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节 各方态度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天翼小说网 www.ty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赵泽勇这边之所以没有一直盯着元老们,不是看不起元老们,而是因为身处在他这个位子上,盯着自己的人可不仅仅是元老们,元老们不过是跳出来了,那些没有跳出来的多了去了。蒋价石像一条毒蛇一样现在肯定是盯着自己,汪精卫则跟怨妇一样,一定也在算计着自己重新上台的机会有多大,即便是赵泽勇倒台了,还是要跟蒋价石竞争。
而真正让赵泽勇关注的,其实还是那些实权派,元老们不可怕,这些人才可怕。蒋价石不用说了,尽管人在日本,可是还是牢牢掌握着黄埔系,而他的黄埔系也跟赵泽勇关系最紧张。尤其现在因为蒋价石不在,黄埔系领袖是何应钦,何应钦更是跟赵泽勇不对付。
何应钦开始是在蒋价石的黄埔军校中做事,帮助蒋价石一手打造出了黄埔系,在北伐中,他又是独领第一军,出其不意的从福建直接进入了江南,让黄埔系的核心第一军迅速发展壮大,可以说在黄埔系的形成过程中,何应钦功不可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何应钦本人却对联省印象十分不好,因为何应钦本是贵州军阀袁祖铭得到手下,联省军开进贵州,袁祖铭倒台,刘显世上台,何应钦才跑到了广州投奔革命。为联省的入侵,何应钦才从贵州狼狈逃到广州的。所以换谁都可以,就是他不可能跟联省合作。
而赵泽勇也不相信黄埔系,这些人死抓着军权。即便自己都不给他们发军饷,仍旧死撑着。士兵无饷当逃兵开小差。则用严厉的军法来制裁,来压制,可就是不愿意哪怕裁撤一些毫无战斗力的部队。赵泽勇倒是挺不忍的,同时也佩服不已,也就是中央军嫡系才能有这样的纪律,其他杂牌部队,无饷的情况下早崩溃了,或者就是找靠山。江西之所以能够很快就被联省占领。也跟这样的部队有关系。
黄埔系是一个厉害的对手。冯玉祥也不容小觑。
要说练兵冯玉祥还是有一套的,他的兵源,是专门挑选直、鲁、豫三省的壮丁,燕赵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而且身体素质比南方更好一些,性格也更朴质无华,比较听话更加易予统驭。兵丁入伍后。每人教以识字两百,这样,对冯所下达的粗浅命令或训话,就能融会贯通,收到实效。另外冯玉祥特重技能训练,如射击、大刀、木马、铁杠等操作。
冯玉祥还很注意跟士兵拉近关系。他平时就身穿士兵服,吃士兵饭绝对不搞特殊,晚上还经常巡营坚持做到官兵一体。这种方式也不鲜见,正是古代将军们常用的法子,美其名曰爱兵如子。可是北方憨直汉子们就吃这一套。明显是作秀的东西,他们就是愿意被感动的一塌糊涂。
造成的结果是。西北军是中国军队中最穷困的,但是士兵哪怕是拿不上军饷,甚至是饿着肚子也愿意给冯玉祥冲锋陷阵的卖命。可谓是穷且弥坚,战斗意志相当顽强,可以挥舞着大刀冲击武装到牙齿的敌人,这点上就是赵泽勇都不能不顾及,这样的部队或许正面无法攻克联省军的阵地,可是野战近战绝对会给联省军带来巨大的伤亡。
而且这只部队极为忠诚,尤其是老部队,即便是被包围起来,冯玉祥都跑到了国外,可他们仍然坚持,实在坚持不下去了,那就突围跑到西北穷苦之地去等着。结果冯玉祥一回来,大旗一扯西北军云集响应,很快就再次叱咤风云了。按照性质来算,这是中国最后一只最纯粹的封建军队了,只效忠于个人。
