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买牛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天翼小说网 www.ty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去年林家扶灵回来,周刺史不小心做了蠢事,一直为此懊悔,今日总算是找到了机会在林清婉面前卖好,因此从递送公文的官员那里打探到了消息便立即过来。
林清婉如今是苏州身份最高的,虽无实权,却能直达天听,且看今日的公文,皇帝对林家还优容得很,所以还是得把关系搞好。
而林清婉也无意与周刺史交恶,毕竟他是苏州父母官儿,所以她接过他的示好,留人用了饭,还送了对方一坛林江收藏的竹叶青。
文人雅士都爱酒,周刺史也不例外,而竹叶青不仅清醇甜美,还具有保健之效,而能被林江收藏的味道自然不会太差。
周刺史便知,去年迎灵之事算是过了。
憋在心里大半年的结总算是了了,周刺史长舒一口气,这才有心留意周围。
见这时节林家的庄子还忙得热火朝天,不由好奇的问,“林郡主,这时候地里是在施肥?”
送他出来的林清婉点头,“最后一次追肥了。”
周刺史眯着眼睛看了半响,问道“爵田开出来这么多了?”
林清婉笑,“人力有限,今年下种的并没有多少,明年或许会多些。”
周刺史点头,表示理解,这片土地以前可是丢荒的土地,荒的时间有长有短,林家能那么快的开出这么多荒地已算是不错了。
“我看地头田间的牲畜有些少呀,人力有限,可以多买些牲畜嘛。”周刺史暗示道:“一头牲畜可抵两个壮劳力,可比人还要能干。”
林清婉年幼,又是千金大小姐,这些内情未必会知道,只怕被下人糊弄,周刺史卖好,所以就提醒了一下。
却见林清婉苦恼的皱着眉道:“可惜难买,从去年我回苏州后林管家便开始派人去买牛,只是到现在也不过才买到十二头罢了。坊市中少有人出卖犍牛,林家又不能把坊市包圆,往往犍牛一出,还没等林家赶去就被人买走了。”
周刺史讶异,更加郑重起来,林家如今看着荣贵,但其实根基比林江在时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如同浮在水面上的船,一个不稳便可能翻船。
船稳不稳就要看掌舵的林清婉是否能稳住,本以为她一个才十五六的小姑娘再聪慧,突然得封郡主,又为一房之主会有些得意忘形。
谁知道她却连买牛都不愿与民强夺,如此聪慧谨慎且品性良好之人只怕真的能将林氏嫡支的繁荣传下去。
周刺史在心里将林清婉的重量又加重了一筹,林清婉却不知道他瞬间想了这么多,心思还在牛上面。
这个时代牛实在太少了,费尽力气买了十二头,分给佃户们四头,农庄这边只能用八头了,好在之前小农庄上还有五头牛,不然更加紧缺。
可就是这样,农忙那会儿,地里还是主要靠人拉梨,非常的辛苦。
周刺史见她苦恼的模样,便忍不住摸着胡子提点道:“牲畜难得,买卖的的确少,但也不是没有。”
林清婉心中一喜,“还请周刺史指点。”
周刺史就笑道:“南方牲畜少,一直是供不应求,所以常有北来的客商南下时会带些牲畜,不过常常刚到苏州便会被各家抢光,都未来得及拉到坊市。所以郡主要买,还得找那些北来的大客商。”
“我们没有相熟的客商,只怕不等我们找去便卖光了。”
周刺史微微摇头道:“这些商人都精明得很,手上的货物不管紧缺与否都会留一些,以备走人情,郡主找上门他们肯定会给的。”
这就是她身份上的便利了。
林清婉笑着谢过周刺史。
等将人送走就把林管家和钟大管事找来商议。
购买牲畜是大支出,但这次俩人都没有反对,农庄很大,牲畜和人都得买。
但姑奶奶更倾向于雇佣长工和佃户,并不愿意大量的购买奴仆,林管家算了一下买人的支出,便也默认了雇佣长工。
但牲畜的钱却是不能省的,现在开垦还是主要靠人力,不仅累,花费的人力也很大。
但有了牲畜就不一样了,一头牛能抵两个壮劳力的,且牛比人便宜多了。
“姑奶奶想买多少头牛?”
“有多少买多少。”
林管家默了一下道:“姑奶奶,我们虽需要牲畜,但也不必买太多,够用就好。”
林清婉转身将地图拿来,指着山那头的十顷地问,“你们说我们何时能把这里的地也种上?”
