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误遇恶犬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天翼小说网 www.ty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本日记本里面的种种细节显示,这群人的故事,是从1978年开始的。
1978年,中国正式改革开放的脚步,马上到了。在这之前,全国各个战线、各个城市,已经酝酿出这种氛围。
如果置身处地在1978年,我相信,很多人正感受得到时代的大变革。
任何一种大变革开始之前,都会有种种迹象显示出来。
比如,民间会有各种小道消息;尤其是一些菜市场、街头巷尾,消息满天飞;
比如,当时的报纸上,每天都能看到各种政策变化。我在东川的图书馆里,查询当时的报纸时,就明显的感觉的到。报纸上,已经没有在这之前几年里,那种浓烈的政治味道了。
再比如,这一年,隔三差五,总有一些让人震撼的新闻出现。
在东川图书馆里,清晰记录着,这一年的3月18日至31日,全国科学大会召开。
邓公在开幕词中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指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大会制定了《一九七八-一九八五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
这些变化太明显,以至于几十年之后,我都觉得兴奋不已。
能够清晰感受到一个时代的脉搏跳动,该要有多么强的敏感性呢?
在这本日记里,时时刻刻能感受到这种很强的时代留下的印记。我尽可能按照这些印记,恢复当时这群人的“人生轨迹”吧。
可能后面,我会抛开日记本,完全按照文学的手法,试图将他们之间的故事,讲述出来,毕竟我是在东川一家报社当记者,写这么一个故事,应该还是可以的。
只是,我可能不会写的像你们认为的“爽文”那样。
毕竟,这是一个基于真实事实基础上,东川、蓉都,等等,这些都是西南的城市。
而故事,我通过我的文学笔调,还原出来的。
我不能改变有些人的命运,就好比我不能让自己“一步成神”,一步成为阅文集团的大佬。当然,未来也许可能吧,谁说得准呢?
即便如此,我还是尽可能写成一个好故事。讲给大家听。相信我吧,阿门,朋友们。
好了,废话不说,故事正式开始吧。
就从日记本里第一页,提到的“东川207工厂”开始————
东川207工厂,1978年时,很长一段时间里,一大早就闹腾得不行。
重复了快十年的一首诗《相信未来》仍在继续广播。随后,大喇叭里播音员一遍又一遍地用带有方言口音的普通话吼道,上午十点准时在工厂办公室里开会,学习讨论前段时间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一篇文章。
这篇特约评论员文章的题目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头一天晚上,207工厂的各个生产小组专门嘱咐分配了任务:每个工人回到家,要把这一篇文章好好学习,结合自己的生产实际,想想自己的生产工作,今天早晨来公开讨论。讨论如果不深刻,这个月的生产奖金直接扣掉,所以每个人都是卯足劲学习。
不过,207工厂的老李尽管很认真地读了一次又一次,始终觉得心里有什么事牵挂着。直到他和老伴儿从厂区的职工宿舍出门,走到厂区大门处,心里还是很忐忑。
和门卫打了声招呼,门卫大爷瞅了他说:“头顶上怎么有喜鹊‘宝贝’?”老李没明白怎么回事,门卫又说:“头发上落了喜鹊粪!落白落白,不是甜就是苦来挨。”
老李心里杵得慌,连忙找了面正衣镜,捯饬了好一会儿。
上午讨论会很正式。
各个生产小组的负责人围成一圈坐着。每个人面前标准统一的放着一个搪瓷茶杯、一个笔记本、一根削好的铅笔。
老李是其中一个小组长,也腰板直挺挺地坐着。准确说,是副组长。组长年前出差出事了,后来厂里决定再安排一个组长,但因为要抢生产进度,这个组长的事就一直搁置了下来,日常基本生产,都是老李这个副组长一肩挑。