除了冯玉祥,还有阎锡山,晋绥军论战斗意志远远比不上西北军,论军事纪律也赶不上中央军,可是阎锡山本人很有一套啊,割据山西几十年的不倒翁可绝对不能小看的。割据期间,阎锡山不仅仅靠着政治手段,在北洋和革命党之间游走,在直系、皖系、奉系的刀剑上跳舞,他还拥有不俗的治理能力。
山西让他打造的,成为除过东北外,中国最强大的工业地区。山西区区一个省,拥有不错的大中小学教育体系,工农业基础,省内铁路网络,外加山西传统的商业实力,这些才是阎锡山的根本。所以他的军队不行,但是武器好啊,太原兵工厂是中国五大兵工厂之一,跟云南兵工厂,巩县兵工厂,东北兵工厂和汉阳兵工厂其名,就这一点上来说,他就比南方那些革命党强多了。
正是靠着这些,加上山西表里河山的有利地形,阎锡山才能割据一方。
还有东北军,张作霖是个老胡子不假,论旧学他比不上吴佩孚吴秀才,论新学也赶不上南方的革命党,但是有一点好处,他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行,他懂得找行的人。治理东北,他全权托付给王永江,知人善用且用人不疑,为了这个文官不惜跟自己的老兄弟汤玉麟拔刀相向。
结果是东北被张胡子搞的有声有色,有全国除开云南外最密集的铁路网,最强大的工业实力,最大的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兵工厂,最庞大的空军,还购买了坦克,拉起了海军。所以尽管东北军打仗也不行,打吴佩孚打一次败一次,但是耐不住人家底子厚啊,禁得起打,败一次还能站起来,所以北洋最后的一个大军阀不是吴佩孚而是人家东北军。
说白了,能在军阀混战中,存活到现在的大军阀,没一个好对付的,没人都有两把刷子。赵泽勇要不是开了后门,难讲能斗得过这些家伙。
但是对这些军阀,赵泽勇反而并不太担心,元老们要拉拢让他们拉拢好了,要是轻易的许诺。空口白话就能说动这些人,那么这些人也就不值一提了。赵泽勇明白。这些人根本就不可能被谁说动的,元老们不行,他赵泽勇也不行,因为这些人肯定也在观望,不过他们的眼光更高,他们观望的不是赵泽勇和元老旧势力之间的斗法,而是在观望联省和日本之间的战斗,那才是决定性的。
日本胜了。一切休提,不用元老们拉拢,他们也会起来,不是扶持元老们继续执政,而是该给自己谋求权力了,中国第一人那个位子谁不想,那意味着一个人走向了他人生可能爬到的最高峰。不管好坏都将留名史册,有个著名的古人不是说过吗,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能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迹,雁过留声才不枉做一世好男儿。
而如果联省胜了呢,也是一切休提。抓紧时间抱大腿吧,既然已经没有了当皇帝的可能,索性赶紧抢时间从龙吧,黄袍加身的那个人当不得,也要做那个第一个把黄袍送上去的人。当然如果运作的好。做个永镇某地的藩王也不是不可能,尽管不可能世袭罔替下去。可是尽自己这一生,能够坐镇一方当一辈子土皇帝也不赖了。
当然军阀们的心思是十分复杂的,作为中国人他们自己不敢跟列强打,但是也希望敢打的联省能赢,可是作为军阀作为一个权力人物,他们又不愿意看到联省因为一场接一场的胜利而权力膨胀起来。
但如果放在一个中立位置上,张学良是不认为赵泽勇能打得赢日本的,东北紧邻日本,他对日本的实力最清楚,那种民心士气,那种军国主义,张学良认为是不可战胜的。联省军打败了英意两国确实让人震惊,但是这两国相比日本都有天然的缺陷,那就是地缘,两国毕竟距离中国太远了,可是日本不一样,近在咫尺,英国人派遣十万军队就感到吃力,意大利才四五万人就无以为继,可是日本呢,派遣一百万人大概都没有什么大问题。所以张学良不认为中国能打败日本,这也是他后来敢出手主动挑衅苏联,可在日本人打来的时候,不敢抵抗的原因所在。
