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袁应泰到灵璧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天翼小说网 www.ty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凤阳府虽然在京师的南方,距离辽东更是非常的遥远,可是这里的气温也不低。凤阳知府李久玲站在山坡上,看着面前的左光斗,轻轻的叹了口气。
前几天刚到灵璧的时候,李久玲对左光斗还有些不以为然,可是现在却明白了,这位可是真的有能力。天启皇帝对他信重有加,不是没有原因的。李久玲和左光斗全是东林党,自然不存在什么牵绊的问题。
自从灵璧的水灾之后,左光斗事先以官府的名义,半价借来了富商大户的粮食。虽然只有两万担,可是在喝水过后,这两万担粮食就成了救命的粮食。
安排灾民搭窝棚,组织人烧开水,禁止人们和凉水。让大夫每天走动,为灾民看民吃药。对于冲到岸边的尸体,无论是人还是牲畜,统一的全部埋掉。建立统一的粥棚,每天定时定量的给灾民饭吃。
左光斗将救灾的一切事情都办的妥妥帖帖的,显然能力是非同小可的。每次看到左光斗游刃有余的样子,李久玲都是从心里佩服。
裹了裹自己的官服,李久玲看了一眼左光斗,见他身形丝毫不懂,不由得点了点头。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自从上一场雨之后,老天爷就像变了脸一样,这天气忽然间就冷了下来。
“大人,邸报是前天才才到的,按理说袁大人不会这么快来的,左大人,我们是不是来的有些早了?”上前一步来到左光斗的身边,李久玲迟疑着说道。
一直以来李久玲对左光斗都是钦佩有加,可是昨天这种印象却忽然改变了。邸报上说朝廷派了工部尚书袁应泰来赈灾,前天到的邸报,今天左光斗就要来这里接人,在李久玲看来这就是多此一举。
李久玲询问过送邸报的人,为了稳定灾区百姓,这邸报可是六百里加急送过来的。那位工部尚书大人,在京城辞别故旧,在到灵璧说不上要等几天呢!现在就来迎接,也实在是太早了,在李久玲的心里顿时就觉得左光斗是媚上的小人,就算有些能力也于事无补,印象可谓一落千丈!
看了一眼李久玲,左光斗淡然的笑了笑,左光斗的性格非常的正直,对于那些无能迂腐的官吏很是看不上。可是对于凤阳知府李久玲,左光斗就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官。冒着大雨视察河堤,在受灾之后能够把百姓放在第一位,做起事情来也非常的有条理,在左光斗看来这真的是一个好官。
对于李久玲的转变,左光斗自然也是看在眼里,不过他也没有解释什么。毕竟事实能说明一切,他也也想和李久玲开一个玩笑。
可是看到李久玲的目光,左光斗忽然觉的自己这样做似乎挺过分的,沉吟了一下说道:“李大人,不是本官媚上,实在是今天袁大人就会到这里来!在京城的时候本官袁大人有过数面之缘,对这个人还是比较了解的,他今天就会来的!”
听了左光斗的话,李久玲就是一愣,迟疑着问道:“大人这么有把握?”
“工部尚书袁应泰袁大人是万历二十二年的进士,初授临漳知县,修长堤四十里,灌溉了无数百姓。对于水患和治河,这位袁大人都非常的有见解,而且文人非常的正直,又是一个急性子,他在京城是呆不住的。得到了圣旨之后,必定是星夜兼程的赶过来。”笑着看着李久玲,左光斗笑着说道。
缓缓的点了点头,李久玲没有在说什么,心里已经相信了左光斗的话,抬起头看着远处的官道,等待着袁应泰的到来。
略微沉吟了一下,左光斗笑着说道:“李大人,你是刘大人的弟子吧?”
左光斗虽然是疑问,可是语气却是非常的肯定,显然已经知道了答案。李久玲则是一愣,他是现在的内阁次辅刘一璟的弟子,这件事情并不是多隐秘的事情。况且左光斗也是东林党的人,与刘一璟本来就是一个党派,知道这件事情很正常。现在左光斗拿出来问,这是什么意思?
来不及多想,李久玲沉声说道:“是的,左大人!那正是家师!”
缓缓的点了点头,左光斗沉声说道:“其实袁应泰袁大人和令师的关系还不错,本官和袁大人的私交也不错。”
接到左光斗那个意味深长的眼神,李久玲顿时明白了,原来这个来到这里的袁应泰袁大人也是自己人,那事情就好办多了。同时李久玲也明白,就算是不看在钦差的份上,对于袁应泰也要尊重,毕竟大家都是一样的人吗!