车间主任姓陈。陈主任和工会主席分别发表自己的学习感受后,各个生产小组就抢着来发表意见。这种集体活动里,尤其有上级领导在的时候,大家都会抢着发表自己的意见。个别口才好的,直接不用讲稿,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也有口才不好的,即便拿着写好的讲稿,也结结巴巴的。
不知不觉,轮到老李发言。他见大家也都有些困顿了,估计也是头天晚上熬夜的原因,就站起来准备挑几条重要的说。往往发言到了后面,谁说得简短,大家都高兴。千篇一律的讲稿,一上午时间是神仙也会打盹儿的。
老李双手托着笔记本,说:“我觉得,我们无产阶级工人,每天都在实践。尤其在我们207工厂里,每天都——”
老李还没说完,陈主任就打断他的话,说他一看就是头天晚上没有好好学习过。这话说得老李手心直冒汗,他还想赔礼道歉,但陈主任将话题引到其他人身上去了。老李僵持在那里,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只好尴尬地笑着。
厂区的大喇叭忽然“吱”了两声,像指甲挂铁锅一样,接着那满嘴方言普通话的播音员说话了。大喇叭里找人,找老李,说门卫大爷接到消息,老李的家里出事了,赶紧回去。
老李浑身像凉水浸了似的,一个哆嗦就转身往回走。身后陈主任“唉唉”后,说了句“太不像话”。刚下楼,大喇叭还在喊人找老李。
“家里出啥事呢?”老李遇到老伴儿,她正噙着眼泪朝着自己走来。
“回去就知道了。你问我,我问哪个?”才挨过批评的老李,气还没消。出厂区大门,门卫大爷还不忘催了一下俩人。
看到门卫大爷,老李猛地想起早晨那包“喜鹊屎”。说得吉利点是喜鹊拉的屎,其实就是乌鸦的粪便。在东川有个不好的说法,但凡有乌鸦粪便落到人头顶上,家里肯定有丧事。落白,就是这么一个说法。
“难怪早上门卫大爷说我头上有包乌鸦屎。”老李说。老伴儿只顾哭哭啼啼,跟在后面。
家里门敞开着。刚走到走廊,儿子李军的哭嚎声一声接一声,像珠子断了线儿。还有个男孩子在说话:“说了很多次,喊你别去翻墙偷书,你就是不听。这下好了吧?”
说话的男孩叫黎斌,他是李军的小学、初中、高中同学。也可以说是“发小”,自从上学,两人就在一起,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但两人的家却不在一起。
李军又“哎哟哎哟”的,说:“哪里知道那个巷子里多了一条狗呀。”
黎斌说:“下次你再这样去偷书,我就不和你一起去了。”
李军说:“好,好,下次我自己去。这年头,外头那些人一天闹来闹去的,只有书才是我的好朋友,你都不算。”
黎斌又说:“那我还是陪你去吧。”
老李径直进屋,一眼就看到了黎斌和李军。李军膝盖上一大块伤口,还在流血。黎斌脸蛋胖胖的,留着小平头,比以前看到时,个头又高了一点。也是,李军都十八岁了,只是和自己每天都打照面,根本看不出多大变化。
黎斌喊了声叔叔后就让到一边。老李问李军,这怎么回事。李军头偏向一边,眼睛看着桌边的两本书,一本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另外一本封面上有个外国老头,是《普希金诗歌集》。
老李和李军自然是发生了争执,两人你不听我的,我也不会听你的。争执了一会,黎斌见两人都不说话,这才见机说:“叔叔,我们也没工作,只是去看看书,哪晓得回来时巷子里遇到一条狗,追着我们,结果不小心才摔到的。再说读书也是好事。回头喊李军去我家,我爸是厨师,让我爸做点好吃的补回来。嘿嘿。”
“读书是好事,但是黎斌,偷书就不是好事,那是偷东西,迟早要去坐牢的。”老李说。
李军的妈妈连忙阻止老李别说了,毕竟黎斌是别人的孩子。老李这才将李军扶着,去了厂区卫生所。
晚上厂区没加班生产。李军的妈妈坐在床边织毛衣。
老李和她在讨论厂里的事,李军的妈妈责怪他不该白天对黎斌说话那么气势汹汹的。老李反过来责怪她,说现在不好好管管,今后真的去坐牢么。李军妈妈说不过,说什么坏事都是从你嘴里说,我就不信我家这么几代人没出过小偷,还单就出在我家李军身上呢。
老李长出一口气:“现在学校也没课,什么时候上课也不知道。我还是想要么送到乡下远方亲戚家去住段时间,或者让他学门技术。”
“乡下哪里还有亲戚?再说亲戚条件都苦,这么大一个人了,怎么会让你吃住。我们条件也不大好,也不能每月周济呀。学技术也怕他吃不下苦。”李军妈妈说。
老李在床头抽烟,一言不发。
李军妈妈又说:“算了不说这个了。说说你今天上午讨论学习的情况,陈主任没再为难你吧?”