冯玉祥的看法就不一样了,张学良看到的是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武装下的军国主义,可西北军的作战作风同样是很顽强的,在这点上冯玉祥就不太在乎,但是冯玉祥也觉得联省要打败日本恐怕不容易,首先日本是一个帝国,而联省只不过是一个割据势力,一个国家跟一个割据势力之间是有天然的优势的,一个众志成城,一个则还要担心其他势力的侵吞,从而顾虑重重。在这种层面的斗争中,这点小小的区别,恐怕会造成稻草压断骆驼的背。
阎锡山盯着小眼睛也在算账,他算的更细致。他是去过日本的,知道日本人很强大,他没有去过联省,但是同样知道联省很强大。他认为联省是有机会打败日本的,而日本也是有机会打败联省的。可是阎锡山不看好联省,他认为日本败的起,而联省败不起。日本一败,了不起卧薪尝胆恢复几年就又卷土重来了,而联省一败他们在国内的地位,占领的地盘,这些可都要交出来的。联省是这么的庞大,一旦被其他人吃下去,恐怕一下子就是第二个联省。突然间以前还在庆幸跟联省没有挨着的阎锡山,有点感觉似乎跟联省接壤才是优势啊。
而实力最强大的黄埔系,则是憋着一股子劲,赵泽勇当了总统,他们的日子着实难过,但是面对赵泽勇跟日本人的争斗,他们的感情最为复杂。跟赵泽勇之间是私仇,跟日本人之间可是国恨。黄埔系是革命军队,他们之所以能一路势如破竹的打到南京,靠的是坚定的革命信仰,靠的是一腔强国报国之心,不然凭借他们那破烂的装备,艰苦的生活,他们凭什么胜利。可现在不一样了,当年打江山的时候,他们确实单纯,一心就想着北伐,想着打到帝国主义走狗北洋军阀,但是胜利后要坐江山了才发现,事情原来没有那么简单。不是打赢了就成功了,原来还有那么多名堂。于是心中的革命热火被内斗争雄所代替,再也没有了雄心万丈的激情,只有权力的野心。
平心而论黄埔系是希望赵泽勇胜利的,但是又希望赵泽勇能跟日本人拼个两败俱伤,然后他们就可以趁势彻底灭掉联省,接着以坐拥半边江山的力量,进而一统全国,这才是他们最希望的。
所以联省军看似风光,其实此时是极为危险的,一旦失败,各种势力立刻就会扑上来,将自己分的骨头都不剩。所以对日作战,只能胜不能败。
对手,日本人呢,此时并没有太当一回事。但是同时有小心翼翼的盯着联省的动作。他们的情绪也是十分复杂的。他们不愿意承认,不愿意表露出来他们把联省的位置放的很高,很重视。但是他们又无法忘记联省军曾经消灭过十万英军的事实。这让日本人不得不做出对联省军新的判断,认定十万日军是无法跟联省军战斗的,所以他们才在北京对联省军保持了克制。
可现在面临到抉择了。日本人则开始报侥幸心理。一方面他们也想看到日军跟中国军队再打一仗,然后将中国军队打的大败,皇军再次扬名天下。另一方面他们自己都不愿意承认,他们竟然有对失败的担忧,担忧败给中国军队这让人很不愿意接受。
在总是摆出一副日军战无不胜的表现后,每个日本人都悄悄的考虑过,如果日本失败了会怎么样?跟英国不一样,日本输不起啊。英国人输了,也没人怀疑英国人世界第一强国,日不落帝国的实力,因此他们可以平和的面对失败。可日本呢,日本根本就是一个以武立国,以军事国家形象站在列强国之列的。国小民贫,一旦失败,世界各国会不会开始怀疑日本是外强中干的,会不会再来侵略日本啊。危机意识始终是这个岛国民族的特性。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日本也认为自己输不起。
时间越是逼近赵泽勇控制下的国民政府给日本设下的撤军底线,气氛就越是紧张,日本各大报纸也在高密度的报道着中日两国的军事动向。日本增兵山东,以一个主力师团驻扎青岛。中国军队尚未有调动迹象,联省军依然驻扎长江沿线和沿海地区。
