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闰十一月大雪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天翼小说网 www.ty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郑家军的军营很快建设好了。
军士的训练一天都没有放松,这个时候的训练,与江宁县的训练完全不一样了,地域辽阔的延安府,足够战马驰骋了。
消耗同样是巨大的,军士和战马的消耗,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
不过也是在这样的训练之中,郑家军眼看着强大起来了。
十一月中旬,气候已经变得异常的严寒。
冬天的第一场雪,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之下来临了,雪虽然不是很大,但连续干旱四年时间的延安府各地,还是很稀奇下雪的情景的。
能够坐在屋里,烤着热乎乎的地龙,端着温好的美酒,欣赏雪花飘落的情形,这是读书人认为的最浪漫的事情,可惜身为延安府知府的郑勋睿,没有那么多的浪漫,他想到的事情是完全不一样的。
文曼珊已经写来好几份信了,追问什么时候能够到延安府来,这才几个月的时间,郑勋睿忙的是焦头烂额,需要考虑和处理的事情太多了,文曼珊这个时候不可能到延安府来,再说这里的条件太艰苦了,文曼珊来吃苦,他于心不忍。
下雪意味着气候开始变得异常的严寒,连续遭遇四年灾荒的老百姓,该如何的抵御严寒,若是官府不能够想到很好的办法,冻死的百姓将会大幅度的增加。
还有延安府的春旱是特别厉害的,到时候根本找不到水,这个时候下雪了,是不是需要将雪水收集起来,而且他听到肤施城内的老人说了,这一次下雪只不过是开头,从天气上面看,后面恐怕还有暴雪。
不收集雪水,一旦大雪过后,什么都没有了。
府衙迅速发出了两道告示,一道告示让人很容易理解,另外一道告示就让人觉得奇怪了。
第一道告示,要求州县必须加大对百姓的救济,各地要想办法采购棉被,无偿提供给百姓,官府要求百姓悉数到距离县城不远处居住,官府在这些地方搭建临时的住宅地,这样便于官府的救济,若是居住的地方太远,甚至在深山之中,官府无法救济。
第二道告示,要求官府组织百姓,开挖一米见方的池子,要求就是这些池子不能够漏水,同时收集各地的雪水,全部都灌注到这些池子里面,开挖池子和收集雪水,官府必须拿出银子或者是粮食,给与劳作的百姓报酬,这是绝对不能够少的。
开挖池子和搜集雪水,居然有报酬,这个告示张贴出去之后,几乎没有谁相信。
突破口还是在肤施县城外。
几个胆子大的农户,开挖了四口一米见方的池子,整理的很好了,禀报官府,官府迅速派人前来验收,验收合格之后,当即给与了粮食,之后这些农户开始想方设法的收集雪水,灌满了其中的一个池子,再次得到了粮食。
这一下子延安府各地都轰动了。
粮食可以救命,开挖池子和收集雪水,这是谁都能够做到的事情,没有多大的难度,若是在官府指定的区域开挖池子,同时收集雪水,那就能够得到更多的粮食,安然的度过这个严冬了,这样的事情谁不干啊。
延安府所辖的州县,迅速掀起了开挖池子的高潮。
当然目前雪水还不多,但只要池子挖好了,等到大雪来临的时候,就可以收集足够的雪水了,将这些雪水储存起来,来年春旱就有水源了。
让百姓劳作起来,从中得到报酬,同时又收集了大量的水,为春季做准备,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唯有这样,才能够让老百姓安然的度过这个严冬。
开挖池子的事情,迅速传开,延安府各地的百姓,大量涌向了府州县城池所在地的附近,村镇几乎没有留下什么人了,这个消息传开之后,就连庆阳府所属的宁州和西安府所属的铜川,都有一些百姓赶赴延安府所属的宜君县和中部县了。
如此就让老百姓集中起来,这是郑勋睿没有想到的,府衙的第三道告示迅速发下去了,这是给官府的文书,要求州县衙门,趁着这个时间,统计户数和人口,要求统计尽量要准确,看看延安府各地到底还有多少的人口。
州县衙门对府衙的告示议论纷纷,但已经被朝廷斩杀的赵牧,就是榜样,谁也不敢违背知府大人的命令,成为下一个赵牧,再说知府大人早就派遣府衙的官吏,到州县统计了钱粮,知府大人也承诺了,会给州县一定的粮食的银子的补助,只要是查证属实的开销,账目清楚,府衙都会认账的,如此情况之下,谁都想着多挖一些池子出来,那样可以得到更多的钱粮。
