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步入社会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天翼小说网 www.ty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9月下旬,帮家里打完了冬草,稍晚一些时候,我风尘仆仆地到县里的一个边远乡镇府去报到了,当了一名小干事,主要负责畜牧工作,和我的生活背景蛮相符的,虽不是我期待的那种工作,却也算是安身立命了。
只是,离家稍远点,大概有200公里,没有直通车,也没有一条象样的马路。本想到木拉提他们所在的乡里去的,在人事局长厚重的老花镜后,翻白的眼珠里,我看到了嘲讽的答案,也只好作罢。
工作单调而枯燥,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难度系数,上手就能干。我的老科长姓王,差3年就退休了,就放手让我去做,他也就每天乐得清闲,一杯茶,一张报纸,看半天,再托个茶杯转悠半天,也就下班了,日子过得自在逍遥。
看到他这个样子,我对我的未来开始发愁,如果这样下去,何时才能熬到头?
小镇上男女老少居民横竖加起来,不足3000人,乡镇府是这个镇上最豪华的建筑了,一栋砖混的平房,半截小院,冬天自已烧煤取暖。
其他都是一些土块、甚至是干打垒的茅草房,鲜有几间象样的店铺。仅有一条街道,牛、羊粪遍地,雨天泥泞,晴天暴尘,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人们的幸福指数极低,更谈不上所谓的精神生活了。
我住在乡小学的一间办公室里,由于学生不多,只有几个老师,所以就安排在这里住下,且这里有压水井,提水方便些。
吃饭,安排在一间破败的小食堂里,大师傅是江苏人,姓姜,复转军人,来疆快20年了,已经是地道的新疆人了,很会做饭,特别是新疆的饮食。但他做来的味道,多少还有家乡小时候的味儿,只是很淡,我能吃出来,也许那就是乡愁吧!
乡长姓彭,天津人,支边青年,四十来岁,中庸而又平和的面容,和蔼可亲。他的妻子也是天津人,已经返回天津了。这儿就剩他一个人了,孤家寡人的,和我可以算是最佳饭友。他一点架子也没有,乡里的干部都很喜欢他。但大家都知道,他不会在这儿呆很久的,因为两地分居,终要相聚、团圆。他也在联系调动的事。
很多时候,只有我俩吃饭,本来不大的小饭馆更显得冷清。
在周末时光,我们俩儿就和姜师傅一块儿,包铰子,蒸包子,学做面食等等,姜师傅教授的很仔细,一点也不保留。我和彭乡长学得也很认真,特别是彭乡长,学得很快。
有时候姜师傅有个头疼脑热的,他就亲自操持一日三餐。每到这个时候,我也表现得很积极,忙着打下手,烧水劈柴,很忙碌。
周末,没事的时候,他就哪儿也不去,宅在宿舍里,看书。他时常对我说:年轻的时候应多看点书,静下心来,思考一些问题,会对我的工作有所帮助的。有时,我们也会探讨一些国计民生的大事,他总能涛涛不绝地讲很多发展的宏伟蓝图,只是,没法在他这一任实现了,满脸的落寞和惆怅。
“可以不走的!”我试探着挽留他去意茫然的心,我深知道,这是一个很艰难的抉择,因为我曾经历过。
“不可能的,心在哪儿,就会指引你走向哪儿,不可抗拒!”他说得很坚决。因此,这个话题,我们再没有谈起过。我也知道了他很爱他的妻子和孩子。
日子,就这样平淡而无趣地过着。
那年冬天的草原,很暖和。
秋雨、冬雨绵绵,一直下到了12月初,浸到凋零的树枝返青,草原上沤出一层虚无缥缈的绿。潮湿的空气和泥泞的道路,让人说不出的苦闷。
天空中似乎从未出现过太阳,没有阿英的日子,就没有阳光,既使有,也感受不到。
惟一快乐的,就是读阿英写来的信,粉色的信封,端庄的字迹,让人一见到心里就很暖。
一开始,小姑娘的信写得凄凄惨惨戚戚,一缕清甜、苦涩的相思滋味,熏染了那粉色的信札,字里行间,似有泪水浸湿的模糊字迹,让人在孤寂的深夜里,难免心疼到天明。
写信,几乎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无论多晚,无论多忙,都会在昏黄的灯光下,写下思念和牵挂,有时寥寥数语,也能招来她长篇累牍的问询和关切,既使寒假回家过年,也未间断过。不知她父母看见会怎么想?