一切看似平静,而联省和日本之间的经济交往,贸易往来却越来越频繁。(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赵泽勇这边之所以没有一直盯着元老们,不是看不起元老们,而是因为身处在他这个位子上,盯着自己的人可不仅仅是元老们,元老们不过是跳出来了,那些没有跳出来的多了去了。蒋价石像一条毒蛇一样现在肯定是盯着自己,汪精卫则跟怨妇一样,一定也在算计着自己重新上台的机会有多大,即便是赵泽勇倒台了,还是要跟蒋价石竞争。
而真正让赵泽勇关注的,其实还是那些实权派,元老们不可怕,这些人才可怕。蒋价石不用说了,尽管人在日本,可是还是牢牢掌握着黄埔系,而他的黄埔系也跟赵泽勇关系最紧张。尤其现在因为蒋价石不在,黄埔系领袖是何应钦,何应钦更是跟赵泽勇不对付。
何应钦开始是在蒋价石的黄埔军校中做事,帮助蒋价石一手打造出了黄埔系,在北伐中,他又是独领第一军,出其不意的从福建直接进入了江南,让黄埔系的核心第一军迅速发展壮大,可以说在黄埔系的形成过程中,何应钦功不可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何应钦本人却对联省印象十分不好,因为何应钦本是贵州军阀袁祖铭得到手下,联省军开进贵州,袁祖铭倒台,刘显世上台,何应钦才跑到了广州投奔革命。为联省的入侵,何应钦才从贵州狼狈逃到广州的。所以换谁都可以,就是他不可能跟联省合作。
而赵泽勇也不相信黄埔系,这些人死抓着军权。即便自己都不给他们发军饷,仍旧死撑着。士兵无饷当逃兵开小差。则用严厉的军法来制裁,来压制,可就是不愿意哪怕裁撤一些毫无战斗力的部队。赵泽勇倒是挺不忍的,同时也佩服不已,也就是中央军嫡系才能有这样的纪律,其他杂牌部队,无饷的情况下早崩溃了,或者就是找靠山。江西之所以能够很快就被联省占领。也跟这样的部队有关系。
黄埔系是一个厉害的对手。冯玉祥也不容小觑。
要说练兵冯玉祥还是有一套的,他的兵源,是专门挑选直、鲁、豫三省的壮丁,燕赵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而且身体素质比南方更好一些,性格也更朴质无华,比较听话更加易予统驭。兵丁入伍后。每人教以识字两百,这样,对冯所下达的粗浅命令或训话,就能融会贯通,收到实效。另外冯玉祥特重技能训练,如射击、大刀、木马、铁杠等操作。
冯玉祥还很注意跟士兵拉近关系。他平时就身穿士兵服,吃士兵饭绝对不搞特殊,晚上还经常巡营坚持做到官兵一体。这种方式也不鲜见,正是古代将军们常用的法子,美其名曰爱兵如子。可是北方憨直汉子们就吃这一套。明显是作秀的东西,他们就是愿意被感动的一塌糊涂。
造成的结果是。西北军是中国军队中最穷困的,但是士兵哪怕是拿不上军饷,甚至是饿着肚子也愿意给冯玉祥冲锋陷阵的卖命。可谓是穷且弥坚,战斗意志相当顽强,可以挥舞着大刀冲击武装到牙齿的敌人,这点上就是赵泽勇都不能不顾及,这样的部队或许正面无法攻克联省军的阵地,可是野战近战绝对会给联省军带来巨大的伤亡。
而且这只部队极为忠诚,尤其是老部队,即便是被包围起来,冯玉祥都跑到了国外,可他们仍然坚持,实在坚持不下去了,那就突围跑到西北穷苦之地去等着。结果冯玉祥一回来,大旗一扯西北军云集响应,很快就再次叱咤风云了。按照性质来算,这是中国最后一只最纯粹的封建军队了,只效忠于个人。
除了冯玉祥,还有阎锡山,晋绥军论战斗意志远远比不上西北军,论军事纪律也赶不上中央军,可是阎锡山本人很有一套啊,割据山西几十年的不倒翁可绝对不能小看的。割据期间,阎锡山不仅仅靠着政治手段,在北洋和革命党之间游走,在直系、皖系、奉系的刀剑上跳舞,他还拥有不俗的治理能力。
