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刘备也当了皇帝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天翼小说网 www.ty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孙权向曹魏称臣,换来吴王的封号,但刘备却不能这么做。
这与刘备的政治信念是否比孙权更坚定无关,也与他跟汉室、跟汉献帝的感情是否更深无关,而是刘备所面临的政治现实决定的。多年来刘备一直告诉拥戴他的官民,曹操是汉室的敌人,他是汉室的维护者,他的一切努力都是要推翻曹操这个权臣,复兴汉室的大业。
由于长期的宣扬,刘备作为汉室忠臣的形象已深入人心,形成为一种观念,对刘备阵营来说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它帮助刘备更好地凝聚了人心,但也无形中成了一个政治包袱,如果此时突然从曹魏的坚定反对者转向为拥护者,众人的思想一定会产生混乱。这是刘备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孙权为什么不存在这个顾虑呢?因为孙权的政治策略一向更务实,他也拥戴过汉室,不过更多是口头话,他不在意,大家也不在意。
此外,刘备还面临着比孙权更复杂的现实问题,汉中之战他抢了人家曹魏的地盘,杀了曹氏的至亲夏侯渊,现在即使想跟人家讲和称臣,人家恐怕也不会接受。
仇还没报,刘备先面临着一个政治上的危局。
诸葛亮等人提出了破解危局的办法,那就是刘备也称帝,不过不是像曹丕那样宣告建立一个新王朝,而是把刘氏创建的汉朝大旗在益州重新树起来,刘协下去了,刘备接着干。这的确是一着妙棋,既可以解决当前面临的政治问题,对曹丕的称帝行动予以回击,又避免了内部思想的分裂。
然而刘备却有顾虑,不同意这么干。刘备顾虑什么呢?他没有说,估计有两个方面:一是刘协毕竟还在世,在自己的封地内还可以行汉朝的正朔,直接把汉朝“搬”到益州来,在程序上没有先例;二是失去荆州让他实力大损,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找孙权复仇,抢回荆州,现在称帝未免仓促。
诸葛亮对刘备进行了劝说:“过去吴汉、耿弇等人劝光武帝刘秀即帝位,光武帝辞让,前后多达四次,耿纯最后进言:‘天下英雄仰慕期盼着您登上帝位,大家跟着荣华富贵。如果您不答应,大家就各自寻找新主人,不跟您了。’光武帝深感耿纯之言,终于答应。现在曹氏篡汉,天下无主,大王您是刘氏苗裔,理应代汉而起,现在即帝位正合时宜。众人跟随您这么久,吃了这么多苦,想法跟耿纯其实是一样的。”
诸葛亮借耿纯之口向刘备说了一个道理:称不称帝不是你个人的事,而是大家的事,如果执意不肯就伤了大家的心。在共同的事业中,领导和下属其实是一个命运的共同体,大家休戚与共、荣辱共担,有成就一同分享,有困难共同克服。领导的一切都会对下属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在做出事关个人进退的决定时,假如有选择的可能,一定要想想这件事对下属们会带来什么后果。
一席话让刘备也幡然醒悟,同意称帝。
汉献帝退位的消息传到益州后,关于刘备要不要称帝成为一个话题,益州上下都在议论,出乎意料的是,舆论并非完全一致。
大多数人认为刘备应该称帝,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还向刘备上言劝进,带头的有张裔、黄权、杨洪、何宗、杜琼等人,他们也找到一些支持刘备称帝的神秘预言和所谓瑞兆,用以论证刘备称帝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他们在河图、洛书等谶纬著作中查找,找到了“赤三日德昌,九世会备,合为帝际”“天度帝道备称皇,以统握契,百成不败”“九侯七杰争命民炊骸,道路籍籍履人头,谁使主者玄且来”“帝三建九会备”等几句话,里面有“备”“玄”等字样,用以兆示刘备。又说益州著名术士周群生前曾说过在西南发现数道黄气,直立而起好几丈高,出现过不止一年,还伴有景云祥风。建安二十二年(217)还出现过一种像旗子一样的风,从西向东刮过,河图、洛书都说必有天子出于其地。还有星象、五行,如此种种,无不预示刘备称帝与谶纬和瑞兆都相合,是天命所归。
但是,也有一些不同意见。
益州前部司马费诗上言,认为曹操父子逼迫汉主退位,当务之急应当聚集力量、讨伐叛逆,现在大敌在前,而先自立为帝,恐怕会招致大家的猜疑。费诗有几句话还相当激烈,他说:“过去刘邦、项羽等人相约,先破秦者为王。后来刘邦攻破咸阳,俘获子婴,仍然谦让不为王。现在您还没有迈出去讨伐敌人,却在此谋求自立,愚臣认为不可取!”