两地书,纷飞燕,这种日子,无论是多么的心苦,竟也能酝酿出许多的馨香。
虽然,彼此深爱着的那个人,因为距离而有时变得模糊,模糊到只剩下一双眼睛,深情地凝望着我;有时又变得抽象,抽象到只是一个名字,而这个名字却让你更加迷恋,迷恋到无时刻不在与她对话。
在这和心中的人儿对话的流淌时光中,我们的爱,更浓!情,更深!不仅是思念,更多的是思考,对当前,对未来,更能自由地交流,毫无掩饰。
谁说黑白年代,不能遥远地相爱,其实,这种爱更纯粹,更美丽,更痛并甜蜜着。
在这期间,我的大哥参军去了,我的妹妹们忙于高中毕业,都不能再帮父母做事了。
我本想着回去继续我的游牧生涯,却被脾气暴燥的父亲一通臭骂,母亲也苦苦相劝,最终打消了这个想法。
为此,也就劝着父母卖掉了牛羊,离开了牧场,回到了他们熟悉而又陌生的人群中定居了,结束了他们大半辈子,逐草而牧的漂泊生活。
到这时候,草原上的生活就成了我记忆中的那块美丽的化石。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还会出现在我梦中。
但那已经很遥远了,遥远成了一幅惟美的印象画面。画面中,我仍是一篷卷曲的长发,一骑枣红的骏马,背后依偎着一身洁白的阿英,扬鞭驰骋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这记忆,很美!
第二年开春的时候,彭乡长也如愿以偿地离开了。那天,很多人去为他送行,那仍是一个迷雾未开的早晨。
他,一只简单的行囊,满脸的恋恋不舍,挥了挥手,有些悲壮而孤单的身影藏进了车里,消失在一街捲起的尘埃中。
9月下旬,帮家里打完了冬草,稍晚一些时候,我风尘仆仆地到县里的一个边远乡镇府去报到了,当了一名小干事,主要负责畜牧工作,和我的生活背景蛮相符的,虽不是我期待的那种工作,却也算是安身立命了。
只是,离家稍远点,大概有200公里,没有直通车,也没有一条象样的马路。本想到木拉提他们所在的乡里去的,在人事局长厚重的老花镜后,翻白的眼珠里,我看到了嘲讽的答案,也只好作罢。
工作单调而枯燥,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难度系数,上手就能干。我的老科长姓王,差3年就退休了,就放手让我去做,他也就每天乐得清闲,一杯茶,一张报纸,看半天,再托个茶杯转悠半天,也就下班了,日子过得自在逍遥。
看到他这个样子,我对我的未来开始发愁,如果这样下去,何时才能熬到头?
小镇上男女老少居民横竖加起来,不足3000人,乡镇府是这个镇上最豪华的建筑了,一栋砖混的平房,半截小院,冬天自已烧煤取暖。
其他都是一些土块、甚至是干打垒的茅草房,鲜有几间象样的店铺。仅有一条街道,牛、羊粪遍地,雨天泥泞,晴天暴尘,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人们的幸福指数极低,更谈不上所谓的精神生活了。
我住在乡小学的一间办公室里,由于学生不多,只有几个老师,所以就安排在这里住下,且这里有压水井,提水方便些。
吃饭,安排在一间破败的小食堂里,大师傅是江苏人,姓姜,复转军人,来疆快20年了,已经是地道的新疆人了,很会做饭,特别是新疆的饮食。但他做来的味道,多少还有家乡小时候的味儿,只是很淡,我能吃出来,也许那就是乡愁吧!
