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翼小说网 > 乱唐 > 第二百七十二章 乱起突然间

第二百七十二章 乱起突然间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天翼小说网 www.ty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原本秦晋有许多话要对陈千里说,但天子召见不容马虎,只能草草结束会面了。

    “圣人召见,中郎将快去吧。”

    陈千里在受伤以后,消息一直相对闭塞隔绝,还不知道秦晋已经自请外出,被天子任命为冯翊郡太守。

    “也好,我两日后就要往冯翊郡赴任太守,陈兄弟不如也一并去吧。”

    秦晋知道陈千里在长安已经毫无前途可言,如果任由其落魄在奉恩寺,也许可能就此痛失良将益友。

    “哦?却是要称呼一声使君了……”陈玄礼的表情立时稍显惊讶,紧接着又缓缓问道:“神武军在长安如日中天,何以,何以竟外放了?”

    终于,陈千里的脸上不再是一副浑浑噩噩的神态,随着惊讶的表情浮现,好奇,忧虑,难过等一干颜色都纷纷涌现了出来。在世人看来,由实权京官外放,即便是升上一两级也与贬谪无异。

    离开了帝国中枢,远离皇帝的视线,也许终其一生都没可能再返回朝中任事。自然,陈千里也报有同样的看法和认知,对于长袖善舞的秦晋,他搞不清楚,是什么促使天子如此不顾脸面急色的将秦晋赶出朝廷。

    “陈兄弟毋须忧虑,是我自请外出,语气继续留在乌烟瘴气的长安,不如到地方去还能有所作为。冯翊紧邻河东,实乃关中东北门户,是个大有可为的地方。”

    秦晋在说起冯翊郡的时候,丝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兴奋。这番表情落在程千里的眼里,更是让他感到奇怪。不过,稍一思忖之后,也就大概明白了其中的因由。

    “我还是愚钝,竟看不明白使君的胸襟了。”

    陈千里轻轻的叹息了一声。

    “冯翊郡,我就不要去了,神武军的兄弟们未必能容得下我。过几日身体恢复的差不多了,朝廷自会有妥善安置的。”

    秦晋心下一阵怅然若失,陈千里向来是个外柔内刚的人,表面看起来有些软弱,实际上认准的事就算八头牛也未必能使他改变主意。

    离开奉恩寺之前,秦晋命随从为陈千里留下了一些钱物,以不至于使他的生活捉襟见肘。

    战马再度疾驰向东,马背剧烈的颠簸,秦晋心思早就飞到了兴庆宫,那里究竟又发生了什么事,以至于天子竟如此急急召见。

    此前,天子曾召见过秦晋以示抚慰,而在这次召见之后直到神武军离开长安,如无特殊情况秦晋就不会再有见到天子的机会了。现在情形一反常态,便由不得他胡思乱想。

    堪堪抵达兴庆宫北门,却正好撞见了同样赶回宫中的内监景佑。

    “使君也得到了消息?”

    景佑对于此时此地见到秦晋丝毫不觉惊讶,很明显他应当知道宫中发生了什么变故。而秦晋和景佑的关系非同一般,自然可以随意询问。

    “宫中可有变故?天子何以如此急急召见重臣?”

    就在同时,秦晋发现急吼吼赶来兴庆宫的不止他和景佑,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几位重臣也相继赶到。

    两人下了马以后并肩而行,景佑压低了声音答道:

    “难道使君还没听说?蒲津守将皇甫恪起兵谋反,叛降安贼了。”

    “甚?消息可确实?”

    秦晋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如果蒲津守将叛降安禄山,无疑就等于在潼关的头上悬了一柄利剑,而他还尚未到冯翊郡去,形势将变得难以预测。

    景佑连连叹息咋舌,脚下速度却更快了,以跟上秦晋的脚步。

    “如果是假的那才是上上大吉,可告急的文书今日一连到长安十几封,只怕假不了。天子原来打算到华清宫避暑,得了这个突然的消息以后,已经取消了一切行程。”

    对于李隆基打算到华清宫避暑的举动,秦晋微感讶异,在长安刚刚局面安定的情况下就急着离开帝国中枢到别宫避暑,是不是心也太大了。

    但这些对于秦晋而言无足轻重,他只想尽快了解蒲津的具体情况,才好做进一步的判断。

    进了宫门之后,恰巧又遇见了先一步入宫觐见天子的杨国忠。

    景佑暗暗嘀咕一声:

    “真是晦气,怎么不早不晚偏生遇到了这厮!”