作为益州本地出身的官员,刘备和诸葛亮对费诗还是相当器重的,先任命他为牂牁郡太守,又调他回益州府任前部司马,前不久还派他前往荆州宣布对关羽的任命,没想到在称帝这个问题上他却持强烈反对的态度。紧接着汉中王尚书令刘巴也反对称帝,他认为现在这么做时机不成熟,应当缓一缓再说,刘巴还拉上刘备的主簿雍茂一起去劝谏。
费诗、刘巴可能并没什么别的政治动机,但他们不是战略家,只看到其一没看到其二,知小处却不识大体,不知道刘备现在称帝绝不是满足个人野心那么简单,而是争霸大业的迫切需要。他们代表了一小部分人的想法,这些人虽不多,但不容小视。
刘备好不容易下了称帝的决心,又被这些人闹得心烦,为防止反对称帝的人一哄而上,一向待下属还算温和的刘备使出了狠招,找了个借口把雍茂杀了。刘巴吓坏了,不再多言,费诗被贬到永昌郡任从事。
反对的声音被压下去了,上书劝进的越来越多,单独或联合上书的多达800余人。舆论基本一致了,最后由诸葛亮、许靖、糜竺以及太常卿赖恭、光禄勋卿黄柱、少府卿王谋等重臣做了总结性上书,劝刘备顺应民意。
这份劝进表与之前张裔等人上的那份差异不大,也是从谶纬、祥瑞的角度阐述刘备称帝的合理性,里面还记录了一件事,说关羽包围襄阳、樊城时,有张嘉、王休两个襄阳人献上了一方玉玺,这方玉玺原来是沉在汉水里的,虽伏于渊泉但灵光照天,“汉”是高祖皇帝所定的国号,刘邦和刘备都兴于汉中,天子的玉玺又出于汉水之末的襄阳,这说明高祖刘邦建立的大汉基业将由刘备在汉水下游继承,刘备继大汉天子之位是瑞命符应的天命,并非人力所能造就的。
魏文帝黄初二年(221)4月,刘备在武担山称帝。
武担山位于成都西北,相传武都郡有个男子不知何故突然变身为女人,长得很漂亮,蜀王娶她为妻,由于不服水土,又思念家乡,没多久就死了,蜀王很悲伤,命士卒涉长途去武都郡担土,把此女葬于成都附近,高十丈,称为武担。
仪式上先杀黑色公牛祭祀,宣读了由刘巴起草的祭天文诰,宣布承续汉祚,受皇帝玺绶,建年号章武,大赦天下。虽然新朝廷一直自称是刘汉王朝的延续,所以刘备不称登基而称继位,但历史上还是把它与刘邦建立的汉朝予以区分,称它为蜀汉。
刘备册命新夫人吴氏为皇后,册命刘禅为皇太子。刘禅此时14岁,为了加强对他的教育,刘备选派了强大的辅导班子,任命董允、费祎、霍弋为太子舍人,任命来敏为太子家令,任命尹默为太子仆。霍弋是霍峻之子,霍峻已经去世,刘备念霍峻当初守葭萌功不可没,命其还葬成都,刘备亲率群僚吊祭,并留宿于墓上。
刘备还命太子刘禅纳张飞的长女为妻,册命为太子妃。刘备纳吴氏后又有了刘永、刘理两个儿子,刘备册封刘永为鲁王,刘理为梁王。
之后着手安排新朝廷的人事,刘备下诏延续汉献帝朝的做法实行丞相制,任命诸葛亮为丞相,任命册文说:“我遇到了家族不幸,在此情况下继承了大业,我兢兢业业,不敢有半点懒惰,一心想的是让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担心的是做不到这些。啊,丞相诸葛亮要充分理解朕的这份心意,帮助朕弥补缺失,以重新发扬大汉王朝的光辉,使之照亮天下,希望你自勉!”这一年刘备刚好60岁,诸葛亮刚好40岁。
随后任命许靖为司徒,曹操设丞相时已废三公,司徒早已不存在了,但刘备觉得之前已任命许靖为汉中王下的太傅,此时不宜再降为九卿一级,于是改任其为三公之一的司徒。许靖此时70多岁了,基本管不了什么事了,每天只和一帮仰慕他的人高谈阔论。但他的名气很大,尤其在曹魏那边还有一帮老朋友,时不时写信过来问长问短,留他任司徒,用的是他这面招牌。