乡长姓彭,天津人,支边青年,四十来岁,中庸而又平和的面容,和蔼可亲。他的妻子也是天津人,已经返回天津了。这儿就剩他一个人了,孤家寡人的,和我可以算是最佳饭友。他一点架子也没有,乡里的干部都很喜欢他。但大家都知道,他不会在这儿呆很久的,因为两地分居,终要相聚、团圆。他也在联系调动的事。
很多时候,只有我俩吃饭,本来不大的小饭馆更显得冷清。
在周末时光,我们俩儿就和姜师傅一块儿,包铰子,蒸包子,学做面食等等,姜师傅教授的很仔细,一点也不保留。我和彭乡长学得也很认真,特别是彭乡长,学得很快。
有时候姜师傅有个头疼脑热的,他就亲自操持一日三餐。每到这个时候,我也表现得很积极,忙着打下手,烧水劈柴,很忙碌。
周末,没事的时候,他就哪儿也不去,宅在宿舍里,看书。他时常对我说:年轻的时候应多看点书,静下心来,思考一些问题,会对我的工作有所帮助的。有时,我们也会探讨一些国计民生的大事,他总能涛涛不绝地讲很多发展的宏伟蓝图,只是,没法在他这一任实现了,满脸的落寞和惆怅。
“可以不走的!”我试探着挽留他去意茫然的心,我深知道,这是一个很艰难的抉择,因为我曾经历过。
“不可能的,心在哪儿,就会指引你走向哪儿,不可抗拒!”他说得很坚决。因此,这个话题,我们再没有谈起过。我也知道了他很爱他的妻子和孩子。
日子,就这样平淡而无趣地过着。
那年冬天的草原,很暖和。
秋雨、冬雨绵绵,一直下到了12月初,浸到凋零的树枝返青,草原上沤出一层虚无缥缈的绿。潮湿的空气和泥泞的道路,让人说不出的苦闷。
天空中似乎从未出现过太阳,没有阿英的日子,就没有阳光,既使有,也感受不到。
惟一快乐的,就是读阿英写来的信,粉色的信封,端庄的字迹,让人一见到心里就很暖。
一开始,小姑娘的信写得凄凄惨惨戚戚,一缕清甜、苦涩的相思滋味,熏染了那粉色的信札,字里行间,似有泪水浸湿的模糊字迹,让人在孤寂的深夜里,难免心疼到天明。
写信,几乎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无论多晚,无论多忙,都会在昏黄的灯光下,写下思念和牵挂,有时寥寥数语,也能招来她长篇累牍的问询和关切,既使寒假回家过年,也未间断过。不知她父母看见会怎么想?
两地书,纷飞燕,这种日子,无论是多么的心苦,竟也能酝酿出许多的馨香。
虽然,彼此深爱着的那个人,因为距离而有时变得模糊,模糊到只剩下一双眼睛,深情地凝望着我;有时又变得抽象,抽象到只是一个名字,而这个名字却让你更加迷恋,迷恋到无时刻不在与她对话。
在这和心中的人儿对话的流淌时光中,我们的爱,更浓!情,更深!不仅是思念,更多的是思考,对当前,对未来,更能自由地交流,毫无掩饰。
谁说黑白年代,不能遥远地相爱,其实,这种爱更纯粹,更美丽,更痛并甜蜜着。
在这期间,我的大哥参军去了,我的妹妹们忙于高中毕业,都不能再帮父母做事了。
我本想着回去继续我的游牧生涯,却被脾气暴燥的父亲一通臭骂,母亲也苦苦相劝,最终打消了这个想法。
为此,也就劝着父母卖掉了牛羊,离开了牧场,回到了他们熟悉而又陌生的人群中定居了,结束了他们大半辈子,逐草而牧的漂泊生活。
到这时候,草原上的生活就成了我记忆中的那块美丽的化石。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还会出现在我梦中。
但那已经很遥远了,遥远成了一幅惟美的印象画面。画面中,我仍是一篷卷曲的长发,一骑枣红的骏马,背后依偎着一身洁白的阿英,扬鞭驰骋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这记忆,很美!
第二年开春的时候,彭乡长也如愿以偿地离开了。那天,很多人去为他送行,那仍是一个迷雾未开的早晨。
他,一只简单的行囊,满脸的恋恋不舍,挥了挥手,有些悲壮而孤单的身影藏进了车里,消失在一街捲起的尘埃中。