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另补缺口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天翼小说网 www.ty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为了让五千户百姓更好地做出选择,范宁把决定时间推迟一天,经过官员们的广泛宣传,五千户百姓基本上都了解三个地方的利弊,在两天后的下午,五千户百姓开始登记各自的选择。
答案很快便揭晓了,两千六百户百姓选择了吕宋户,一千八百户百姓依然选择琉球府,另外六百户百姓选择了小琉球岛的琉璃县。
坦率地说,这个答案让范宁有点失望,他是希望第一批去吕宋岛的百姓能达到三千户,还最终还是有四百户的缺口。
不过最极端的事情没有发生,没有人选择回去,也没有人选择留在泉州,回去不现实,该卖的都卖光了,回去生活没着落不说,还被人嘲笑,大家丢不起那个脸,至于留下来则更不现实,除非泉州也提供土地,谁也不愿意当佃农了。
“使君,其实我倒有一个建议!”幕僚公孙玄策笑着对范宁道。
“先生请说!”
公孙玄策捋须道:“我在考虑,为什么我们不从福建路和广南路招募百姓去吕宋?你说几万户可能招不到,但一两千户我觉得没有问题,很多住在山里的百姓,生活贫困,可以把他们迁移出来,另外,吕宋气候炎热,福建路和广南路的百姓反而更能适应,使君觉得呢?”
范宁苦笑一声道:“只怕地方官府不肯,我说要把泉州百姓迁去吕宋,苏亮那小子肯定第一个跳起来。”
“那就让朝廷下旨好了,用自愿的方式。”
范宁负手来回踱步,其实这是一个好办法,后世下南洋的百姓也主要来自福建和两广,应该有很多人愿意南下,而且很多渔民南下后,会常常往返会吕宋和泉州,便会带来大量信息,时间久了,就会成为一种自发的移民潮。
范宁终于点点头,“那就让朝廷下旨给福建路和广南路各州,我们可以尝试一下,看看能招募到多少人。”
.........
入夜,范宁疲惫地回到府中,直接进了自己的内书房,他坐下闭目休息了片刻,门轻轻开了,妻子朱佩端一盏茶走了进来。
“明天就要走吗?”朱佩低声问道。
范宁点点头,握住她的手歉然道:“等吕宋府走上正轨后我就不用去了,现在刚开始,比较关键,我没法走开。”
“夫君,我没有责怪的意思,我们都知道你忙,只是觉得你很辛苦,怕你累坏了身体。”
“我的身体没有问题,这段时间我不在,倩姐身体怎么样?”
欧阳倩已经确诊为喜脉,这几天的妊娠反应也缓和了很多,朱佩笑道:“生过一个孩子后,第二个孩子就会好得多,今晚你好好陪陪她,明天还是让阿雅陪你去吕宋,有她照顾你,我们都放心,否则总是担心这样,担心那样的,”
范宁点了点头,又问道:“你二叔有消息吗?”
朱佩从书架上取出一份报纸,抿嘴笑道:“这是我专门放在这里的,我估计你就没看。”
“是什么?”
范宁接过报纸,原来是十天前的《信报》,《信报》与时俱进,现在是两份了,一份是娱乐版的消息,上面各种大宋娱乐新闻,比如‘东京蹴鞠联赛,齐云社誓夺五连冠’,齐云社主力黄如意养别宅妇,妻子怒与其离婚,再比如‘象棚新红妓,王莲儿倾情演唱《紫苏丸》’,再比如‘东坡出新词,《江城子?墨云拖雨过西楼》,万楼齐盼等等。’
而另一份是商业新闻,这也是大宋百姓最关心的内容,东京炒菜十强榜,贺清风酒楼虹桥分店开张,全场八折,梅园水每桶涨价一文,还有整版的各种小广告。
范宁一眼便看到了他想看到的内容,头版第二条重要新闻,京口古船行易主,江南朱氏专造万石海船,还有第三条新闻也是关于朱家,吴江万机坊横空出世,天下第一绸缎纺织巨商。
第七条也是关于纺织工坊的招募广告,钱氏纺织工坊诚募四千少年娘,日钱八十文,京城户籍优先。
朱佩在旁边道:“这是江南钱家的第三家工坊了,在杭州和常州各有一座,杭州是剿丝工坊,常州是丝绸工坊,都是三千张织机,而京城这家是织布。”
“三家都是从今年开始的?”