九卿基本保留了汉中王时期的设置,太常卿赖恭、光禄勋卿黄柱、少府卿王谋,此外只增加了个大鸿胪卿,任命的是何宗。作为益州地方出身的官员,何宗之前担任刘备的从事祭酒,相当于顾问组组长,在此次劝进中又表现积极,受到刘备的肯定,九卿中的其他几个仍然空缺。
与九卿品秩相当的侍中一职,汉中王时有廖立,此次保留,又增加了一个马良。马良此前一直担任左将军掾,是刘备左将军府下面的一个处长,诸葛亮署左将军府事,马良是其主要助手。马良与诸葛亮情投意切,其工作作风踏实,做事勤奋,为人正直,深得刘备和诸葛亮的信任,所以提拔他为侍中。再往下任命宗玮为太中大夫。太中大夫掌议论,类似于谏议大夫,但地位稍低,宗玮其人不详。议郎任命了四位,分别是许慈、孟光、刘豹、向举。刘巴仍然留任尚书令,刘备任命诸葛亮为丞相时有一个附带说明,即“录尚书事、假节”。录尚书事就是兼管尚书台的事务,丞相虽然权力很大,但如果没有这项任命,等于尚书台的事管不了,权力大打折扣。
尚书台也是蜀汉朝廷的核心部门,除刘巴外,此在尚书台供职的各位尚书情况不太清楚,能明确考证的只有杨仪一人。之前说过,出身于荆州“七大家族”的杨仪跟诸葛亮关系密切,但杨仪开始没有随刘备来益州,他先在曹操任命的荆州刺史傅群手下当主簿,后投奔了关羽,被关羽任命为荆州功曹,关羽经常派人到成都向刘备汇报工作,有一次派的是杨仪,刘备跟杨仪谈话中发现他对军国大事、政治得失都很有见地,十分高兴,就把他留在了身边。
但杨仪这个人的性格有问题,才虽高却不合群,容易跟别人闹矛盾,不管是上司还是同僚,动不动就发生冲突,到尚书台供职后跟顶头上司刘巴关系不和,影响安定团结,被刘备改任为弘农郡太守。弘农郡在中原地区,是曹魏的地盘,这个任命相当于给个空头衔在家休息,杨仪被打入冷宫。
尚书台里有个人比刘巴、杨仪的地位都低,但比他们更牛,这个人就是蒋琬,开始担任的职务是尚书郎。如果尚书令是秘书长或秘书局局长,尚书就相当于处长,而尚书郎只是科长。蒋琬是诸葛亮在临烝时期发现的人才,来益州后被任命为广都县长,因为不太勤政,被到下面视察工作的刘备碰上了,免了官,现被起用。杨仪与蒋琬在尚书台共事的这个经历造成了多年后的一段纷争,诸葛亮去世蒋琬成为指定的接班人,资历曾经高于蒋琬的杨仪倍感失落,多出怨言,以至于闹得你死我活。
以上是蜀汉朝廷的文官体系,武将方面也有较大变动。
刘备为左将军时,马超以平西将军的身份居武将之首;汉中称王后,武将之首是前将军关羽。现在关羽不在了,刘备下诏拜马超为骠骑将军,拜张飞为车骑将军,他们都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但骠骑将军地位高于车骑将军,马超在名义上又回到武将之首的位置。张飞同时兼任司隶校尉,晋爵为西乡侯;马超兼任凉州牧,晋爵为乡侯。
张飞、马超以下,升魏延为镇北将军,之前魏延刚被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是杂号将军,相当于军长,现在的身份相当于蜀汉北部军区司令,可以统率包括汉中在内的益州北部地区的蜀军,同时仍然兼任汉中郡太守。
升吴壹为护军讨逆将军,兼任关中都督,吴壹的这个护军统领的是中央禁卫军,他之所以得到刘备的信任是因为他的妹妹嫁给了刘备,目前的身份是皇后。都督是刘备在官职设置上的另一项借用,刘备虽然立国,但仅辖益州,未免局促,除了让张飞、马超等人遥领各州外,还设都督一职,级别上相当于州牧或州刺史。只是关中也在曹魏占领区,目前也只能算挂名。
