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 西京府(二更)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天翼小说网 www.ty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燕云歌决定改名。
她当然不是给自己改名,而是要给皇城改个名字。
她嫌皇城不好听。
而且,既然要重建京城,皇城就没资格继续做京城。
思来想去,要取一个配得上皇城过往身份的名字,且要有利于将来的发展,最终定名为“西京府”。
一是因为,皇城位于京城的西边。
二是因为,好歹这座城池也是“三朝古都”,历经司马斗的北齐,萧成业的北魏,刘氏家族的北梁。
绝对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古都,半点不夸张。
所以,只有“西京府”,配得上这座城池的身份和地位。
萧逸完全没意见。
衙门上下也都没意见,就算有意见也被压了下去。
于是乎,在燕云歌来到皇城半个月,挂在城门上的鎏金大字,正式更名为西京府。
从今以后,此地百姓就是西京府百姓。
西京府府城,城内城外,就是个大工地。
城内在修路,城外同样在修路。
别看这座城池曾经是三朝古都,城内的道路,除开几条贵人们通行的主干道外,其他道路稀烂。
曾经铺就了青石板的道路,年复一年的碾压,外加污水肆虐。
那路面,一脚踩下去,污水biu地一下,直接冲上膝盖窝,能将人臭死。
就这,还算好的。
有的街道,铺路的青石板不知哪年哪月被谁撬走,路面上留下一个又一个的土坑。
年复一年,道路泥泞不堪,污水排不出去,连乡下小道都不如。
还有大量的街道,从城池建立那一天开始,就是黄泥铺路。
天晴,灰尘满天飞舞。
雨天,一脚下去一脚泥。
比年久失修的官道,还要令人崩溃。
燕云歌围着城池巡查了一番,大手一挥,修!
衙门立马动起来,豪商们也跟着动起来。
垫资修路,好像没钱赚哦。
但是豪商们半点不在意。
他们当然不是做好事不留名的无名英雄,他们只是清楚,替燕夫人修路不赚钱,但是燕夫人会在其他地方补偿他们。
比如承包十条街的修路工程,就能拿到一股盐场股份,或是盐业专卖资格。
过去,燕云歌只有几郡的地盘,盐业和糖业都能赚得盆满钵满。
没道理,如今坐拥把半壁江山却不能赚钱。
豪商们对燕云歌充满了信心。
如果信心值满额是一百,豪商对燕云歌地信心值则有两百。
由她操盘的项目,绝对赚,肯定赚。
已经有嗅觉敏锐的大商贾,开始在城内大量收购房屋,直接让西京府的房价上了一个台阶。
弄得很多小民,都在计算自己的房子到底价值几何,要不要卖了重新买一栋?
城内热闹,城外更胜一筹。
西京府城外,就是个大工地。
上万苦力齐齐动工,疏通沟渠,挖掘路基,打围修房屋地基,修缮水利,开垦荒地……
上万人的大工地,做工的人还在源源不断的增加。
你瞧,货栈大门口,天天都在招工,天天都在排长队。
第一批上工,满十天,拿到工钱的民夫,给了所有人一个极好的示范。
那就是:工钱公道,结算及时,包吃住。
要说坏处,也有。
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管理严格。
什么不准随地大小便,饭前便后要洗手,喝水只能喝烧开的凉白开,不许直接喝冷水……
诸如此类的生活细节规矩,多如牛毛。
甚至有人因为打饭不排队,随意插队被扣了一天的工钱,哭了好长时间。
前车之鉴,一天工钱十文钱,就因为不排队给扣光了,嘤嘤嘤……
教训犹在眼前,真的没人财大气粗到去挑战规则。
无论多少坏处,也无法阻挡人们见工的热情。
招工处,是一日热闹过一日。
北地小民走上工地后,终于有胆大的流民也混入队伍中,去应征苦力。
就为了这事,本地人和流民差点发生大规模械斗。
多亏侍卫营及时赶到维持秩序。
在本地小民的心目中,燕夫人开的这份工作,独属于本地人,流民没资格。
所有人都在担心,流民一旦应征,会压低工钱,造成本地人无工可做。
得知内情后,解决办法简单。
直接在招工处贴上要求和待遇。
不分本地小民,亦或是流民,一视同仁,同工同酬,工价不变。
并且让书办们拿着大喇叭在工地上宣传,不要和流民对立。
流民没有工作,挣不到钱,吃不起饭,就会变成乱民。
眼下,眼看着生活好转,谁也不想有乱民作乱,破坏大好局势吧。
吴守业下工地做书办,也顺便承担起了书办工作。
他和工友们闲聊,“官府肯定要接纳一部分流民下工地干活,最多就是分开,大家修不同的路段。
平日里基本上没机会碰面。而且,官府已经发了通告,工钱不变,同工同酬。招收流民,不会压低大家的工价。”
“靠不靠谱啊!现在说不压低工价,改明儿招了那群流民,一口气将工钱压低一半,大家还怎么活?”