不知道过了多久,官道上出现了一对人马,成队的士兵压着上百辆马车,看的出来车上装的都是粮食。
“大人果真料事如神,袁大人真的来了!下官惭愧!”李久玲对着左光斗一躬身,言语中颇为不好意思。
“李大人这是说的哪里话,李大人一片为国之心,本官已经非常的明白了!”左光斗笑着看了一眼李久玲,语气轻快的说道,显然并没有把事情放在心上。
两个人携手向着车队走了过去,时间不长便见到了工部尚书袁应泰,在客气一番之后,袁应泰沉声说道:“两位大人,在本官身后是两万担粮食,朝廷这次一共调集了十万担的赈灾粮,剩下的八万担很快就会到了!”
左光斗和李久玲全都松了一口气,有了这十万担粮食暂时是没有问题了,这十万担粮食至少够灾民吃到明年三月份的。
一把拉住袁应泰,左光斗迟疑的问道:“朝廷就准备拿十万担粮食来赈灾吗?要知道这次被淹可是灵璧的大半个县,县城也没淹没了,黄河水改道,这些粮食只够吃到明年三月份的,三月以后呢?”左光斗的脸上满是担忧,显然如果是这样恐怕就麻烦了,他是一定要给天启皇帝上书的。
看着左光斗的神态,袁应泰轻轻的点了点头,沉声说道:“本官这次来是做个考察的,带来的十万担粮食也是赈灾之用,至于后面的事情就需要我们承奏了。本官在临行前皇上有过交代,不能在饿死一个百姓,左大人放心,皇上乃是圣明之主!”
听了袁应泰的话,左光斗脸色便的好看了不少,显然这样才符合他们的要求。
“两位大人,本官已经来了,现在带本官却看看灾民吧!”袁应泰看着两个人,沉声说道。
三个人都是拖沓的人,没有过多的犹豫一行人便向安置难民的地方走了过去。当看到难民们有住的地方,也有吃的时候,袁应泰就是一皱眉。脸色很难看的看着左光斗两个人,声音冷淡的说道:“两位大人,本官想看的是难民,本官就是来赈灾的,你们做这些给本观看,这是什么意思?”
左光斗和李久玲都是一愣,不过很快便明白了袁应泰的意思,李久玲连忙在一边解释。将左光斗是如何借粮,又是如何安抚百姓,如何劳苦功高诉说了一变。弄得左光斗在一边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几次打断了李久玲的话,自然是说了些李久玲怎样冒雨巡查大堤,后来又是如何忙前忙后安抚百姓的。
听完了两个人的说话,袁应泰顿时有些哭笑不得,这两个人倒是真好意思。互相替对方吹都不嫌累,不过袁应泰已经相信了二人的话。毕竟这两个人和自己一样的都是东林党,没有必要隐瞒什么,左光斗又深的皇上信任,肯定不会做这种自毁前程的事情。
接连走了几个安置难民的地方,袁应泰十分的满意,左光斗和李久玲做的十分的不错。觉得这里并不需要自己做什么,袁应泰就对身边的左光斗说道:“左大人,这里已经做的不错了,本官想到大堤上去看看!”
左光斗看了一眼李久玲,两个人对视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欣慰,看来这位袁大人果真是办事的大臣。既然袁应泰想去看,左光斗两个人自然不会不答应,三个人叫了一队军士向着大提去了。
此时的大提已经被冲开了一个口子,河水顺着口子不停的流动,而原本的河道那边已经没有河水流动了。虽然这几天都没有下雨,可是黄河的水却并没有退下去,依旧是那么流淌着。
站在断掉的大堤不远的地方,袁应泰皱着眉头看着黄河,有抬眼向着远处忘了过去。良久他对着凤阳知府招了招手,沉声问道:“黄河原本是流经哪里的?现在又流到哪里去了?”
“回大人,下官已经派人去查看过了,黄河将从灵璧大堤决口,淹没了灵璧之后,又回归了原本的河道。”李久玲是满嘴的苦味,这都不知道怎么说了。黄河要是一条龙的话,这下游就是一条龙尾巴,轻轻的一甩动,两岸的百姓就要受灾。
不过袁应泰却是紧皱着眉头,目光不断的远眺,显然是遇到了什么问题。
左光斗和李久玲对视了一眼,两个人都有些不明所以,袁应泰这是看到了什么?