老李其实和陈主任一起分配到207工厂的。当年两人在大学,还是同寝室的室友。学校分配时,两人报名还约在一起。最主要的是,分配到207后,陈主任和老李都喜欢李军的妈妈。陈主任混得好,没几年当了主任,老李还是个生产小组长。两人同时追求李军妈妈,只不过陈主任在207工厂有些高调,这让一向比较低调的老李占了便宜。革命年代的爱情,越是高调,越是危险。这个道理,陈主任就是没有搞明白。直到老李给陈主任送结婚喜糖时,陈主任才知道自己彻底没戏了,后来和一个老师结婚了。可以想到的是,自我优越感很强的陈主任,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理所当然地各种为难老李了。
“为难倒是没为难,只不过我才谈我的感受就被叫停了。”老李说。
李军妈妈停下手中的毛线活儿说:“老李,要不咱们去找找他。赔个礼道个歉,一来他现在是领导了,给他个台阶,今后希望不再为难你。再就是看在这个月的奖金上,毕竟那点钱还可以救急。”
老李想了想,说也好。
老李两人翻箱倒柜找了一瓶老酒和一块东川老腊肉,用报纸包好去陈主任家。
陈主任在家。两人刚敲门就开了。见到老李两人,陈主任先是一愣,待老李笑着把老酒和腊肉递到他面前,他一把接过去,咧嘴轻声说:“这是干啥呢?老李。赶紧进屋,赶紧进屋。”
屋子不大,倒也收拾得还算干净。陈主任的爱人赶紧沏了茶后,就坐在一边,看着陈主任说话。
“老李,这么晚过来,有啥事儿?”主任说。
老李咬咬牙,吐出一句话:“没啥事就是过来坐坐。”李军妈妈赶紧接过话说:“主任,其实这么回事儿,回家听老李说,今天上午学习讨论会上,他学得不够深刻,影响其他组员的学习氛围,加上家里临时有事就回家了,让整个讨论会氛围不好,所以,所以我和老李过来给主任赔个不是。希望领导别放心里。”
主任“嗡”声道:“老李别有啥心理负担,我们都知根知底。过就过去了,下次注意就是。我这个主任,还是要在大家面前,树立一点权威嘛。是不是?”
老李直点头。
“对了,老李,你家里出啥事了?白天你十万火急地往回赶,还正准备问问呢。”主任忽然问道。这让老李夫妇有些摸不透主任到底是啥立场。如果确实冰释前嫌,却让人又有些不放心;但说他还耿耿于怀,也和刚才这几句话的态度也不匹配呀。
老李说:“小孩子不听管,提起来就恼火。”
陈主任说:“那倒是。我们家小英还好,不过估计过一段时间也不好管教。小孩子到这个年纪都叛逆。对了,给你说件事,上面政策来了,号召知识青年下乡接受锻炼,厂里也有这方面安排。咱们207工厂其实也就是职工的小孩如果报名,去锻炼今后回来还可以直接进207上班。不知道你家小军有没有这方面的想法?”