再往下的高级将领包括辅汉将军李严、翊军将军赵云、安汉将军糜竺、昭德将军简雍、秉忠将军孙乾、安远将军邓方等。
李严担任犍为郡太守,很有治政才能。建安二十三年(218)刘备率主力赴汉中,犍为郡盗贼马秦、高胜等人起兵,召集队伍数万人,占领资中县。李严不待上面发兵,率本郡5000人马前往讨伐,斩杀马秦、高胜。后来,相邻的越巂郡少数民族部落首领高定率军围攻新道县,李严前往解围,高定被击败后逃走。李严的才干深得刘备器重,所以他在刘璋旧部中脱颖而出,此次拜他为辅汉将军,仍兼任犍为郡太守。
糜竺、简雍、孙乾等人是跟随刘备多年的老部下,他们资历很老,但能力并不突出,虽然都名为将军,但只是挂个名,享受待遇,不亲自领兵。新任命的安远将军邓方是南郡人,以荆州从事的身份随刘备入蜀,后被任命为犍为属国都尉、朱提郡太守,他的主要职责是守卫南部大片广阔区域,这里地广人稀,分布着许多少数民族部落,蜀汉的统治相对薄弱。邓方到任后以少御多,指挥果断,夷汉皆服。
唯一让人费解的安排是赵云,他虽然比不了张飞,但资历和业绩应在魏延之上,此次仍然留任翊军将军,让人不解。
孙权向曹魏称臣,换来吴王的封号,但刘备却不能这么做。
这与刘备的政治信念是否比孙权更坚定无关,也与他跟汉室、跟汉献帝的感情是否更深无关,而是刘备所面临的政治现实决定的。多年来刘备一直告诉拥戴他的官民,曹操是汉室的敌人,他是汉室的维护者,他的一切努力都是要推翻曹操这个权臣,复兴汉室的大业。
由于长期的宣扬,刘备作为汉室忠臣的形象已深入人心,形成为一种观念,对刘备阵营来说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它帮助刘备更好地凝聚了人心,但也无形中成了一个政治包袱,如果此时突然从曹魏的坚定反对者转向为拥护者,众人的思想一定会产生混乱。这是刘备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孙权为什么不存在这个顾虑呢?因为孙权的政治策略一向更务实,他也拥戴过汉室,不过更多是口头话,他不在意,大家也不在意。
此外,刘备还面临着比孙权更复杂的现实问题,汉中之战他抢了人家曹魏的地盘,杀了曹氏的至亲夏侯渊,现在即使想跟人家讲和称臣,人家恐怕也不会接受。
仇还没报,刘备先面临着一个政治上的危局。
诸葛亮等人提出了破解危局的办法,那就是刘备也称帝,不过不是像曹丕那样宣告建立一个新王朝,而是把刘氏创建的汉朝大旗在益州重新树起来,刘协下去了,刘备接着干。这的确是一着妙棋,既可以解决当前面临的政治问题,对曹丕的称帝行动予以回击,又避免了内部思想的分裂。
然而刘备却有顾虑,不同意这么干。刘备顾虑什么呢?他没有说,估计有两个方面:一是刘协毕竟还在世,在自己的封地内还可以行汉朝的正朔,直接把汉朝“搬”到益州来,在程序上没有先例;二是失去荆州让他实力大损,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找孙权复仇,抢回荆州,现在称帝未免仓促。
诸葛亮对刘备进行了劝说:“过去吴汉、耿弇等人劝光武帝刘秀即帝位,光武帝辞让,前后多达四次,耿纯最后进言:‘天下英雄仰慕期盼着您登上帝位,大家跟着荣华富贵。如果您不答应,大家就各自寻找新主人,不跟您了。’光武帝深感耿纯之言,终于答应。现在曹氏篡汉,天下无主,大王您是刘氏苗裔,理应代汉而起,现在即帝位正合时宜。众人跟随您这么久,吃了这么多苦,想法跟耿纯其实是一样的。”