至于说人户的统计工作,很长时间没有做了,这其实是州县衙门的职责,每年都要进行统计的,大家倒也是习惯的,在说知府大人没有强迫州县官吏冒着生命危险到村镇去,这就很不错了,所以人户的统计事宜也很快铺开。
大量的池子挖出来了,但雪水几乎没有收集到什么。
就在众人着急的时候,闰十一月十五,大雪开始来临了。
以往这样的大雪,在官吏和百姓的眼里,那就是巨大的灾难,可今年的情况不一样了,不知道有多少的百姓盼着大雪,大雪降临,就好比是过节一样,因为这一次官府说了,收集雪水将得到银子的奖励。
百姓迅速开始动作,想方设法的收集雪水。
就连衙门里面的吏员和衙役,也加入到队伍之中,他们若是收集到雪水,一样能够得到奖励,本来还半信半疑的百姓,看见吏员和衙役都开始做了,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
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州县衙门组织百姓,开挖了上万个池子,他们也明白,这些池子搜集雪水,目的是为了抗旱,毕竟连续几年的大旱,已经让百姓陷入到绝境之中,只是他们怀疑,是不是会有大雪,毕竟崇祯二年的时候,全年几乎没有落下一滴雨雪。
大雪来临的时候,郑勋睿的威望空前的上升,所有人都觉得怪了,知府大人不仅仅能够剿灭流寇,还知道今年有大雪,这真的是神了。
积淀起来的白雪迅速被收集起来,绝不能够浪费了,跟多的人则是找到了各种各样的器皿来收集,一些百姓也明白雪水的重要,自家也开始收集。
官府下发的棉被,这个时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让百姓免去了遭受冻伤甚至冻死的情况,绝大部分的百姓都能够度过这个严寒的冬天了。
收集雪水的范围不断扩大,从城池开始往村镇蔓延,官府也在这个时候适当的提醒,必须要注意严寒的气候,不能够因为收集雪水和挣钱丢掉了性命,这个提醒非常的重要,除开一些青壮能够走的远一些收集雪水,其余的老弱妇孺,几乎都是在附近收集的。
冬小麦早就种下去了,因为闰月,故而来年的收获季节,也就是在四月份左右,这种感觉上面的错觉,对老百姓是极大的鼓励,老一些的人都清楚,瑞雪兆丰年,看来连续四年的灾荒,有望结束了,若是冬小麦能够获得丰收,至少能够保证来年的生活了。
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郑勋睿是很高兴的,只不过大雪持续的时间,出乎了他的预料,足足下了三天三夜,要不是知府衙门发出告示,让各地官府和百姓做好准备,这场大雪将成为巨大的灾难,无数人无法抵御,对冻饿致死。
一个正确的决策,让老百姓度过了最为危险的时间,而且让老百姓的精气神提起来了,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旦精神垮了,那就没有办法挽救了,陕西那么多人加入到流寇队伍之中,就是因为彻底失去了希望,看不到任何的未来了,所以铤而走险,加入到流寇队伍之中,其实这些人是不想造反的,没有谁天生就想着造反。
再说这个时代的老百姓,要淳朴很多,官府只要做了一点点的事情,老百姓就能够记住好长的时间,感恩戴德,其实这些事情,在郑勋睿看来,都是官府应该做的事情,毕竟是老百姓养活官吏的,要是不能够为老百姓做事情,还要官府有什么作用。
府衙的吏员和衙役也同样出去收集雪水了,郑勋睿没有阻止,其实在延安府各地做官不容易,做吏员和衙役也不容易,地方上太穷了,他们也难以维持生活,更不要说有多少的外水了,赵牧那样的官员,毕竟是极少数。
接连决策的正确,让郑勋睿的精神也好起来了,只要来年的冬小麦、玉蜀黍和甘薯能够获得丰收,那么一切的问题都能够暂时得到缓解,虽说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尚需要好些年的时间,但只要情况好转,今后的事情就会顺利很多了。
郑家军的训练更加的频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正是铸造郑家军的最好时机。