“知识青年下乡插队?也不知道中央政策是怎么样的。”老李说。
陈主任说:“上面的政策,谁都看不准。也不是我们能议论的。老李,这么多年同学同事的份上,如果你家小军想去锻炼下,回去问问赶紧给我说声。”
老李“嗯”了一声。
这本日记本里面的种种细节显示,这群人的故事,是从1978年开始的。
1978年,中国正式改革开放的脚步,马上到了。在这之前,全国各个战线、各个城市,已经酝酿出这种氛围。
如果置身处地在1978年,我相信,很多人正感受得到时代的大变革。
任何一种大变革开始之前,都会有种种迹象显示出来。
比如,民间会有各种小道消息;尤其是一些菜市场、街头巷尾,消息满天飞;
比如,当时的报纸上,每天都能看到各种政策变化。我在东川的图书馆里,查询当时的报纸时,就明显的感觉的到。报纸上,已经没有在这之前几年里,那种浓烈的政治味道了。
再比如,这一年,隔三差五,总有一些让人震撼的新闻出现。
在东川图书馆里,清晰记录着,这一年的3月18日至31日,全国科学大会召开。
邓公在开幕词中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指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大会制定了《一九七八-一九八五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
这些变化太明显,以至于几十年之后,我都觉得兴奋不已。
能够清晰感受到一个时代的脉搏跳动,该要有多么强的敏感性呢?
在这本日记里,时时刻刻能感受到这种很强的时代留下的印记。我尽可能按照这些印记,恢复当时这群人的“人生轨迹”吧。
可能后面,我会抛开日记本,完全按照文学的手法,试图将他们之间的故事,讲述出来,毕竟我是在东川一家报社当记者,写这么一个故事,应该还是可以的。
只是,我可能不会写的像你们认为的“爽文”那样。
毕竟,这是一个基于真实事实基础上,东川、蓉都,等等,这些都是西南的城市。
而故事,我通过我的文学笔调,还原出来的。
我不能改变有些人的命运,就好比我不能让自己“一步成神”,一步成为阅文集团的大佬。当然,未来也许可能吧,谁说得准呢?
即便如此,我还是尽可能写成一个好故事。讲给大家听。相信我吧,阿门,朋友们。
好了,废话不说,故事正式开始吧。
就从日记本里第一页,提到的“东川207工厂”开始————
东川207工厂,1978年时,很长一段时间里,一大早就闹腾得不行。
重复了快十年的一首诗《相信未来》仍在继续广播。随后,大喇叭里播音员一遍又一遍地用带有方言口音的普通话吼道,上午十点准时在工厂办公室里开会,学习讨论前段时间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一篇文章。
这篇特约评论员文章的题目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头一天晚上,207工厂的各个生产小组专门嘱咐分配了任务:每个工人回到家,要把这一篇文章好好学习,结合自己的生产实际,想想自己的生产工作,今天早晨来公开讨论。讨论如果不深刻,这个月的生产奖金直接扣掉,所以每个人都是卯足劲学习。
不过,207工厂的老李尽管很认真地读了一次又一次,始终觉得心里有什么事牵挂着。直到他和老伴儿从厂区的职工宿舍出门,走到厂区大门处,心里还是很忐忑。
和门卫打了声招呼,门卫大爷瞅了他说:“头顶上怎么有喜鹊‘宝贝’?”老李没明白怎么回事,门卫又说:“头发上落了喜鹊粪!落白落白,不是甜就是苦来挨。”
老李心里杵得慌,连忙找了面正衣镜,捯饬了好一会儿。
上午讨论会很正式。
各个生产小组的负责人围成一圈坐着。每个人面前标准统一的放着一个搪瓷茶杯、一个笔记本、一根削好的铅笔。
老李是其中一个小组长,也腰板直挺挺地坐着。准确说,是副组长。组长年前出差出事了,后来厂里决定再安排一个组长,但因为要抢生产进度,这个组长的事就一直搁置了下来,日常基本生产,都是老李这个副组长一肩挑。
车间主任姓陈。陈主任和工会主席分别发表自己的学习感受后,各个生产小组就抢着来发表意见。这种集体活动里,尤其有上级领导在的时候,大家都会抢着发表自己的意见。个别口才好的,直接不用讲稿,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也有口才不好的,即便拿着写好的讲稿,也结结巴巴的。