山西让他打造的,成为除过东北外,中国最强大的工业地区。山西区区一个省,拥有不错的大中小学教育体系,工农业基础,省内铁路网络,外加山西传统的商业实力,这些才是阎锡山的根本。所以他的军队不行,但是武器好啊,太原兵工厂是中国五大兵工厂之一,跟云南兵工厂,巩县兵工厂,东北兵工厂和汉阳兵工厂其名,就这一点上来说,他就比南方那些革命党强多了。
正是靠着这些,加上山西表里河山的有利地形,阎锡山才能割据一方。
还有东北军,张作霖是个老胡子不假,论旧学他比不上吴佩孚吴秀才,论新学也赶不上南方的革命党,但是有一点好处,他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行,他懂得找行的人。治理东北,他全权托付给王永江,知人善用且用人不疑,为了这个文官不惜跟自己的老兄弟汤玉麟拔刀相向。
结果是东北被张胡子搞的有声有色,有全国除开云南外最密集的铁路网,最强大的工业实力,最大的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兵工厂,最庞大的空军,还购买了坦克,拉起了海军。所以尽管东北军打仗也不行,打吴佩孚打一次败一次,但是耐不住人家底子厚啊,禁得起打,败一次还能站起来,所以北洋最后的一个大军阀不是吴佩孚而是人家东北军。
说白了,能在军阀混战中,存活到现在的大军阀,没一个好对付的,没人都有两把刷子。赵泽勇要不是开了后门,难讲能斗得过这些家伙。
但是对这些军阀,赵泽勇反而并不太担心,元老们要拉拢让他们拉拢好了,要是轻易的许诺。空口白话就能说动这些人,那么这些人也就不值一提了。赵泽勇明白。这些人根本就不可能被谁说动的,元老们不行,他赵泽勇也不行,因为这些人肯定也在观望,不过他们的眼光更高,他们观望的不是赵泽勇和元老旧势力之间的斗法,而是在观望联省和日本之间的战斗,那才是决定性的。
日本胜了。一切休提,不用元老们拉拢,他们也会起来,不是扶持元老们继续执政,而是该给自己谋求权力了,中国第一人那个位子谁不想,那意味着一个人走向了他人生可能爬到的最高峰。不管好坏都将留名史册,有个著名的古人不是说过吗,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能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迹,雁过留声才不枉做一世好男儿。
而如果联省胜了呢,也是一切休提。抓紧时间抱大腿吧,既然已经没有了当皇帝的可能,索性赶紧抢时间从龙吧,黄袍加身的那个人当不得,也要做那个第一个把黄袍送上去的人。当然如果运作的好。做个永镇某地的藩王也不是不可能,尽管不可能世袭罔替下去。可是尽自己这一生,能够坐镇一方当一辈子土皇帝也不赖了。
当然军阀们的心思是十分复杂的,作为中国人他们自己不敢跟列强打,但是也希望敢打的联省能赢,可是作为军阀作为一个权力人物,他们又不愿意看到联省因为一场接一场的胜利而权力膨胀起来。
但如果放在一个中立位置上,张学良是不认为赵泽勇能打得赢日本的,东北紧邻日本,他对日本的实力最清楚,那种民心士气,那种军国主义,张学良认为是不可战胜的。联省军打败了英意两国确实让人震惊,但是这两国相比日本都有天然的缺陷,那就是地缘,两国毕竟距离中国太远了,可是日本不一样,近在咫尺,英国人派遣十万军队就感到吃力,意大利才四五万人就无以为继,可是日本呢,派遣一百万人大概都没有什么大问题。所以张学良不认为中国能打败日本,这也是他后来敢出手主动挑衅苏联,可在日本人打来的时候,不敢抵抗的原因所在。