郑勋睿给家里写信了,告诉父亲郑福贵,来年玉蜀黍种子和甘薯种子,种植面积扩大到三千亩的规模,其中千亩的玉蜀黍和甘薯种子,全部提供给延安府,当然,这些种子也是要出钱购买的,只是价格上面,要便宜很多的。
郑家军的军营很快建设好了。
军士的训练一天都没有放松,这个时候的训练,与江宁县的训练完全不一样了,地域辽阔的延安府,足够战马驰骋了。
消耗同样是巨大的,军士和战马的消耗,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
不过也是在这样的训练之中,郑家军眼看着强大起来了。
十一月中旬,气候已经变得异常的严寒。
冬天的第一场雪,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之下来临了,雪虽然不是很大,但连续干旱四年时间的延安府各地,还是很稀奇下雪的情景的。
能够坐在屋里,烤着热乎乎的地龙,端着温好的美酒,欣赏雪花飘落的情形,这是读书人认为的最浪漫的事情,可惜身为延安府知府的郑勋睿,没有那么多的浪漫,他想到的事情是完全不一样的。
文曼珊已经写来好几份信了,追问什么时候能够到延安府来,这才几个月的时间,郑勋睿忙的是焦头烂额,需要考虑和处理的事情太多了,文曼珊这个时候不可能到延安府来,再说这里的条件太艰苦了,文曼珊来吃苦,他于心不忍。
下雪意味着气候开始变得异常的严寒,连续遭遇四年灾荒的老百姓,该如何的抵御严寒,若是官府不能够想到很好的办法,冻死的百姓将会大幅度的增加。
还有延安府的春旱是特别厉害的,到时候根本找不到水,这个时候下雪了,是不是需要将雪水收集起来,而且他听到肤施城内的老人说了,这一次下雪只不过是开头,从天气上面看,后面恐怕还有暴雪。
不收集雪水,一旦大雪过后,什么都没有了。
府衙迅速发出了两道告示,一道告示让人很容易理解,另外一道告示就让人觉得奇怪了。
第一道告示,要求州县必须加大对百姓的救济,各地要想办法采购棉被,无偿提供给百姓,官府要求百姓悉数到距离县城不远处居住,官府在这些地方搭建临时的住宅地,这样便于官府的救济,若是居住的地方太远,甚至在深山之中,官府无法救济。
第二道告示,要求官府组织百姓,开挖一米见方的池子,要求就是这些池子不能够漏水,同时收集各地的雪水,全部都灌注到这些池子里面,开挖池子和收集雪水,官府必须拿出银子或者是粮食,给与劳作的百姓报酬,这是绝对不能够少的。
开挖池子和搜集雪水,居然有报酬,这个告示张贴出去之后,几乎没有谁相信。
突破口还是在肤施县城外。
几个胆子大的农户,开挖了四口一米见方的池子,整理的很好了,禀报官府,官府迅速派人前来验收,验收合格之后,当即给与了粮食,之后这些农户开始想方设法的收集雪水,灌满了其中的一个池子,再次得到了粮食。
这一下子延安府各地都轰动了。
粮食可以救命,开挖池子和收集雪水,这是谁都能够做到的事情,没有多大的难度,若是在官府指定的区域开挖池子,同时收集雪水,那就能够得到更多的粮食,安然的度过这个严冬了,这样的事情谁不干啊。
延安府所辖的州县,迅速掀起了开挖池子的高潮。
当然目前雪水还不多,但只要池子挖好了,等到大雪来临的时候,就可以收集足够的雪水了,将这些雪水储存起来,来年春旱就有水源了。
让百姓劳作起来,从中得到报酬,同时又收集了大量的水,为春季做准备,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唯有这样,才能够让老百姓安然的度过这个严冬。
开挖池子的事情,迅速传开,延安府各地的百姓,大量涌向了府州县城池所在地的附近,村镇几乎没有留下什么人了,这个消息传开之后,就连庆阳府所属的宁州和西安府所属的铜川,都有一些百姓赶赴延安府所属的宜君县和中部县了。
如此就让老百姓集中起来,这是郑勋睿没有想到的,府衙的第三道告示迅速发下去了,这是给官府的文书,要求州县衙门,趁着这个时间,统计户数和人口,要求统计尽量要准确,看看延安府各地到底还有多少的人口。
州县衙门对府衙的告示议论纷纷,但已经被朝廷斩杀的赵牧,就是榜样,谁也不敢违背知府大人的命令,成为下一个赵牧,再说知府大人早就派遣府衙的官吏,到州县统计了钱粮,知府大人也承诺了,会给州县一定的粮食的银子的补助,只要是查证属实的开销,账目清楚,府衙都会认账的,如此情况之下,谁都想着多挖一些池子出来,那样可以得到更多的钱粮。
至于说人户的统计工作,很长时间没有做了,这其实是州县衙门的职责,每年都要进行统计的,大家倒也是习惯的,在说知府大人没有强迫州县官吏冒着生命危险到村镇去,这就很不错了,所以人户的统计事宜也很快铺开。