诸葛亮借耿纯之口向刘备说了一个道理:称不称帝不是你个人的事,而是大家的事,如果执意不肯就伤了大家的心。在共同的事业中,领导和下属其实是一个命运的共同体,大家休戚与共、荣辱共担,有成就一同分享,有困难共同克服。领导的一切都会对下属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在做出事关个人进退的决定时,假如有选择的可能,一定要想想这件事对下属们会带来什么后果。
一席话让刘备也幡然醒悟,同意称帝。
汉献帝退位的消息传到益州后,关于刘备要不要称帝成为一个话题,益州上下都在议论,出乎意料的是,舆论并非完全一致。
大多数人认为刘备应该称帝,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还向刘备上言劝进,带头的有张裔、黄权、杨洪、何宗、杜琼等人,他们也找到一些支持刘备称帝的神秘预言和所谓瑞兆,用以论证刘备称帝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他们在河图、洛书等谶纬著作中查找,找到了“赤三日德昌,九世会备,合为帝际”“天度帝道备称皇,以统握契,百成不败”“九侯七杰争命民炊骸,道路籍籍履人头,谁使主者玄且来”“帝三建九会备”等几句话,里面有“备”“玄”等字样,用以兆示刘备。又说益州著名术士周群生前曾说过在西南发现数道黄气,直立而起好几丈高,出现过不止一年,还伴有景云祥风。建安二十二年(217)还出现过一种像旗子一样的风,从西向东刮过,河图、洛书都说必有天子出于其地。还有星象、五行,如此种种,无不预示刘备称帝与谶纬和瑞兆都相合,是天命所归。
但是,也有一些不同意见。
益州前部司马费诗上言,认为曹操父子逼迫汉主退位,当务之急应当聚集力量、讨伐叛逆,现在大敌在前,而先自立为帝,恐怕会招致大家的猜疑。费诗有几句话还相当激烈,他说:“过去刘邦、项羽等人相约,先破秦者为王。后来刘邦攻破咸阳,俘获子婴,仍然谦让不为王。现在您还没有迈出去讨伐敌人,却在此谋求自立,愚臣认为不可取!”
作为益州本地出身的官员,刘备和诸葛亮对费诗还是相当器重的,先任命他为牂牁郡太守,又调他回益州府任前部司马,前不久还派他前往荆州宣布对关羽的任命,没想到在称帝这个问题上他却持强烈反对的态度。紧接着汉中王尚书令刘巴也反对称帝,他认为现在这么做时机不成熟,应当缓一缓再说,刘巴还拉上刘备的主簿雍茂一起去劝谏。
费诗、刘巴可能并没什么别的政治动机,但他们不是战略家,只看到其一没看到其二,知小处却不识大体,不知道刘备现在称帝绝不是满足个人野心那么简单,而是争霸大业的迫切需要。他们代表了一小部分人的想法,这些人虽不多,但不容小视。
刘备好不容易下了称帝的决心,又被这些人闹得心烦,为防止反对称帝的人一哄而上,一向待下属还算温和的刘备使出了狠招,找了个借口把雍茂杀了。刘巴吓坏了,不再多言,费诗被贬到永昌郡任从事。
反对的声音被压下去了,上书劝进的越来越多,单独或联合上书的多达800余人。舆论基本一致了,最后由诸葛亮、许靖、糜竺以及太常卿赖恭、光禄勋卿黄柱、少府卿王谋等重臣做了总结性上书,劝刘备顺应民意。