朱佩点点头,“准确说都是这两个月开始的。”
说到这,朱佩眼中有些好奇问道:“这件事,我前几天还专门问了二哥,他说今年出现了很多大工坊,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忽然四处冒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范宁笑道:“其实也不能说大工坊突然出来,以前一直就有,像京城的绫锦院、内染院、文绣院,还有各地的绞锦院、绣局、锦院等等,都是几千张、上万张织机,只不过都是官办的,今年出现的是私人纺织院,这应该和朝廷鼓励外贸有关,还有我出任海外经略使,很多有眼光的人都意识到,大宋对外贸易将迎来大发展,都在迅速布局。”
“只是可怜了那些纺娘,她们哪里争得过大工坊!”
“这个真没办法,迟早会这样,现在输入粮食越来越多,种粮食已经不赚钱,很多本钱雄厚的权贵就会把目光从土地转到手工业和采矿业,如果纺娘自身技术熟练,也可以去大工坊,一个月五六贯钱能赚到的,不比她们在家里自己织布赚得少,就是比较辛苦。”
朱佩叹了口气,起身走了。
范宁又看了会儿报纸,想起今天明仁给他说的事情,曹家不声不响在景德镇买下了五座窑口,一年产瓷上百万件,准备全部卖掉海外,曹家同时也在买大船,光万石大船就买了二十艘之多,工坊肯定也在开始做了。
范宁有一种直觉,宋朝的大资本时代来临了。
...........
两天后,船队分为三路出发,一支船队前往小琉球岛,一支船队直接前往琉球府,另一支船队则南下,前往吕宋岛,范宁则随船前往吕宋岛,他给副使李慕和判官罗江再三交代了日本劳工之事,一旦日本劳工抵达泉州,可以休息一天后继续转往吕宋。
无论小琉球岛还是琉球岛,大宋都已经在岛上经营多年,有一套完整成熟的安置方法,事实上,新去琉球岛的一千八百户民众,他们就算不成立新县城,直接补充琉球县的人口也足够了,范宁也一点都不担心。
他最关注的还是吕宋府,吕宋府能否开发出来,第一步尤为重要。
船舱内,范宁和明仁相对而坐,阿雅则在一旁给他们兄弟煎茶,明仁喝了口茶赞道:“难怪阿宁不喜欢在外面喝茶,有三弟妹的茶艺,谁还稀罕在外面喝茶?”
阿雅听他叫自己一声三弟妹,她顿时俏脸通红,白了明仁一眼道:“做人要有原则好不好,这水已经放了三天,还能煎出好茶?”
范宁笑道:“你别理他,他粗人一个,都是喝两文钱一碗牛茶,他懂什么?”
明仁听得直翻白眼,合着自己喝的是两文钱一碗的茶,自己有这么贱吗?
阿雅却不懂,浅浅笑问道:“官人,什么叫牛茶?”
“就是牛喝的茶,你想想老家牛怎么喝水就知道了。”
阿雅细细一想,忽然掩口失笑,她又给夫君斟了茶,这才退下去,不打扰他们说话。
明仁叹口气道:“其实我发现日本小娘子也蛮有味道的,今年我也想娶一房日本小妾,出海专门带在身边伺候。”
范宁有些不悦道:“你现在喝的是茶,不是酒,阿雅就在外面,你不要乱说话。”
明仁才意识到自己失言,他吐一下舌头,不敢吭声了。
范宁敲了敲桌子问道:“我记得你曾经告诉我,你打算向吕宋国王买一座岛作为贸易中转,是什么意思?”
明仁挠挠头道:“主要是和西方人做生意,我们来的时候,西方人没有来,西方人来的时候,我们又不在,当地商人就成了中间商,他们两头压价,把很大一块利润夺走了,我就在想,我自己做中转商,买一座码头,建大仓库,大量囤积货物,西方人过来时,直接从我仓库拿货,甩掉了中间商,我的利润最少会增加七成。”
“有这么狠?”
“当地商人心黑得很,又不讲信用,我们早就想抛开他们了。”
“那为什么要自己买岛,在他们那里建仓库不行吗?”