最新全本:、、、、、、、、、、
凤阳府虽然在京师的南方,距离辽东更是非常的遥远,可是这里的气温也不低。凤阳知府李久玲站在山坡上,看着面前的左光斗,轻轻的叹了口气。
前几天刚到灵璧的时候,李久玲对左光斗还有些不以为然,可是现在却明白了,这位可是真的有能力。天启皇帝对他信重有加,不是没有原因的。李久玲和左光斗全是东林党,自然不存在什么牵绊的问题。
自从灵璧的水灾之后,左光斗事先以官府的名义,半价借来了富商大户的粮食。虽然只有两万担,可是在喝水过后,这两万担粮食就成了救命的粮食。
安排灾民搭窝棚,组织人烧开水,禁止人们和凉水。让大夫每天走动,为灾民看民吃药。对于冲到岸边的尸体,无论是人还是牲畜,统一的全部埋掉。建立统一的粥棚,每天定时定量的给灾民饭吃。
左光斗将救灾的一切事情都办的妥妥帖帖的,显然能力是非同小可的。每次看到左光斗游刃有余的样子,李久玲都是从心里佩服。
裹了裹自己的官服,李久玲看了一眼左光斗,见他身形丝毫不懂,不由得点了点头。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自从上一场雨之后,老天爷就像变了脸一样,这天气忽然间就冷了下来。
“大人,邸报是前天才才到的,按理说袁大人不会这么快来的,左大人,我们是不是来的有些早了?”上前一步来到左光斗的身边,李久玲迟疑着说道。
一直以来李久玲对左光斗都是钦佩有加,可是昨天这种印象却忽然改变了。邸报上说朝廷派了工部尚书袁应泰来赈灾,前天到的邸报,今天左光斗就要来这里接人,在李久玲看来这就是多此一举。
李久玲询问过送邸报的人,为了稳定灾区百姓,这邸报可是六百里加急送过来的。那位工部尚书大人,在京城辞别故旧,在到灵璧说不上要等几天呢!现在就来迎接,也实在是太早了,在李久玲的心里顿时就觉得左光斗是媚上的小人,就算有些能力也于事无补,印象可谓一落千丈!
看了一眼李久玲,左光斗淡然的笑了笑,左光斗的性格非常的正直,对于那些无能迂腐的官吏很是看不上。可是对于凤阳知府李久玲,左光斗就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官。冒着大雨视察河堤,在受灾之后能够把百姓放在第一位,做起事情来也非常的有条理,在左光斗看来这真的是一个好官。
对于李久玲的转变,左光斗自然也是看在眼里,不过他也没有解释什么。毕竟事实能说明一切,他也也想和李久玲开一个玩笑。
可是看到李久玲的目光,左光斗忽然觉的自己这样做似乎挺过分的,沉吟了一下说道:“李大人,不是本官媚上,实在是今天袁大人就会到这里来!在京城的时候本官袁大人有过数面之缘,对这个人还是比较了解的,他今天就会来的!”
听了左光斗的话,李久玲就是一愣,迟疑着问道:“大人这么有把握?”
“工部尚书袁应泰袁大人是万历二十二年的进士,初授临漳知县,修长堤四十里,灌溉了无数百姓。对于水患和治河,这位袁大人都非常的有见解,而且文人非常的正直,又是一个急性子,他在京城是呆不住的。得到了圣旨之后,必定是星夜兼程的赶过来。”笑着看着李久玲,左光斗笑着说道。
缓缓的点了点头,李久玲没有在说什么,心里已经相信了左光斗的话,抬起头看着远处的官道,等待着袁应泰的到来。
略微沉吟了一下,左光斗笑着说道:“李大人,你是刘大人的弟子吧?”
左光斗虽然是疑问,可是语气却是非常的肯定,显然已经知道了答案。李久玲则是一愣,他是现在的内阁次辅刘一璟的弟子,这件事情并不是多隐秘的事情。况且左光斗也是东林党的人,与刘一璟本来就是一个党派,知道这件事情很正常。现在左光斗拿出来问,这是什么意思?
来不及多想,李久玲沉声说道:“是的,左大人!那正是家师!”
缓缓的点了点头,左光斗沉声说道:“其实袁应泰袁大人和令师的关系还不错,本官和袁大人的私交也不错。”
接到左光斗那个意味深长的眼神,李久玲顿时明白了,原来这个来到这里的袁应泰袁大人也是自己人,那事情就好办多了。同时李久玲也明白,就算是不看在钦差的份上,对于袁应泰也要尊重,毕竟大家都是一样的人吗!