工友们忧心忡忡。
官府的事情,按照经验,总觉着不靠谱。
朝令夕改又不是第一次。
今儿是这样,明儿是那样……
吴守业很理解工友们的想法,“大家就算不相信官府,也该相信燕夫人。
上次休假,谁去了城里?城里现在也是到处搞修建,又是修路又是建房子,好似有花不完的钱。
那些商户,都跟着一起赚钱,热闹得不行。我在城里生活了十几年,从来没见过那么热闹的场面。
我听商人们闲聊,说是当年跟着眼燕夫人一起经营平阳郡的商人,早就赚得盆满钵满,随便拉出来一个,都是名副其实得豪商。
就连当年跟着燕夫人的小商贩,现在都成了大商贾。
不仅如此,那些商贾家的孩子,都去了书院读书考学,考科举做官。
总而言之,跟着燕夫人的那些商人,全都得了好处。
这回燕夫人来西京府,那些商人都跟着一起来,就是为了帮燕夫人重建京城。
我就这么和你们说吧,将来,活是干不完的。
五年,十年到处都需要下苦力的人,大家不愁找不到活干。”
“吴守业,你没骗我们?将来真有干不完的活?”
“我骗你们有什么好处,官府又不会给我多开一文钱的工钱。”
“你的工钱高,活又轻松。正所谓吃谁的饭服谁的管,你帮官府说话,没人怪你。但是你不能哄骗大家。大家都是老乡街坊,这些年一起做工,你可不能昧了良心。”
“我吴守业要是说瞎话哄骗大家,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那倒不至于。我们就是想求个心安,燕夫人当真要重建京城?前段时间,我听人说这是谣言。”
吴守业斟酌道:“应该是真的。上面拉了一批人马,听说有上万人,前往京城方向修路,疏通沟渠。
如果燕夫人不打算重建京城,干什么费那么大的劲,每天的工钱都不是小数目,更别提上万人吃喝花销。”
“真的吗?”
“太好了!燕夫人重建京城,肯定需要大量的民夫。果然将来不缺活干。”
“就算干不了工地,还可以下苦力去开荒。上面说了,开荒亩十取一。只要开荒十亩,就可以拿到一亩的廉租田,子子孙孙一辈辈传下去。你家里人多,一年开荒五十亩都不成问题,两年就能拿到十亩廉租田。”
“廉租田是什么回事,我怎么没听说过。”
“这是我知道。二十年前,燕夫人的富贵山庄就是这么操作的。廉租田,顾名思义,田租极为低廉,好像只需缴纳两成租子。”
“真有这么好?两成租子,外加三成赋税,那自家还可以留五成。”
一亩田地,如果能留下五成粮食,全家人的口粮基本上就不成问题。
要知道,通常佃户租赁地主田地,租子至少都是五成,这还是良心价。
交了租子,又交赋税,剩下两成粮食够吃个屁。
每年到了青黄不接的季节,保准打饥荒。
但是,如果能留下五成粮食,省着点吃,完全够一家人一年嚼用。
一时间,不少人心动不已。
根植在每个人骨血里面的想法,那就是一定要拥有自己的土地。
廉租田,只要不败家,基本上就等于是自己家的土地。
这等事情,真想丢下铁镐,去开荒得了。
“省省吧,开荒都在山沟沟里面,连个人影子都没有。哪有现在挣钱容易。”
吴守业告诉大家,“开荒也有工钱拿,只不过没有在工地干活的工钱高。而且,开荒是按照开荒多少算工钱,不是按照天数算工钱。”
此话一出,有人心动,有人犹豫。
开荒,意味着要离开繁华的城池,离开热闹的工地,前往人烟稀少的山沟沟,一年也难得出来一次。
不开荒,就没有自己的土地。
两难选择啊。
“不如,大家先忙着挣钱,先将家里的生活改善,再决定要不要去开荒。”
“说的也是。就算真要去开荒,总不能空着手去。好歹身上也得有几个铜板傍身。”
“干脆让那帮流民去开荒,免得和我们抢活干。”
“不错,不错。这个办法极好!”