明仁摇摇头,“在他们那里建仓库,无疑是虎口拔牙,他们从不允许,只有自己建海港,还得防备他们军队来破坏。”
范宁点点头笑道:“这次下南洋,我真要在三佛齐王国买一块地建海港,以后那里会有大宋驻军,专门给你们解决和西方人的贸易问题。”
为了让五千户百姓更好地做出选择,范宁把决定时间推迟一天,经过官员们的广泛宣传,五千户百姓基本上都了解三个地方的利弊,在两天后的下午,五千户百姓开始登记各自的选择。
答案很快便揭晓了,两千六百户百姓选择了吕宋户,一千八百户百姓依然选择琉球府,另外六百户百姓选择了小琉球岛的琉璃县。
坦率地说,这个答案让范宁有点失望,他是希望第一批去吕宋岛的百姓能达到三千户,还最终还是有四百户的缺口。
不过最极端的事情没有发生,没有人选择回去,也没有人选择留在泉州,回去不现实,该卖的都卖光了,回去生活没着落不说,还被人嘲笑,大家丢不起那个脸,至于留下来则更不现实,除非泉州也提供土地,谁也不愿意当佃农了。
“使君,其实我倒有一个建议!”幕僚公孙玄策笑着对范宁道。
“先生请说!”
公孙玄策捋须道:“我在考虑,为什么我们不从福建路和广南路招募百姓去吕宋?你说几万户可能招不到,但一两千户我觉得没有问题,很多住在山里的百姓,生活贫困,可以把他们迁移出来,另外,吕宋气候炎热,福建路和广南路的百姓反而更能适应,使君觉得呢?”
范宁苦笑一声道:“只怕地方官府不肯,我说要把泉州百姓迁去吕宋,苏亮那小子肯定第一个跳起来。”
“那就让朝廷下旨好了,用自愿的方式。”
范宁负手来回踱步,其实这是一个好办法,后世下南洋的百姓也主要来自福建和两广,应该有很多人愿意南下,而且很多渔民南下后,会常常往返会吕宋和泉州,便会带来大量信息,时间久了,就会成为一种自发的移民潮。
范宁终于点点头,“那就让朝廷下旨给福建路和广南路各州,我们可以尝试一下,看看能招募到多少人。”
.........
入夜,范宁疲惫地回到府中,直接进了自己的内书房,他坐下闭目休息了片刻,门轻轻开了,妻子朱佩端一盏茶走了进来。
“明天就要走吗?”朱佩低声问道。
范宁点点头,握住她的手歉然道:“等吕宋府走上正轨后我就不用去了,现在刚开始,比较关键,我没法走开。”
“夫君,我没有责怪的意思,我们都知道你忙,只是觉得你很辛苦,怕你累坏了身体。”
“我的身体没有问题,这段时间我不在,倩姐身体怎么样?”
欧阳倩已经确诊为喜脉,这几天的妊娠反应也缓和了很多,朱佩笑道:“生过一个孩子后,第二个孩子就会好得多,今晚你好好陪陪她,明天还是让阿雅陪你去吕宋,有她照顾你,我们都放心,否则总是担心这样,担心那样的,”
范宁点了点头,又问道:“你二叔有消息吗?”
朱佩从书架上取出一份报纸,抿嘴笑道:“这是我专门放在这里的,我估计你就没看。”
“是什么?”
范宁接过报纸,原来是十天前的《信报》,《信报》与时俱进,现在是两份了,一份是娱乐版的消息,上面各种大宋娱乐新闻,比如‘东京蹴鞠联赛,齐云社誓夺五连冠’,齐云社主力黄如意养别宅妇,妻子怒与其离婚,再比如‘象棚新红妓,王莲儿倾情演唱《紫苏丸》’,再比如‘东坡出新词,《江城子?墨云拖雨过西楼》,万楼齐盼等等。’
而另一份是商业新闻,这也是大宋百姓最关心的内容,东京炒菜十强榜,贺清风酒楼虹桥分店开张,全场八折,梅园水每桶涨价一文,还有整版的各种小广告。
范宁一眼便看到了他想看到的内容,头版第二条重要新闻,京口古船行易主,江南朱氏专造万石海船,还有第三条新闻也是关于朱家,吴江万机坊横空出世,天下第一绸缎纺织巨商。
第七条也是关于纺织工坊的招募广告,钱氏纺织工坊诚募四千少年娘,日钱八十文,京城户籍优先。
朱佩在旁边道:“这是江南钱家的第三家工坊了,在杭州和常州各有一座,杭州是剿丝工坊,常州是丝绸工坊,都是三千张织机,而京城这家是织布。”
“三家都是从今年开始的?”