    他和杨国忠向来不在一个阵营里,其义父边令诚与杨国忠也是互相看不顺眼,没少明争暗斗。

    秦晋本想慢走几步,等杨国忠先行入宫,以避免正面接触,再一言不合生出意外。谁料杨国忠看见了秦晋与景佑联袂而至,竟停下了脚步,笑吟吟的等着他们。

    双方距离并不远,杨国忠的表情自然意思不落的全都落在了秦晋的眼底,这是在主动示好吗?既然如此,再刻意躲避,反而会落得个小肚鸡肠的名声,不如大大方方的迎上去,看看杨国忠又有什么幺蛾子。

    “秦使君来的正好,你我一同上殿面圣吧。”

    “谨从相公之命!”

    见到杨国忠并未有什么出格的言行,秦晋奇怪归奇怪,但面上该做的功夫还是要做足了,杨国忠毕竟是政事堂的宰相,在宫城之内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他们,稍有逾制失礼,又不知要惹来多少非议和编排。

    现在,秦晋已经决意抽身离开长安,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哎……”杨国忠特地拉了个长音,“秦使君不必如此拘谨,请!”

    一番做作表现让秦晋更是惊讶,真不知道杨国忠今日是否吃错了药,如何表现如此怪异?这也让秦晋的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似乎有种不好的预感。

    然则,秦晋的脚下却没有半分的犹豫或者迟疑,仅仅落后杨国忠半个身子,大踏步的往天子便殿而去。是福是祸,见到天子以后也就见分晓了,此时再多担忧也是毫无意义的。

    “众卿都到了,冯翊出了大变故,想必也都知道了吧?”

    年迈的天子一眼瞥在门口,杨国忠与秦晋联袂而至,眉毛不禁挑动了两下,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见两人面色如常,甚至礼让有加,也就不再多言,而是直入主题。

    不过,天子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臣下们的积极响应。凡是涉及到兵事,没有几个人敢于站出来提出看法,发表意见,因为这是要负责人的,一旦因言获罪那才是得不偿失呢。一般而言此种情况之下,一动不如一静,与其夸夸其谈不如安静的沉默着。

    天子威严的目光在便殿上左右扫视着,重臣的头随之更是低垂。既然没人应声,李隆基只能点名询问了。

    “高卿何在?”

    “回圣人话,高相公今日一早突发急热……”

    天子身旁侍立的宦官尖着嗓子回答。

    “可派了御医过去诊治?”

    “一早就派了去,诊了脉,开了方子,抓了药,当无大碍了……”

    简单的询问了高仙芝的病情后,李隆基将目光扫向了平静而坐的杨国忠。

    “杨卿,皇甫恪叛乱,可有应对之策?”

    “臣以为,当立即捕拿皇甫恪亲族,以震慑人心,再派知兵勇将率兵平乱。”

    “臣附议!”

    还没等天子继续发问,门下侍中魏方进主动出声,表示了对杨国忠所提之议的支持。

    不过,李隆基的目光却越过了许多人,最后落在了秦晋的身上。

    “秦卿以为呢?”

    “臣建议,对待皇甫恪的族人应当谨慎为上,待派了得力之人往蒲津调查清楚,再做处置也不迟。”

    其实秦晋的想法很是明了,万一皇甫恪起兵叛乱的事并非是决绝之举,而朝廷捕拿斩杀他的族人,只能将其彻底推向安禄山叛军,那就是最坏的情况了。相反,留着皇甫恪的族人,就可以进退自如,万一能够不战而平息叛乱,岂非更好?

    就实而言,秦晋对皇甫恪谋反叛乱是持怀疑态度的,至少认为其中很是蹊跷。皇甫氏乃京兆万年大族,其父皇甫惟明曾为河西陇右节度使,屡屡大破吐蕃的作乱。皇甫恪身为将门之后,且族中根基又在长安,怎么可能孤注一掷呢?诚然,皇甫惟明因奸相李林甫陷害太子李亨受牵连而死,但这也不能成为他谋反叛乱的绝对原因。

    然则这些理由和揣测不能堂而皇之的摆出来当众讨论,只能隐晦的提醒李隆基,不能先将皇甫恪的后路堵死,一切还要谨慎从事。

    秦晋的话音落地之后,便殿上顿时静了下来,几位重臣都偷偷看着天子的表情。

    李隆基则是面无表情,不置可否。显而易见,他对秦晋委婉的提醒似乎并不认可。

    “能战方能和,先说说如何应战吧。”

    一个颇为虚弱的声音自殿门口传来,李隆基的面色忽而转忧为喜,整个身子都前倾了。

    “高卿,如何带病上殿了?”

    说话之人正是高仙芝,他推开了内侍的搀扶,摇摇晃晃的来到御前行礼。

    “有人作乱,臣就是爬也要爬上殿来!”

    李隆基一面命人抬来可以倚靠的软榻,以供高仙芝休息,一面颇为焦急的询问着:

    “这战,当如何战呢?”

    “一切照旧,秦晋带兵赴任冯翊郡平乱,皇甫恪若其有幡然悔悟之心,或可上呈圣裁,准其戴罪立功。反之,斩杀无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