林管家和钟大管事沉默。
林清婉叹气,“本以为江南偏安四十年,将地租出去或雇佣长工耕种并不困难,但从这半年的情况看来,我们还是太过乐观了。以我们现在能雇佣到的人力,别说三年,就是五年都做不到那边,那么大一块地便荒在那里?”
“所以姑奶奶是想”
“我想在那里养牲畜,不仅牛,还有羊也要养一批,”林清婉点了点地图道:“到时候托人从北方带些牧草种子来撒上,成规模化养殖。”
钟大管事惊讶,“牧草还有种子?”
林管家也惊诧的看着林清婉,犹豫着问道:“姑奶奶说的是什么草种?”
林清婉眨眨眼,想起来现在草原上还都是游牧,似乎并没有种植过牧草,她轻咳一声道:“稻有稻种,麦有麦种,所以我以为牧草也有种子,怎么,没有吗?”
钟大管事和林管家:
“没有也不要紧,可以收集嘛,”林清婉不在意的道:“草原上牛羊最爱吃的草,最易让它们长膘的草,留心看着,待它们结了草种就接一些,带回来种就是了。”
林管家若有所思,“倒也不难,奴才去见客商时和他们提一提,让他们拜托那边的牧民帮忙收集,到时候我们出钱买下。”
“既如此,那就再预定些牛羊,到时候先把开荒的事放一放,先在那边建好牛舍和羊舍。”林清婉犹豫了一下道:“只是咱府上的钱还够吗?”
一直小气巴拉的林管家却笑着安抚她道:“姑奶奶放心,客商们一去一回也得三四个月,到时候秋收的粮食就下来了,用粮食雇工便是。至于购买牛羊的钱更不必担心,比起钱,那些客商更爱绸缎绢布,今年我们林家产的丝不少,让织娘们赶造一批就可。”
这样算下来,他们几乎不动用现钱了。
林清婉长舒一口气,笑道:“还是林叔和钟叔心中有成算。”
难怪突然大方起来,原来是不必动用现钱啊。
谈生意的事是林管家亲自去的,他对苏州不熟,并不知道那些客商所在,但老忠伯却是知道的。
老忠伯镇守老宅,老宅每年产出的粮食,布匹等除了一部分库存外,其他也是要卖出去的,所以他对苏州的客商都熟。
林管家去了老宅一趟,带了老忠伯的一个副手离开,然后便摸到了那些客商住的客栈里。
帖子一递上去便有人出来迎接了。
交易进行得很快,林管家用库房里积存的一些布料换了十五头牛回来,其中有三岁的牛,也有才一岁的牛犊,还有两头母牛。
这批货是四家客商凑出来的,本是他们留着有他用的,但林管家一找上门,他们想也不想就拿了出来。
林氏可是江南第一家族,哪怕现在林江不在,地位有所下降,但也没人敢把他们从第一的位置上拉下来。
以往他们是想求见而不得其门入,现在好容易有机会了自然不会放过。
所以他们不仅将存货的牛都拿了出来,还承天再来时一定会给他们带更多的牛羊,牧草种子什么的更是拍着胸脯应下。
林管家高兴,便表示他们林家种了不少的桑树,明年或许有一大批丝绸绢布出来,若是他们给的价钱合适,林家可以优先考虑与他们合作。
四位客商闻言更是高兴,将货一清就跑回北方,明年什么的太遥远了,他们可是打听过的,林家新增的爵田是来不及了,但以前的两个老庄子却也种有不少桑树的,出的蚕丝绝对不会少。
且林家的织娘和绣娘是出了名的好,若是能得那上等的绸缎一匹,那今年便值了。
江南有织造局,便设在苏州,专管织造一事,里面管的织娘都是上好的,给宫里去的贡品大半出自她们的手。
还有一小半则出自各大家族,作为江南第一家族,林家自然也养了一批织娘与绣娘。
作为技术工种,林江向来礼遇,给的待遇不说是全大梁最好的,但绝对是最宽松的。
去年放良,除了少部分人选择离开外,大部分人都选择了留下。
因为他们知道,改籍之后他们也是匠籍,而国家对匠人的管理很严格,不说对来去限制,只每年的劳役就让他们吃不消。
比如木匠,一旦朝廷征调,他们就要背井离乡,虽说律法只规定他们每年服三个月的劳役,但若遇上大事,朝廷是可以连续征调的。
到时候别说回来,连生死都不握在手中,既如此还不如就留在林家,至少主家仁慈,待遇也不低。
而技艺越高超的就越要留下,不然一旦脱离林家,谁知会被什么人抢去?