……
燕云歌决定改名。
她当然不是给自己改名,而是要给皇城改个名字。
她嫌皇城不好听。
而且,既然要重建京城,皇城就没资格继续做京城。
思来想去,要取一个配得上皇城过往身份的名字,且要有利于将来的发展,最终定名为“西京府”。
一是因为,皇城位于京城的西边。
二是因为,好歹这座城池也是“三朝古都”,历经司马斗的北齐,萧成业的北魏,刘氏家族的北梁。
绝对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古都,半点不夸张。
所以,只有“西京府”,配得上这座城池的身份和地位。
萧逸完全没意见。
衙门上下也都没意见,就算有意见也被压了下去。
于是乎,在燕云歌来到皇城半个月,挂在城门上的鎏金大字,正式更名为西京府。
从今以后,此地百姓就是西京府百姓。
西京府府城,城内城外,就是个大工地。
城内在修路,城外同样在修路。
别看这座城池曾经是三朝古都,城内的道路,除开几条贵人们通行的主干道外,其他道路稀烂。
曾经铺就了青石板的道路,年复一年的碾压,外加污水肆虐。
那路面,一脚踩下去,污水biu地一下,直接冲上膝盖窝,能将人臭死。
就这,还算好的。
有的街道,铺路的青石板不知哪年哪月被谁撬走,路面上留下一个又一个的土坑。
年复一年,道路泥泞不堪,污水排不出去,连乡下小道都不如。
还有大量的街道,从城池建立那一天开始,就是黄泥铺路。
天晴,灰尘满天飞舞。
雨天,一脚下去一脚泥。
比年久失修的官道,还要令人崩溃。
燕云歌围着城池巡查了一番,大手一挥,修!
衙门立马动起来,豪商们也跟着动起来。
垫资修路,好像没钱赚哦。
但是豪商们半点不在意。
他们当然不是做好事不留名的无名英雄,他们只是清楚,替燕夫人修路不赚钱,但是燕夫人会在其他地方补偿他们。
比如承包十条街的修路工程,就能拿到一股盐场股份,或是盐业专卖资格。
过去,燕云歌只有几郡的地盘,盐业和糖业都能赚得盆满钵满。
没道理,如今坐拥把半壁江山却不能赚钱。
豪商们对燕云歌充满了信心。
如果信心值满额是一百,豪商对燕云歌地信心值则有两百。
由她操盘的项目,绝对赚,肯定赚。
已经有嗅觉敏锐的大商贾,开始在城内大量收购房屋,直接让西京府的房价上了一个台阶。
弄得很多小民,都在计算自己的房子到底价值几何,要不要卖了重新买一栋?
城内热闹,城外更胜一筹。
西京府城外,就是个大工地。
上万苦力齐齐动工,疏通沟渠,挖掘路基,打围修房屋地基,修缮水利,开垦荒地……
上万人的大工地,做工的人还在源源不断的增加。
你瞧,货栈大门口,天天都在招工,天天都在排长队。
第一批上工,满十天,拿到工钱的民夫,给了所有人一个极好的示范。
那就是:工钱公道,结算及时,包吃住。
要说坏处,也有。
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管理严格。
什么不准随地大小便,饭前便后要洗手,喝水只能喝烧开的凉白开,不许直接喝冷水……
诸如此类的生活细节规矩,多如牛毛。
甚至有人因为打饭不排队,随意插队被扣了一天的工钱,哭了好长时间。
前车之鉴,一天工钱十文钱,就因为不排队给扣光了,嘤嘤嘤……
教训犹在眼前,真的没人财大气粗到去挑战规则。
无论多少坏处,也无法阻挡人们见工的热情。
招工处,是一日热闹过一日。
北地小民走上工地后,终于有胆大的流民也混入队伍中,去应征苦力。
就为了这事,本地人和流民差点发生大规模械斗。
多亏侍卫营及时赶到维持秩序。
在本地小民的心目中,燕夫人开的这份工作,独属于本地人,流民没资格。
所有人都在担心,流民一旦应征,会压低工钱,造成本地人无工可做。
得知内情后,解决办法简单。
直接在招工处贴上要求和待遇。
不分本地小民,亦或是流民,一视同仁,同工同酬,工价不变。
并且让书办们拿着大喇叭在工地上宣传,不要和流民对立。
流民没有工作,挣不到钱,吃不起饭,就会变成乱民。
眼下,眼看着生活好转,谁也不想有乱民作乱,破坏大好局势吧。
吴守业下工地做书办,也顺便承担起了书办工作。
他和工友们闲聊,“官府肯定要接纳一部分流民下工地干活,最多就是分开,大家修不同的路段。
平日里基本上没机会碰面。而且,官府已经发了通告,工钱不变,同工同酬。招收流民,不会压低大家的工价。”
“靠不靠谱啊!现在说不压低工价,改明儿招了那群流民,一口气将工钱压低一半,大家还怎么活?”