这份劝进表与之前张裔等人上的那份差异不大,也是从谶纬、祥瑞的角度阐述刘备称帝的合理性,里面还记录了一件事,说关羽包围襄阳、樊城时,有张嘉、王休两个襄阳人献上了一方玉玺,这方玉玺原来是沉在汉水里的,虽伏于渊泉但灵光照天,“汉”是高祖皇帝所定的国号,刘邦和刘备都兴于汉中,天子的玉玺又出于汉水之末的襄阳,这说明高祖刘邦建立的大汉基业将由刘备在汉水下游继承,刘备继大汉天子之位是瑞命符应的天命,并非人力所能造就的。
魏文帝黄初二年(221)4月,刘备在武担山称帝。
武担山位于成都西北,相传武都郡有个男子不知何故突然变身为女人,长得很漂亮,蜀王娶她为妻,由于不服水土,又思念家乡,没多久就死了,蜀王很悲伤,命士卒涉长途去武都郡担土,把此女葬于成都附近,高十丈,称为武担。
仪式上先杀黑色公牛祭祀,宣读了由刘巴起草的祭天文诰,宣布承续汉祚,受皇帝玺绶,建年号章武,大赦天下。虽然新朝廷一直自称是刘汉王朝的延续,所以刘备不称登基而称继位,但历史上还是把它与刘邦建立的汉朝予以区分,称它为蜀汉。
刘备册命新夫人吴氏为皇后,册命刘禅为皇太子。刘禅此时14岁,为了加强对他的教育,刘备选派了强大的辅导班子,任命董允、费祎、霍弋为太子舍人,任命来敏为太子家令,任命尹默为太子仆。霍弋是霍峻之子,霍峻已经去世,刘备念霍峻当初守葭萌功不可没,命其还葬成都,刘备亲率群僚吊祭,并留宿于墓上。
刘备还命太子刘禅纳张飞的长女为妻,册命为太子妃。刘备纳吴氏后又有了刘永、刘理两个儿子,刘备册封刘永为鲁王,刘理为梁王。
之后着手安排新朝廷的人事,刘备下诏延续汉献帝朝的做法实行丞相制,任命诸葛亮为丞相,任命册文说:“我遇到了家族不幸,在此情况下继承了大业,我兢兢业业,不敢有半点懒惰,一心想的是让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担心的是做不到这些。啊,丞相诸葛亮要充分理解朕的这份心意,帮助朕弥补缺失,以重新发扬大汉王朝的光辉,使之照亮天下,希望你自勉!”这一年刘备刚好60岁,诸葛亮刚好40岁。
随后任命许靖为司徒,曹操设丞相时已废三公,司徒早已不存在了,但刘备觉得之前已任命许靖为汉中王下的太傅,此时不宜再降为九卿一级,于是改任其为三公之一的司徒。许靖此时70多岁了,基本管不了什么事了,每天只和一帮仰慕他的人高谈阔论。但他的名气很大,尤其在曹魏那边还有一帮老朋友,时不时写信过来问长问短,留他任司徒,用的是他这面招牌。
九卿基本保留了汉中王时期的设置,太常卿赖恭、光禄勋卿黄柱、少府卿王谋,此外只增加了个大鸿胪卿,任命的是何宗。作为益州地方出身的官员,何宗之前担任刘备的从事祭酒,相当于顾问组组长,在此次劝进中又表现积极,受到刘备的肯定,九卿中的其他几个仍然空缺。
与九卿品秩相当的侍中一职,汉中王时有廖立,此次保留,又增加了一个马良。马良此前一直担任左将军掾,是刘备左将军府下面的一个处长,诸葛亮署左将军府事,马良是其主要助手。马良与诸葛亮情投意切,其工作作风踏实,做事勤奋,为人正直,深得刘备和诸葛亮的信任,所以提拔他为侍中。再往下任命宗玮为太中大夫。太中大夫掌议论,类似于谏议大夫,但地位稍低,宗玮其人不详。议郎任命了四位,分别是许慈、孟光、刘豹、向举。刘巴仍然留任尚书令,刘备任命诸葛亮为丞相时有一个附带说明,即“录尚书事、假节”。录尚书事就是兼管尚书台的事务,丞相虽然权力很大,但如果没有这项任命,等于尚书台的事管不了,权力大打折扣。
尚书台也是蜀汉朝廷的核心部门,除刘巴外,此在尚书台供职的各位尚书情况不太清楚,能明确考证的只有杨仪一人。之前说过,出身于荆州“七大家族”的杨仪跟诸葛亮关系密切,但杨仪开始没有随刘备来益州,他先在曹操任命的荆州刺史傅群手下当主簿,后投奔了关羽,被关羽任命为荆州功曹,关羽经常派人到成都向刘备汇报工作,有一次派的是杨仪,刘备跟杨仪谈话中发现他对军国大事、政治得失都很有见地,十分高兴,就把他留在了身边。