冯玉祥的看法就不一样了,张学良看到的是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武装下的军国主义,可西北军的作战作风同样是很顽强的,在这点上冯玉祥就不太在乎,但是冯玉祥也觉得联省要打败日本恐怕不容易,首先日本是一个帝国,而联省只不过是一个割据势力,一个国家跟一个割据势力之间是有天然的优势的,一个众志成城,一个则还要担心其他势力的侵吞,从而顾虑重重。在这种层面的斗争中,这点小小的区别,恐怕会造成稻草压断骆驼的背。
阎锡山盯着小眼睛也在算账,他算的更细致。他是去过日本的,知道日本人很强大,他没有去过联省,但是同样知道联省很强大。他认为联省是有机会打败日本的,而日本也是有机会打败联省的。可是阎锡山不看好联省,他认为日本败的起,而联省败不起。日本一败,了不起卧薪尝胆恢复几年就又卷土重来了,而联省一败他们在国内的地位,占领的地盘,这些可都要交出来的。联省是这么的庞大,一旦被其他人吃下去,恐怕一下子就是第二个联省。突然间以前还在庆幸跟联省没有挨着的阎锡山,有点感觉似乎跟联省接壤才是优势啊。
而实力最强大的黄埔系,则是憋着一股子劲,赵泽勇当了总统,他们的日子着实难过,但是面对赵泽勇跟日本人的争斗,他们的感情最为复杂。跟赵泽勇之间是私仇,跟日本人之间可是国恨。黄埔系是革命军队,他们之所以能一路势如破竹的打到南京,靠的是坚定的革命信仰,靠的是一腔强国报国之心,不然凭借他们那破烂的装备,艰苦的生活,他们凭什么胜利。可现在不一样了,当年打江山的时候,他们确实单纯,一心就想着北伐,想着打到帝国主义走狗北洋军阀,但是胜利后要坐江山了才发现,事情原来没有那么简单。不是打赢了就成功了,原来还有那么多名堂。于是心中的革命热火被内斗争雄所代替,再也没有了雄心万丈的激情,只有权力的野心。
平心而论黄埔系是希望赵泽勇胜利的,但是又希望赵泽勇能跟日本人拼个两败俱伤,然后他们就可以趁势彻底灭掉联省,接着以坐拥半边江山的力量,进而一统全国,这才是他们最希望的。
所以联省军看似风光,其实此时是极为危险的,一旦失败,各种势力立刻就会扑上来,将自己分的骨头都不剩。所以对日作战,只能胜不能败。
对手,日本人呢,此时并没有太当一回事。但是同时有小心翼翼的盯着联省的动作。他们的情绪也是十分复杂的。他们不愿意承认,不愿意表露出来他们把联省的位置放的很高,很重视。但是他们又无法忘记联省军曾经消灭过十万英军的事实。这让日本人不得不做出对联省军新的判断,认定十万日军是无法跟联省军战斗的,所以他们才在北京对联省军保持了克制。
可现在面临到抉择了。日本人则开始报侥幸心理。一方面他们也想看到日军跟中国军队再打一仗,然后将中国军队打的大败,皇军再次扬名天下。另一方面他们自己都不愿意承认,他们竟然有对失败的担忧,担忧败给中国军队这让人很不愿意接受。
在总是摆出一副日军战无不胜的表现后,每个日本人都悄悄的考虑过,如果日本失败了会怎么样?跟英国不一样,日本输不起啊。英国人输了,也没人怀疑英国人世界第一强国,日不落帝国的实力,因此他们可以平和的面对失败。可日本呢,日本根本就是一个以武立国,以军事国家形象站在列强国之列的。国小民贫,一旦失败,世界各国会不会开始怀疑日本是外强中干的,会不会再来侵略日本啊。危机意识始终是这个岛国民族的特性。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日本也认为自己输不起。
时间越是逼近赵泽勇控制下的国民政府给日本设下的撤军底线,气氛就越是紧张,日本各大报纸也在高密度的报道着中日两国的军事动向。日本增兵山东,以一个主力师团驻扎青岛。中国军队尚未有调动迹象,联省军依然驻扎长江沿线和沿海地区。
一切看似平静,而联省和日本之间的经济交往,贸易往来却越来越频繁。(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