不知不觉,轮到老李发言。他见大家也都有些困顿了,估计也是头天晚上熬夜的原因,就站起来准备挑几条重要的说。往往发言到了后面,谁说得简短,大家都高兴。千篇一律的讲稿,一上午时间是神仙也会打盹儿的。
老李双手托着笔记本,说:“我觉得,我们无产阶级工人,每天都在实践。尤其在我们207工厂里,每天都——”
老李还没说完,陈主任就打断他的话,说他一看就是头天晚上没有好好学习过。这话说得老李手心直冒汗,他还想赔礼道歉,但陈主任将话题引到其他人身上去了。老李僵持在那里,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只好尴尬地笑着。
厂区的大喇叭忽然“吱”了两声,像指甲挂铁锅一样,接着那满嘴方言普通话的播音员说话了。大喇叭里找人,找老李,说门卫大爷接到消息,老李的家里出事了,赶紧回去。
老李浑身像凉水浸了似的,一个哆嗦就转身往回走。身后陈主任“唉唉”后,说了句“太不像话”。刚下楼,大喇叭还在喊人找老李。
“家里出啥事呢?”老李遇到老伴儿,她正噙着眼泪朝着自己走来。
“回去就知道了。你问我,我问哪个?”才挨过批评的老李,气还没消。出厂区大门,门卫大爷还不忘催了一下俩人。
看到门卫大爷,老李猛地想起早晨那包“喜鹊屎”。说得吉利点是喜鹊拉的屎,其实就是乌鸦的粪便。在东川有个不好的说法,但凡有乌鸦粪便落到人头顶上,家里肯定有丧事。落白,就是这么一个说法。
“难怪早上门卫大爷说我头上有包乌鸦屎。”老李说。老伴儿只顾哭哭啼啼,跟在后面。
家里门敞开着。刚走到走廊,儿子李军的哭嚎声一声接一声,像珠子断了线儿。还有个男孩子在说话:“说了很多次,喊你别去翻墙偷书,你就是不听。这下好了吧?”
说话的男孩叫黎斌,他是李军的小学、初中、高中同学。也可以说是“发小”,自从上学,两人就在一起,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但两人的家却不在一起。
李军又“哎哟哎哟”的,说:“哪里知道那个巷子里多了一条狗呀。”
黎斌说:“下次你再这样去偷书,我就不和你一起去了。”
李军说:“好,好,下次我自己去。这年头,外头那些人一天闹来闹去的,只有书才是我的好朋友,你都不算。”
黎斌又说:“那我还是陪你去吧。”
老李径直进屋,一眼就看到了黎斌和李军。李军膝盖上一大块伤口,还在流血。黎斌脸蛋胖胖的,留着小平头,比以前看到时,个头又高了一点。也是,李军都十八岁了,只是和自己每天都打照面,根本看不出多大变化。
黎斌喊了声叔叔后就让到一边。老李问李军,这怎么回事。李军头偏向一边,眼睛看着桌边的两本书,一本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另外一本封面上有个外国老头,是《普希金诗歌集》。
老李和李军自然是发生了争执,两人你不听我的,我也不会听你的。争执了一会,黎斌见两人都不说话,这才见机说:“叔叔,我们也没工作,只是去看看书,哪晓得回来时巷子里遇到一条狗,追着我们,结果不小心才摔到的。再说读书也是好事。回头喊李军去我家,我爸是厨师,让我爸做点好吃的补回来。嘿嘿。”
“读书是好事,但是黎斌,偷书就不是好事,那是偷东西,迟早要去坐牢的。”老李说。
李军的妈妈连忙阻止老李别说了,毕竟黎斌是别人的孩子。老李这才将李军扶着,去了厂区卫生所。
晚上厂区没加班生产。李军的妈妈坐在床边织毛衣。
老李和她在讨论厂里的事,李军的妈妈责怪他不该白天对黎斌说话那么气势汹汹的。老李反过来责怪她,说现在不好好管管,今后真的去坐牢么。李军妈妈说不过,说什么坏事都是从你嘴里说,我就不信我家这么几代人没出过小偷,还单就出在我家李军身上呢。
老李长出一口气:“现在学校也没课,什么时候上课也不知道。我还是想要么送到乡下远方亲戚家去住段时间,或者让他学门技术。”
“乡下哪里还有亲戚?再说亲戚条件都苦,这么大一个人了,怎么会让你吃住。我们条件也不大好,也不能每月周济呀。学技术也怕他吃不下苦。”李军妈妈说。
老李在床头抽烟,一言不发。
李军妈妈又说:“算了不说这个了。说说你今天上午讨论学习的情况,陈主任没再为难你吧?”