去年林家扶灵回来,周刺史不小心做了蠢事,一直为此懊悔,今日总算是找到了机会在林清婉面前卖好,因此从递送公文的官员那里打探到了消息便立即过来。
林清婉如今是苏州身份最高的,虽无实权,却能直达天听,且看今日的公文,皇帝对林家还优容得很,所以还是得把关系搞好。
而林清婉也无意与周刺史交恶,毕竟他是苏州父母官儿,所以她接过他的示好,留人用了饭,还送了对方一坛林江收藏的竹叶青。
文人雅士都爱酒,周刺史也不例外,而竹叶青不仅清醇甜美,还具有保健之效,而能被林江收藏的味道自然不会太差。
周刺史便知,去年迎灵之事算是过了。
憋在心里大半年的结总算是了了,周刺史长舒一口气,这才有心留意周围。
见这时节林家的庄子还忙得热火朝天,不由好奇的问,“林郡主,这时候地里是在施肥?”
送他出来的林清婉点头,“最后一次追肥了。”
周刺史眯着眼睛看了半响,问道“爵田开出来这么多了?”
林清婉笑,“人力有限,今年下种的并没有多少,明年或许会多些。”
周刺史点头,表示理解,这片土地以前可是丢荒的土地,荒的时间有长有短,林家能那么快的开出这么多荒地已算是不错了。
“我看地头田间的牲畜有些少呀,人力有限,可以多买些牲畜嘛。”周刺史暗示道:“一头牲畜可抵两个壮劳力,可比人还要能干。”
林清婉年幼,又是千金大小姐,这些内情未必会知道,只怕被下人糊弄,周刺史卖好,所以就提醒了一下。
却见林清婉苦恼的皱着眉道:“可惜难买,从去年我回苏州后林管家便开始派人去买牛,只是到现在也不过才买到十二头罢了。坊市中少有人出卖犍牛,林家又不能把坊市包圆,往往犍牛一出,还没等林家赶去就被人买走了。”
周刺史讶异,更加郑重起来,林家如今看着荣贵,但其实根基比林江在时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如同浮在水面上的船,一个不稳便可能翻船。
船稳不稳就要看掌舵的林清婉是否能稳住,本以为她一个才十五六的小姑娘再聪慧,突然得封郡主,又为一房之主会有些得意忘形。
谁知道她却连买牛都不愿与民强夺,如此聪慧谨慎且品性良好之人只怕真的能将林氏嫡支的繁荣传下去。
周刺史在心里将林清婉的重量又加重了一筹,林清婉却不知道他瞬间想了这么多,心思还在牛上面。
这个时代牛实在太少了,费尽力气买了十二头,分给佃户们四头,农庄这边只能用八头了,好在之前小农庄上还有五头牛,不然更加紧缺。
可就是这样,农忙那会儿,地里还是主要靠人拉梨,非常的辛苦。
周刺史见她苦恼的模样,便忍不住摸着胡子提点道:“牲畜难得,买卖的的确少,但也不是没有。”
林清婉心中一喜,“还请周刺史指点。”
周刺史就笑道:“南方牲畜少,一直是供不应求,所以常有北来的客商南下时会带些牲畜,不过常常刚到苏州便会被各家抢光,都未来得及拉到坊市。所以郡主要买,还得找那些北来的大客商。”
“我们没有相熟的客商,只怕不等我们找去便卖光了。”
周刺史微微摇头道:“这些商人都精明得很,手上的货物不管紧缺与否都会留一些,以备走人情,郡主找上门他们肯定会给的。”
这就是她身份上的便利了。
林清婉笑着谢过周刺史。
等将人送走就把林管家和钟大管事找来商议。
购买牲畜是大支出,但这次俩人都没有反对,农庄很大,牲畜和人都得买。
但姑奶奶更倾向于雇佣长工和佃户,并不愿意大量的购买奴仆,林管家算了一下买人的支出,便也默认了雇佣长工。
但牲畜的钱却是不能省的,现在开垦还是主要靠人力,不仅累,花费的人力也很大。
但有了牲畜就不一样了,一头牛能抵两个壮劳力的,且牛比人便宜多了。
“姑奶奶想买多少头牛?”
“有多少买多少。”
林管家默了一下道:“姑奶奶,我们虽需要牲畜,但也不必买太多,够用就好。”
林清婉转身将地图拿来,指着山那头的十顷地问,“你们说我们何时能把这里的地也种上?”
