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翼小说网 > 四海笙歌盛泰山河 > 泰山封禅,进京赶考

泰山封禅,进京赶考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天翼小说网 www.ty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近来正是考试密集的时间,临近考试的学生,常常“迷信”。考试前后,满朋友圈充斥着“高分喷雾”、“转发这条锦鲤,你的考试成绩比预想高50分”的九宫格祈福图,诸此之类的事,但凡考试便很是常见。跟随时间的脉络,在历史的长河中探索一番,不难发现此类寄托式的祈福自古至今一直存在着,只是随着时代而不断变迁。

    古时候,举子进京赶考,十年寒窗苦读,经过了乡试、会试的选拔,其艰辛不亚于而今的高考。胸怀建功立业之志,带着村里县中人们的期盼,家人的祝福,从各地翻山涉水来到京城奔赴考场,当真是如今常被玩笑化的“全村的希望”的现实版展现。

    为了给书生祈福,再加之往往需要跨越南北的冗长赴考之途上风霜雨雪常与书生相伴,当时举子的家人往往会在举子的包袱里放上一把红色的油纸伞。

    这种颇具“仪式感”的事当然不可能单纯的停留在学子个人,比如古徽州的马头墙,又比如国子监里的槐树,便是一个地区,乃至是一个国家民族的一种情感寄托。

    同样的,这种寄托也存在于古时候各个阶层,其中相对明显的表现,便要提到泰山封禅了。

    众所周知,泰山有“五岳独尊”之名号,历来被各朝代的诗人与词人所赞颂,而泰山封禅则存在的更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中国封建社会的君主自伊始便把自身的权利来源与“神”相挂钩,无论是商周甲骨上的占卜、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皆自诩权利与政权“受命于天”,而泰山封禅也没有离开这一点。

    我也曾移步经过云步桥、升仙坊、十八盘登上这齐鲁大地的顶点,甚至在瑟瑟寒风里等待东方升起的红日。尽管看不倦云卷云舒的风岚,看不够巍峨雄伟的河山,却没有什么伸手接天的感觉,更是不知为何古代君王会以泰山封禅,君权天授这种话蒙骗百姓,不过历史书上却说的清楚。

    左思右想,也许这便是一朝一代迅速叠替的原因——只要打着“天意”的幌子,便能够代替上一个已然从根部腐朽了的朝代。

    后来,从这“泰山封禅”的失败之中我却悟出了一个道理:无论是古时候的“天人感应”,亦或是西方的“君权神授”,都是可以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式所一一击溃的,就比如西方“天赋人权”就轻松的借用君主和教会所宣扬的“神权”展示了“人权”,打破了教会的专权、君主的专治。

    当时看过日出便匆匆坐了缆车下山,在山脚看过革命英雄纪念碑又匆匆离开了泰山奔赴曲阜的我,没有时间再继续深入思考这个问题。

    考试过后的时间,正是学校组织成人礼的最佳契机,学生们正充满了一试一周的“好好学习”之斗志,成人礼更是煞有介事的效仿了古时候的笄礼、冠礼,想要将要成人的高三学子们“感恩亲师教化,心怀家国天下,修身治国齐家。”满朋友圈便被成人礼所刷屏。

    看着想着,如今的社会不单单要有这种年少的志气,更需要法制加以约束,如此才能尺规方圆,不离其矩。如此一来,便总觉得学校更应该带领高三的学子们站在国旗下,对着宪法庄严宣誓……

    坐在家中,看着满朋友圈除却这成人礼的刷屏,便多是事后找补类的“转发高分”图片充斥在朋友圈,我便也再没心情去对什么考试答案。

    想要逃避考试成绩的我,便翻箱倒柜的从一堆和新的一般,还没有拆封的刷题册里,翻出不久前买的一本《民法典》,来回翻看。

    恐怕是因为心里还是放不下考试成绩,满本书上的字漂浮在眼前,连一句整话都没办法组成。只剩下一个词语——“人民”。

    我突然从慵懒半躺的姿势立坐了起来。哦,我明白了。一个真正能够长久的政权,所需要的并不是什么愚弄百姓的“神授”之说。一个政权的权利若是来自于飘渺的“神”,那它的根基必然也是飘渺的。一个政权,只有它的权利来自于人民的赋予,它才真正的能够深深扎根,能够被百姓长久的接受!

    哦,原来如此!民族英雄的英魂长伴泰山,民族的英雄是英雄,却更是百姓,是人民。

    就像我们伟大的开国先辈们所志所为,他们“进京赶考”交出了新中国这张根基于人民,复兴于民族,富强于国家,闻名于国际的答卷。同样的,借这份答卷,他们亦于泰山封禅,却是每一个中国人亲手把这份权利通过一车车的小米与一张张的选票赋予了他们。而他们的回馈,便更是全心全意,以人民为中心。

    临近高考的我没有随大流刷屏“高分”图,正巧前些日子金属折叠伞不耐反复开合与彩虹高架前的狂风,变成了废品。我便学着古时学子的样子,买了一把红色的油纸伞。

    油纸伞上,是远扬的凌云之帆与东方升起的红日……

    不知道***、彭元帅他们有没有在包袱里埋上一把各地乡亲们送上的红彤彤的油纸伞?毕竟春光潋滟、繁花锦绣前的叱咤的风雨,总是扑面清寒,入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