工友们忧心忡忡。
官府的事情,按照经验,总觉着不靠谱。
朝令夕改又不是第一次。
今儿是这样,明儿是那样……
吴守业很理解工友们的想法,“大家就算不相信官府,也该相信燕夫人。
上次休假,谁去了城里?城里现在也是到处搞修建,又是修路又是建房子,好似有花不完的钱。
那些商户,都跟着一起赚钱,热闹得不行。我在城里生活了十几年,从来没见过那么热闹的场面。
我听商人们闲聊,说是当年跟着眼燕夫人一起经营平阳郡的商人,早就赚得盆满钵满,随便拉出来一个,都是名副其实得豪商。
就连当年跟着燕夫人的小商贩,现在都成了大商贾。
不仅如此,那些商贾家的孩子,都去了书院读书考学,考科举做官。
总而言之,跟着燕夫人的那些商人,全都得了好处。
这回燕夫人来西京府,那些商人都跟着一起来,就是为了帮燕夫人重建京城。
我就这么和你们说吧,将来,活是干不完的。
五年,十年到处都需要下苦力的人,大家不愁找不到活干。”
“吴守业,你没骗我们?将来真有干不完的活?”
“我骗你们有什么好处,官府又不会给我多开一文钱的工钱。”
“你的工钱高,活又轻松。正所谓吃谁的饭服谁的管,你帮官府说话,没人怪你。但是你不能哄骗大家。大家都是老乡街坊,这些年一起做工,你可不能昧了良心。”
“我吴守业要是说瞎话哄骗大家,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那倒不至于。我们就是想求个心安,燕夫人当真要重建京城?前段时间,我听人说这是谣言。”
吴守业斟酌道:“应该是真的。上面拉了一批人马,听说有上万人,前往京城方向修路,疏通沟渠。
如果燕夫人不打算重建京城,干什么费那么大的劲,每天的工钱都不是小数目,更别提上万人吃喝花销。”
“真的吗?”
“太好了!燕夫人重建京城,肯定需要大量的民夫。果然将来不缺活干。”
“就算干不了工地,还可以下苦力去开荒。上面说了,开荒亩十取一。只要开荒十亩,就可以拿到一亩的廉租田,子子孙孙一辈辈传下去。你家里人多,一年开荒五十亩都不成问题,两年就能拿到十亩廉租田。”
“廉租田是什么回事,我怎么没听说过。”
“这是我知道。二十年前,燕夫人的富贵山庄就是这么操作的。廉租田,顾名思义,田租极为低廉,好像只需缴纳两成租子。”
“真有这么好?两成租子,外加三成赋税,那自家还可以留五成。”
一亩田地,如果能留下五成粮食,全家人的口粮基本上就不成问题。
要知道,通常佃户租赁地主田地,租子至少都是五成,这还是良心价。
交了租子,又交赋税,剩下两成粮食够吃个屁。
每年到了青黄不接的季节,保准打饥荒。
但是,如果能留下五成粮食,省着点吃,完全够一家人一年嚼用。
一时间,不少人心动不已。
根植在每个人骨血里面的想法,那就是一定要拥有自己的土地。
廉租田,只要不败家,基本上就等于是自己家的土地。
这等事情,真想丢下铁镐,去开荒得了。
“省省吧,开荒都在山沟沟里面,连个人影子都没有。哪有现在挣钱容易。”
吴守业告诉大家,“开荒也有工钱拿,只不过没有在工地干活的工钱高。而且,开荒是按照开荒多少算工钱,不是按照天数算工钱。”
此话一出,有人心动,有人犹豫。
开荒,意味着要离开繁华的城池,离开热闹的工地,前往人烟稀少的山沟沟,一年也难得出来一次。
不开荒,就没有自己的土地。
两难选择啊。
“不如,大家先忙着挣钱,先将家里的生活改善,再决定要不要去开荒。”
“说的也是。就算真要去开荒,总不能空着手去。好歹身上也得有几个铜板傍身。”
“干脆让那帮流民去开荒,免得和我们抢活干。”
“不错,不错。这个办法极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