老李其实和陈主任一起分配到207工厂的。当年两人在大学,还是同寝室的室友。学校分配时,两人报名还约在一起。最主要的是,分配到207后,陈主任和老李都喜欢李军的妈妈。陈主任混得好,没几年当了主任,老李还是个生产小组长。两人同时追求李军妈妈,只不过陈主任在207工厂有些高调,这让一向比较低调的老李占了便宜。革命年代的爱情,越是高调,越是危险。这个道理,陈主任就是没有搞明白。直到老李给陈主任送结婚喜糖时,陈主任才知道自己彻底没戏了,后来和一个老师结婚了。可以想到的是,自我优越感很强的陈主任,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理所当然地各种为难老李了。
“为难倒是没为难,只不过我才谈我的感受就被叫停了。”老李说。
李军妈妈停下手中的毛线活儿说:“老李,要不咱们去找找他。赔个礼道个歉,一来他现在是领导了,给他个台阶,今后希望不再为难你。再就是看在这个月的奖金上,毕竟那点钱还可以救急。”
老李想了想,说也好。
老李两人翻箱倒柜找了一瓶老酒和一块东川老腊肉,用报纸包好去陈主任家。
陈主任在家。两人刚敲门就开了。见到老李两人,陈主任先是一愣,待老李笑着把老酒和腊肉递到他面前,他一把接过去,咧嘴轻声说:“这是干啥呢?老李。赶紧进屋,赶紧进屋。”
屋子不大,倒也收拾得还算干净。陈主任的爱人赶紧沏了茶后,就坐在一边,看着陈主任说话。
“老李,这么晚过来,有啥事儿?”主任说。
老李咬咬牙,吐出一句话:“没啥事就是过来坐坐。”李军妈妈赶紧接过话说:“主任,其实这么回事儿,回家听老李说,今天上午学习讨论会上,他学得不够深刻,影响其他组员的学习氛围,加上家里临时有事就回家了,让整个讨论会氛围不好,所以,所以我和老李过来给主任赔个不是。希望领导别放心里。”
主任“嗡”声道:“老李别有啥心理负担,我们都知根知底。过就过去了,下次注意就是。我这个主任,还是要在大家面前,树立一点权威嘛。是不是?”
老李直点头。
“对了,老李,你家里出啥事了?白天你十万火急地往回赶,还正准备问问呢。”主任忽然问道。这让老李夫妇有些摸不透主任到底是啥立场。如果确实冰释前嫌,却让人又有些不放心;但说他还耿耿于怀,也和刚才这几句话的态度也不匹配呀。
老李说:“小孩子不听管,提起来就恼火。”
陈主任说:“那倒是。我们家小英还好,不过估计过一段时间也不好管教。小孩子到这个年纪都叛逆。对了,给你说件事,上面政策来了,号召知识青年下乡接受锻炼,厂里也有这方面安排。咱们207工厂其实也就是职工的小孩如果报名,去锻炼今后回来还可以直接进207上班。不知道你家小军有没有这方面的想法?”
“知识青年下乡插队?也不知道中央政策是怎么样的。”老李说。
陈主任说:“上面的政策,谁都看不准。也不是我们能议论的。老李,这么多年同学同事的份上,如果你家小军想去锻炼下,回去问问赶紧给我说声。”
老李“嗯”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