大量的池子挖出来了,但雪水几乎没有收集到什么。
就在众人着急的时候,闰十一月十五,大雪开始来临了。
以往这样的大雪,在官吏和百姓的眼里,那就是巨大的灾难,可今年的情况不一样了,不知道有多少的百姓盼着大雪,大雪降临,就好比是过节一样,因为这一次官府说了,收集雪水将得到银子的奖励。
百姓迅速开始动作,想方设法的收集雪水。
就连衙门里面的吏员和衙役,也加入到队伍之中,他们若是收集到雪水,一样能够得到奖励,本来还半信半疑的百姓,看见吏员和衙役都开始做了,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
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州县衙门组织百姓,开挖了上万个池子,他们也明白,这些池子搜集雪水,目的是为了抗旱,毕竟连续几年的大旱,已经让百姓陷入到绝境之中,只是他们怀疑,是不是会有大雪,毕竟崇祯二年的时候,全年几乎没有落下一滴雨雪。
大雪来临的时候,郑勋睿的威望空前的上升,所有人都觉得怪了,知府大人不仅仅能够剿灭流寇,还知道今年有大雪,这真的是神了。
积淀起来的白雪迅速被收集起来,绝不能够浪费了,跟多的人则是找到了各种各样的器皿来收集,一些百姓也明白雪水的重要,自家也开始收集。
官府下发的棉被,这个时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让百姓免去了遭受冻伤甚至冻死的情况,绝大部分的百姓都能够度过这个严寒的冬天了。
收集雪水的范围不断扩大,从城池开始往村镇蔓延,官府也在这个时候适当的提醒,必须要注意严寒的气候,不能够因为收集雪水和挣钱丢掉了性命,这个提醒非常的重要,除开一些青壮能够走的远一些收集雪水,其余的老弱妇孺,几乎都是在附近收集的。
冬小麦早就种下去了,因为闰月,故而来年的收获季节,也就是在四月份左右,这种感觉上面的错觉,对老百姓是极大的鼓励,老一些的人都清楚,瑞雪兆丰年,看来连续四年的灾荒,有望结束了,若是冬小麦能够获得丰收,至少能够保证来年的生活了。
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郑勋睿是很高兴的,只不过大雪持续的时间,出乎了他的预料,足足下了三天三夜,要不是知府衙门发出告示,让各地官府和百姓做好准备,这场大雪将成为巨大的灾难,无数人无法抵御,对冻饿致死。
一个正确的决策,让老百姓度过了最为危险的时间,而且让老百姓的精气神提起来了,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旦精神垮了,那就没有办法挽救了,陕西那么多人加入到流寇队伍之中,就是因为彻底失去了希望,看不到任何的未来了,所以铤而走险,加入到流寇队伍之中,其实这些人是不想造反的,没有谁天生就想着造反。
再说这个时代的老百姓,要淳朴很多,官府只要做了一点点的事情,老百姓就能够记住好长的时间,感恩戴德,其实这些事情,在郑勋睿看来,都是官府应该做的事情,毕竟是老百姓养活官吏的,要是不能够为老百姓做事情,还要官府有什么作用。
府衙的吏员和衙役也同样出去收集雪水了,郑勋睿没有阻止,其实在延安府各地做官不容易,做吏员和衙役也不容易,地方上太穷了,他们也难以维持生活,更不要说有多少的外水了,赵牧那样的官员,毕竟是极少数。
接连决策的正确,让郑勋睿的精神也好起来了,只要来年的冬小麦、玉蜀黍和甘薯能够获得丰收,那么一切的问题都能够暂时得到缓解,虽说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尚需要好些年的时间,但只要情况好转,今后的事情就会顺利很多了。
郑家军的训练更加的频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正是铸造郑家军的最好时机。
郑勋睿给家里写信了,告诉父亲郑福贵,来年玉蜀黍种子和甘薯种子,种植面积扩大到三千亩的规模,其中千亩的玉蜀黍和甘薯种子,全部提供给延安府,当然,这些种子也是要出钱购买的,只是价格上面,要便宜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