不知道过了多久,官道上出现了一对人马,成队的士兵压着上百辆马车,看的出来车上装的都是粮食。
“大人果真料事如神,袁大人真的来了!下官惭愧!”李久玲对着左光斗一躬身,言语中颇为不好意思。
“李大人这是说的哪里话,李大人一片为国之心,本官已经非常的明白了!”左光斗笑着看了一眼李久玲,语气轻快的说道,显然并没有把事情放在心上。
两个人携手向着车队走了过去,时间不长便见到了工部尚书袁应泰,在客气一番之后,袁应泰沉声说道:“两位大人,在本官身后是两万担粮食,朝廷这次一共调集了十万担的赈灾粮,剩下的八万担很快就会到了!”
左光斗和李久玲全都松了一口气,有了这十万担粮食暂时是没有问题了,这十万担粮食至少够灾民吃到明年三月份的。
一把拉住袁应泰,左光斗迟疑的问道:“朝廷就准备拿十万担粮食来赈灾吗?要知道这次被淹可是灵璧的大半个县,县城也没淹没了,黄河水改道,这些粮食只够吃到明年三月份的,三月以后呢?”左光斗的脸上满是担忧,显然如果是这样恐怕就麻烦了,他是一定要给天启皇帝上书的。
看着左光斗的神态,袁应泰轻轻的点了点头,沉声说道:“本官这次来是做个考察的,带来的十万担粮食也是赈灾之用,至于后面的事情就需要我们承奏了。本官在临行前皇上有过交代,不能在饿死一个百姓,左大人放心,皇上乃是圣明之主!”
听了袁应泰的话,左光斗脸色便的好看了不少,显然这样才符合他们的要求。
“两位大人,本官已经来了,现在带本官却看看灾民吧!”袁应泰看着两个人,沉声说道。
三个人都是拖沓的人,没有过多的犹豫一行人便向安置难民的地方走了过去。当看到难民们有住的地方,也有吃的时候,袁应泰就是一皱眉。脸色很难看的看着左光斗两个人,声音冷淡的说道:“两位大人,本官想看的是难民,本官就是来赈灾的,你们做这些给本观看,这是什么意思?”
左光斗和李久玲都是一愣,不过很快便明白了袁应泰的意思,李久玲连忙在一边解释。将左光斗是如何借粮,又是如何安抚百姓,如何劳苦功高诉说了一变。弄得左光斗在一边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几次打断了李久玲的话,自然是说了些李久玲怎样冒雨巡查大堤,后来又是如何忙前忙后安抚百姓的。
听完了两个人的说话,袁应泰顿时有些哭笑不得,这两个人倒是真好意思。互相替对方吹都不嫌累,不过袁应泰已经相信了二人的话。毕竟这两个人和自己一样的都是东林党,没有必要隐瞒什么,左光斗又深的皇上信任,肯定不会做这种自毁前程的事情。
接连走了几个安置难民的地方,袁应泰十分的满意,左光斗和李久玲做的十分的不错。觉得这里并不需要自己做什么,袁应泰就对身边的左光斗说道:“左大人,这里已经做的不错了,本官想到大堤上去看看!”
左光斗看了一眼李久玲,两个人对视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欣慰,看来这位袁大人果真是办事的大臣。既然袁应泰想去看,左光斗两个人自然不会不答应,三个人叫了一队军士向着大提去了。
此时的大提已经被冲开了一个口子,河水顺着口子不停的流动,而原本的河道那边已经没有河水流动了。虽然这几天都没有下雨,可是黄河的水却并没有退下去,依旧是那么流淌着。
站在断掉的大堤不远的地方,袁应泰皱着眉头看着黄河,有抬眼向着远处忘了过去。良久他对着凤阳知府招了招手,沉声问道:“黄河原本是流经哪里的?现在又流到哪里去了?”
“回大人,下官已经派人去查看过了,黄河将从灵璧大堤决口,淹没了灵璧之后,又回归了原本的河道。”李久玲是满嘴的苦味,这都不知道怎么说了。黄河要是一条龙的话,这下游就是一条龙尾巴,轻轻的一甩动,两岸的百姓就要受灾。
不过袁应泰却是紧皱着眉头,目光不断的远眺,显然是遇到了什么问题。
左光斗和李久玲对视了一眼,两个人都有些不明所以,袁应泰这是看到了什么?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