有,更何况还被灵帝亲封为“当朝之文武全才”,所以杨奉被安排到了和袁槐、何进、张温、邓盛坐到了一桌,以杨奉目前的身份地位是绝对没有资格和三公同桌的。一来杨奉是何进的人,二来袁槐也是好诗喜赋之人,对杨奉也是甚是偏爱,所以杨奉也被安排到了首桌。

    既然是袁槐的特意安排,邓盛、张温二人也没什么意见,即使有意见也要给何进和丁原一个面子,但是这样的安排却惹恼了两个人,一个是袁绍,一个是袁术。虽然心中恼怒,但是袁绍涵养还是高了一些,毕竟也经常和杨奉一起饮酒、作赋,而且又是叔父的寿宴,不好当场发作。但是袁术就不一样了,他和杨奉可谓是一点交情也没有,并且袁术此人并不喜爱吟诗作赋,袁槐很不喜欢,认为袁术不学无术,所以袁槐才会偏心袁绍,使得袁术对袁槐和袁绍都是心怀恨意。

    这次首桌上坐的,除了袁槐、何进、邓盛、张温、杨奉五人之外,剩下还有两人自然就是袁氏兄弟了。带着心中对袁槐、袁绍的不满和对杨奉的不屑,袁术便在酒桌上借着酒劲对杨奉进行了刁难。

    就在大家酒酣之际,袁术突然道:“三年前,杨大人曾被皇上亲封为‘当朝之文武全才’,并有五步成诗之旷世之举,自然文才高绝,今日乃是我叔父五十大寿,不知杨大人能够当场赋诗一首,以为我叔父寿宴助兴。”

    袁术本来是难为杨奉的,因为现在大家都已经喝得半醉了,脑子自然没有清醒的时候思维敏捷,所以袁术才会在这个时候提出要杨奉当场作诗。但是,大家岂能猜到袁术的险恶用心,虽然此桌上所坐的三公都在三年前见过杨奉的五步成诗,毕竟事隔多年,自然想再见识一下,所以都是纷纷鼓掌叫好。

    杨奉虽然不明袁术为何现在提出这样的要求,但是隐隐觉得此人不怀好意,却又不能推却,只得站起身来,对众人微一鞠躬,道:“杨奉这几年将所有精力放在了研究兵法、武艺之上,诗词歌赋早已荒废,既然公路兄提出,杨奉也就斗胆一试,在列位大人面前献丑一番了。”

    言毕,杨奉离桌而起,向桌外走去,当走到五步的时候,忽然转身,装作十分欣喜的样子,道:“有了。”

    众人见杨奉开始的时候是双眉深锁,只是走出了五步便已经作出了一首诗来,心中都是心惊,更想听听杨奉的这又一首的五步诗到底是怎样的一首诗,不但袁槐这一桌的人都静静等待,其他几桌的人也早就是不再言语,个个都是竖起了耳朵。

    只听杨奉缓缓念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大将军,司徒公,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在场众人当中不乏许多诗赋高手,听了杨奉的这首《将进酒》,都不禁高声大呼:“妙。”一时之间,赞叹之声此起彼伏,足足持续了半盏茶的功夫。袁术本来想为难一下杨奉,也是想暗示叔父的识人不准,竟然将杨奉安排到了首桌,同时也暗示叔父是个老糊涂,只看好袁绍不看好自己,没想到杨奉竟然在喝得半醉的时候,还能作出这样的佳作,实在出乎袁术这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的意料之外。

    袁槐赞叹完之后,出言问道:“贤侄的这首诗可有名字?”这句话正是在场众人都想知道的问题。杨奉装作稍加思索的样子,道:“名字还没有,不如就叫做〈将进酒〉吧。”杨奉的话音刚落,听得司空张温失声喊道:“好,以此三字命名,再合适不过。”

    袁槐听了不禁赞佩道:“杨贤侄的这首〈将进酒〉,可谓是当世的佳作,以老夫看来当世之中能与贤侄相比的也只有蔡伯喈一人而已,只是蔡伯喈有此造诣之时已是五十知天命,而贤侄却是正在弱冠之年,差别不可计量,前途更是不可估量。”

    然后,袁槐看了看袁绍、袁术二人,叹道:“更令老夫佩服的是贤侄不但诗词歌赋无人可及,就是领军打仗更是当世第一,若是本初和公路二人能有杨贤侄十分之一的能耐,老夫就十分欣慰了。”

    本来袁绍听了杨奉的这首《将进酒》心中也只有敬佩之意,但是袁槐最后说的这一句话却让袁绍受不了,本来心胸就狭窄,尤其是袁槐竟然在当朝百官几乎全部都在的这个场合说出,让袁绍觉得十分没有面子。但是袁槐毕竟是自己的叔父,袁绍不敢怎样,但是心中却将杨奉暗中恨上了。

    杨奉落座之后,一面对大家不断的赞佩之语谦虚回语,一面暗中观察袁氏兄弟的表情,见到袁绍、袁术二人的脸上都是露出阴狠、羞怒的表情,知道自己与二人的矛盾经过这一次的事情已经激化了,但杨奉却也不甚害怕,只是装作毫不知情。

    后来,在诸侯讨董的时候,杨奉才和袁氏兄弟正式翻脸,这是后话,暂且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