朱佩点点头,“准确说都是这两个月开始的。”
说到这,朱佩眼中有些好奇问道:“这件事,我前几天还专门问了二哥,他说今年出现了很多大工坊,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忽然四处冒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范宁笑道:“其实也不能说大工坊突然出来,以前一直就有,像京城的绫锦院、内染院、文绣院,还有各地的绞锦院、绣局、锦院等等,都是几千张、上万张织机,只不过都是官办的,今年出现的是私人纺织院,这应该和朝廷鼓励外贸有关,还有我出任海外经略使,很多有眼光的人都意识到,大宋对外贸易将迎来大发展,都在迅速布局。”
“只是可怜了那些纺娘,她们哪里争得过大工坊!”
“这个真没办法,迟早会这样,现在输入粮食越来越多,种粮食已经不赚钱,很多本钱雄厚的权贵就会把目光从土地转到手工业和采矿业,如果纺娘自身技术熟练,也可以去大工坊,一个月五六贯钱能赚到的,不比她们在家里自己织布赚得少,就是比较辛苦。”
朱佩叹了口气,起身走了。
范宁又看了会儿报纸,想起今天明仁给他说的事情,曹家不声不响在景德镇买下了五座窑口,一年产瓷上百万件,准备全部卖掉海外,曹家同时也在买大船,光万石大船就买了二十艘之多,工坊肯定也在开始做了。
范宁有一种直觉,宋朝的大资本时代来临了。
...........
两天后,船队分为三路出发,一支船队前往小琉球岛,一支船队直接前往琉球府,另一支船队则南下,前往吕宋岛,范宁则随船前往吕宋岛,他给副使李慕和判官罗江再三交代了日本劳工之事,一旦日本劳工抵达泉州,可以休息一天后继续转往吕宋。
无论小琉球岛还是琉球岛,大宋都已经在岛上经营多年,有一套完整成熟的安置方法,事实上,新去琉球岛的一千八百户民众,他们就算不成立新县城,直接补充琉球县的人口也足够了,范宁也一点都不担心。
他最关注的还是吕宋府,吕宋府能否开发出来,第一步尤为重要。
船舱内,范宁和明仁相对而坐,阿雅则在一旁给他们兄弟煎茶,明仁喝了口茶赞道:“难怪阿宁不喜欢在外面喝茶,有三弟妹的茶艺,谁还稀罕在外面喝茶?”
阿雅听他叫自己一声三弟妹,她顿时俏脸通红,白了明仁一眼道:“做人要有原则好不好,这水已经放了三天,还能煎出好茶?”
范宁笑道:“你别理他,他粗人一个,都是喝两文钱一碗牛茶,他懂什么?”
明仁听得直翻白眼,合着自己喝的是两文钱一碗的茶,自己有这么贱吗?
阿雅却不懂,浅浅笑问道:“官人,什么叫牛茶?”
“就是牛喝的茶,你想想老家牛怎么喝水就知道了。”
阿雅细细一想,忽然掩口失笑,她又给夫君斟了茶,这才退下去,不打扰他们说话。
明仁叹口气道:“其实我发现日本小娘子也蛮有味道的,今年我也想娶一房日本小妾,出海专门带在身边伺候。”
范宁有些不悦道:“你现在喝的是茶,不是酒,阿雅就在外面,你不要乱说话。”
明仁才意识到自己失言,他吐一下舌头,不敢吭声了。
范宁敲了敲桌子问道:“我记得你曾经告诉我,你打算向吕宋国王买一座岛作为贸易中转,是什么意思?”
明仁挠挠头道:“主要是和西方人做生意,我们来的时候,西方人没有来,西方人来的时候,我们又不在,当地商人就成了中间商,他们两头压价,把很大一块利润夺走了,我就在想,我自己做中转商,买一座码头,建大仓库,大量囤积货物,西方人过来时,直接从我仓库拿货,甩掉了中间商,我的利润最少会增加七成。”
“有这么狠?”
“当地商人心黑得很,又不讲信用,我们早就想抛开他们了。”
“那为什么要自己买岛,在他们那里建仓库不行吗?”
明仁摇摇头,“在他们那里建仓库,无疑是虎口拔牙,他们从不允许,只有自己建海港,还得防备他们军队来破坏。”
范宁点点头笑道:“这次下南洋,我真要在三佛齐王国买一块地建海港,以后那里会有大宋驻军,专门给你们解决和西方人的贸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