林管家和钟大管事沉默。
林清婉叹气,“本以为江南偏安四十年,将地租出去或雇佣长工耕种并不困难,但从这半年的情况看来,我们还是太过乐观了。以我们现在能雇佣到的人力,别说三年,就是五年都做不到那边,那么大一块地便荒在那里?”
“所以姑奶奶是想”
“我想在那里养牲畜,不仅牛,还有羊也要养一批,”林清婉点了点地图道:“到时候托人从北方带些牧草种子来撒上,成规模化养殖。”
钟大管事惊讶,“牧草还有种子?”
林管家也惊诧的看着林清婉,犹豫着问道:“姑奶奶说的是什么草种?”
林清婉眨眨眼,想起来现在草原上还都是游牧,似乎并没有种植过牧草,她轻咳一声道:“稻有稻种,麦有麦种,所以我以为牧草也有种子,怎么,没有吗?”
钟大管事和林管家:
“没有也不要紧,可以收集嘛,”林清婉不在意的道:“草原上牛羊最爱吃的草,最易让它们长膘的草,留心看着,待它们结了草种就接一些,带回来种就是了。”
林管家若有所思,“倒也不难,奴才去见客商时和他们提一提,让他们拜托那边的牧民帮忙收集,到时候我们出钱买下。”
“既如此,那就再预定些牛羊,到时候先把开荒的事放一放,先在那边建好牛舍和羊舍。”林清婉犹豫了一下道:“只是咱府上的钱还够吗?”
一直小气巴拉的林管家却笑着安抚她道:“姑奶奶放心,客商们一去一回也得三四个月,到时候秋收的粮食就下来了,用粮食雇工便是。至于购买牛羊的钱更不必担心,比起钱,那些客商更爱绸缎绢布,今年我们林家产的丝不少,让织娘们赶造一批就可。”
这样算下来,他们几乎不动用现钱了。
林清婉长舒一口气,笑道:“还是林叔和钟叔心中有成算。”
难怪突然大方起来,原来是不必动用现钱啊。
谈生意的事是林管家亲自去的,他对苏州不熟,并不知道那些客商所在,但老忠伯却是知道的。
老忠伯镇守老宅,老宅每年产出的粮食,布匹等除了一部分库存外,其他也是要卖出去的,所以他对苏州的客商都熟。
林管家去了老宅一趟,带了老忠伯的一个副手离开,然后便摸到了那些客商住的客栈里。
帖子一递上去便有人出来迎接了。
交易进行得很快,林管家用库房里积存的一些布料换了十五头牛回来,其中有三岁的牛,也有才一岁的牛犊,还有两头母牛。
这批货是四家客商凑出来的,本是他们留着有他用的,但林管家一找上门,他们想也不想就拿了出来。
林氏可是江南第一家族,哪怕现在林江不在,地位有所下降,但也没人敢把他们从第一的位置上拉下来。
以往他们是想求见而不得其门入,现在好容易有机会了自然不会放过。
所以他们不仅将存货的牛都拿了出来,还承天再来时一定会给他们带更多的牛羊,牧草种子什么的更是拍着胸脯应下。
林管家高兴,便表示他们林家种了不少的桑树,明年或许有一大批丝绸绢布出来,若是他们给的价钱合适,林家可以优先考虑与他们合作。
四位客商闻言更是高兴,将货一清就跑回北方,明年什么的太遥远了,他们可是打听过的,林家新增的爵田是来不及了,但以前的两个老庄子却也种有不少桑树的,出的蚕丝绝对不会少。
且林家的织娘和绣娘是出了名的好,若是能得那上等的绸缎一匹,那今年便值了。
江南有织造局,便设在苏州,专管织造一事,里面管的织娘都是上好的,给宫里去的贡品大半出自她们的手。
还有一小半则出自各大家族,作为江南第一家族,林家自然也养了一批织娘与绣娘。
作为技术工种,林江向来礼遇,给的待遇不说是全大梁最好的,但绝对是最宽松的。
去年放良,除了少部分人选择离开外,大部分人都选择了留下。
因为他们知道,改籍之后他们也是匠籍,而国家对匠人的管理很严格,不说对来去限制,只每年的劳役就让他们吃不消。
比如木匠,一旦朝廷征调,他们就要背井离乡,虽说律法只规定他们每年服三个月的劳役,但若遇上大事,朝廷是可以连续征调的。
到时候别说回来,连生死都不握在手中,既如此还不如就留在林家,至少主家仁慈,待遇也不低。
而技艺越高超的就越要留下,不然一旦脱离林家,谁知会被什么人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