但杨仪这个人的性格有问题,才虽高却不合群,容易跟别人闹矛盾,不管是上司还是同僚,动不动就发生冲突,到尚书台供职后跟顶头上司刘巴关系不和,影响安定团结,被刘备改任为弘农郡太守。弘农郡在中原地区,是曹魏的地盘,这个任命相当于给个空头衔在家休息,杨仪被打入冷宫。
尚书台里有个人比刘巴、杨仪的地位都低,但比他们更牛,这个人就是蒋琬,开始担任的职务是尚书郎。如果尚书令是秘书长或秘书局局长,尚书就相当于处长,而尚书郎只是科长。蒋琬是诸葛亮在临烝时期发现的人才,来益州后被任命为广都县长,因为不太勤政,被到下面视察工作的刘备碰上了,免了官,现被起用。杨仪与蒋琬在尚书台共事的这个经历造成了多年后的一段纷争,诸葛亮去世蒋琬成为指定的接班人,资历曾经高于蒋琬的杨仪倍感失落,多出怨言,以至于闹得你死我活。
以上是蜀汉朝廷的文官体系,武将方面也有较大变动。
刘备为左将军时,马超以平西将军的身份居武将之首;汉中称王后,武将之首是前将军关羽。现在关羽不在了,刘备下诏拜马超为骠骑将军,拜张飞为车骑将军,他们都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但骠骑将军地位高于车骑将军,马超在名义上又回到武将之首的位置。张飞同时兼任司隶校尉,晋爵为西乡侯;马超兼任凉州牧,晋爵为乡侯。
张飞、马超以下,升魏延为镇北将军,之前魏延刚被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是杂号将军,相当于军长,现在的身份相当于蜀汉北部军区司令,可以统率包括汉中在内的益州北部地区的蜀军,同时仍然兼任汉中郡太守。
升吴壹为护军讨逆将军,兼任关中都督,吴壹的这个护军统领的是中央禁卫军,他之所以得到刘备的信任是因为他的妹妹嫁给了刘备,目前的身份是皇后。都督是刘备在官职设置上的另一项借用,刘备虽然立国,但仅辖益州,未免局促,除了让张飞、马超等人遥领各州外,还设都督一职,级别上相当于州牧或州刺史。只是关中也在曹魏占领区,目前也只能算挂名。
再往下的高级将领包括辅汉将军李严、翊军将军赵云、安汉将军糜竺、昭德将军简雍、秉忠将军孙乾、安远将军邓方等。
李严担任犍为郡太守,很有治政才能。建安二十三年(218)刘备率主力赴汉中,犍为郡盗贼马秦、高胜等人起兵,召集队伍数万人,占领资中县。李严不待上面发兵,率本郡5000人马前往讨伐,斩杀马秦、高胜。后来,相邻的越巂郡少数民族部落首领高定率军围攻新道县,李严前往解围,高定被击败后逃走。李严的才干深得刘备器重,所以他在刘璋旧部中脱颖而出,此次拜他为辅汉将军,仍兼任犍为郡太守。
糜竺、简雍、孙乾等人是跟随刘备多年的老部下,他们资历很老,但能力并不突出,虽然都名为将军,但只是挂个名,享受待遇,不亲自领兵。新任命的安远将军邓方是南郡人,以荆州从事的身份随刘备入蜀,后被任命为犍为属国都尉、朱提郡太守,他的主要职责是守卫南部大片广阔区域,这里地广人稀,分布着许多少数民族部落,蜀汉的统治相对薄弱。邓方到任后以少御多,指挥果断,夷汉皆服。
唯一让人费解的安排是赵云,他虽然比不了张飞,但资历和业绩应在魏延之上,此次仍然留任翊军将军,让人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